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又是艾葉飄香時散文欣賞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後來長大了,又學了中醫專業,所以對艾葉更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感情。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説法。

又是艾葉飄香時散文欣賞

南方人端午時除了插艾,還會插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艾草還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艾餈粑。就是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紅豆沙、綠豆沙及白糖、蜜棗等餡料,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至今還會在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辛温、味苦,入脾、肝、腎經。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説:“艾葉苦辛,生温,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説明用艾草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民間用艾草治病的土方、驗方更是枚不勝舉。比如: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又如: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再如:艾草泡腳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温疹。等等。

而今,又是一年端午節。這飄蕩了幾千年的艾香,還是那樣濃郁,那樣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