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推薦】國學作文集合6篇

欄目: 國學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93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國學作文集合6篇

國學作文 篇1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説,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於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於現狀,作為一名傾向於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並非學術研究,並非什麼大思想,並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為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後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並且,社會的企業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着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脱軌,無論是就業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為人生的方向主流。儘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為它關係着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範,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説理科為歷史的締造者,那麼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國學作文 篇2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國學的重要性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映跡,它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文化的結晶,也是文人墨客與有志之士畢生的追求。然而,國學的現代化已逐漸偏離原有的軌道,我們對國學的定義也被鎖定在儒家文化這個框架中,將其餘優秀文化都攔腰截斷。所以,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我們,不僅要明國學之內涵,更要學習與運用國學思想的積極文化。

秦原本是一方小國,落後到根本不引人注意,然而它最終成就了“六王畢,四海一”的業績,這是為什麼呢?秦接受商鞅的變革,遵循法治,才實現政治理想。對於法家,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總看到它殘酷暴虐的一面,並沒有留意它的積極意義。法家以“以刑去刑”著名,就像愛憎分明般的個性鮮明,它重賞也重罰,對當時作戰的士兵起重要作用,可以鼓動士氣,聯繫到現在,也對我們具有借鑑意義,就好比企業對員工一樣,只有獎賞與懲罰並行,員工才會努力工作,取得更好的業務效率。所以“興功懼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意義。

老子曾説過“法如朝露,純樸不散”,法家顧名思義就是重法,不僅重法,法家還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反保守思想的先河。在現代,我們可以用“創新”來描述。創新是如今社會上提起頻率較高的詞彙,它對國家,甚至是民族都起着不凡的影響力,它同時打破了陳規的束縛,不斷往時代的前列靠攏。法家的反保守思想給我們樹立了良好地榜樣,也為近代中國史上的各個政變與革命打了先鋒戰。

法治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與拘束力。只有以法治國才能穩定秩序,對待事物,我們應隨着年齡的增長,抱着更深刻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它。法家,是個弊利皆俱的大家,在我看來,定是利大於弊,不僅是因為它提出依法治國,以法約束人,更應為它是對現代創新意識的映射,法家文化終究是國學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不應放大儒學的美好而侷限了法學的優點,我們應保持文化的全面性,正確地把握國學的概念,發揚我們華夏子孫流傳萬古的優秀傳統文化。

國學作文 篇3

回首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回望人文明的發展歷程,回想古今中外的偉人和名家,似乎總有一顆璀璨的星在其中永恆不變地閃耀着,那就是——經典。

從小到大,從懵懂無知的孩童到知識淵博的青年,從小學課本里的《三字經》《百家姓》到中學課本里《詩經》《論語》在成長道路上一直陪伴我們的,也是經典。經典用它那獨特魅力和璀璨的光芒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縷馨香。

清晨,品上一杯香茗,手捧一本經典,任清風灌滿整間屋子,此刻,是何等的悠閒與愜意!讀得有些乏了,便起身移步至窗邊,看着窗外開得正爛漫的野花,不禁想起了《詩經》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傍晚,望着窗外落日的餘輝,不禁感歎四季更迭,時光易逝,於是輕輕吟誦着“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正是經典,讓我初次感受到了文學那獨特的馨香。經典宛如一葉小舟,載着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收集精華,汲取養料。

經典是人類智慧的濃縮,是中華文化的結晶。經典的創作,醖釀於一時,流芳於百世。一本意味雋永的《論語》,流傳至今,其中經歷了多少紛紜戰爭,歷史變革,可它依舊挺了過來,經久不衰。而剛入學的孩子也懂得“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千古名句也在生活中廣為傳誦。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經典同樣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流逝,不被塵事所擾,不被囂俗所驚,進入一個淡泊,寧靜的世界。一部《西遊記》竟可以讓我廢寢忘食,書中的妖魔鬼怪,奇聞異事,以及師徒四人不畏艱難,頑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不禁感歎:在強大的毅力與執着面前,再大的困難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歷經風雨的侵蝕,雕欄玉砌會化為斷壁殘垣,而經典卻經久不衰,歷經千百年依舊光芒四射,新穎長青!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怎能缺少經典的陪伴?不論昨日,今朝,還是將來,經典必是我成長的夥伴,它也定會陪伴我跨越重重困難與險阻,直奔那美好的明天!

