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

欄目: 家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風故事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

我們蕭山人的春節沒有北方的那麼濃烈,大家更多的是以閤家團聚的形式來歡度節日。今年的春節,我們照常地回老家陪伴年邁的太太。

一到太太家,媽媽和奶奶就係上圍裙忙開了!媽媽整理桌椅、淘米洗菜,奶奶插壺燒水、點火熱鍋,而我和爸爸就負責跟太太嘮嗑。太太總是問我:學習累不累?上了什麼興趣課?我一一回答後,太太還會繼續問:奇奇,樂高是學什麼的?拉丁跳一段,行不行?得到全部滿意的答案後,太太會轉而問爸爸:今年生意怎麼樣?最後不忘加一句:掙多掙少不是關鍵,身體最重要!爸爸總是順從的點點頭。

還沒聊完,年夜飯就開始嘍!我們都把太太愛吃的菜夾到她碗裏,太太連連説:夠了,夠了,吃不完嘍!看着太太眯成一條縫的笑眼,我也樂得合不攏嘴。飯後,春節聯歡晚會還沒開始,所以我先給大家唱了個歌,爸爸又給我們拍了集體照。這個集體照是每年必拍的,它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藴含着我們一家人血濃於水的親情!

媽媽總是説:孝順孝順,就是要順着老人的心意!爸爸總是説:有愛有愛,先有小愛才能有大愛!爸爸媽媽是這麼説的,平時也是這麼做的。

自從爸爸媽媽知道我們班有個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滴水公益”活動後,就想法設法讓我積攢更多的零花錢,捐獻愛心。上個暑假,爸爸還特意帶我去了一趟麗水山區,去看望結對的小姐姐。當我看到山窩窩裏的土坯房,看到房間裏的泥地,看到家徒四壁的場景,我震驚了,這是我在實際生活中從未見到過的!但小姐姐的開朗樂觀和感恩之心,讓我明白:這份愛很沉很沉,沉得我可以傾盡所有去維護!

家庭是夢想起航的地方,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如何發展,爸爸媽媽良好的家風,是我一生為人處事的參考。他們所展示的生活態度、處事精神,以自身的言行傳授給我,我會繼承“孝為先愛隨行”的家風家訓,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2

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裏有學風、班風,我們家當然也有家風。家風,它是一個家的靈魂,如同人的精氣神,必不可少。

我還深深地記得,那個十分寒冷的冬天,天空陰沉沉的,像打翻了墨水瓶,天空下着鵝毛大雪,我和媽媽正準備去“新華書店”買書。走出門,就與寒風撞了個滿懷,一股冷氣直追心田。冬天,好冷!我們順着大道向“新華書店”跑去,三十米,二十米,近了,更近了。忽然,我看到新華書店旁坐着一個和我彷彿年紀的小朋友,他身上只穿了一件衣服,那張爪子大的小臉被凍成了紫色,身體蜷縮在一起,瑟瑟發抖。他伸出他的那雙又黑又有一點龜裂的手正在那兒乞討,更可惡的是那些買書的人竟沒有一點兒憐憫之心,好像他不存在一般,我憤怒地走了過去,將自己準備買書的錢全捐給他。媽媽問我“樂豪,你為什麼要將自己買書的錢全部給他呢?”我對媽媽説:“媽媽,你看,那小朋友連書都讀不起,他比我更需要錢!”此時,我明白了慈悲善良之於家風的含義。

我相信大家都聽説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吧。一想到這句話,我就想起了那一次。那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和爸爸正在鄉下奶奶家玩。奶奶家旁邊有一條小巷子,這條小巷子是去鄉下的必經之路。忽然,我發現小路上有一隻老鼠在鬼鬼祟祟地走着,我見了,心想:看我不打死你老鼠,於是,撿了一塊又扁又平的石頭朝它扔過去,偏了!老鼠也一溜煙不見了,我也轉身打道回府。我爸爸看見了,對我説:“樂豪,你怎麼能這樣!還記得上次你摔的那一跤嗎?”我下意識地摸了摸那傷口,想起被小石塊絆倒的那一,'當時可真痛啊!“你想,因你扔的那一塊石子,讓別人摔了一跤,走路的不要緊,而那些騎車的呢?肯定很痛。如果是別人扔的你摔一跤,你會怎麼想,要記住害人之心不可有呀,哪怕是無意。”爸爸語重心長地説道。我聽後十分慚愧、傷心。於是,我走過去,默默地把那塊石頭拾了起來。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3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都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良好的家風就是從誠、孝、儉、勤這四個方面出發。接下來就聽我來説一説我的家風故事把!

