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品】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精品】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我心中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五月初五,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了端午節文化。

端午節又有“端陽節”、“龍舟節”等二十多個名字,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扒龍船,也就是龍舟競渡。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放紙鳶、遊旱龍、打馬球、拴五色線等許多風俗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好吃的糯米粽子,還去東區龍子湖觀看了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呢。這場比賽真是熱鬧呀,湖兩邊彩旗飛舞、人山人海。湖面上一排停着六艘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穿着不同顏色的隊服。他們在船頭擺好大鼓,一個人站在鼓前,雙手揮舞着鼓槌,其他幾個人兩人一排坐在船身,雙手握緊船槳,雙腳蹬緊船底。只聽一聲清脆的槍響,六艘龍舟倏地駛過起點,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向前。敲鼓聲震耳欲聾,吶喊聲此起彼伏,身穿紅色衣服的紅隊暫時領先,他們的隊員動作整齊,身體一起向後仰,再向前傾。手裏的船槳上下翻飛,讓我看到他們鬥志昂揚。但是黃隊緊隨其後,氣勢上一點也不差,彷彿拼盡全力也要趕超紅隊。我的心也跟着激動起來,不由自主地給他們加油助威。我想,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我認為端午節是很有意義的節日,它是我們國家的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節日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今年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的節日。今天的日子我可是收穫不少啊!今天我可學會了包好吃的粽子。

早上一起來,我就迫不及待地衝進了廚房,因為媽媽今天要教我包粽子。媽媽見我這樣急迫,也對我無語,可是還是教我包粽子。

首先,媽媽叫我把已經準備好的竹葉洗乾淨,洗得油光發亮就可以了。接着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幾碗紅豆,幾碗已經剝好的花生。再把它們分別洗乾淨後同時倒入一個大一點的盤子裏,緊接着,我和媽媽每人手中拿着一雙筷子,在盤子裏不停的攪拌。盤子裏時不時發出筷子敲打的聲音,像有節奏的音樂似的。等到攪拌地差不多均勻的時候,“音樂”聲就停止了。接着就準備走向主題一——包粽子。我深呼吸一口氣,表示做熱身運動。再看看媽媽,媽媽已經開始自作自個的了。我也要開始了。我先拿出三張竹葉放在桌子上用勺子將攪拌好的三種食物放在竹葉的中間,再用勺子弄成一個長方體,再用勺子將中間挖空一半深,再將一塊肉放在被挖空的地方,再用勺子將一些食物蓋住肉,接着弄成微微的梯形。再把它包起來,接着用繩子捆起來。終於到了觸目驚心的時刻到了。我看着那被我包得形態萬千的粽子,再看看媽媽包得那樣好看的粽子,我心裏情不自禁地偷笑了。一個個粽子被放在鍋裏蒸。我開始緊張了。良久,粽子熟了。我看着我包的粽子,我欣喜若狂那粽子的葉子綠得乾淨,綠得發光,綠得清爽。現在可以走向主題二——吃粽子了。咬一口下去,糯米軟而有彈性,真是美味極了,連媽媽也不得不讚揚我包得不錯。我一邊點頭,一邊享受地品嚐着我的勝利品。

雖然沒有看到那隆重的賽龍舟現場,可是我卻能夠品……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五月五日。午飯後,我們一家人去閩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龍舟比賽。

在去祝祺的路上,天空突然佈滿了烏雲。很快,開始下毛毛雨。當我們到達比賽場地時,湖裏已經擠滿了人。當我找到座位時,四艘船已經準備好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條軌道,軌道上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艘船一起衝出起點。只聽得鑼鼓喧天,第二、第三隻船就佔了第一、第二席。

衝刺開始了。第三艘龍舟和第二艘龍舟並駕齊驅。最後,兩艘龍舟幾乎同時到達了終點線。只有當第三艘龍舟的船員把槳舉過頭頂時,他們才知道第三艘龍舟贏了。

預賽結束了。從前四場預賽中選出的最後四支隊伍將進入決賽。我無法把目光從它身上移開。只有一個彩色耀斑從湖裏釋放出來。比賽開始了。成敗在此一舉。四艘龍舟都衝出了起點。在最初的300米中,四艘龍舟在湖上並排行駛。

只剩下300米,四艘船開始衝刺。第一艘和第四艘龍舟慢慢地遠離了另外兩艘。第三名只剩下100米,第四泳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終以3~4秒的優勢獲得冠軍。

我認為:贏得冠軍的隊伍一定是一支團結的隊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題記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五節,重五節。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賽龍舟

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龍圖騰的活動,那便是賽龍舟的前身了。《詩經》中記載:“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那鳥舟就是指龍舟。明朝著名畫家張擇端曾以端午節龍舟為主題畫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爭標圖》。

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在端午節觀賞龍舟的習慣。所以,賽龍舟便作為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吃粽子

