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聖人網絡經典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16W

孔子是聖人。

聖人網絡經典散文

兩千多年了,他一直以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形象存在於炎黃子孫的心目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遵循着他的教化,遵循着千年承襲的儒家文化,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習慣,成為了人們植根於腦際的不可剔除的固有如天生一般的習俗。

他的學説思想,如一盞照亮了漆黑夜晚的光焰四射的明燈,照亮了華夏文明原本渾濁的視野,拓展了中華文化的內涵,規範了後代子孫的言行舉止,使泱泱中華成為了地球上的禮儀之邦,文明之都,文化之源。

遙望歷史長河,時而浪湧波翻,時而平緩流淌。雲蒸霞蔚,天際茫茫處,我極目搜尋,希望能目睹聖人卓絕的風采,結果只是一片徒勞。春風拂來,帶着草木泛綠的氣息,送來百花爭妍的芬芳,蒼鷹翱翔於藍天,小鳥啁啾在枝頭,麋鹿逐歡於草坡和密林。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生長五穀給天下人以温飽,長出桑麻使天下人紡織做衣……所有物質的供給,還不足以使天下人脱離愚昧,脱離無序,脱離野蠻,脱離戰禍,脱離迷信。對泥塑神靈的頂禮膜拜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禱告只是欺騙靈魂的謊言,一切美好的願望也只是遙不可及的幻境。

人哪!該接受怎樣的教化?誰又能教化普天之下的民眾?人間的出路在哪裏?文明似乎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大周王朝衰亡了,華夏大地陷入到羣雄爭霸,戰亂不斷的`漩渦裏。

豺狼奔逐的大地上,恃強凌弱的現象比比皆是。先祖周公制定的賴以維持天下秩序的禮法被當時的諸侯權貴們用來裝點門面,糟蹋的不成樣子。追隨諸侯權貴的一幫峨冠博帶的所謂聖賢們,無法用錦袖緞袍包裹住一顆顆狼子野心,巧言善辯,信口雌黃,只是為了仕途的一帆風順,只是為了一己私利而致天下蒼生於鐵蹄劍戟之下。

世道黑暗,民不聊生。孔子看在眼裏,聽在耳中,疼痛在心上,他發誓要蒸救天下蒼生,使天下恢復理想的秩序。

為此,他曾一度想進入仕途來實現自己“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張,結果卻處處碰壁,當時的各個諸侯和權貴們並不買他的帳,他拋妻舍子,乘坐馬車,風餐露宿,顛沛流離四處宣傳自己仁政德治的治國平天下的謀略,得到的只是愛理不理,或是冷嘲熱諷,甚至誣陷恫嚇,即使有個別諸侯給了他爵位,也只是無用的閒職,他們有興趣的時候也會找他談禮論道,不感興趣了,就把他像一件無用的器具丟在一旁,連多看他一眼的心情都沒有。他因此只感到心裏發涼,走吧,但是又到哪裏去呢?

天地無涯,華夏浩蕩,單單就是沒有孔子抒發心志,實行抱負,實現理想的場所。

“唉——!”兩千多年前的聖人在無奈中發出了深深的歎息。正義何在?天良何在?道義何在?仁德何在?天理何在?禮制何在?“汎愛眾而親民”的聖人時時處處為天下擔憂着。

安心吧,看來入仕實現抱負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聖人自有聖人的眼光,思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有另闢蹊徑了。

從此,兩千多年前魯國都城曲阜城的一隅,孔子和學生們忙活了一些天,栽種了不少杏樹,他改造這片環境的目的,是要在這裏創辦學校來教授學生。他給教學之地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杏壇”,他一心想把自己的學術主張,治國理論毫不保留地教授給前來求學的弟子。“有教無類”,學生不分地位、身份、貧賤、國籍、年齡、容貌,只要是想學知識的,都可以來拜他為師,來者不拒。看着杏壇人頭攢動,聽者如雲,孔子心底受到了震動,天下原來竟有這麼多求知若渴的人哪!他為自己的追求問心無愧,如果自己的主張是錯誤的,是危害天下社稷百姓的,是異端邪説,怎麼會有如此多的人來接受教育呢?他們以做人最起碼的見識分辨着、議論着,仁政德治的確是深得人心的。這使孔子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受到了很大的鼓勵。

為天下培育出仁德的賢能,再依靠他們的仁德教化,使天下恢復和平的政治局面,恢復安樂祥和的社會秩序。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心胸是博大的,頭腦是深邃的,眼光是高遠的。他殫精竭慮為仁政德治的社會理想而奮鬥着,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歲月易逝,容顏易老。經過周遊列國,宣傳主張,人生的大半時間度過去了,雖然辦學十分順利,眾多的弟子中不乏有睿智的賢才,這些賢才完全可以把他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付諸於實踐,但是孔子還是有着擔憂,那就是自己漸入暮年,生命存在的歲月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無論是體質還是精力都不如從前了,惟一值得欣喜的是見識的開闊,學識的豐富,經驗的老到,知識的成熟。

夜深人靜,孔子絲毫沒有睡意,他一直在思考着後面不單要教書育人,還應該……伴隨着東方新一天曙光的出現,孔子決定了,華夏曆史、文化和社會發展因為他的這個決定,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詩》、《書》、《禮》、《樂》、《易》、《春秋》,古稱“六藝”。對於今天中國普通的民眾來説,連讀起來都要費很大的勁,更不要説熟讀默誦了,即使細心鑽研,大多數也只是一知半解,而能系統掌握的只在極少數。

想想兩千多年前那些日日夜夜,想想背已駝,腰已彎的孔老夫子,那是怎樣的一種決心、信心、執著。為了修訂“六藝”,他利用周遊列國的機會,順便留心收集的資料,就放滿了一屋子,可想而知,他花費的心血,足以使我們今天的後人汗顏,他所付出的精力,使我們今天坐在電腦旁靠敲打寫作的文人們難以達到的。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孔老夫子心念社稷,懷着為天下民眾謀福的信念,靠着對先輩文明遺產繼承的情愫,以匹夫之勇,之智,之力,在一盞微亮如豆的菜油燈下,廢寢忘食,刻苦鑽研,去偽存真,經歷着不亞於周遊列國傳道的艱辛。寒冬,屋內如冰窖,暑夏,炙熱如蒸籠,他都不當一回事,只是帶領着學生一門心思地去進行著作的校對修訂和編寫工作……

幾年之後,孔老夫子終於完成了一生最後的夙願,起着劃時代意義的新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編寫完成——對於中華文明的發展他進行了一場影響千年的革命,作為後來中國封建王朝的莘莘學子普遍的教科書,以新的“六藝”為考試內容,科舉制度為歷代王朝培養了大批的文化精英,這使得中華文明有了向世界古代文明頂峯衝刺的可能。

“逝者——如斯夫!”孔老夫子曾經面對發出過長歎的江河,依然在不息地奔流着,獨不見了聖人的身影,他於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夏曆二月十一日離開了曾為之奮鬥一生的世界,毫無遺憾地閉上了睏倦的雙眼,投入到了大地母親的懷抱!

安息吧,聖人!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Tags:聖人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