誠信,在我看來這是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點。有一次,我在講台那兒撿到了一支熒光筆,很漂亮,我就把它放進了鉛筆盒裏。放學時,葉金慧問我:“陳雅軒,你有沒有撿到一支熒光筆?”我想那支筆也許是她的,可我太喜歡那支筆了。最後,我説:“沒有。”我把那支筆帶回了家,結果,我被爸爸訓了一頓,爸爸對我説:“再怎麼喜歡這個東西,這終究還是別人的。以後不許再這樣了,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明天就把這支筆還給別人。”這一次的訓斥,讓我刻骨銘心。在生活中、學習中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因為這是爸爸對我的教導。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我們和奶奶不住的一起,但每當過節或週末,我和爸爸媽媽總會去鄉下看望奶奶,每到這時我都開心極了,鄉下雖然沒有家裏便利,但奶奶的笑容和一家人在一起温馨的場景,在我心中深深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每當看到和奶奶差不多的老人時,我不由的從內心恭敬起來,孝敬老人不是一句空話,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美德,“節儉”也是我家家風的一部分。爸爸不像其他父母,他很少給我零花錢。每當我看到別人的兜裏塞着零花錢,放學後能去買零食和一些小玩意兒時,我的心裏就不是滋味。但是我卻沒有像其它小朋友一樣缺少過什麼,尤其是我想要的學習工具書籍,爸爸總是給我買最好的。後來,我才明白,爸爸是對的,他不希望我對垃圾食品、劣質玩具產生興趣,玩物喪志。這也體現了我們家節儉的家風。

對於勤奮,爸爸媽媽從小就告訴我要勤於學習,勤於工作。所以面對老師交給我的任務我不敢懈怠。

誠、孝、儉、勤這四個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良好的家風陪伴我成長,也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希望良好的家風也能吹入千萬家庭,共建和諧社會。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4

家風,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庭文化和行為準則,是一個家庭的寶貴財富。我覺得我家的家風就是做人一定要善良。從我懂事起,爸爸媽媽就常跟我説: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因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首先要學會愛別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是一個温暖的人,樂於助人的人一定是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而這樣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於是,善良的種子在我心裏生根發芽。

還記得那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外面玩,路上下起了雨,雨點像一支支小箭一樣打在傘上,發出咚咚的響聲,刺骨的寒風猶如千萬根針紮在我們已經凍得紅彤彤的臉頰上。路過一家甜甜圈店時,好冷啊,我們去甜甜圈店裏吃點東西暖和一下吧。不知是誰説了一句,於是,我們都跑進了店裏。

甜甜圈店裏真暖和,還飄着濃濃的'香味,我們幾個拿出了錢,每人買了一個甜甜圈。吃完後,我們都覺得那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了,要是能再吃一個就好了,我們每人拿出身上剩下的錢,都是一塊的硬幣,湊在一起還能再買兩個甜甜圈。正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店門外的地上坐了一個老奶奶。她看上去似乎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

這個老奶奶真可憐,都餓成這樣了。一個同學説道。是啊,她要再不吃東西,肯定會餓壞的。另一個同學激動地説。這時,我看了看手上錢,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叫到:不如我們把這些錢都給老奶奶讓她去買點吃的吧!大家都同意了,於是,我們一起推開店裏的大門,跑向老奶奶的身邊,每人把自己手上的錢放到了老奶奶的手裏。

現在回想起那個瞬間,我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開心和自豪。這也許就是爸爸媽媽常説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吧。是啊,當你是一個善良的、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你給他人温暖的同時也會温暖自己。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5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裏,父母長輩處處用“孝”、“誠”、“善”的家訓感染、影響着我。

