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精選10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1

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可不管是哪個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一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藴。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一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活字印刷,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指南針被廣泛用於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採的必備品。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傑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一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嚮往自由,詩聖杜甫的詩悠閒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顆明珠。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説將白話文推向高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並稱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麼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麼韓國人説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麼日本人説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鑑,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2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從現代追溯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們的失人,從他們身上演變而來的。比如,屈原是清明節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現在,絕對會是一位偉大烈士,供在中國最大的烈士陵園。

由於屈老的堅貞不屈,為國為民,不畏強權,誓死不做賣國的,寧可跳入江中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出賣國家出賣自己的人格,不會踐踏自己的尊嚴。

屈原死後,他的後人們為了紀念他,雖然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但是現實中還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們在屈原自殺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葉子包着的米團,人們覺得這樣魚蝦就會吃這些米團,而不會吃屈原的軀體了。由此在江中划船變成了賽龍舟,撒米團演變成了現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們把那一天定位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的紀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叫它“清明節”。

例如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相傳每年有一天,有個叫“年獸”來擾亂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糧食,毀他們的房子,弄的他們人心惶惶。可是看年獸那麼兇惡高大,他們卻又不敢與之抗衡,終於有一天他們發現年獸怕響聲,於是家家户户都在年獸來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獸聽見這些鞭炮響聲,嚇得落荒而逃,人們終於又回到了平靜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節,就是這麼來的,家家户户都要過年,給紅包,這樣才吉利,説這一年都會富富貴貴,平安無事。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説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複製那是遠遠不可能的。如果是簡簡單單的,有何是堪稱“傳統”這兩個字,就算再給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會越來越神祕,你永遠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説中華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是獨一無二的。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3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箇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

大講堂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幹最髒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達到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為“老師”,每一次台下觀眾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也數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裏稱得上是“老師”啊?他們,才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老師啊!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4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文化孕育着一種文明。“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東方文明,正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鑄就的輝煌。

當我掀開那悠久的歷史,深入那燦爛的文化,研讀那深邃的思想時,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必須繼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對於一名中學語文工作者來説,傳播傳統文化更有着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中,聖賢先哲的至理名言、詩詞歌賦、感人事蹟,可以説比比皆是,它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所以,作為一位語文教師,理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手中的課本,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化傳播者。

中學語文教材中雖有着豐富的傳統文化,但如何能被中學生所認識、瞭解,其中優秀的成分如何能被中學生所接受、繼承,這是一個需要研究、探討和實踐的問題。筆者就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際和感受,談些粗淺的看法。

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內容豐富,佳作雲集,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又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語文課本對這些傳統文化進行了精挑細選,供學生誦讀、學習,並讓他們從中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

古詩詞的語言最有特色,字字經典、內涵豐富、有着獨特的韻律美。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引領學生通過誦讀來體會詩詞的語言特色。學生在誦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把詩詞的神情理趣,在誦讀中傳達出來。例如,讀温庭筠的《夢江南》就要讀得委婉、纏綿;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要讀出豪邁、宏大的氣勢;讀李煜的《相見歡》要節奏舒緩,帶着無可解脱的愁苦……由此來引導學生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對這些優秀的詩詞,不僅要多讀熟讀,而且要熟讀成誦,爛熟於心。需要時信手拈來,使它們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使文章厚實而優雅,添加文化含量。

對於古詩詞中的經典名句不僅要反覆誦讀,更要細細品味。教師要經常有意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詩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功力。品讀的方法有很多,可從關鍵字詞、句式、修辭、節奏、平仄等方面入手。比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運用誇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廬山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如,《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簡單的十個字就描繪了大雪時山中無飛鳥、路上無行人的蕭索景象,兩行詩對仗整齊,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又使人產生無限想象。教授古詩詞就是要帶動學生這樣細細品味語言,我們古典詩詞的魅力就出來了,學生就會喜歡上民族的語言,就會接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5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説“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説“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户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為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麼説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説説‘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脱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6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中的傳統佳節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羣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須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一樣: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説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向延續到這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7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

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8

小時候,我每次看到別人家窗户上貼着窗花,我就特別喜歡。大一點我知道了那叫剪紙,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遺產之一。在學校裏,老師也讓我們學習過剪紙,可是沒有多少人能剪得好,而我很喜歡剪,剪得都是些簡單的圖樣。

媽媽的好朋友家阿姨有一次在我家玩,看到我在剪紙畫,問我會翦喜字嗎?我説會,阿姨説,她家女兒結婚,讓我去她家剪幾個喜字。第二天阿姨家姐姐還親自跑到我家接我過去,我覺得自己剪得不好,可是姐姐説,沒事,你就當玩了。我去了,拿着紅紙真的剪了幾張,貼在新櫃子上,放在牀上的枕頭和被子上。我看到窗户上和門上都貼着特別好看的剪紙,都是龍鳳呈祥的圖案,真好看,也不知是誰給剪得。我看着漂亮的剪紙,真希望自己也能剪出這麼好的圖案。後來我還在書上電腦裏,自己也慢慢地學些,真的很不容易,不過每年過年家裏的窗花,我都自己剪。

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鏤空藝術,每逢過節或者新婚喜慶,人們都喜歡將美麗的剪紙貼在窗户。門上,烘托節日的氣氛。作為後輩我們應該弘揚傳統文化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9

我國有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認識了幾位藝術家,比如,書法家潘傑和畫家蔣耀輝。我很崇拜他們,他們還送我一些毛筆、宣紙,蔣耀輝伯伯還精心給我刻了一枚篆章。

我的爸爸媽媽都喜歡書法。我家的書房裏擺放着一個硯台和許多毛筆,只要有空,爸爸媽媽都會練習一會兒。爸爸最喜歡臨寫“柳體”。媽媽最喜歡臨寫古代着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媽媽告訴我這是天下第一行書,與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清明上河圖》一起被稱為“書畫雙絕”。()着名書法家丁夢周爺爺還專門為我爸爸媽媽題寫了一首《白梅》。有時爸爸媽媽還教我寫,要我從楷書寫起。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爸爸媽媽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他們就為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弘揚傳統文化高中作文10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開篇就提到了“孝”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首先具備的行為品格。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講座上,姜老師給我們上了關於“孝”的一課。

前半節課,姜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很快了解了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比美國要長很多。一個人的五個行為境界,以及自古以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姜老師一直在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一致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把它傳承下去。姜老師沒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講起了有關親情的動人故事。當聽到白猴媽媽在臨死前還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顧好後才放心地讓獵人開槍;當聽到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地震中捨命護住自己的孩子,並留給他一條感人的短信;當聽到兩位父母在災難來臨之前分離把孩子託舉起來讓他得以存活時,很多同學都流下來感動的淚水。父母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心中,孩子比自己佔據的空間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們在所不惜。我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慚愧。我的生活,雖沒有大起大落,但誰説父母不是在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裏吃的飯食是從哪來的?品學兼優、多才多藝又是誰給你的?有兩個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麼不感謝他們的信賴,反而有時要不聽他們的話呢?

為什麼學習傳統文化?是為了在我們身上得到傳承。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我漸漸明白,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只有做到了孝親愛親,在心中播下一顆孝的種子,才能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加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