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詩歌讀書筆記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2.5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詩歌讀書筆記

詩歌讀書筆記1

對許多詩人的瞭解仍舊止於書目上刻板公式化的簡介以及課本中零星詩句任務性質的背誦,王維便是其中之一。而之所以會選他的詩來讀皆因蘇軾那句“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事實上,在未細讀他那些帶有禪性畫意的詩之前,我更喜歡他的“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不為別的,就為那股隱含的盛唐氣象。也喜歡他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情真意切,語調柔婉。就連那句已經“口語化”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讀來情感上也比“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厚美些。也正是如此,才會在讀到他的山水田園詩的時候不覺一愣,空山明月,鳥驚花落,抬頭回味間突然的安靜加強了視覺的敏感,心緒寧謐中青松紅萼、落日孤煙被詩句摹成了畫,編成了卷。

(一)空靜

讀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最直觀的感受便是“空靜”二字。環境的感受是很容易影響到心境的,而內心的狀態又會反過來影響對環境的描繪,王維説自己“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這種心態和天性(當然不能排除部分政治因素)外化到詩中才有了那些讓人為之清心平和的詩境。因此,在“景”和“意”的關係上,我根據自己的感受將其詩中的“空靜”之意分為了兩類:一類為“貌空靜”即是空靜之感側重在直觀景物中,主要以景物的描繪營造出詩境。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中新雨之後頓生涼意,一個“空”字,既點出山中人跡罕至,又下接初秋天氣的靜爽,詩境澄澈。“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等也都是通過對山中景物的描寫凸顯詩境的寧謐悠遠。另一類則為“意空靜”即是空。

靜之感主要側重於自身的行為和感受以凸顯內心狀態,營造出內心空靜的境況。如:“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心的嫻靜反映到山水所見便是清川淨水,無塵無染。又如“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非心靜不能放達隨意如此,風中細微的蟬聲、天上白雲悄然的流變亦只有在空靜無礙的心中才會被放大凸顯。

所述兩者雖在“空靜”的表現上側重不一樣,但卻有着必然的聯繫,“景”因“情”而遇,“情”因“景”而生。無景之情,寡味而失卻美感,無情之景,板滯而失卻意味,因此二者雖可區分卻不可分割,情景交融,相互滲透,也正是這樣王維詩歌中的“空靜”才顯得圓融純粹。

而從詩的發展來看,王維詩中自然恬淡、靜遠寂寞的詩境卻是上承陶淵明而來,但又有區別。陶淵明説“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王維則感“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陶淵明言“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王維則笑歎“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陶淵明“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王維則“依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然而,在寂寞這一觀點的敍述上,兩人卻存在着差別。陶淵明寂寞時,看到的是“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歎詠的是“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念此懷悲慼,終曉不能靜。”日落冷月,氣象雖闊,情景卻不免淒冷。而王維寂寞時,清唱的是“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即使是“獨自”一人,琴空響,無知音,然而密林之中,仍然有明月來和。兩首詩中都有月,陶淵明的月是“素月”,清高遙遠,幽冷悽清,舉杯邀酌,卻只能形影相弔。而王維詩中的.月卻是“明月”,究竟此月“明”到何種程度,王維詩中並沒有進行描述,但從整首詩的意境來看,此月絕不會讓人覺得淒冷,詩人清嘯感懷之間,明月應聲而來,多少是帶着暖意的。 王國維説:“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那月有何不同,我之心境不同矣。

而他們的差別一方面也許在於時代的不同,唐朝的平和安定與魏晉南北朝的動盪差異之大,世人的心理狀態自然不會相同,唐朝人樂觀積極的心態在有意無意間決定了唐詩的基本基調。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自身性格原因和接受思想的差異了,陶淵明的思想在於儒道之間,而王維的思想則在於儒釋之間,也許正是佛家的“寂滅”觀使得王維能安於寂寞、甘於寂寞,能於寂寞中察覺出自然外物之美,營造出“空靜”的意境,而在我看來“寂寞”對於陶潛更多的是着意堪破而並非自然接受吧。

(二)畫意

王維的生平簡歷中説:“他是傑出的畫家,又擅長音樂,能以繪畫、音樂之理通於詩。”晁補之雲:“右丞妙於詩,故畫意有餘。”個人覺得最能印證這兩句的是《過積香寺》中那句“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着一“咽”一“冷”字,音聲畫意盡出。

寫景狀物最忌諱的便是凝而不動,徒有其形,而王維的山水詩,卻靜中含動,意態悠遠宏闊。如其千古佳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直”一“圓”簡單而又深切,既有大漠蒼茫之感,又融入作者孤寂情緒。又如其“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動襯靜的辨證眼光描物狀景,那一縷柔柔的月光也能將宿鳥喚醒可見山中之靜,此以無聲之光寫靜又自有種通感的趣味,而鳥兒的鳴叫之聲卻是在以“動聲”凸顯“靜聲”,體物細微,韻致悠遠。而其“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峯變,陰晴眾壑殊。”則運用光影的的變幻交替,寫出景物的流變之美。他的“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氣象更是宏闊而又不失靈動,一壯胸中氣魄。