爸爸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好,按理説是不能看電視的。可是,當時我最愛的動畫片《熊出沒》馬上就要播出了。我心急如焚,想找個藉口出來看電視。於是,我便跟媽媽説:“我渴了,要喝水。”説完便去客廳倒水了。當時,《熊出沒》剛好開演,我便坐在沙發上喝着水,看着動畫片。媽媽看見了,也沒説什麼。一會兒後,媽媽見我還是坦然地坐在那裏看電視,便對我説:“天天,誠信是為人之本,如果沒了誠信,別人就不再會相信你了。我們説好的,考試不好就不看電視,可你呢……”我不好意思地回到了自己的書桌前,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複習,下次考個好成績。只有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的人,才是一個值得別人尊敬的人。

父母對我的影響不止在言語間,生活中、行動上他們也時刻讓我感受到家的親情。我們家裏有四口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前些時,氣温變化大,奶奶受涼發熱了。爸爸下班到家,看着用被子裹嚴嚴實實的奶奶,就知道她身體非常不舒服,二話不説,立馬幫奶奶穿好厚厚的衣服,背上奶奶從五樓一層層下到一樓,趕到醫院,掛號、問診、拿藥、掛水,僅管氣温很低,一路跑下來,爸爸也是滿頭大汗。晚上十點多,奶奶掛完水,爸爸把奶奶從醫院帶回家,又從一樓把她背上了五樓。媽媽在家早已準備好了稀飯,餵奶奶吃下。爸爸坐在椅子上邊喘氣邊休息,我趕緊給爸爸倒了一杯水,爸爸看着我開心地笑了。我在想,爸爸媽媽這麼孝順奶奶,我以後也一定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在這美滿的家庭裏,爸爸媽媽教給我人間的真善美;而我,在今後的人生路上也會用“孝”、“誠”、“善”來指引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用我的努力勤奮來回報他們。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6

家是人們最温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温暖。

今天老師佈置了一篇家風的作文,一回到家,我就苦思冥想。什麼是家風呢?“盈盈,發什麼呆呢?怎麼不寫作業呢?”正在忙着為我們一家人做飯的媽媽喊道。聽,多熟悉。趕快寫作業……對,這不就是我們的家風嗎--今日事,今日畢!

我認認真真地寫起了作業。可寫到一半,我那不爭氣的肚子咕咕叫起來,趁媽媽不注意,我偷偷地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準備吃。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聲音:“爸爸還沒有回來,你怎麼可以先吃呢?媽媽經常講的餐桌禮儀呢?”

如果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爸爸媽媽對我是絕對的深情,只要他們不出差,每天都會有半個小時以上的親子閲讀時間。這是幼兒園養成的習慣,以前是他們讀,我聽。現在是我讀,他們聽,並各自發表對書本內容的見解。在閲讀時爸爸媽媽絕對是全身心的投入,關閉一切電子產品。這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專注這樣一個詞語。

我們不是杭州人,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來到了杭州。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接到了這裏。雖然他們知道帶上我,在工作或經濟上會有很大的壓力,他們婉拒了爺爺奶奶的提議--將我留在老家,毅然決然地這麼做了。爸爸媽媽為了我,選擇的工作都是壓力較大並相對自由的工作。

爸爸媽媽還經常帶我去各地遊玩,帶我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媽媽常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爸爸媽媽和我在他鄉。他們自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疏於照顧,我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責怪自己不孝順。每到雙休,就一定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一通電話,報一聲平安。每次去逛街,看到一些衣服或其他物品就聽到媽媽唸叨,這個適合爺爺,這個適合姥姥……似乎沒有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其實我心裏清楚。媽媽有多久沒自己給自己添過新衣裳媽媽是多麼愛美的一個人,媽媽就是這麼一個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就是我的家風,伴隨着我慢慢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7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的中專生,我的爺爺奶奶則是四十年代的農民。自從我懂事開始,我聽的最多的話是:做人要勤儉節約,以人為善,禮貌待人,誠實守信。特別是在我做錯事時,爺爺最喜歡給我上政治課,奶奶則説了又説,我有時煩起來會來一次反抗式的大喊:“拜託,奶奶同志,您已經講了N次了,我的耳朵都長了啊……”,可是奶奶似乎沒聽到我的反抗,還繼續説:“你這孩子啊,要懂禮貌,剛客人來了都不懂得打個招呼……”。“……我似乎對這樣的教育已經習以為常了,這應該説是我這個家的家風吧。

