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晚秋元稹 詩歌鑑賞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還苦於找不到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晚秋元稹 詩歌鑑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晚秋元稹 詩歌鑑賞

夜閒

唐.元稹

感極都無夢,魂銷轉易驚。

風簾半鈎落,秋月滿牀明。

悵望臨階坐,沉吟繞樹行。

孤琴在幽匣,時迸斷絃聲。

賞析:首聯“感極都無夢,魂銷轉易驚”描寫出詩人當前的狀態,便是傷心到了極點的狀態,所以詩人才會難以入睡,因為妻子亡去,些許的動靜都會使得詩人睹物思情,因而傷懷,輾轉反側,這正應了那句話“哀莫大於心死”。

頷聯“風簾半鈎落,秋月滿牀明”是描寫詩人所處的環境,本來用來擋風的窗簾隨意的用前窗的掛鈎掛起,已是深秋之夜,外面的月光透光沒有被窗簾擋住的窗台灑滿了整個牀上,如此之景,直讓人感到一股悲涼悽清之感,身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也難怪詩人會難以入睡了。

頸聯“悵望臨階坐,沉吟繞樹行”進一步描寫了詩人坐卧難安的'狀態,詩人時而坐在門前的台階上望着遠方,時而圍繞着園中的樹木行走,而這一切的目的便是為了可以找到逝去的妻子,彷彿妻子還在家中,只不過是在捉迷藏躲在一旁一般,詩人如此之痴,難免使人聞之落淚。

尾聯“孤琴在幽匣,時迸斷絃聲”是説藏在匣子中的瑤琴,無人去彈,卻不時地傳出絃斷之聲,如此不可能之事為何會出現在本首詩中呢?那是因為這一切不過是詩人的幻想,就如同幻想妻子還在家中一般,然後更進一步幻想是妻子在撥弄琴絃。其實詩人自己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幻象,但是他仍然忍不住去幻想,正如那個“孤”字,不只是説琴,更是説自己,詩人此時便如如瑤琴一般,孤身一人生活在天地中。但是這個幻象最終還是有破滅的時候,那便是“斷絃”二字,不是説琴絃的崩斷聲,而是説詩人打破幻境,重新面對現實,他想要重新振作起來。

PS:我去了解了一下這首詩的背景:

《昌黎集》卷二十四《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誌銘》:"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陳寅恪認為此詩當為元和四年(809)秋所作。詩中所言,皆孤鸞獨處,物是人非之感。此詩與《夜閒》、《感小株夜合》、《醉醒》等九首都是元和四年秋、冬所作為悼憶亡妻韋叢之作,約略分年系之。

然後知道元稹寫這首詩時,正是妻子去世不久之後,然後便對這首詩進行剖析,一家之言,還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