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尊老愛幼的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尊老愛幼的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老愛幼的散文

尊老愛幼的散文 篇1

7月19日上午9時許,筆者由道里區河鼓街乘坐上開往道外方向的66路公交車。由於是始發站,乘車人並不多,我在車廂後段找到了座位。當車輛行駛到新陽路路段時,我聽到車廂前段有女同志喊:“誰能給抱小孩的讓個座?”同時,該車駕駛員也提示大家把專用座位讓給抱孩子的人坐。

順着聲音望去,只見在車廂前段有一位年約70多歲的老者起身給一位抱小孩的女士讓出了座位,抱小孩的女士理所當然的坐了下去,剛才與抱孩子一同上車的、高聲呼喊給抱小孩子讓座的中年婦女看上去也就50歲出頭,顯然是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她對老者説了什麼我沒有聽清楚,不過,從那謙卑的姿態來看,顯然是向老者表示感謝。此時,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那位老者,只見他頭髮全部白了、腰也彎了,從他那起身緩慢的動作就可以讓人很容易的判斷出年齡了。

可氣的是,我看到在老者座位前面座位上是一位20多歲戴眼鏡的小夥子、後面座位上是一位20多歲的小姑娘,他們是不可能聽不到當車駕駛員與那位中年婦女説話聲音的,他們也不可能看不到自己座位上、前面座位上貼有“老幼殘孕座位”標識的,他們為什麼能如此心安理得的坐在這些專用座位上、又對駕駛員提出給特殊乘客禮讓要求無動於衷呢,他們在想什麼真是讓人難以捉摸?

車輛起車後,孩子就一直哭鬧、孩子媽媽怎麼哄都不行,與其同來的那位中年婦女從孩子媽媽手中接過孩子站着哄,孩子立馬停止了哭鬧,這也許是老人一直照顧孩子的緣故吧。這時,抱孩子的女士站了起來,把座位還給了那位老者。眼前情節真的讓我不明白了,孩子的哭鬧聲音滿車廂都可以聽到,為什麼座位前面那位小夥子與後面座位上的小姑娘都聽不到呢?抱孩子的母親都知道把座位還給老者,為什麼孩子的哭聲無法感動座位前面的小夥子與後排的小姑娘呢?只見小夥子依然低着頭擺弄着手機,彷彿這世界上只有他的手機存在;那位後排的女士也許是不好意思了,埋下頭“睡着了”,我真擔心她為了不讓座位而錯過了站怎麼辦,這樣做值得嗎?

到銀行站時,那位老者與抱孩子的女士先後下了車,他們朝不同方向走去。此時,我發現車廂內有許多人關注老者與抱孩子的女士是不是一起的,有人甚至伸出頭去觀望。同時,車廂內也有人對此事議論開來。有人説:“現在的年輕人實在是太現實了,面對身邊站立着70多歲的老人視而不見、面對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泰然處之,真是缺乏教養與公德”:也有人説:“公交車上設立專用座位,是社會文明的表現、這必須依靠每位公民的自覺遵守”。還有人特意拍打那位假裝睡着小姑娘座位的椅背,大聲説:“這是給特殊羣體準備的座位”,此舉引來全車人的哈哈大笑,那位小姑娘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由此看來,人們對乘公交車中讓座位的認知還是有共識的,這是社會公德問題,也是社會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我個人覺得現在人們在這方面認識上還是有偏差的,主要是:“愛幼強於尊老”。

下這種結論絕對不是單單從這一件事來確定的,今天這件事也絕對不是偶然現象,此類事例比比皆是。

前些天,筆者每天早晚乘坐85路公交車往返於道里區河鼓街與羣力醫大一院區間,到醫院去照顧年近9旬的岳父。乘車途中,總能見到帶孩子的家長乘車,有時是孩子的父母,有時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姥爺姥姥。每次看到那些家長低聲下氣與有座位的乘客商量,把座位讓給自己的孩子時,我很是不解,孩子也都5、6歲了、乘公交車一定要有座位才行嗎?況且到途經的幼兒園也就幾站地的路程,即使是乘客讓座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也是把座位讓給孩子坐,自己寧可站着。特別是看到一些孩子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心安理得坐在座位上時,我內心很不是滋味。不為別的,我就是擔心:如此寵愛這些孩子,將來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們會懂得去關心誰,他們知道感恩嗎?

誠然,中國現實的國情是獨生子女多,孩子不僅得到父母的嬌慣、還有爺爺奶奶與姥爺姥姥的寵愛,他們成長的環境與我們那代放羊式的管理真是有着天壤之別。不過,這樣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天生就金貴,恐怕受不得挫折、吃不得苦,更難以應對各種困難。我的這種擔心也許是多餘的,可是許多人的不良習慣不就是我們溺愛、遷就的結果嗎?

