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沈約孤貧文言文翻譯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8.37K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沈約孤貧文言文翻譯,歡迎閲讀。

沈約孤貧文言文翻譯

【原文】

(沈約)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釋卷。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羣籍,善屬文。濟陽蔡興宗聞其才而善之,及為郢州,引為安西外兵參軍,兼記室。興宗常謂其諸子曰:“沈記室人倫師表,宜善師之。”

——(節選自《南史·沈約傳》)

【翻譯】

沈約家境孤苦貧寒,志向堅定而且熱愛學習,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親擔心他因為太勞累而生出疾病,時常讓他少添燈油(熄燈)。而(沈約)白天所誦讀過的文章,晚上就能夠背誦,於是精通眾多典籍,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 濟陽蔡興宗聽説了他的才能很賞識他。蔡興宗時為郢州刺史,引薦沈約為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官名)。蔡興宗曾經對他的幾個兒子説:“沈約的為人堪稱師表,你們應該好好地向他學習。”

【沈約簡介】

沈約,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歷仕宋、齊、樑三朝。幼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宋孝建中,為奉朝請,歷安西外兵參軍、徵西記室參軍,帶闕西令。元徽末,為安西晉安王法曹參軍,轉外兵兼記室,入為尚書度支郎。齊受禪,為徵虜記室,帶襄陽令。歷太子步兵校尉,遷家令、兼著作郎,進中書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長史、黃門侍郎、兼尚書左丞,尋為御史中丞,轉車騎長史。隆昌初,除吏部郎,出為寧朔將軍、東陽太守。永元初,遷左衞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改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徵虜將軍、南清河太守。樑台建,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兼右僕射。武帝受禪,進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遷尚書左僕射、兼領軍,加侍中。母憂服闋,起為鎮軍將軍、丹陽尹,進侍中、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改尚書左僕射,領中書令、前將軍。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轉左光祿大夫,加特進。卒諡“隱”,後人因稱“隱侯”。

沈約為齊竟陵王蕭子良“八友”之一,曾積極參預蕭衍代齊自立的活動,政治地位極高,加之耆年碩望,深於世故,因而成為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著有《四聲譜》,與謝朓等共同開創了“永明體”,把同時人周顒發現的平、上、去、入四聲用於詩歌格律,要求詩中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間隔運用,使音節錯綜和諧,即後世所謂調和平仄。此外,他還提出了“八病”説,要求在詩歌創作中避免“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律上的毛病,歸納出較完整的詩歌聲律理論,促成了詩歌由古體向近體的發展,為五言律詩的正式形成開闢了通途,並影響到駢體文創作。

沈約在當時文壇負有重望,齊、樑兩朝重要詔誥多出自其手筆。他的詩文數量極多,據《梁書》、《南史》本傳載,共有集一百卷。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有其遺文八卷,除了例行公文外,大量的賦、論、碑、銘皆足以表現其“高才博洽”。如《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文辭典雅,用事得體;《郊居賦》,洋洋灑灑,以矯情掩蓋牢騷;《與徐勉書》自敍老態十分形象,“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後世因此而有“沈郎腰瘦”這一典故。其文學創作以詩為主,工於用意,不露圭角。今存一百七十餘首,其中擬古樂府詩四十七首,侍宴和應制之作也不少,多內容貧乏,辭藻豔麗,然平穩工整。部分作品受南朝民歌影響,感情真摯,形式活潑。比較突出的'是少量描寫山水景物和離別哀傷的詩。山水詩中的《早發定山》、《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石塘瀨聽猿》、《宿東園》,皆可列入優秀作品之列,其中名句如“標峯彩虹外,置嶺白雲間。傾壁忽斜豎,絕頂復孤圓”(《早發定山》),“洞徹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遊鱗”(《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描寫離別之情,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別範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感情深沉真摯,在藝術技巧上也富有獨創性,後代有不少名篇雋句均從中脱胎而出。另有一組《懷舊詩》,共九首,每首悼念一位已故朋友。其《傷謝朓》:“吏部信才傑;文鋒振奇響。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豈言陵霜質,忽隨人事往。尺璧爾何冤,一旦同丘壤!”極易令人聯想起杜甫懷念李白的詩。另一組《八詠詩》體裁介於詩、賦之間,不僅文體具有特色,而且情韻兼備,時號絕唱。清沈德潛《古詩源》言沈約不如鮑照、謝靈運,“然在蕭樑之代,亦推大家,以邊幅尚闊,詞氣尚厚,能存古詩一脈也”。鍾嶸《詩品》列沈約於中品,説他“不閒於經綸而長於清怨”,其工麗為“一時之選”。又工書法,精研佛理,《廣弘明集》中收錄有其不少這方面的文章。他還是一位高產學者,著有《晉書》一百一十一卷、《宋書》一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邇言》十卷、《諡法》十卷。其《宋書》流傳至今,為“二十四史”中的一種。另有《俗説》五卷、《雜説》二卷、《神中記》二卷、《四聲》一卷、《袖中略集》一卷、《珠叢》一卷、《集鈔》十卷。其存世之作,明張溥輯為《沈隱侯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