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唐詩

劉禹錫《春詞》唐詩鑑賞

欄目: 唐詩 / 發佈於: / 人氣:9.16K

《和樂天春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為友人白居易的《春詞》創作的一首和詩。此詩描寫一位宮女扮好新粧卻無人賞識,只能百無聊賴地獨自數花朵解悶,引得蜻蜓飛上頭來的別緻情景。全詩抒寫宮怨閨情,但與其他同類詩迥然不同。詩人通過對宮女神態的傳神刻畫,表現了她不勝幽怨之情。詩意別出心裁,富有韻味。

劉禹錫《春詞》唐詩鑑賞

  春詞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新粧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註解】:

1、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2、蜻蜓句:暗指頭上之香。

【韻譯】:

宮女打扮脂粉勻稱,走下紅樓;

春光雖好獨鎖深院,怎不怨愁?

來到庭中點數花朵,遣恨消憂;

蜻蜓飛來,停在她的玉簪上頭!

【評析】:

??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粧雖好,卻無人見賞。首句寫粉脂宜面,新粧初成,豔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寫宮女形象,丰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悽幽怨,委婉含情,得之於神。

【賞析】: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粧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杆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杆、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居易原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粧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禹錫和詩“新粧宜面下朱樓”説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粧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説明她粧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豔豔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的希望。

劉禹錫詩的第二句是説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於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

詩的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樓”,也不必“新粧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數花朵”的原因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歎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就在她在默默地數着時,“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於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着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

有人説:“詩不難於結,而難於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這個結句是在迴應“思量何事不回頭”而設計的,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悽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至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