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餘秋雨

餘秋雨《壯士》閲讀答案

欄目: 餘秋雨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壯士》是餘秋雨的一篇文章,《壯士》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壯士呢?我們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餘秋雨《壯士》閲讀答案,歡迎大家閲讀。

餘秋雨《壯士》閲讀答案

  《壯士》閲讀原文

羅布泊一場鋪天蓋地的沙暴終於過去了,餘純順準備起身,但突然用手捂住了胸口。他立即領悟,時間到了。那好,脱去衣服,回到四十多年前來到世上的模樣,然後抬起頭來確認一下方向,面對東方,面對上海,靠着灼熱的沙丘,躺下。

時間到了。時間果真到了?

自從八年前開始走上探險之路,他已無數次地想象過死亡,但從來沒有想象到死亡來得那麼快,毫無先兆,毫無預告。什麼也來不及想了,只覺得一團熱浪翻卷幾下,很快把自己裹捲住了。最後睜開一下眼睛,眯縫着看着前方。什麼也看不見,又什麼都看見了。遠處是自己無數的腳印,而遠處的遠處,則隱隱約約是黃浦江畔外灘的剪影。一個月前順便回去了一次,去與故鄉告別,現在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

此時此刻,我正在聽他的一個錄音,那是一個月前他匆匆來去時與一羣上海大學生的談話。他分明在説:歐洲近代的發展,與一大批探險家分不開,他們發現了大量被中世紀埋沒的文明。在中國,則漢有張騫,唐有玄奘……現在,世界上走得最遠的是阿根廷的托馬斯先生,而他已經年老。中國人應該超過這個紀錄,這個任務由我來完成。於是,我選擇了孤獨,選擇了行走。我已走了八年,還會一直走下去。在那遠天之下,有我遲早要去的地方……

——聽着這些語言我十分驚訝,錄音機裏掌聲陣陣,我想,一個長年孤獨地跋涉在荒漠野嶺間的靈魂,怎麼會馱載着這般見識、這般情懷!他,究竟應該算是什麼樣的人呢?

大地已有定論。據説,不管走到哪兒,他聽到最多的聲音是:“請停一停,壯士!”直到最後樹立在他告別人世的沙丘上的那塊紀念木牌,立牌者仍然毫不猶豫地重複了這個古老的稱呼:壯士。

臨時找來的木牌,一小罐鮮紅的`油漆,先放在地上,一筆一畫寫成這個以“壯士”開頭的墓碑,然後豎起,大家一起用力,深深地插進沙漠,讓沙漠的肌膚接受一次強烈的鍼灸。在這個拒絕生命的地方,從此有了一個有關生命的標杆。

中國的土地那麼大,中國的詞彙那麼多,大家居然統一得那麼準確,可見在文化人格的一些基本概念上,仍存在着穩固的共識。即便粗粗一打量,大家憑着直覺就可判斷出眼前這個人的人格定位。壯士,能被素昧平生的遠近同胞齊聲呼喊的壯士,實在久違了。

華夏的山川河嶽本是為壯士們鋪展着的。沒有壯士的腳步踩踏,它們也真是疲塌多時了。鬆鬆垮垮地堆壘着,懶懶散散地流淌着,吵吵嚷嚷地熱鬧着。突然,如金錘擊鼓,如磐石夯土,古老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壯士,他來了。遲到了很多年,又提前了很多年,大地微微一顫,立即精神抖擻,壯士,他來了。

與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壯士絕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種精神追求。以街市間的慣性目光去看,他們的行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邏輯常規。但正因為如此,他們也就以一種強烈的稀有方式,提醒人類超拔尋常,體驗生命,迴歸本真。他們發覺日常生活更容易使人迷路,因此寧肯向着別處出發。別處,初來乍到卻不會迷路,舉目無親卻不會孤獨,因為只有在別處才能擺脱慣性,擺脱平庸,在生存的邊界線上領悟自己是什麼。

《壯士》閲讀題目

1、閲讀全搜索文後,談談你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2、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1)什麼也看不見,有什麼都看見了。

(2)遲到了許多年,有提前了許多年。

《壯士》閲讀答案

1、本文追述了餘純順去羅布泊探險前的簡單經過,並闡述了其探險的意義,表現了餘純順敢於衝破世俗思鄉,勇於拼搏的探索精神。

2、(1)指餘純順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但他是用心在看。他是在回憶。

(2)中國已好久沒有出現過探險家了,而餘純順的探險又使這項事業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