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養成好習慣梁實秋寫的

欄目: 梁實秋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引導語:梁實秋《養成好習慣》中的好習慣,大家有?下文就是原文內容,我們一起學習吧。

養成好習慣梁實秋寫的

  養成好習慣

 梁實秋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不相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在幼小的時候最容易養成,一旦養成之後,要想改變過來卻還很不容易。

例如説: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這也要從小時候養成。很多人從小就貪睡懶覺,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還高卧不起,平時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學校跑,結果還是遲到,這樣的人長大了之後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麼成就。祖逖聞雞起舞,劉琨枕戈待旦,那才是志士奮勵的榜樣。

我們中國人最重禮,因為禮是行為的規範。禮要從家庭裏做起,姑舉一例:為子弟者“出必告,返必面”,這一點點對長輩的起碼的禮,我們是否已經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見有些個孩子們早晨起來對父母視若無睹,晚上回到家來如入無人之境,遇到長輩常常橫眉冷目,不屑搭訕。這樣的跋扈乖戾之氣如果不早早的糾正過來,將來長大到社會服務,必將處處引起摩擦不受歡迎。我們不僅僅對長輩要恭敬有禮,對任何人都應該維持相當的禮貌。

大聲説話,擾及他人的寧靜,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我們試自檢討一番,在別人讀書工作的時候是否有過喧譁的行為?我們要隨時隨地為別人着想,維持公共的秩序,顧慮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縱自己,在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隊,不可爭先恐後的去亂擠。

時間即是生命。 我們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耗着,我們平常不大覺得,細想起來實在值得警惕。我們每天有許多的零碎時間於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我們若能養成一種利用閒暇的 習慣,一遇空閒,無論其為多麼短暫,都利用之做一點有益身心之事,則積少成多終必有成。常聽人講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時間太多無法打發的樣子,其實人生短促極了,哪裏會有多餘的時間待人“消遣”?陸放翁有句雲:“待飯未來還讀書”。我知道有人就經常利用這“待飯未來”的時間讀了不少的大書。古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雖不足為訓,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浪費光陰。

吃 苦耐勞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標識。古聖先賢總是教訓我們能過得儉樸的生活,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就是形容生活狀態之極端的刻苦,所謂“嚼得菜根”,就是表 示一個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惡衣惡食,不足為恥,豐衣足食,不足為榮,這在個人之修養上是應有的認識。羅馬帝國盛時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馬 可·奧勒留),他從小就摒絕一切享受,從來不參觀那當時風摩全國的賽車比武之類的娛樂,終於成為一位嚴肅的苦修派的哲學家,而且建立了不朽的事業。這是很 值得令人欽佩的。我們中國是一個窮的國家,所以我們更應該體驗艱難,棄絕一切奢侈,尤其是從外國來的奢侈。宜從小就養成儉樸的習慣,更要知道物力維艱,竹 頭木屑,皆宜愛惜。

以上不過是偶然拈來,好的習慣千頭萬緒,“勿以善小而不為”。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

(《梁實秋雜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

1.通讀全文,作者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2分)

2.文中第2段畫線句能不能刪去?為什麼?(3分)

3.請簡述第3段的論證思路。(3分)

4.文章第5段中引用陸放翁的“待飯未來還讀書”,告訴我們“時間即是生命”。下列選項中不能證明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3分)

A. 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B. 杜秋娘《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C. 文嘉《今日歌》:“人生百年幾今日, 今日不為真可惜!”

D. 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5.“好的習慣千頭萬緒”,讀罷此文,我們受益匪淺。請你結合生活經驗,再舉一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將下列語句補充完整。(3分)

我認為, ▲ 也是一種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因為, ▲ ,比如 ▲ ,所以,這也是我們需要養成的好習慣。

【參考答案】

1.(2分)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或者: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

2.(3分)舉祖狄、劉琨早起奮勵的例子,充當事實論據(進行事實論證),(1分)從正面證明“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這也要從小時候養成”,(1分)使得論證更全面,讓人信服。(1分)

(或:這句話運用舉例論證(1分),並且和上文“很多人從小就貪睡懶覺”形成對比(對比論證)(1分),有力地論證了“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這也要從小時候養成”(1分)。)

3.(3分)作者先擺明觀點:“禮是行為的規範”,要養成禮貌的習慣。(1分)接着,從正面舉例,論述我們應對長輩有起碼的禮;然後,再從反面舉例,強調無禮的危害。(正反對比舉例,論述應對長輩有禮,以及無禮的危害)(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述)(1分)最後得出結論:“我們不僅僅對長輩要恭敬有禮,對任何人都應該維持相當的禮貌。”(1分)

4.(3分)D

5.(3分)要點:先擺出正確、鮮明的.觀點;(1分)接着,要進行道理論證,緊扣觀點分析闡述;(1分)然後,舉例進行事實論證。(1分)

示例:我認為,節約也是需要養成的一種習慣。(1分)因為,節約,既是繼承我國傳統美德的要求,又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小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意義深遠。(1分)比如周總理經常在餐桌上是豆腐,青菜,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的節約的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1分)

談習慣——讀梁實秋《養成好習慣》有感

你的習慣是造就了你,還是毀了你?

你也許會説,習慣有這麼大的力量嗎?那麼,我想説,絕對有!

因為,習慣其實是一種長期所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習慣是由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地重複的思想和行為形成的。習慣就像人運動一樣,具有很強大的慣性。就像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一樣的道理,當你形成某一種習慣的時間越久,那麼這一種習慣的慣性也就越大。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在無意識的情況之下而來啟用自己的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人們總是公平的一樣的使用。因為這樣習慣足以決定所有事的結果了。

奧格·曼狄諾也説過:“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別,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

因此,習慣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毀了你。也可以這麼説:人類成也“習慣”敗也“習慣”!

這下,我們就該重視習慣了,有些人就要着急了,我養成了一些壞習慣,而且已經很久了,那麼,有那麼大的慣性,我們該怎麼辦呢,該怎麼改掉它呢?

記得有一個小故事:是一個禪師帶着一羣弟子,他看着弟子整日無聊的樣子,就讓他們去出去寺院後面的山坡上的雜草,弟子們有的放火,有的拼命拔草……大家努力的幹活,可是第二年,雜草又長了出來,弟子們又只能再次進行拔草,有人為了讓雜草不在瘋長,拔草的時候還不忘了連根也一起拔掉了,可是雜草還是繼續的長着。無奈小和尚再次去請教老和尚,老和尚給了小和尚一把種子,小和尚很是不解,於是,老和尚説:“孩子們,先不要管草了,你們種下糧食吧!”小和尚們將信將疑的做了,第二年,山坡上長出了成片成片的莊稼,原來的雜草被取而代之了。小和尚們明白了,除草的最好辦法是在草地上中上莊稼。

那麼我們不妨多思考一下,舉一反三。那麼就會發現

其實壞習慣就像是雜草,而好習慣就像是莊稼。

説老實話,我們的習慣也是這樣子的,我們在培養習慣的,或者改正壞習慣的時候,也是應該這個樣子的,我們可以用一個一個的好習慣來替代我們的一個一個的壞習慣。於是,在改正壞習慣的同時也養成了好習慣了。這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為什麼不用呢?

文中説道: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人便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

確實,我們要好好的利用好我們的好習慣的“慣性”,過上屬於我們的幸福的“自然”生活,造就我們一生的輝煌。

Tags:梁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