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朝枚之年的父親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84W

父親出生在1936年農曆3月28,今天(5月13日)是父親82歲的生日。朝枚之年的父親已經有點失憶了。每當我給父親買去肉菜、敲開父親房門的時候,父親已經認不出我來了,總是一句“你是哪個?”離別時就像對待陌生人一樣不斷地説着感謝的話,讓我這個做兒子的心裏一陣酸楚,一聲歎息。父親在城裏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了,隨着歲月的逝去,父親的老年綜合症越來越嚴重了。可是,父親對故鄉、對故土、對老宅的思念卻總是掛在嘴邊,不時給我説起想回老家看看。於是,我們弟兄商量,今年父親的生日就安排在老家,在老宅給父親過生日。

朝枚之年的父親散文

初夏時節,陽光柔美,繁花似錦。故鄉的山水清明,田野的莊稼長勢喜人,農人們在田地間辛勤的耕種,古老的山村雞鳴犬吠,一派生機。當車子行進在家鄉的土地上的時候,我放慢車速,想讓父親好好看看故鄉的山水。一路很少言語的父親,記憶卻清醒起來了,面帶笑容,不時地指着家鄉的山水説,那是火燒寨、那是矮樑子、那是紅花樑子、那是紅花水庫。此時,我們看到父親的眼角已經濕潤了。

站在父親一磚一瓦辛苦建起來的老宅門口,父親的腳步顯得有點沉重。看得出,他在回憶過去那個艱難的年代,回憶養育我們弟兄四個的艱辛與困苦。我們牽扶着父親走進院壩,走入每一個房間,甚至豬圈、灶房。父親用那乾枯的老手撫摸着每一樣傢俱,打開櫃子,凝視着保存的老物件,久久不願離開。來到神龕前,父親雙手合十,虔誠的給先人鞠躬、敬香。來到自家的堰塘邊,翠綠的荷葉隨風搖動,歡迎着這片土地的主人。父親喜滋滋地説:“這塊田以前穀子的收成很高,現在種藕、養魚也是好事情啊。”而此時的我,卻想起了父親年輕力壯時,用揹帶揹着我們弟兄四個犁田、栽秧打穀的場景,曾經偉岸的男子漢如今卻變成了步履蹣跚的老人。父親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們弟兄四個,付出了青春和熱血,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從小就失去父母只剩獨苗的他一生辛勞,讓這個家人丁興旺,兒孫滿堂。我的眼淚潸然落下。

父親一生友善鄉鄰,樂於助人,因而大家對他都是非常敬重。很多老人都記得父親的生日。聽説父親要回老家過生日,鄉鄰們提着雞公、揹着花生、厚皮菜前來祝壽。並幫忙買菜做飯、打掃衞生等。很久沒有人居住的老宅又煥發了生機。

近期,由於我的新書《郵仔鄉愁》出版發行,金堂縣社區教育學院袁明輝院長讀完全書後從中發現了我們全家人和諧相處、孝敬父母、友善鄉鄰的故事,很是感動。他説一定要把我家的故事講給社區的居民聽聽。於是,一直從事愛心公益活動的小天下影視公司本着“小天下,愛相隨”的宗旨,積極參加社區教育學院的公益活動,在彭總和鍾總的帶領下,今天他們一行趕來跟拍父親的生日活動。公司老總彭良會女士有着一顆善良的心,給父親送來禮物,就像一個女兒一樣與父親聊天。父親的記憶力已經嚴重衰退,交流起來非常困難,優雅的彭女士愛心濃烈,非常耐心。當她剝開枇杷喂到父親嘴裏的那一時刻,我感覺到我們做兒女的對年邁的.父親做的還不夠,還有差距,有點內疚,有點慚愧。

每年父親的生日,我們弟兄四個都會攜家人與父母親一起愉快地度過,今年也是一樣。二弟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食材,並提前回到老家將老宅打掃乾淨。三弟是教師,很忙,也回到老家給父親做這做那。遠在蒲江的四弟一大早就驅車回到老家,就像女兒一樣給父親扎鞋帶、牽扶着父親在老宅和竹林散步。孝順的四個兒媳婦,忙着做飯。

正午時分,我們全家人聚在堂屋裏圍在父母親身邊,點燃82歲的生日蠟燭,唱起了生日歌。歌聲在老宅迴盪,歌聲是獻給一生為我們奉獻的父親,也是獻給吃盡苦頭、與父親相濡以沫的母親。此刻,滿頭銀髮、一臉皺紋的父親露出了幸福的笑臉。困難時期,父親是不過生日的,心裏想着的是我們弟兄四個。他讓母親守住老母雞,從雞屁股裏面摳出雞蛋煮給我們吃,而辛苦勞動的父母親卻吃點紅苕稀飯。遇到條件好的時候也會從6里路遠的廣興街上買回一斤把肉來,也就算是給我們過生日了。我們弟兄四個攜妻子給老父親敬酒,父親用顫抖的手與我們碰杯。當孫子們給老爺爺敬酒的時候,父親的臉上笑得燦爛。遠在外地求學和工作的孫兒、孫女們打來電話,向爺爺奶奶祝福。父親已經聽不出電話那端是哪一個孫兒、孫女了,不斷的重複着那句話:“爺爺過生,回來不到就算了,加勁讀書啊!”當曾孫端着蛋糕給老爺爺的時候,我的老父親流下了淚水。辛苦一生的父親看到四世同堂的這個家,他是心裏高興啊!這是幸福的淚水。

“清黎照讀書聲遠,白水流傳世澤長”。代代相傳的家風,以及父親對我們的嚴格教育,讓我們懂得了做人一定在做到在家做孝子,出門做善人的道理。與臨為善,和諧相處,人生就會海闊天空,就會受人尊敬。在父親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些閃耀着光輝的孝善思想。他引領着我們一路前行。

朝枚之年的父親,滿頭銀髮,步履蹣跚。當了一輩子農民的他,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是一個紮紮實實過日子的偉人,是一個為人善良,勤勞艱苦的男人。他對兒孫們的愛就像家鄉那巍然屹立的寨子樑子一樣,給與我們榜樣,給與我們前進的動力,傳承給後代巨大的精神財富。

過完生日的父親,捨不得離開老家。站在車門邊,久久不願上車,他的目光落在故鄉的山水和田地,落在老宅,落在依依不捨得鄉親們身上。他的心裏有太多的心酸,有太多的艱難,有太多的故鄉情結。眼淚從父親眼裏滴落下來。我在想,父親為什麼飽含熱淚,那是因為它對這片土地愛得很深。

寫完這篇文章,我已經淚流滿面了,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還要繼續好好照顧父親,好好照顧母親,對父母的衣食住行要做得更加細緻,更加貼心。讓二老不會孤獨,老有所樂,安度晚年。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