國學作文 篇4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冬與酷暑。多年來,中國已成為東方騰飛的巨龍。但“踏着國學的腳步,走着屬於自己的道路”始終未曾改變。

“國學”,顧名思義,“國”便是中國,“學”便是學問。那“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是外國所沒有的。原來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餘早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包括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巴比倫王國,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其代表的“哈巴拉文化”早已被歷史所遺棄。歷經歷史選擇與時代變遷,只有我們大中國的古文化與國學傳承了下來。

細數年輕的夢,輕指幻想的風。微風拂過,霓裳飛舞,心之深處,有暗香盈袖。我願追隨國學的腳步,沐浴着窗外陽光的氣息,用國學之美洗滌我的心靈。

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曲折,有時我也感到迷茫與彷徨。這時又是國學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勾踐卧薪嚐膽終報國,屈原含恨九泉著千古《離騷》,司馬遷忍恥宮刑留“史家之絕唱”,秦始皇作為人質扣在趙國後一統天下為世人敬仰。國學告訴我: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窗外奼紫嫣紅的春天,怎一個美字了得?國學告訴我“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原來,美好的春天還可以這樣讚頌。國學讓我認識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子,讓我認識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仙,並被他的崇高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徜徉在國學的星空,我看到了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愛……

啊!原來國學已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記。

清晨,國學以最飽滿的姿態迎接天邊的第一縷曙光;夜晚在孤燈下品一壺清茶,淡淡的香令人神爽。翻開那書架上泛黃的《詩經》,純淨的文字,唯美的意境,令人心醉。

帶着一顆止水般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旅途。鳥鳴嘰喳,書聲入耳。墜入在這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又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願親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於我的遠方。

國學作文 篇5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都有着十分系統的記載。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道出人生真諦的記述。其藴含的哲理,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還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譬如《三字經》是啟蒙的範本。它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被譽為“袖裏通鑑”《百家姓》可使我們瞭解到中華民族姓氏的起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的最久遠,運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至於《弟子規》所包含了中國文化所提倡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品德修養,在這些優秀的書籍忠,我們可以回溯源文化傳承的命脈,吸取中華民族博大的文化。

在國學的經典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領略“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聆聽聖賢的教誨對我們來講是件莫大的`幸事,對我們的工作,學習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培養了一代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世之臣。然而“五四”之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德爾科學知識,摒棄中國祖先自己留下的國學。中國也開始逐漸西化,一切都以物質為基礎。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視。然而對於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1個再有才能的額外你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們的祖先都早已教會我們,這些道理都寫在國學裏面。現今如果我們重讀國學,用心去讀,認真品味,能夠滌盪內心深處的污垢。

我國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傳世名篇。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內涵,所以,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要多加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繼續併發揚中國傳統關係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有很多人不知道人生到底要最追求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白白的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奪走了許多的冤枉路。而國學著作中闡述的人生哲理是人們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迷茫。

既然國學經典中藴藏着這麼多中華民族的瑰寶,那就讓我們一起勤勉,共同學習國學!

——09園藝1 張新聖

國學作文 篇6

今天,我看過《經典朗讀大賽》後,發現,好多的國學,在我的眼裏,都是一片模糊、朦朧,即使我學過的國學,他的廬山真面目,由於我身在此山中,所以依然看不全,看不透。

《“國學小名士”經典朗誦大賽》裏的人主要包含中學生,他們的國學積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熟悉的,我不熟的,甚至還有生僻的居然都會。真可謂是無事不知啊。這讓我體會到了他們積累國學的多少,他們不只是會背古文,還理解國學。

國學,是一個在漸漸消亡的一門知識,從過去的家喻户曉,到現在的沒人知道多少。國學中的意義也被人更改,就比如説,有的人看《孫子兵法》,卻利用《孫子兵法》想怎麼讓自己升職。國學現在就像天邊的彩霞,看上去美好,可是卻轉瞬即逝;又像地上的花朵,聞着香氣撲鼻,可有怎麼樣?依然隨時會凋謝、枯萎。但是如果想挽救國學,傳承國學,那只有讓陽光不再溜走,讓花兒分撒種子,這樣,重拾遺棄的明珠,才能挽救國學,讓國學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的國學,只有往下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發展下去,可是光背是沒有用的,國學,是靠做到的,國學是什麼,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品行。

但是,如今,人們為什麼學國學呢,我猜,可能是為了傳承國學、為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學國學,但是真正這樣想的人又會有多少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少年,就只能擔任起傳承國學的事,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讓他像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一樣,紮根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

Tags: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