説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了。早在戰國初期,就有人別出心裁製成了類似粽子的食物。他們用黍葉包裹着糯米,蘸過石灰水後烤着吃,因形狀類似牛角,故被稱為“烤角黍。”

到了漢朝,吃粽子就被正式列為端午節的習俗了。在現代,粽子中總會包着各種餡料,比如説:豆沙、肉、玉米、大棗等等。這些也是因為明朝的一位乞丐靈機一動創造出來的。

插艾條

艾,在端午時節長得最為旺盛,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天氣會十分炎熱,蚊蟲肆虐。正好艾有清熱解毒驅蚊之功效,還有驅邪、避諱之意。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那天,家家户户都在吃粽子。粽子裏面有包紅豆的,還有包肉的,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包。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包,然後外面再撒一層白糖,我最喜歡吃這種了,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不過有的人把粽子往河裏仍,那是為什麼呢?據説,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就叫屈原,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因屈原受冤不得志,而楚國也面臨國破的.危機,自己又無能為力,他不願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而抱石沉江。人們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將食物扔進江中來保全屈原的屍身。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感人的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還要划龍舟,比賽誰劃得又快又整齊,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打着鼓,振奮士氣,這時就感覺到他們好似風一樣的速度勇往直前,劃得可帶勁兒了!

據説,端午節還要買艾草,據説可以把鬼趕走,可以辟邪,鬼是什麼東西?誰也弄不清楚……

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每年的端午,都會這樣度過,我也希望這樣有特色的習俗能一直延續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就有“撞蛋”的習俗。

撞蛋開始了,觀眾在一旁喝彩,隨着一聲“開始”的聲音,我就開始撞起來了,另一位“選手”也不甘心,也撞了起來,這時“選手”的蛋破了,我便拿起他的雞蛋。“觀眾”又歡呼了起來,我説:“還有誰來?”別隊又上來一個人,“觀眾”一看,竟然是去年的撞蛋冠軍,我們大驚失色,突然”隊友”大喊着:“加油,加油!“我拾起信心,喊道:”開始吧!“

我飛快的轉着手,他笨拙的左撲右閃,一聲蛋殼破裂的聲音,我戰勝了很強大的”敵人“,為我們隊加大了光榮!

我把兩個蛋吃了,正好中場休息結束了,我便走向“戰台”,對方挑了一個手勁大又靈活的“選手”來挑戰我,可對方不知道怎麼蛋殼已經破了,我説:“你快換個蛋吧!”他飛快的跑回家拿了一個蛋跑回來了。

我先用一套老辦法,不知道這傢伙是在家偷偷的休息了一會兒,還是多休息了一會兒,可我依然且戰且退,終於,我獲得了冠軍。

我期待着下一屆孩子們撞蛋激烈的比賽。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這首童謠,大家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畫面,這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重午節、端陽節、午日節、艾節、浴蘭節。每當到了這一天,許多習俗都跟“五”這個數字有關: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的脖子上肯定會戴着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系的“長命縷”;有些小朋友的頭上,可能還畫着用雄黃寫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樣,可神氣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粽、雄黃酒。

當然,孩子們念念不忘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讓世間的污穢來沾辱他純潔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懷沙”後,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們把粽子扔進河中是為了把魚、蝦的肚子填飽,不去吃屈原的屍體,而賽龍舟則是去尋找跳入江中的屈原。“一二——一二”的聲音不斷傳來,是那麼短促、有力、充滿生機。一條條神氣活現的龍舟在江中游着,它們一條比一條遊得快,一條比一條遊得穩。

啊,又到了一年粽子飄香的時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粽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説,“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説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打開了它。它説:“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説賽龍舟是為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放進河裏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粽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在南方,人們也有賽龍舟和喝黃酒等習俗。你還記得屈原嗎,楚國的愛國將領?那讓我告訴你。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非常博學。雖然屈原忠於楚懷王,但壞楚王聽了奸臣的話,流放了屈原。在流放過程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首都被敵人佔領,人民深受其害,極為憤慨。於是屈原在五月五日來到汨羅江。他懷裏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楚人聽到屈原跳進河裏的消息時非常難過。他們熱淚盈眶,划船救屈原,把粽子扔進河裏餵魚,希望魚不會傷害屈原的身體。這是端陽五月份包粽子的地方。

讓我談談龍舟比賽的起源。當時,楚人不忍讓屈原死去,所以很多人去划船救屈原。當他們追他到洞庭湖時,沒有他的蹤跡。此後,每年5月5日將舉行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龍舟比賽是用來分散河裏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也有掛艾葉和菖蒲的習慣。端午節期間,每個家庭都以菖蒲葉、艾葉、榴蓮花、大蒜和龍舟花為人形,被稱為艾人。艾葉掛在大廳裏,剪成老虎的形狀或剪成小老虎的絲帶,然後貼上艾葉。女人們爭相戴上它來抵禦瘧疾。菖蒲被用作劍,插在門楣上,具有驅魔驅鬼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