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梁實秋雅舍讀後感

欄目: 梁實秋 / 發佈於: / 人氣:6.57K

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梁實秋深深的感歎,藴含於字裏行間。

梁實秋雅舍讀後感

梁實秋雅舍讀後感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題記

拜讀梁實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暫且不看《雅舍》,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要想表達什麼思想。

劉禹錫通過《陋室銘》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淡泊明志、不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懷着這樣的崇敬之情我繼續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講“雅舍”的特徵:簡陋,不能避風避雨,風雨來往無阻。此段作者在介紹木頭架子時,用了一個擬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使得雅舍的簡陋形象化、具體化。第二段主要講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邊的風景,還有客人來的話要上幾級階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訴説了雅舍的簡陋,可以與鄰居互通聲訊,特別是講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個生性樂觀之人。如果説前幾段都是講雅舍的基本特徵的話,這段講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細雨濛濛之雅舍,以其凝練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細雨濛濛,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圖,又通過雅舍陳設之簡,表達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把自己置身於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為世事所累,這不是陶潛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雅趣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當今時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現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質上的東西,精神上的東西也越來越物質化,利益化。再難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飽,居無求安”的雅緻,靈靜致遠、志存高遠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其他的我不甚瞭解,就拿我們大學生來説,已經越來越現實化。很多同學談戀愛,如果你跟女朋友或者男朋友談孔子,談藝術,對方絕對會説:你吃飽了沒事幹是吧?呵呵,那些還不如去哪個祕密的地方,kiss個天昏地暗來得熱情啊。所以這人就有一種現象,當一個人物質食糧匱乏的時候他的精神食糧就會很豐富。就拿阿城的《棋王》來説吧,棋王王一生對吃要求得特別低,他只講求能吃飽,能有吃的就滿足,在那個餓死人的年代,而執著於追求精神享受,窮盡心力追求棋術的精髓,最終能以一敵九,成就了名副其實的棋王。所以,人的精神境界都是被逼出來的,越惡劣的環境,我們的想象力就會越豐富。更有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給許玉蘭和三個兒子“抄”菜更是一絕,沒有一點材料,卻可以“抄”出精神上最美的佳餚,當時我看到那些激動的文字都口水直流。這就是經歷了苦難才體會得出吃一頓飽飯的難能可貴啊。試想,今天我們還有哪個能為吃到一頓紅燒肉而歡喜得涕泗橫流呢?

因此,當我們居於陋室,當我們身處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們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和幸運。不管幸福,不管困難;不論貧窮,不論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處,我們都懂得這是上天給我們生存的恩賜。我們再窮也不能窮到思想匱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認識錢,再困難也不能難到泯滅了人性。

當我們不能感恩生活時,就想到一盞香茗,一副茶几,一棟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讚歌給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們不論出生,不論富貧,只要有愛,我們就要淡泊明志,讓思想在陋室上優雅地縈繞着,隨着香茗飄到陽光的笑容裏。

那陽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梁實秋雅舍讀後感2

梁實秋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閒適小品”聞名於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説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

1939年5月,梁實秋隨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編委會遷至重慶北碚,秋天,樑與吳景超夫婦在北碚主灣購置平房一棟,遂命名為“雅舍”。此屋結構系磚柱木架,瓦頂篾壁,有房6間,高低兩蹬,梁實秋住一室一廳。然而.梁實秋住進後,賓客盈門,騷人墨客,常聚會於此,吟詩作畫,彈琴對弈,熱鬧非凡。梁實秋在雅舍蟄居7年(1939-1946),其間翻譯、創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這裏寫就的。

雅舍雖以“雅”為名,實乃是一棟典型的“陋室”,缺點多多。大致有:1、結構簡陋,2、風雨難避,3、地點荒涼,4、行走不便,5、門窗不嚴(隔牆傳聲),6、鼠子瞰燈(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關於其結構簡陋,作者剛剛説它“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便一轉曰:“但是……沒有人能説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説它實際上並不是一座“房子”(連起碼的磚牆也沒有!)。這話説得俏皮,表現了梁實秋從容的文風,也包含了作者對人生各種窮愁況味的感慨。接着寫它的“不避風雨”,他用整飭、雅緻的駢句寫房屋的破舊、殘損,是承認它的“醜”,但肯定它的“個性”,表現了樑先生超脱、豁達的性格。明明是“地點荒涼”,卻冠以“若説”,似乎“荒涼”只是別人所説,自己未必這麼認為;明明屋內地板是個斜坡,連來客也“無不驚歎”,卻説“亦不覺有大不便”。寫門窗不嚴,雜音擾人;鼠子瞰燈,破壞嚴重,都不厭其煩地用排比來鋪敍,極言環境之不寧,而最後的結論卻是“沒有法子”,表現了一種自嘲和無奈。寫蚊子騷侵,用了兩處誇張,強調蚊子的厲害,結果卻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變而應萬變”,對環境的惡劣始終安之若素,不是別有旨趣是無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麼多缺點,也並非一無好處。從文中看,至少有兩大優點:一是地勢較高,得月較先,便於欣賞自然美景;二是陳設簡樸,易於安排,最能彰顯主人個性。物質形態未能盡如人意,作者就從自然界去找快樂,覓情趣。正如李白詩云:“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蘇軾賦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為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種面對困境的釋然、達觀的態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喪、頹廢,總是要積極得多。

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作者深深的感歎,藴含於字裏行間。

梁實秋雅舍讀後感3

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讀梁實秋的`《雅舍》有感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工作之餘、閒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説、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範。説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樑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譁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麼細緻,闡述觀點是那麼獨到,引經據典不雅於魯迅,真可謂是博學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並非樑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説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説樑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裏,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素養,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説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歎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函授文學講作學習班,學過作詩、寫文章,但是,歎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枱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後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着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枱燈、書桌,甚至書櫃都有了,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麼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