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餘秋雨

印象餘秋雨散文

欄目: 餘秋雨 / 發佈於: / 人氣:1.7W

書海,的確是書海。置身於長春最大的書城,我感到一股股文字凝聚而成的巨浪在向我襲來。隨着舒緩的腳步,我行走在文海書山中,輕撫着散發着書香的人類智慧的結晶,偶爾翻一翻,讓這些文化傳承者的思想滲透進我的大腦。但我的腳步只是短暫的停留,我不知道我在尋找什麼,只是在內心的自我的呢喃中用渴求的目光掃視着一排排、一列列的書籍。終於,在一列書架前,內心中的自我和擁有外在形體的我都靜止了,我終於知道我要尋找什麼了。餘秋雨,還是餘秋雨,這列書架上所有書籍的作者都是餘秋雨。我知道,今日,我要品嚐一位文化學者烹飪的精美的精神佳餚。

印象餘秋雨散文

站在書架前,凝視那些熟悉的,隱藏在記憶深處的書名。那藴藏着厚重文化的書名成了我攝錄的影像,在我的眼眸中流轉,然後,滲入我的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讓我的形體散發着文化的光芒。餘秋雨,一個有良知的文化學者,一個一直清醒地審視中國文化的理性文人,喚起了多少文人的文化意識,讓現在生活在娛樂文化、快餐文化中的人覺醒,開始羞愧地搜尋模糊的記憶,擷拾起了珍存在文化土壤中的那一顆顆熠熠閃光的鑽石。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問世的時候,宛如一股清新唯美的文字之風,讓我們在咀嚼那些優美的文字中思想在文化的河流中流淌。或慨歎《道士塔》中莫高窟所遭受的浩劫,文化的流逝;或陶醉於《江南小鎮》中用文字所營造的柔麗悽美而温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景;或在《陽關雪》裏西出陽關,讓思想融入到茫茫大漠中感受黃河文明的興衰……而這一切,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作為積澱。餘秋雨,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思辨性的思考,將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最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九十年代中期的我,還是一位剛入大學校門的外表青澀、思維膚淺的文科生,看着那一部部教授指定閲讀的外國名著,我感受到的是思想和形體的煎熬。幸好,《文化之旅》出現了,當時正在風行的,在全國各地都形成“洛陽紙貴”的局面的當之無愧的暢銷書——《文化苦旅》,成了我閲讀時的調味劑。當我一篇篇閲讀下去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在閲讀書籍的時候也會有“沉醉不知歸路”的情形。早點、午餐、晚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我的腸胃,“民以食為天”的天性在和《文化苦旅》的鬥爭中紛紛地敗下陣來。當我蓬頭垢面地鑽出《文化苦旅》的時候,我感到我的思想豐腴了起來。而周圍的大多數同學和我的情形差不多,都在形體的折磨中愉悦而震撼地讀完了《文化苦旅》。於是,我和我的同學們像尋找寶藏一樣尋找着餘秋雨所寫作的每一部書。隨後,《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歎》《行者無疆》……在一部部作品的閲讀中,我隨着餘秋雨的描述進行了一次次古今中外的快樂的文化之旅。文章內容雖然是有所雷同,但雷同得卻是那麼的讓人舒服,因為,相同的文章,餘秋雨都進行了精細的修改,讓人在閲讀中有着不同的感受。

站在書架前,繼續凝視。一個個陌生的書名,一個個陌生的封面衝擊着我的眼膜,眼波在流動中快樂地跳躍起來,心也快樂地跳躍起來。很久了,已經很久了,五年,六年,還是七年,託詞於工作,我已經很少來書店了。沒想到,餘秋雨,這位令人敬佩的文化學者筆耕不輟,竟然又出版了許多部書。《尋覓中華》《摩挲大地》《歷史的暗角》《我等不到了》《吾家小史》《冰河》。看着出版時間,我慚愧了,這些書籍,有的已經出版五六年了,我竟不知道。託詞於工作而喪失了閲讀的興趣,會使一個人的生活愈發暗淡,思想的缺失無異於精神的自戕。

