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寧波湯圓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5.94K

散文,漢語詞彙。一指文采煥發;二指猶行文;三指文體名。隨着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寧波湯圓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寧波湯圓散文

寧波湯圓名聞遐邇,以其皮薄餡甜、糯滑可口而深受消費者歡迎。我們寧波人習慣把湯圓叫做湯糰,把湯圓的小弟弟酒釀圓子叫做醬板湯果。

我小時候過春節,大年初一清早吃的一直是醬板湯果,只有客人來了媽媽才會給大家吃湯糰。這兒習慣將農曆正月十四作為上燈夜(也就是元宵),那一天的晚餐也是醬板湯果。

無論是湯糰還是湯果,都得用糯米粉製作而成。過去在我們鄉下都是自己磨的粉。先將曬乾了的糯米和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放在清水中浸泡幾天,然後拿到石磨上去磨。石磨有大有小:大的磨由一個人把磨,另外一個或兩個人推磨,把磨的一邊將帶水的米舀入磨孔,一邊把着磨擔;磨擔的小把插在磨把的圓孔裏,丁字形的磨擔那一橫的兩頭由一條人字形的繩子懸掛在房樑上,推磨的人雙手把在那根橫木上來回推拉,帶動石磨轉動。像我家這樣的小户人家,磨的粉不多,就用小石磨磨粉啦,母親一個人一邊推着石磨轉動,一邊添米加水,吱吱啊啊的,幾個小時就完成了。磨好的水磨粉裝在一隻抽粉袋裏,埋進草灰之中將水分抽乾,拿出來就可以做湯糰或湯果了。後來有了小鋼磨,那磨的是乾粉,省去了抽粉這一環節,將乾粉兑上水就行,省事是省事,可這味道就大不一樣了,絕對沒有水磨粉那麼細膩、柔軟,滑溜可口。

將抽乾的糯米粉反覆揉捏再搓成粗細像小拇指那樣長長的一條,然後摘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搓成圓球形,這就是湯果了。如果在下鍋以後再放一塊醬板,就成了醬板湯果。

甜酒釀我們寧波人稱之為醬板。一般都是自己在家裏製作的,農村的的老人基本上都會搭醬板。選擇上好的粳米或糯米蒸煮成稍微幹一點的米飯,將它涼在團匾上,不斷地撥動,使飯粒分散,不粘在一起,等它冷卻後均勻地拌上碾碎了的甜白藥(這種白藥懂得祕方的人會自己做,一般人都是到商店裏去買或向人家討要一點),然後將拌好藥的米飯一層層地裝入瓦甑裏,邊裝邊用雙手按結實,最後在中間挖出一個孔(也有人在裝飯的時候就在中間插一隻玻璃瓶,等飯裝滿了,再將瓶子抽出來,這樣孔沿就非常光潔),只要把這隻瓦甑放進醬板窩裏,讓它發酵就行了。所謂醬板窩就是一隻竹籮,裏邊的四周圍上早稻草,(不能用晚稻草,因為早稻草保暖性好)再鋪好棉襖、棉褲之類,形成一個保温筒,為了增高温度有時候底下還會放一個火熜。搭醬板的關鍵就是温度,那時沒有温度計,全靠手的感覺,太冷了酵發不起來;太熱了,醬板會發酸。幾天以後,醬板出窩,中間的孔裏全是醬板滷(俗稱酒釀),舀一口嚐嚐,那是又甜又香,不勝酒力的朋友喝了説不定還會醉呢。

在煮湯果的'時候,切幾塊醬板在裏面,真是增色又增味,看到它絕對令你垂涎欲滴。

如今的湯糰,餡子可謂花色繁多,無奇不有。過去我們鄉下的湯糰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芝麻豬油餡,雖然品種單一,但是決不摻假、摻雜,口味絕對純正。

芝麻是自己種的黑芝麻(當然不會是用白芝麻染黑的冒牌貨),收下來以後曬乾了備用,要做湯圓的時候還得經過反覆的挑選、清洗,然後再把精選出來芝麻炒熟以後放進一個很小的石臼裏,用石搗子頭慢慢地將它搗碎,要求是越細越好。

豬油必須是從剛宰殺掉的家豬身上取下來的板油,仔細地去掉包在外面的那層皮以後切成骰子那麼大小的方塊和碾碎的芝麻一起均勻地拌和,使勁地揉捏,讓它們融為一體,並根據各自的口味摻和進白砂糖。在製作的過程中,要隨時將豬油中的殘渣清理出來,不得有半點馬虎。如果秋天有心收下了桂花,做成了糖桂花,放進這芝麻豬油餡中,那可真的是錦上添花啦!(有人為貪圖方便,不用生豬油,而用熬好的豬油,那味道可就大相徑庭了)

萬事俱備,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包湯糰。寧波人常説:“肉切大奸,湯糰包小乖。”想想也對,肉切得很大,客人一怕吃相不好,二怕吃不了,就不敢吃;這湯糰包的小,皮薄餡多好吃,但不好包。這湯糰想包的小,那沒有一點耐心和技術恐怕是不行的。關鍵之一是糯米粉要調得乾濕恰當:太濕了,立不住,容易塌;太乾了,包不住,要開裂。放餡子、包湯糰的手法其實和包小籠包子基本一樣,那也是熟能生巧。

快節奏時代的今天,什麼都機械化、電氣化了,商場裏多的是現成的酒釀、小圓子、湯圓,買回來燒一下就成,甚至還有即食的。方便是方便,就是少了點什麼。真想再吃一碗媽媽親手做的湯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