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唐詩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

欄目: 唐詩 / 發佈於: / 人氣:3.07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

帶有主觀情緒地説,在我心中《唐詩三百首》是超越《詩經》《史記》等等的逆天存在,當然《紅樓夢》《西遊記》這些後來的稱大王的猴子就更不堪一比了。不過呢,這麼説我也沒通讀過《史記》和《紅樓夢》,所以肯定也有些地方站不住腳跟,不過看看紅樓和西遊那些打油詩,隨便從三百首裏拋出一個韋應物都能把它們打得片甲不留。

來打個比方,《詩經》就像是越女阿青,從白猿那裏學來了一套驚世劍法,把三千甲兵打得落花流水,不過她面對的也不過春秋戰國時期的甲兵。《詩經》靠思春情歌就稱霸文林千百年,不過憑藉着原始的上古漢語獨有的神祕性和樸實,不借助一絲絲內力,憑着最古拙的招式取勝。或者就像歐幾里得,在矇昧無知的世界中開創了人類最基礎的數學科學體系,簡單樸實,宛若天成。

《史記》就像是一整套少林七十二絕技,工整沉穩,普通人窮其一生可能就習得一招,司馬遷就像達摩祖師一般,內力雄渾,憑一己之力就建起了一幢恢弘壯麗文學摩天大樓。或者就像是牛頓或者愛因斯坦,是個人英雄般的存在,把自己和自己建立起來的理論體系緊緊地綁在了一起,風雨不倒,曠古爍今。

四大名著就仿若是後來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仍然稱霸後世武林,但靠的都是自己特有的招式,不成系統,在凡人看來仍然不能望其項背。或者就像是後來的費米霍金等等,名氣頗大,不過也就是靠拾前人建立的體系中的牙慧,繼續深入發展下去,只是在修補而非革命。

而《唐詩三百首》更像是高手如雲,武功招式數不勝數,內力深不見底的武學泰斗組成的軍隊。有飄逸不羈的天生武學奇才段(Li)譽(Bai)、靠太祖長拳就能大殺四方的真漢子蕭(Du)峯(Fu)、內力深不見底頗有禪意又意欲破禪的虛(Wang)竹(Wei),還有那些更古老的大神諸如無(Chen)崖(Zi)子(Ang)、李(Zhang)秋(Jiu)水(Ling),更不用提慕(Bai)容(Ju)復(Yi)、遊(Li)坦(Shang)之(Yin)等等了,隨便挑一個出來放在明清,就可以在武林橫行霸道。或者或者,三百首就像是一整個量子力學軍團,薛定諤海森堡波爾一顆顆璀璨的羣星,每一個都擁有不亞於愛因斯坦的智慧,一起披荊斬棘搭建了四分之三的科學大廈,後人都只能在此之上縫縫補補分羹度日。

而在這《唐詩三百首》的泰斗軍團裏,有兩人是封神的,李白和杜甫,再怎麼誇讚嘖嘖稱其都不為過。很早之前,覺得李白的詩很好,不太能看懂杜子美,後來覺得杜甫更加深刻內涵,再後來才發現,其實就是李白和杜甫撇開一眾唐朝,啊不,一眾上下千年的詩人自己玩自己的,你們其他都是渣渣。雖然説有所謂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不過李白杜甫就像是富可敵國的大商賈,隨便從家裏拿出一件器物都能算作他人一生的榮耀。就像是《世説新語》裏所説的王愷和石崇鬥富的故事一般,其他人拿出來一件世罕其比的寶貝,放在李白杜甫這等鉅富那裏就平平無奇了。《春江花月夜》再多麼璀璨,放在三百首裏也就那麼回事了,並不是它本身的實力不夠,而是因為三百首裏一樣璀璨的存在太多太多,李杜入選的`每一篇幾乎都有同等實力,於是光芒便相對顯得黯淡了。

廢話説了一大半,還是開始説説書本身吧。一切有體系的著作都是進步的,就像書法的章法一樣,詩的分類方法很多,最簡潔明瞭的便是按詩體分類。三百首按照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逐一分類。不過三百首的排序我認為也是有缺陷的,分類和排序略顯粗略,古體詩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而後是起源於漢的五絕樂府和六朝的七絕,在之後才是五律七律,倘若按這樣的體裁出現順序編排估計會顯得更有邏輯一些。