從我記事起,我的家經常有客人,長輩們從來都是笑容滿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客人吃,最後客人走了才輪到我們這些孩子的份,我們從不敢吭聲,客人們總會表揚我們:”你們家的孩子真懂事啊”,但是我調皮的個性,有很多時候也會招來長輩的不滿……有一年的春節,我把家族要請叔公的鹽雞偷吃了一半,把雞翻過身,當叔公吃時才發現,過後爺爺狠狠地批評了我,要我半蹲一個小時記住這次教訓。

在我的家裏,最勤儉節約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沒亮就起牀做家務,等我們要上學時,奶奶已經出門去買菜了,每次家裏有剩菜剩飯,奶奶從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爸爸擔心她胃不好,不讓奶奶吃剩的食物,奶奶只好偷偷地吃了。有一次,我剛放學回家,發現家裏來了三隻小雞,原來是奶奶為剩菜剩飯找到好的“去處”了……哈哈,這真是兩全其美呀!

要説誠實守信,那就要屬我的老爸了。有一回,老爸心血來潮,向村委會承包了1000棵荔枝樹,合同承諾收成時付給村委兩萬元,沒想到那年剛好碰到強颱風,1000棵荔枝總的收成不過兩千多,很多好朋友都説情有可原,勸老爸向村委提意見……結果老爸向舅媽借了錢毫不猶豫的把兩萬付給村委,老爸過後説“我的固執,是因為我的父親從小對我説:做人要誠實守信。我沒有預測好,只能自己負責呀!”

家風是雨,孩子是苗,這樣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啊!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8

不知不覺間,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已有11週年了,他們見證着我的成長,我也慢慢地看着父母漸漸變老,在這11年中,父母給我傳承的一種家風就是孝順,孝順父母親、孝順祖父母,孝順外公外婆,讓我時時刻刻沐浴在一種孝順的氛圍中。

我們環山鄉是有名的孝子胡謙的故里,秉承着“和順、勤儉、讀書、忠孝”的家風,對於忠孝的孝字,我的爸爸詮釋的很棒,不僅平時裏經常教育我要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他自己也總是以身作則。今年過年時,我爸爸帶着奶奶去杭州體檢,體檢結束帶奶奶去遊玩西湖,正當玩得開心,在回家的路上,爸爸發現奶奶臉色蒼白,慌張地在四處尋找,爸爸馬上問奶奶怎麼了?奶奶委屈地説:“我兩千塊錢弄丟了”,奶奶年紀大了,丟了這麼大一筆錢可是心疼壞了。可能是丟在賓館了,奶奶要立刻回去找。可是爸爸一想到這來來回回的,奶奶暈車很厲害,加上這一着急的心態,可能就會犯高血壓。爸爸急中生智説道:“媽,我幫你收好在呢”,説完掏出兩千塊錢遞給了奶奶。為了讓奶奶安心,爸爸撒了一個善意謊言,爸爸的孝順讓我明白了我的不足。想到我平時,除了幫媽媽做點家務,在孝順這點上遠遠不及老爸,老爸從不惹奶奶生氣,不管有多愛我,但是如果我對奶奶發脾氣的話,爸爸就會批評我,我以後要向爸爸學習,從孝順父母開始,傳承我們家的良好家風。

孝順就是我家的家風,這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不僅伴我走過11年,還有更長遠的明天和未來,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會養育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倫理,我相信我會將我們家孝順的家風繼續發揚光大。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9

家風,即家族世代相傳沿襲的風尚,它是引導我們成長的無聲力量,是一個家族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風,亦是吾國之民風,它不僅影響着家族的傳承,更影響着民族的未來,是極其必要而不可或缺的。給予我精神力量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家風。

