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蘇軾

名人對蘇軾的評價

欄目: 蘇軾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導語:蘇軾一生,在坎坷與困難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永不放棄,這樣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那麼,名人對蘇軾有着怎樣的評價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名人對蘇軾的評價,歡迎閲讀!

名人對蘇軾的評價

陸游

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多不協律。晁以道謂:“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

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五引)

胡寅

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遊戲而已也。唐人為之最工者。柳耆卿後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復加。

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脱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於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台矣。(汲古閣本向子諲《酒邊詞序》)

王若虛

晁無咎雲:“眉山公之詞短於情,蓋不更此境耳。”陳後山曰:“宋玉不識巫山神女而能賦之,豈待更而後知?”

是直以公為不及於情也。嗚呼!風韻如東坡,而謂不及於情,可乎?彼高人逸士,正當如是。其溢為小詞,而閒及於脂粉之間,所謂滑稽玩戲,聊復爾爾者也。若乃纖豔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輩,豈公之雅趣也哉?

公雄文大手,樂府乃其遊戲,顧豈於流俗爭勝哉?蓋其天資不凡,辭氣邁往,故落筆皆絕塵耳。(《滹南詩話》)

元好問

唐歌詞多宮體,又皆極力為之。自東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氣象。雖時作宮體,亦豈可以宮體概之?

人有言,樂府本不難作,從東坡放筆後便難作。此殆以工拙論,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詩三百所載小夫賤婦幽憂無聊賴之語,時猝為外物感觸,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者爾。

其初果欲被管絃。諧金石,經聖人手,以與六經並傳乎?小夫賤婦且然,而謂東坡翰墨遊戲,乃求與前人角勝負,誤矣。自今觀之,東坡聖處,非有意於文字之為工,不得不然之為工也。

坡以來,山谷、晁無咎、陳去非、辛幼安諸公,俱以歌詞取稱,吟詠性情,留連光景,清壯頓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語意拙直,不自緣飾,因病成妍者,皆自坡發之。(《遺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軒樂府引》)

王士禛

山谷雲:“東坡書挾海上風濤之氣。”讀坡詞,當作如是觀,瑣瑣與柳七較錙銖,無乃為髯公所笑?(《花草蒙拾》)

賙濟

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東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書、畫皆爾,詞亦爾。(《介存齋論詞雜著》)

劉熙載

東坡詞頗似老杜詩,以其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則時與太白為近。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

至東坡始能復古。後世論詞者,或轉以東坡為變調,不知晚唐、五代乃變調也。東坡《定風波》雲:“尚餘孤瘦雪霜姿。”

《荷花媚》雲:“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雪霜姿”,“風流標格”,學坡詞者,便可從此領取。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諸家,惜未詣此。(《藝概》卷四)

王國維説:“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對蘇詩藝術風格評價道:“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朱德高度評價三蘇父子:“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黃庭堅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餘則以為不然。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蘇轍

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王直方

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遊?”二人皆對曰:“少遊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詩話》)

王灼

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

或曰:“長短句中詩也。”為此論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詩與樂府同出,豈當分異?若從柳氏家法,正自不分異耳。

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謂東坡移詩律作長短句,十有八到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雖可笑,亦毋用笑也。(《碧雞漫志》卷二)

拓展:評價蘇軾的作文

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手持鐵板,太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他經歷風雨後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美酒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古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憤憤不平。風雨任平生。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卧西湖。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他被貶至海南時所作的詩。他寧願一輩子做一個普通的嶺南人,每天嚐盡甜美的荔枝。你看,這是一種何等豁達的心境,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均無法阻擋他心靈的前行。他要讓他的一生過得甜美、豁達。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道盡了詩人在外思念家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然而他沒有因此悲傷歎息,對生活失去勇氣,失去信心。他讓天上的明月傳達自己對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的思念。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僅讓他風雨的一生得到昇華,而且撫慰了多少中國人思鄉的心靈。他要告訴他們――生活的風雨摧不倒我們,我們同在。

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美麗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蘇軾,永垂不朽。

Tags:名人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