小時候看三百首,是東看看西看看,挑自己喜歡的詩讀,當時選讀的都是一些氣象雄渾朗朗上口的古體詩或者絕句。再大一點就開始看一些有故事性的詩,樂府居多。再後來,就挑李白杜甫的看,邊讀邊琢磨,然後自己也學着寫一些打油詩。終於到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從頭到尾逐一讀詩,這之後才開始看更多的宋詩以及李太白全集或者杜工部集。

現在就按照逐一讀詩的順序來説説三百首吧。三百首的高潮來得很早,張九齡兩首感遇一拋,李太白的“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高調登場,大呼過癮。這一波剛結束,還不等休息就須得開始和杜甫大神一起“一覽眾山小”了。不得不疑惑,第七首詩就遇到了杜甫的《贈衞八處士》,後面還能怎麼出彩。年少讀“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還只是一些YY出來的場景,為賦新詞強説愁,現如今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動輒七八年不相見,再讀這首詩,情景逼真,兼極頓挫。一不小心變真是“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稍緩一下,本以為可以暫緩情緒,哪裏知道馬上就來了兩首《夢李白》,當世人還不那麼污的時候,只是想到真情執意,現在不得不想杜子美對李白到底是怎樣的情感才能寫出“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這樣的句子了。接着王維孟浩然等人便像是清新小菜,漱口粉姜,為接下來的又一波大餐做足準備。不過這之中,還是出了一首被後世香港高中生的特殊朗誦技巧一誦成名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感覺蘅塘退士是有刻意安排過節奏的高低起伏的,幾首清新淡雅弄弄青梅竹馬的小樂府穿插其中,爾後就迎來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打頭陣的七言古詩。這一卷的七言古詩多氣勢滂沱,陳子昂一刀劈下,直到李白一出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連孔丘都能笑話,且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縱恣鬼魅、天馬行空,就連這一卷裏杜甫的幽怨都別有一番氣魄。

就這麼恣意瀟灑地直接轉入卷三的公孫大娘舞劍,我斷定杜甫一定是沒看過李白舞劍的,不然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唐第三劍客的劍法定能在杜甫筆下氣動八方似反掌,老夫不知其所往的。卷三多以敍事詩為主,不如卷二輕盈縹緲,但也跌宕起伏,不過記得最清楚的一句竟然是那句老是接錯的“夜深忽夢少年事”,下語句理所應當為“唯夢閒人不夢君”。

卷四七言樂府沒什麼可多説,李白杜甫,你們兩位璧人,是否還給別人留活路?李白在這一卷裏巨海翻浪,騰耀轉生,四萬八千歲橫絕峨眉巔,十千三百杯同銷萬古愁。一面李太白醉酒笑看人生起伏,另一邊杜甫淚眼哀歎白骨無人收。

卷五五言律詩,李白用無人企及的天賦杜甫用驚世駭俗的實力繼續橫掃眾人。李白用凌波微步加六脈神劍一般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對抗杜甫如亢龍有悔般莊嚴強勁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精彩奪目,堪如超新星爆發。

與此同時,杜甫用六西格瑪一般的水準嚴格要求自己,把格律這回事發揮到淋漓盡致,我就是杜子美,我就是格律對仗一絲不苟,還能甩你十條街的意境。就如同顏真卿的楷書,不留一絲破綻。律詩到底美在哪裏,就美在杜子美這裏,所謂黃鶴樓的白雲千載空悠悠,都有幾個字平仄沒對上呢,在杜甫這裏,根本不可能。不過啊,杜甫還是在懷春李白,都“投詩贈汨羅”了,你還説你不是BL?

七言律詩以黃鶴樓開場,李白當初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不過也許就是文人之間互相捧個場,不過李白捧得了的場也是了不得,你可知道啊,李白這一輩子就沒怎麼誇過他的小粉絲杜甫啊。杜甫哭暈在廁所,李白這個傲嬌受。李白的七律的確不如他的其他詩體出彩,可能也是因為七律規矩太多,不夠瀟灑恣意吧,李白不像後來的蘇軾,雖然豪放派,其實條條框框頗多內心扭捏,李白就是真的I don’t care,就算care也要裝的I don’t fxcking care。李白不在,便是杜甫一人的專場了,中途穿插幾個白居易李商隱,彈彈錦瑟,思思華年。