而個人最喜歡的卻是他那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每次讀到,都會想起《笑傲江湖》裏那曲《清心普善咒》,心神為之一蕩,神魄為之一舒。想那山路上本

來無雨,翠綠的色澤又豈可濕衣?細想之下,定是那綠色太過純粹濃郁且相連成片,人身在那一片綠色之中,便像被綠煙包裹,連衣衫似乎也被染成了綠色,畫中的暈染之法化於詩中,清爽之意頓生,想來一句詩便能消暑,實則夏日必備必吟之佳句。在王維的一些詩中,往往又加入人事,從而使畫面更富有生氣。如《白石灘》“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朗月舒照,景物清晰可見,乾淨明快。末句“浣紗明月下”則意境優美靈動,雖寫俗世可讀來卻令人忘俗。於是便想起歌裏唱的“夢中樓上月下,站着眉目依舊的你啊”,內容相異,情致卻是一般。

王維詩中“空靜”和“畫意”有時雖未同處一詩,但就其山水田園詩的整個思想情感來看,卻是組成其詩整體基調必不可少的部分。正是有了那種“空靜”的狀態,體物狀景才會細緻而悠遠,畫意才會濃厚。亦正是畫意存在胸中,“空靜“之感才顯得傳神精微。

另外,王維被稱為“詩佛”,其詩中的禪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其“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等都是隱含禪機的,只是個人佛學修養有限,要參悟出一二恐怕會見笑於人,於是此處只取自身直觀感受,其他方面則有待以後花時間再參悟了。

詩歌讀書筆記2

詩歌是場,詩歌是網,幾多較量,幾多迷茫;

詩歌是帆,詩歌是牆,幾多奮鬥,幾多沮喪。

詩歌沒有誰對與誰錯,只有看我們怎樣對待。

——題記

詩歌,抒情言志,説明現象、闡明哲理。它以生活情感為基礎,內心與靈魂的碰撞,藉助鮮明生動而又飽含情感的形象和意境,展現生活的本質,充分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

它具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美化的精神情感,給人們以一種啟示。它並不直接告訴我們應當怎樣,而是以一種默默的意味,把我們的生活感受表達得曲盡其妙,幫助人們創造或提高一個更為理想的精神境界,使其趣味高雅,心靈美好,靈魂昇華。

詩歌一般短小精悍,含蓄豐富而深刻的內容,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藝術性。

那麼,我們又應該怎樣去讀詩,或學寫一些的詩歌呢?

一、讀詩

讀詩,我們要體會其中的內涵,認清區別其詩歌的本質。詩歌,類型諸多,因此縱説紛紜。如有命意鮮明、直抒胸臆的明朗派詩風;也有比較含蓄,藏匿真意,而通過比喻、誇張、象徵等辭法方式加以表現、反映出詩意的蒙朧派詩風。

我們讀詩,當然要感受其中。因而,我們在讀詩之時:

(一)應該從詩歌的意象(意中之象)出發,通過其創造出的氛圍中,把握住它所要表達的暗示或啟示的東西。

(二)弄清詩歌中的比喻、誇張、象徵等修辭手法的內涵,以免造成理解上的偏離。往往表面上説的是這個,而卻指向的是那個。

(三)要明白詩歌本身的虛寫、實寫之分。我們讀詩應該要有着一種很強的穿透力,通過其意象的表面呈現,感悟到它內在的深層意藴。

(四)研究、講究詩歌的語言。詩歌語言應精煉、優美等。

常説“詩不達詁”。詩歌所表現出來的多義性和蒙朧性,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如今,我們對詩歌,各自有着自己的見地,卻沒有絕對的理解模式。可話又説回來,不管我們作為讀者,還是作為詩人,閲讀一首詩歌,我們都得以詩的意象為其範圍,不能脱離了詩歌的具體實際含義,以及它的一些人為的、社會的背景因素。

二、寫詩

寫詩,我們應具有強烈的抒情方式和豐富的想像力。無論是屬於何類型的詩歌,都要藉助想像,創造詩的形象和意境,包括比喻、誇張、擬人等手法。通過真摯的情感表達,打動讀者。

(一)詩歌的強烈感情和豐富想像不是憑空就有的,我們需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但靈感似乎也很重要。我們學習寫詩,應多接觸大自然,感受生活。

(二)詩歌要有鮮明的形象,具體一點説是找到寄託感情的形象。我們學習寫詩,一定要着眼於寫出具體的形象來體現其內藴。

(三)詩歌應要有真摯親切的感情。我們無動於衷是寫不出詩歌的。一些優秀的詩篇總是在心潮澎湃、無限悵惘等感情激盪之時而作。我們學習寫詩,應選一些接近生活的感動的事物來寫。

(四)詩歌在語言形式上,講究語言的精煉。詩歌的語言要求精煉、優美、自然流暢,富有節奏感。我們在短小的篇幅裏,含孕豐富意味,表達豐富思想。我們學習寫詩,要力求用盡可能凝練的語言,表現出鮮明的形象,反映其實質。

(五)詩歌還要掌握好節奏感與和諧感,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我們學習寫詩,不斷對詩句反覆推敲、錘鍊等。

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希望這篇讀書筆記,對詩歌愛好者朋友有一定的幫助,讓我們共同探討這一個沒有定義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