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精選6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精選6篇)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1

清明節就是一個紀念祖先,懷念先烈的日子。主要紀念儀式就是掃墓,掃墓就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

今天就是星期五,我們全家一行人回老家掃墓。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了我的大腿,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來到爺爺的墳前。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就是爺爺走了,不可能再回來了,我非常思念、悲傷、痛苦。

我們拿起掃帚,把墳的周圍掃了一遍,再用鋤頭把旁邊的草鋤乾淨,又各拿了一把黃土灑向墳頭。奶奶拿出祭品,開始向爺爺祭拜,我向爺爺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拜了拜。奶奶嘴裏嘮嘮叨叨地向爺爺訴説着什麼。我想起奶奶平時對我説:“爺爺就是一個勤勞肯幹,吃苦耐勞的人”。但我已經沒有機會能看見了,只能在照片上思念他。

我們掃墓結束,就要回家了。我心裏默默地想:只要每逢楊柳青了,桃花開的時候,我一定會再回來看您的。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2

清明就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就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就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就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就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就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就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3

每年的陽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風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懷着感恩的心去掃墓,一路上風景真是美不勝收,春姑娘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讓大自然變得更美。看,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都張開了笑臉,柳樹姑娘將它碧綠的小辮探進了清清的小河裏。春姑娘輕輕地吹,小草慢慢地醒。百花齊放萬物復甦,好一幅美麗的景象。

景象雖美 ,可我們卻是懷着沉重的心情去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此時的天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挺拔的大樹彷彿失去了翠綠色,這一段時間,時光彷彿停住了,大地萬物都沉默着,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擺好供品,點上蠟燭,默哀三分鐘,燒上好多的紙錢,藉此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的`生活着。接着我和媽媽清除了墓邊的雜草,擺上了美麗的鮮花,墓地頓時煥然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默默地想着,明年的今天,我們還會來看太爺爺太奶奶的。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4

清明節快到了,今天,我們烈士陵園,沿着台階向上走,兩邊高大的松樹丶柏樹都鬱郁蒼蒼掩映着台階非常美麗。

很快,我們走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又肅穆,高高地聳立在烈士陵園中央。上面醒目地寫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樣。望着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肅然起敬。這時,大隊長宣佈”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現在開始“!下面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做完儀式後,我們圍着革命烈士的墓轉了一圈,大家個個神情嚴肅,紛紛向革命烈士的墓碑敬禮丶獻花。

儀式結束後,我們去革命烈士遺物陳列館參觀,剛進門,牆上掛着的革命英雄的相片映入我們的眼簾,正前方的牆上還掛着一塊大牌子,上面記載着革命烈士的名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館中間的一個玻璃櫥窗,裏面陳列着革命烈士的遺物:有記事本,有獎狀,有日記,這些都記錄着革命烈士的生活和工作。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非常感慨,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詩,每當讀起這首詩,我就想起了老師給我們講的“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原來是紀念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的,後來演變成了紀念先人和革命烈士的節日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大早,我們一家人準備好紙錢、水果、饅頭、酒等供品,又拿着鞭炮、鐵鍬、松柏樹等工具先向我太祖父的墓地出發了。我們來到山上,看到了一座接着一座的墳墓,墳墓旁邊長滿了雜草、荊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來到了我太祖父的墓碑旁,就開始“掃墓”了。我和弟弟、大姐、二姐擺放供品,爸爸和媽媽用鐵鍬修繕墳墓,爺爺和奶奶種樹,摺疊紙錢,燒紙錢。不一會兒功夫,我們四個小孩子就擺好供品了,只見供品有高有低,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懸崖陡壁,有的像一座山。爸爸媽媽也修繕好了墳墓,爺爺奶奶也種好了松柏樹,摺疊好了紙錢,開始點燃了,只見那紙錢的灰燼慢悠悠的飛上了天,我們帶着悲傷而沉重的心情行磕頭、叩拜禮。

接着,我們來到了竹溝烈士陵園,來到石碑前,看到了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一位位烈士的名字,我們看到這些烈士的名字後,我的腦海裏就浮現出來他們的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情景,就忍不住向他們深深地鞠躬,然後又獻上了一束鮮花。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大自然一派萬物復甦、桃紅柳綠、生機勃勃的景象,還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節也是放風箏的時候,俗話説放風箏是祛晦氣的,我們學校也舉辦了郊遊和放風箏的活動,讓同學們放鬆心情。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習俗小學生優秀作文6

清明節的習俗就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就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就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就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就是兒童所喜愛。

鞠就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就是用足去踢球。這就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就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就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就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就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