孝之風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的家中,所有人都為傳承這一家風而努力。我的父母對待家中長輩,態度恭敬,關愛有加,照顧得細緻入微,尊重長輩的意願,十分孝敬。在這樣的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我也學會與長輩們溝通交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關心他們,孝敬他們。在孝敬長輩的家風影響下,整個家庭彼此關係融洽,相互關愛。傳承這樣的家風,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構建和諧社會。

禮之風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我家的家風,就要求每一個家庭成員明禮學禮。我的父母總是言傳身教,十分講究禮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謙和温厚。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有禮貌,做一個有素養的人,教我主動同長輩打招呼,對人謙和有禮,言行舉止端莊大方。禮儀代表着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是現代文明的標誌,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傳承這樣的家風,能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盡顯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誠之風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誠實守信的良好家風中,我始終謹記祖輩們的諄諄教導。我以親身實踐來傳承我的家風,在生活中,我銘記誠信的傳統美德,待人誠懇,不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必當竭力做到。正是這樣一種誠實守信的優秀家風,告訴了我樸素而又真切的道理,給予了我受益一生的品格。傳承這樣的家風,能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誠信的和諧社會。

家風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風氣更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家風,不可遺失,家風,需要傳承。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0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無聲的教育,我家的家風是:誠信、守孝、勤儉。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誠信。

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到拱墅區歷史街區去玩。中午時我們走進了一條食品街,遠遠就聞到一陣臭臭的味道,這是我熟悉的臭味,是我最喜歡的吃的臭豆腐。我問爸爸要了十元錢,就直奔豆腐攤點。來買豆腐的人真多,裏三成外三成,好不容易擠了進去大聲叫到:“奶奶來和臭豆腐”。我焦急的等着,看着別人一碗碗拿走,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給,你的臭豆腐”,“終於輪到我啦”,接過臭豆腐,我迫不及待的往嘴裏塞進一塊,燙的我嘴都歪了。我和爸爸邊走邊吃。一盒臭豆腐快吃完了,準備扔垃圾時,我突然發現十元錢還在我的手裏。我心裏一陣開心。笑着對爸爸説:“今天我們白吃了一盒臭豆腐,錢忘記了給了”。我回頭看看,我們已離臭豆腐店很遠一段路了,難怪老闆沒追討。我正得意時,爸爸卻拉長了臉,嚴肅看着我説:“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和其可也,回去的路哪怕再長,也要把錢還回去。”説完,便拉起我往回走。

走回到店鋪,我紅着臉把錢遞給老闆:“對不起,剛才買了臭豆腐忘記付錢了”。老闆滿臉笑容地説:“沒關係,忘就忘了吧,一盒豆腐而已。”“這可不止是一盒豆腐的事,誠信是做人的基本”爸爸説。還了錢後,我頓時覺得心裏很輕鬆愉快,腳步也更加輕盈了。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父母給了我這麼多精神財富,我一定會牢記於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1

我的爺爺是老師,無論是給爸爸還是給我説話,總是用教育學生的口吻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誠實善良就是我們的家風。

在學校裏,爸爸媽媽給我規定是允許犯一些小錯誤的,前提是犯了錯誤,回家後要誠實的講清事情的經過,還要勇於承認錯誤,最後,要積極的改正錯誤。這樣我就是犯了錯誤也可以有一次不受懲罰的機會。如果我不誠實,那就慘了,輕則罰站,重則挨頓揍。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把一個女同學惹哭了,放學時怕挨訓,沒敢給爸爸説。回家後老師在電話裏給爸爸講了這件事,爸爸狠狠地懲罰了我,這次懲罰比以前都重,爸爸問我知道為什麼嗎?我當然知道是因為自己不誠實,我承認了錯誤後。爸爸的態度也變得和氣多了,給我講了一個人誠實是多麼重要。我覺得爸爸講得很有道理,以後我一定會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

孝敬長輩也是我們家家風的一部分。今年3月份的一天,爺爺生病了,需要做手術,還需要人照顧,爸爸便放下手裏的工作,不分晝夜的守在病房裏,媽媽也忘記勞累般的照顧着爺爺,他怕爺爺吃外面的飯不好,就帶着弟弟給爺爺做飯,做好再給爺爺送到醫院去,我一有時間,就希望能去探望一下爺爺,陪爺爺聊聊天,讓爺爺心情好一些,忘記病痛。在我們一家的努力下,過了半個月,爺爺的病就康復啦!

