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對魯迅的認識作文

欄目: 魯迅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77K

  導語:魯迅,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吧?他原名叫周樹人,是一位文學思想家。他一生以筆為武器與敵人作鬥爭。小編整理關於對魯迅的認識作文,歡迎閲讀。

 

對魯迅的認識作文

第一篇:對魯迅的認識

魯迅,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吧?他原名叫周樹人,是一位文學思想家。他一生以筆為武器與敵人作鬥爭。毛主席曾評價他是偉大的無階級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還曾被譽為民族魂,深受人民的愛戴。他為中國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出生在很有錢的家庭裏,但卻並沒有一點少爺的架子,他還很愛寫作,曾在洋學堂讀書,又去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但是,無論他取得怎樣的成績最終還是受到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眼裏中國人都是低能兒。於是魯迅棄醫從文翻譯外國小説只賣出了幾十冊,又加上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不得不回國謀職。1918年5月用魯迅為筆名發佈不了《狂人日記》。

魯迅其實還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他人想得多的一個人。在當時的灰暗社會下,他還依然關心別人,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幫助車伕,幫助她清麗傷口後,還給他了一些錢。在魯迅得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他依舊在工作,依舊在為社會做着貢獻。

魯迅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了萬國殯儀館的禮堂裏,許多人都來追悼她向他致敬,輓聯掛滿了整個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暗戀送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他們都懷着崇高的敬意追悼到魯迅先生。魯迅安詳的躺在那裏,有的人失聲痛哭,彷彿是他的親人一般,

魯迅他永遠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雖然我們並不能像他一樣的偉大,但是我們要好好的學習為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

第二篇:對魯迅的認識

記得從上小學高年級始,我們就開始讀魯迅的文章,但是總是零碎的,認識也是粗淺的。從我校倡導讀魯迅的作品始,我有意識地讀魯迅的文章,加上自己隨着年歲的增長,讀書也多了理解,才覺得慢慢地認識魯迅。從魯迅不同體裁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個極其豐滿的魯迅,多面的魯迅。

魯迅的散文寫的大都是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如阿長給他買書的情景;如藤野先生對他的關心;如百草園裏學習的生活。這些文章,大都是語言比較平實,給人一種娓娓而來的感覺,但是,他對以前生活的記憶,他對藤野先生深深的敬意,都給我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這時的魯迅,是温和的,亦是“平常人”,他正如一位看過境遷的智者一般,笑談過往,眼角流露出來的卻是對生活的熱愛。猶如領家老爺爺,慈祥、安寧、如小溪一樣。

魯迅小説的特色,可歸納為取材於病態的現實社會,旨在揭出痛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他喜用白描的藝術手法,是集思想性、藝術性和戰鬥性高度統一的典範。正如他的《藥》、《孔乙己》……如《孔乙己》,這篇小説我很喜歡,描寫的孔乙己很是鮮活。迂腐的時代造就了一個更加迂腐的孔乙己。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初中的一次語文考試中還寫過《孔乙己續》呢?其實生活在某個時代的人必然受到時代的侷限,孔乙己的形成是時代的必然,所以這篇文章是對封建社會的控訴,是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指責。儘管裏面也有孔自身的原因。但是這樣的文章,這樣的手筆,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戰鬥者”的身影:身材中等,臉部瘦削,卻兩眼有神,正拿着他的戰鬥武器——筆,直指我們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寫出了中國的病態根源,儘管語言還是一貫的白描,儘管語言並沒有華麗的詞藻,卻着實的給人一種厚重感。讓人不能不深深的跟着他去思考,去回憶,去努力。

魯迅只有一部散文詩《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退潮以後思想上處於彷徨時期對人生、對人的存在價值、對中國文化的特徵和社會發展的深沉思考。先是哲理性,即思與詩的結合,是《野草》的一大特點。 《野草》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潑辣、温潤,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迴曲折,神祕幽深。作者表現的主要是一種悲劇性情緒,它源自生命深處,許多奇幻的想象,其實都是由此派生而來,因此,最富含熱情的語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氣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死火》中描寫死火:“一切青白冰上,卻有紅影無數,纖結如珊瑚網,”《野草》的語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無數張開而又糾結在一起的紅豔的珊瑚枝。 作為一部靈魂之書,《野草》開闢的境界,在中國的精神史和文學史上,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散文詩《野草》被許多評論者認為是中國20世紀文學的顛峯之作。而這時的魯迅,則化身為一名“哲學家”。他説出的每一句話都豐富多姿。

當然,魯迅最突出的則是他的雜文,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其感情猶如黃河奔湧,熱烈奔放,其語言有排比,有反語,有引用,其條理清晰,先是引出事實説出了國民常反動派的論言的失誤之處,接着反駁對方的論點,説出所謂的國民黨們,他們並沒有什麼“自信力”他們只有“信地、信物、信國聯”的“他信力”直至最後連這最起碼的“他信力”也失掉,接着連着舉了一系列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全篇文章一氣呵成。魯迅的“革命家”形象在此鮮明深刻。

讀魯迅,不應只從他的一篇文章讀起。説魯迅,更不是從一篇兩篇文章所能言盡。他是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思想家,一位革命家,有時候亦是一位智者、一位教育家。所以,魯迅的文章給我最大的體會是:他是一位多面手。每一面都值得我們去研討,去致敬,去收藏……

Tags: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