然後便到經典頻出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了。首首都是兒童必背,王維在這裏光彩萬丈。王孫啊,你到底歸不歸?而白居易也用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問話,短暫達到了杜甫的高度。可以説這一卷是流光溢彩的,就像天龍八部少室山外的大戰,悉數登場,各顯神通。可在故國三千里外體會萬徑人蹤滅,近鄉之時,君前落雙淚,卻不敢問來人。

然而來人是孩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緩緩緩緩走過最後一卷七絕和樂府,心情竟是波瀾跌宕後的平靜,剛好背景音樂隨機到了巴赫的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不知道怎麼形容了。三百首就像是花,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想必這篇讀後感或者説書評是虎頭蛇尾了,但是尾巴都是得自己琢磨的,就這樣留白吧,三百首是讀不完的,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一首好詩,牽動着我們的靈魂,帶動着我們的喜怒哀樂。作者張曼娟從四歲半開始背起了《唐詩三百首》,背出一首詩,可以換一個小兔包或小魚包,熱騰騰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們特別可愛的樣子,恨不得多背幾首。

“四時可愛維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覺曉,花落知多少。”“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細細品味,一讀再讀,無論是哪一個詩人寫的哪一句詩,都是充滿着情意的;一句詩會引起你無數的遐想,帶動着你,走回了詩人的朝代,走進了那一座小村莊、那一片葵花田……。詩歌的魅力是無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傘般的種子散發出無窮的喜悦。細細地解讀一首詩,可以讓你從悲觀變到開心,讓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覺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詩人從不吝嗇,總是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給我們人生啟示。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緒,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讓我們一邊唸詩,一邊吧煩惱和挫折踢開,還給自己一個鳥語花香的好時節。來吧,讓我們一起領略詩歌的魅力!

窗外雨聲潺潺,不知這是第幾個以雨入秋的秋季了。雨腳入注,隱約間一首《雨霖鈴》傳來,依稀記得,盛唐有一位帝王,也在這黯然銷魂的雨夜,撫一曲悲歌,告慰那香消玉殞的愛人……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高峯和瑰寶。憶往昔,大唐盛世,萬國來朝,陳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一掃魏晉靡豔之風,開啟了整個唐朝詩歌繁榮的大門;更甚有李太白者,散發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此等豪邁,更顯泱泱大國之風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足可見杜子美雄心壯志,滿腔愛國熱忱;而後白樂天一曲《長恨歌》道盡君王心中無限哀愁,留給後人盛唐最後一絲媚態;李義山把酒共剪西窗燭,遙望蜀地,靜聽夜雨,帶走了餘暉中的晚唐……

喜歡讀情意綿綿的唐詩,喜歡寫清淺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與古老的詩作纏綿,留下柔軟的感動。在多少次清苦的夢裏,我便是唐詩裏的一縷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詩、每一份情間,我多麼想真正的走入唐詩的背後,邂逅一位款款走來的詩人,彼此傾慕,把心中柔情潑墨於紙上,看天外雲捲雲舒,一起度過温柔的歲月。

如果説經濟是一個國家昌盛的根源,那麼文學便是一個民族傲立於世界的根本。唐詩就是中國文學的精髓,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財產。20xx年,牽掛着億萬箇中國人的心的諾貝爾文學獎終於花落這個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卻了國人的夙願。這固然值得我們驕傲,但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傳統文化精神,只是為了得到某個獎項麼?

放眼今之華夏,“小悦悦事件”、“丁錦昊事件”無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卻是文學迷了路。縱觀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見真正的發人深省的嚴肅讀物,為什麼人們不再深入閲讀,只是一味追求情節帶給我們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我實在不敢想象那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而唐詩的境地也不容樂觀。自前幾年一股“國學熱”掀起,市面上解詞釋詩的書如潮水般湧了上來,其中甚多無病呻吟的小女生讀物,甚至有的作者連基本的文學常識也沒有,這樣的解讀,這樣的文字,卻也吸引了一大批讀者瘋狂追隨,遣詞造句盡力模仿,這幾乎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令人長歎不能自已……

推開千年的古門,探尋傳統文化的幽靜之美,我們或許做不到一個下午只品一首詩詞的境地,但沐浴在那靜謐的氛圍內,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那麼詩繞耳邊神自清,讓自己真正領悟傳統文化的美麗,已經不僅僅是讀一首詩,誦一闋詞所能完成的了,而我們才是完成這個偉大夢想的源泉……

雨聲漸止,樓下書聲朗朗,清脆的童音撞入我的耳朵,“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我翻開擱在桌角的《唐詩三百首》,無聲的微笑着,落花時節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