我們的家風還有樂於助人。記得有一天,弟弟還小,我和媽媽推着嬰兒車帶弟弟去玩,路上遇到一位阿姨,她想把電動車停到地下室裏,阿姨的電動車比較大,可是門太窄了,她進不去,看着阿姨左右為難,這時媽媽讓我看好弟弟,她去幫阿姨把車子推進門裏。阿姨連連道謝,媽媽微笑着説:“不用謝!”看,對於我們來説只是舉手之勞,卻能給別人幫一個大忙。

熱情有禮貌,也是我們的家風之一。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要懂禮貌,每次我出門碰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我都會熱情主動的向他們問好。大家都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這些就是我的家風故事,我愛我的家!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2

很多人的家裏都有家風,家風也是一種傳承、一種習慣。要説起我們家的家風,那主要就是:有孝心、講誠信等。

“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我們家有一個習慣,當然我確信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通常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要等人到齊了,奶奶、爸爸、媽媽都坐好,長輩先動筷子我和哥哥才能吃,好吃的不能獨吃,要先給長輩吃。記得有一次,盤子裏還有不多的幾塊排骨,媽媽先給奶奶夾了一塊兒,又給爸爸夾了一塊兒,最後又給我和哥哥每人一塊兒。我問媽媽:“你怎麼不吃呢! 你不是很喜歡吃排骨嗎?”媽媽笑着對我説:“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動萬分,忙把碗裏的那塊夾給媽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上孝婆婆下疼子女的那份苦心!

誠信自古至今都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的道德準則。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爸爸給了我50元錢,讓我去買個西瓜。一聽説要有西瓜吃,我就很高興的向外跑去。

看到路邊的車上有滿滿的一大車西瓜,西瓜攤上聚集了許多買主。我也趕緊湊了過去,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再賣西瓜。我挑了一個西瓜給老爺爺,老爺爺稱了下説:“17元。”我把爸爸給的五十元給他,然後老爺爺找了我83元,他多找了50元。這時,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現老爺爺根本沒發現多找了。頓時,我的心中竊喜:反正沒人注意我,我就直接回家吧!想着,我便偷偷地溜出人羣,飛快地朝家中奔去。到了家裏,我十分開心地把錢和西瓜都交給了老爸,並説了這件事。結果,老爸竟然板起了臉,把我給狠狠的訓了一頓,讓我把多找的50元錢還給老爺爺,並且向老爺爺道歉。

不知不覺,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有孝心、講誠信已成為了我和哥哥的習慣,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3

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的家庭教養,一家人堅持履行的準則,生活在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我們家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我們自家良好的家風家訓,最顯著的就是媽媽從小教我的不給別人添麻煩了!小的時候我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發生了這件平凡的小事。

記得小的時候路過奶茶店,裏面飄出的濃香總讓我饞的不行,這一次我停住腳步百般懇求媽媽終於出了十塊錢為我買了好幾個月來的第一杯奶茶。我深深的吸了一口,哇!好甜!帶着一股濃濃的蜂蜜味,甜甜的但卻清口,濃濃的但卻並不粘稠,如同糖水一般流進我的心裏,媽媽看着我陶醉的樣子,對我報以淡淡的微笑。