比如:人們在討論“中國式過馬路”、“中外夏令營中國孩子動手能力差”等話題時,總是習慣的把責任歸納為中國教育體系的不足,為什麼不去追究家長這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呢,孩子從小就是在我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新東西的,孩子的成長與習慣養成是與我們言傳身教分不開的。現在,在孩子沒有上學階段,他們就享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到了學校無論是開展何種教育也無法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自我寵兒”意識,如此下去那些不良陋習就養成了。

在現今的一些媒體上,我們隨時都可以看到關於“有老人在公交車上怒斥年輕人不讓座位的”,“抱孩子家長強索座位的”相關內容報道。在這些報道中,人們普遍對尊老問題關注少、指責多,而對愛幼方面則是正面報道多多。誠然,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可是,小樹是需要修枝剪葉才能更好地成長,温室裏是培養不出好的秧苗的。説實話,我認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寵壞的,溺愛只能是害了孩子的。

另外,我希望媒體在這方面報道中多一些真實性、客觀性。現今,中國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很高,客觀地説,中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他們理應得到應有的關注。中國的老年人普遍身體不好,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某些疾病,説起話來有時會讓人聽不清楚,這些就是當今老年人的特點,這些特點需要人們的理解。誠然,一些個別現象只是個體,並不能代表老年人整個羣體。如果,一些媒體抓住一個小腦萎縮老年人的不當行為不放、或者放大事件那就有些過分了。

“雷鋒精神”陪伴了他們一生的成長,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在這些人的身上留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他們經歷了最困難的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他們經歷了“上山下鄉運動”,他們經歷了企業改制。可以説,他們經歷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他們其中一些人有着許多許多痛苦的記憶,可是,他們沒有報怨、他們遷怒於社會,而是依然為子女照看教育隔輩孩子,努力為隔代人服務着,他們真的很不容易。對於這些,也許現今的年輕人難以理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的和諧,需要全國每一位公民都認真履行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尊老”是中國千年文明史的結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我們絕不可以忽視他們的存在,也絕不能輕視他們合理要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關於如何尊老問題,我覺得事情很簡單。他們就是需要人格上的尊重、生活上的關心、情感上關懷、身體上關注。不僅孩子們多一些關懷,社會輿論導向也要多一些關注,形成社會上良好風氣,他們就會心情舒坦愉悦,別無他求。

説了這些,也許有人以為我這個退休人員多嘴了。不是的,這個社會需要我們每一位公民進言獻策,才有可能更加完善。

“愛幼方式錯誤”是當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包辦代替。主要表現是過多的寵愛。無論是吃的、用的必須是最好的,從小就享受到皇帝般的寵愛。“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練就了他們對他人的依賴性:二是唯我獨尊。在教育孩子中,一些家長灌注給孩子的是一切都要以自己最大利益為考量,狹隘自私成為現在孩子的一大特徵,假設你與孩子的意思相左,孩子就會用哭鬧來抗議,沒有家長意識到必須糾正孩子的這個缺點,而是一味遷就。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唯我獨尊意識。

唯我獨尊自然就不懂得如何感恩。這包括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一切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同時,唯我獨尊還導致這部分人不知道分享,他們的苦惱願意訴説給父母,他們的喜悦卻獨自享受。他們就意識不到家長的不容易,他們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感受。

懂得感恩不是用話來説,而是用事來證明的。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在下一代人不懂得感恩,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話説回來,筆者並不是想讓讀者改變什麼,只是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對此的`關注。那樣,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加和諧,幸福感會更多些。

尊老愛幼的散文 篇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夫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愛幼起始於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為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愛幼”有着她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

1986年,根據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的建議,國務院決定將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為“中國老人節”,藉助傳統的重陽節,祝願全國老人健康長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49年12月規定每年6月1日為兒童節。

尊老愛幼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優良的傳統。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人一向説自己是一個懂得尊老的民族,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尊老敬幼。每個人都有被呵護的童年,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也象鳥兒一樣會遠走高飛。成年人有很多無形的責任,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我相信,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煩惱:一方面在外辛苦工作,為了更好的明天打拼,一方面,又在想,今天,我們的父母又該想我們多少次呢?在他們孤單的看着夕陽最後一抹光芒消失在山的後面時候,他們會默唸多少次對子女的思念?父母對子女的愛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付出了,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在父親冷漠嚴厲的面龐下,隱藏着的是一顆總是無意中就被孩子刺傷的心。感謝這位網友給我們提供這組圖片,因為,我們都該意識到,我們無時不在得到默默的關愛,但你,我,是否有付出,是否有去關愛我們真正應該付出愛的人呢?前些天情人節,很多年輕人會送玫瑰,送禮品,表達心意,我們的父母呢?他們可曾得到你們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