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魯迅

對魯迅的人物評價

欄目: 魯迅 / 發佈於: / 人氣:1.7W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對魯迅的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郁達夫在魯迅病逝後曾説,“一個不知道尊崇偉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這是魯迅同代人的卓越識見和深長歎憾。郁達夫評價魯迅,“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幫。”

金良守(韓國文學評論家):“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法捷耶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蘇聯著名作家):“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共同的性格,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他又評價魯迅為“中國的高爾基。”

郭沫若中年時評價:“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負面評價

郭沫若年輕時評價:“他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魯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他是一個不得志的Faseist(法西斯蒂)!”

成仿吾(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中國人有一種通病,小説流行的時候,便什麼文字都叫小説,這是很容易使人誤會的事情。作者是萬人崇仰的,他對於一般青年的影響是很大的,像這樣魚目混珠,我是對於他特別不滿意的。”

蔣夢麟(現代著名教育家):“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只為了好玩,舞文弄墨,對舊禮教和社會現狀挖苦諷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王蒙(共和國前任文化部長,當代著名作家):“我們的作家都像魯迅一樣就太好了麼?完全不見得。文壇上有一個魯迅那是非常偉大的事。如果有五十個魯迅呢?我的天!”

王朔(當代著名作家):“當時我很容易崇拜誰,《豔陽天》我覺得寫的非常好,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魯迅的小説寫的好,他的小説寫的過於沉悶。魯迅那種二三十年代正處於發軔期尚未完全脱離文言文影響的白話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讀起來總有些含混。”

蘇雪林(現代著名作家):“魯迅的心理完全病態,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外,簡直連起碼的‘人’的資格還夠不着。但他的黨羽和左派文人竟將他誇張成為空前絕後的聖人,好象孔子、釋迦、基督都比他不上。青年信以為真,讀其書而慕其人,受他的病態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個個都變成魯迅,那還了得?”

人物影響

文藝影響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説、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説建立了中國小説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作為美術愛好者魯迅大量引進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並在理論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極大的推進了現代木刻、版畫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學術影響

作為一名學術研究者,一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説撰寫了《中國小説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説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説鈎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十部古籍,為後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精神影響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着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着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做出了自己的獨特的貢獻。

政治影響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鬥爭。“女師大學潮”發生後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筆對戰,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後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三十年代又與共產黨內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鬥爭,其後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魯迅作品中的經典句子

1、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裏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隨感錄二十五》

2、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説,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

3、墨寫的謊説,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5、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6、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鎗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可惡罪》

7、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8、無論從那裏來的,只要是食物,壯健者大抵就無需思索,承認是吃的東西。惟有衰病的,卻總常想到害胃,傷身,特有許多禁例,許多避忌;還有一大套比較利害而終於不得要領的理由,例如吃固無妨,而不吃尤穩,食之或當有益,然究以不吃為宜云雲之類。但這一類人物總要日見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氣了。——《看鏡有感》

9、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中國語文的新生》

10、哈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11、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

12、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13、中國人的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但我卻替他們發現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獄。這監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裏,不怕鄰家的火災;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不會再犯;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裏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北京通訊》

14、單是説不行,要緊的是做。

15、智識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軟。心活就會胡思亂想,心軟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識非剷除不可。

16、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17、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的,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

18、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19、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

20、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着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即一天一天的墮落,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羣不辱的烈女, 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衞,卻只顧歌詠那一羣烈女。——《論睜了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