一瓶奶茶轉眼就見底了,我聞着空氣中殘留的香味,順手將奶茶的杯子扔在了路邊,只見那杯子在空中如跳水運動員似的優雅的轉了個圈,重重的倒在了路邊,裏面殘留的奶茶從吸管裏流出來,如同大草原上的一條彎彎曲曲的路一般在地上流淌着……我只當沒看見,接着向前走去。可老媽一把攔住我,滿臉怒容,她的頭髮如同燃燒的火一般,在夕陽的照耀下似乎變成了紅色,眼睛睜得大大的,裏面滿是兇光,如同要吃了我一般,我不知情,嚇的退後一步。可她並沒有發作,臉上可怕的表情返到消失不見了,她用她那雙被夕陽照的微微變棕的眼睛看着我,語重心長的對我説:“你想過環衞工人一天的工作有多幸苦嗎?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為的就是多真一些錢養活家人,他們每天到垃圾桶裏收垃圾,你把垃圾放在垃圾箱外面不是加大他們的工作量嗎?在這個社會上能自己做的事儘量自己做,不要給被人添麻煩,好嗎?”

是呀,這不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意思嗎?儘自己所能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不讓別人大量幫助你,不正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嗎?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4

家風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一千人可能有一千種回答,但我以為家風應該就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

從古至今,但凡有家庭存在,一般都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家風;有些家庭甚至還將自己優良家風歸結成代代相傳的家訓和家規,當然也有一些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家規,但同樣也有着自己特有的不成文的家風。我家就屬於後者。

商賈之家的家風是“誠信經營”,軍人之家的家風是“保家衞國”,我家屬於知識分子家庭,從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以及我個人成長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八個字應該就是我家的家風濃縮與寫照了。

説到我家的家風,這還得從我們家的奶奶輩説起——“孩子,來——背首唐詩給奶奶聽聽……”記得祖奶奶還在的時候,每次和她在一起時,她常常慈祥的撫摸着我的頭,笑眯眯的對我説。然後,一臉享受的聽着我稚氣的背誦。後來爸爸告訴我,其實祖奶奶並沒有讀過書,但她卻能認識很多字。這一方面因為她上過一段時間的識字課,另一方面在爺爺和爸爸小的時候,祖奶奶就要求爺爺、爸爸每天將所學的課文都背給她聽,同時她自己還經常翻看課本,讓爺爺和爸爸教她識字。記得她在90多歲的高齡時,每天還要戴着老花眼鏡端坐在陽台上看書。於是,那些年咱家的陽台上,就經常出現老人獨自斜坐在懶懶陽光下的單人沙發上,人已經睡着,書和眼鏡也已經散落一地了……

如今祖奶奶雖已不在,回頭仔細想想,“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在我家其實從祖奶奶那一輩乃至更上輩就已經在踐行的了。

“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有着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家庭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家庭和和美美、健康快樂;它又有如一股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催人奮進,去書寫咱家更美好的新篇章。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5

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美德代代相傳;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孝敬”二字的含義:要感恩父母,孝順尊敬老人。在飯桌上,我們家就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吃飯時,要等一家人都到齊了才可以開動,如果長輩沒有先動筷子的話,我們小孩子是絕對不可以吃的。以前我還不知道有這樣一條規矩,一直都是最先坐下來吃飯的,直到有一次吃年夜飯。

那個年三十的晚上外婆和媽媽正在廚房燒菜,外公和我在看電視,爸爸在照顧妹妹。望着一桌子美食我實在忍不住了,夾了一塊鍋包肉塞進了嘴巴,“好香啊,太好吃了!”我不禁讚歎到。突然間有人從後面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扭頭一看原來是爸爸,“小菲,你這樣不對的哦。要等一家人到齊了才能開飯,而且一定要等外公外婆先動筷哦。”“啊,知道了。”我立刻乖乖的放下了筷子,迅速把嘴巴里的那塊肉嚼嚼嚥了下去。

待到一家人都圍坐在飯桌前,送上自己對新年祝福的時候,我感到很慶幸,“是啊,要是我先把菜吃下去一大半,長輩們見了嘴上雖然不説,但是心裏得有多不開心啊!”

俗話説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家訓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是家族的性格特徵和家庭的道德規範。

學校裏,老師給我們講過“孟母三遷”,“ 岳母刺字”的故事,爸爸媽媽也經常給我講“孔融讓梨”等一些優秀的家風小故事。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傳家訓,重家風”是我們社會主義重要價值觀的體現,讓我們把家風世世代代的傳下去吧……

Tags: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