我莊重地翻閲着每一部我所不熟悉的餘秋雨的書,每一本書的翻閲我都不想讀完,有思想價值的書籍是需要細細地去品的。當我翻閲到《冰河》的時候,我震驚了,餘秋雨先生竟然寫起了小説!一部有關愛情的小説!偌大的書城裏沒有一張供讀者休息的椅子,我就這樣站着,站着,一頁一頁地仔細地品讀着這部小説。一個知識底藴豐厚的寫作者是能夠遊刃於各種文學體裁中的,餘秋雨同樣如此。這部小説情節曲折,別有韻味,在閲讀中看點十足。它的優點並不像餘秋雨寫的文化散文一樣,文化氣息濃郁。它重在寫故事,寫一個有關愛情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喪失了人性的社會裏,而文中的男女主人公恰恰是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人,使這個愛情故事就顯得愈發美麗了。美麗的愛情故事總是發生在南方,柔媚的山,脈脈含情的水給愛情蒙上了夢幻的色彩。《冰河》的愛情故事也發生在南方。一位奇女子孟河,為了尋找參加科舉考試十年未歸的父親,女扮男裝跟着一羣年輕的考生進京尋父。進京,需要經過一條長河,故事的重點就發生在這條長河上。《冰河》的故事性就在於它讓一條處在南方的河流發生了百年難遇的嚴寒,船隻突遇冰雪,被冰封在河流中,眾多的考生在經歷一次生死的考驗。唯一的辦法就是鑿冰讓船前行。問題出來了,如果去鑿冰,就要冒着被外面寒冷的天氣凍死的危險。這些聰明的考生害怕了,“我此次進京趕考可是要一舉高中,光宗耀祖的啊!怎麼能輕易地就死去呢?”這時,男主人公出現了,一位叫金河的考生,一位船家的兒子,不顧死亡的危險,在眾人的猜忌、懷疑中鑿冰救人,而自己卻因為凍傷無法參加科舉考試。戲劇性的情節出現了,孟河以金河之名參加科舉考試,高中狀元,尋到父親,還差一點當上駙馬。引出了一段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最終,金河孟河有情人終成眷屬,歷經磨難後結成金玉良緣。

在我閲讀正酣的時候,手機的鈴聲把我帶到了現實。接聽,原來是我有一篇文章將要在《長春教育》上發表。在連聲道謝中,我的臉不知為什麼紅了,這樣的發表之名竟然讓我如此地謙卑。和《冰河》中的男女主人公相比,我的功利心是否太重了?我在閲讀中隱隱地感到,餘秋雨先生寫這部小説是有他的目的的。一是為了證明自己不只會寫文化散文和戲劇劇本,他還會寫自己想寫的任何體裁,以這部《冰河》的發表來回應社會上一些人對他的`質疑。王朔就曾經説過:“餘秋雨在文學界‘不入流’,寫點遊記,那叫作家嗎?一個小説沒寫過,你配稱作家嗎?”但王朔先生請看,餘秋雨現在寫小説了,並且讀者還很認可,成了2014年的暢銷書了;第二個目的應該是給自己“伸冤”,申什麼冤呢?他的妻子馬蘭是一位著名的黃梅戲演員,但自從和餘秋雨結婚後,就逐漸淡出了戲曲舞台。有的人就説她是因為嫁給了餘秋雨才離開舞台的。在《冰河》的自序中,餘秋雨道出了實情:馬蘭離開黃梅戲的舞台是被動的,原因是她婉拒了一次有中國的重要領導參加的“聯歡會”,幾次三番的婉拒後,令領導大為光火,就失去了演出的機會。而《冰河》中的長河象徵着理想之河、人生之河,餘秋雨是要告訴人們,在理想之河、人生之河被封凍的時候,他們夫妻的堅守,為了理想,他們夫妻要破冰而行。

其實,我知道馬蘭的時間要比認識餘秋雨的時間要早。我第一個知道的黃梅戲演員就是馬蘭,一位有着傳統的中國婦女的臉龐的馬蘭,是當時黃梅戲演員中的頭號人物。印象最深的是她當年演的黃梅戲電視劇《嚴鳳英》,我在欣賞電視劇的精彩劇情的同時盡情地領略了她所演唱的許多黃梅戲的曲目。沒想到,月老真會做媒,讓餘秋雨和馬蘭前生種下的緣,在今生結下了姻的果。伉儷二十二年來,二人共同經歷人生風雨,面對外界對餘秋雨的質疑和責難,馬蘭永遠是第一個站起來的支持者。二人琴瑟相和,彈奏着只有兩人能懂的曲調。在氤氲着書香的書城裏,我閲讀着《冰河》,腦海中卻浮現了這樣的一幅美麗的圖畫:餘秋雨先生坐在居室中軟軟的沙發上,看着書,品着茶,耳邊傳來的是馬蘭在廚房中擇菜時隨口吟唱出來的黃梅戲的天籟之音。“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金榜中狀元,中狀元穿紅袍帽插金花,好啊!好新鮮啊……”馬蘭是不是就是作品中女扮男裝高中狀元的孟河,餘秋雨是不是就是鑿開冰河的金河,在被冰凍的社會長河中,他們在扶持前行,無懼風雨,不畏嚴寒。我想是的,試想,有多少藝人能像馬蘭一樣在事業的高峯期敢於多次拒絕能夠左右她命運的高官無禮的邀請,有多少帶着官職的文人能夠像餘秋雨一樣離開大學校長的位子,毅然而決然地走向文化山河,進行一次拯救文化,艱辛了自己,愉悦了大眾的文化苦旅。二人,真可謂天作之合。

餘秋雨,一個備受爭議的文化學者,他不懼,也不憚社會對他的一波波的非議、爭論,他在專心地走着自己的文化之旅,他很幸福,因為,身邊,有馬蘭的纖纖玉手在攙扶。

走出聯合書城的時候,外面下起了雪。純白的冬雪,一如餘秋雨那不沾染世俗的文人心,令人澄淨。我手中緊緊地抱着餘秋雨的《尋覓中華》,融入到茫茫白雪中,歸去,去探尋餘秋雨的文化中華。

Tags:餘秋雨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