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城裏的月光散文欣賞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98W

中國是詩的國度,月亮又在詩詞裏佔有重要的地位,寄託着古人的情感,彷彿月亮一經行華夏大地便沾染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式的明媚憂傷,又或者寄予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式的良願寬懷。離開了月亮,中國的夜晚不知該有多寂寞,多枯燥。

城裏的月光散文欣賞

小學起,還不懂離家的憂愁,就已經朗朗上口的將“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熟稔於心,而對她刻骨的解讀,進入靈魂神魄的體會,卻是歷經數載的奔波求學習得的。每在月圓之夜仰視那渾圓皎潔的月亮,想象着老家的夜晚,似乎隱隱約約地看見,庭院裏的楊樹也在風中簌簌地痴想,雙親對坐,橘黃的電燈下默默地想着心事,牽掛着我。還想起那隨風跑丟的童年時光,那些在月夜裏捉過的迷藏,那些在月夜徘徊在樹影裏的張望,那些捉到又放生的螢火蟲,那些偶爾鳴叫的蟬、清晰的狗吠和唱詩班似的陣陣蛙鳴、徹夜的秋蟲聲聲。

現在,已經懂得了那點點滴滴的鄉愁。似乎是從父親去世的時候,那種朦朦朧朧如霧般縈繞在眼前的`哀傷,便似那輪圓圓缺缺的月亮,物是人非,心神已再也回不到老家的身旁。偌大的庭院,砌築的只是濃濃的寂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尤其在經歷了人情冷暖的折磨,見識了故人心易變,幾番刻薄冷漠後,只有失望。月亮漏下楊樹呼嘯的影子,搖曳騰挪,卻只是一種陌生的回望。那月下的故土,不再芬芳,不再叫人牽腸掛肚。

月色有一股沾染了憂愁與失望的情愫,還不失為月亮的本色。在城裏居住又如何呢?

在城裏含辛茹苦貸款買下樓房,腳卻高高地離開土地,陽台窄窄,在樓宇的掩映之中再也無法觸到月亮那份圓缺的細膩情思。就覺得這是一種無奈的遺憾。可歎的是遺憾眼睜睜地裸在你的面前,卻無力更改。這時候再去吟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甚覺苦澀;再從書上讀到“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只是神往;再品味“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只覺空有嚮往,遺憾頗多。

樓上的窗台也曾棲滿婀娜的月色,總覺得不甚分明,不夠酣暢。難道是腳離地太久了嗎?

就在晚飯後,明月初起時分,去樓下走走,一直走到小區外新修的柏油路上。寬寬的路兩邊鋪着一塊塊鏤了花紋的地板磚,幾乎不着泥沙;高高的行道樹剛剛被移栽,弱弱地張開幾隻瘦弱的葉掌,彷彿想沿襲在鄉村裏那樣與風的握手習慣,與風親暱地周旋,激情地較量。看着那呆呆的樹影,覺得這彷彿是一種拙劣的模仿。再嗅着那遠離了風塵的汽車尾氣、工廠污濁氣,總覺得月亮在這裏經行也會皺眉。在這樣的平坦路上走着,反覺得不如在仄斜的小路上行走。鄉間的小路高高低低,坑坑窪窪,卻不會輕易崴腳跌倒,尤其是在月下,即使跑跳。那裏有槐花的芬芳,小草的淡淡香氣,也有嘩啦啦的葉子與風的交談,都只讓你覺得是在享受。可是在城裏的柏油路上漫步,仰首看那九天上的明月,只覺得自己委屈,月亮也是陰晴不定,鬱郁不得志。於是心裏的話語傾訴不得,就只能鬱郁地悶在心裏。

城裏的月光下,聽不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愜意自在,也聽不到“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的靜寂歡樂。只聽到內心的寂寞,孤獨的心跳,“撲通撲通”的叫人畏懼。更看不到“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壯麗灑脱,看不到“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珍貴可愛。因為,城裏有高高的樓房,有不夜的霓虹。

紅紅綠綠的霓虹燈,或者熾白的路燈,不僅將城裏的夜晚籠在一片枯寂之中,更讓舉首仰目之間盡是黑暗,更盡失明月柔媚皎潔的光彩。人的眼睛木鈍了,心絃不再敏鋭,再也經不得月色的輕撩慢捻,再也彈不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情愫,甚至無法與古詩應和。城裏的月光冰冷孤獨地淪陷在一片無詩的囹圄,那份冰冷讓人心傷,那種孤獨讓古人絕望。

像王開嶺所説,古典已殤,古月也已渺遠。讓孩子們再去吟誦“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鬆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恐怕也是了無情趣的事。月境已失,月情柳容花態已無,如何想象,如何應和酬唱,如何不是一種苦澀的迷惘?

父親千辛萬苦把我送出窮山溝,也以自己的永訣為屏障,將我和老家遠遠的隔開,也許他不能想到,我在城裏會因為這恓惶的月光心生頹歎。又是月臨西窗,我睡不着,看那朦朧的月光在肆意爭奪位置的霓虹都市裏彷徨,只覺得一些壓抑暗暗地湧動,濃濃地哽在喉間,無法吟唱,無法入杯,也無法入夢。

大概因為我的夢也在月亮的薰暈中迷亂了吧。

Tags:月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