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議論文:文明的活力

欄目: 議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1W

題:如果一個文明崛起之後發現周圍都是小意思,定然會裹足不前,時間一長喪失了進取的力量,面對危機無限脆弱。靜態平衡最終被富有活力的力量打破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GDP不是萬能的,尋求自我突破的途徑才能贏得發展的先機。

議論文:文明的活力

文明有先後主次,這是馬克思説過的,先進文明總是能戰勝落後文明,落後文明總是被先進文明所同化。

比如農耕文明戰爭遊牧文明,商業文明戰勝農耕文明,掌握了這樣的規律也許不難看清楚自身的處境。就算宋朝被元朝滅了,清朝取代了文明,中華文明並沒有被蒙滿毀滅,相反的蒙古和滿族在入主之後不得不適應中華文明,最終的結果是誰適應得好誰得勝,元朝不願意適應結果不到100年圖就土崩瓦解,清朝努力適應,存在了200多年。

文明的形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每種形態都有等級,期能級是逐漸提高的。好比原始社會是個位數從1發展到9,奴隸社會是兩位數,從10發展到99,10雖然是最小的兩位數,但是再怎麼着也比最高的個位數9強。

世界文明可以清晰看見的例子,是從15世紀開始的,之前的多流於傳説,模糊而且難以把脈,現在拿中國和西歐作對比。從地緣上説,中國和西歐有很多類似,比如面積相似,地形都像突出海洋的大半島,可是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大陸文明國家,而西歐則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文明地區,這是為什麼?首先是中國和西歐發展的基點不一樣,中國的基點是統一,而西歐的基點是海外貿易。

中國的發展路徑是,先統一中原,再統一南方和西南,再向西北、東北擴展,強盛的時候西北、東北伸展多,衰弱的時候伸展少,注意,並沒有向海外擴展的舉動和意圖,或者就算有也是輔助性的,衡量一朝一代強弱的標準就是在西北和東北利益的得失損益。

而西歐羅馬時代和以後是不同的,羅馬時代沒有殖民地一説,和中國類似,強大之後就是統一的需求,南征東討,以領地大小為強弱標準。

自從羅馬時代統一形態被打破之後就是諸強爭勝,比誰在海外貿易中撈取的利益多,比誰實力雄厚,在雄厚之後第一是奠定地區話語權,比如法蘭克和後來的西班牙、荷蘭、德意志。第二是向海外伸展觸角,並沒有努力實現西歐的統一,就算是有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試驗,也都以失敗告終,而且失敗得很不光彩,因此西歐人心裏統一的需要是很少的,衡量諸國強弱的標準就是海外利益的多少,包括殖民人口和領地,以及市場大小,多的就是強國,少的就是弱國。它們不強求統一,是因為統一不可能,正是這樣英國的基本國策“大陸均衡”才能施展。

之所以中國和西歐基點不同,就是因為歐洲統一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語言文字就絕不可能統一,其次歐洲一直有一種均勢形態,任何一種試圖打破均勢的努力都引來均勢的報復。因此西歐的霸主做得都很憋屈,很短暫,不像中國這樣有歷史傳統動輒三百年。因此,歐洲在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觸角都是面向世界的,不像中國那樣觸角伸向更深的內陸。

可是,縱觀世界,這種情況是一成不變的'嗎?當然不是。前面説的羅馬時代西歐也是尋求統一的,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也是外向的,可是一百年前還是一個封閉型發展的地區。

同樣是半島,挨着韓國的山東半島就具備內陸型性格,很少海洋性特徵。這可能與山東省的地理地位有關係,山東在春秋時期是文化鼎盛的中心,諸子百家的目的都是干預中原,而不是隱退蓬萊。到了隋朝大運河開鑿之後山東就成了南北交通的樞紐,漕運的中樞,其地理意義就是服務於大陸性格的。而韓國和北部基本是阻隔的,交流都是通過海上進行,和南宋很像,因此具有開放性和海洋性特徵。

説起半島插敍一段,何謂半島?其實就是小的大陸突出。照此説半島應該是東南西北各個朝向都有,但是高中地理課上學過世界著名半島多數是朝南開口,比如:遼東半島、朝鮮半島、中南半島、阿拉伯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斯堪得納維亞半島……概莫能外,如果你硬要説出例外,山東半島能勉強算一個,但是山東半島大向朝東,還有向南的趨勢,嚴格意義上向北開口的半島我倒是發現一個,就是澳大利亞最北端的約克角,還有不用説也是個特例的南極洲的南極半島,因為南極周圍無論什麼在哪個方向都是向北的,因此也是一個特例。

要是硬拿半島的概念去套,中國就是一個巨大的彎月形半島,歐洲也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半島,美國也是一個東南部伸向海洋的大半島。總體而言,世界各大洲的形狀都是北闊南狹,各個大國輪廓也是依自然形態而分,北闊南狹,因此模糊地説,各大洲都是大半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值得思考和探討。

中國是一個大陸文明國家,古往今來,世界各大洲興起的農業文明帝國都有大陸文明的特色,那就是依靠河流和平原發展,比如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印度河流域的印度,等。

瑪雅文明也屬於大陸文明,因為是比較封閉和內向的。自從16世紀商業文明興起之後,海洋文明逐漸佔據主流,而原來相對封閉的大陸文明國家處於劣勢。早就衰落的埃及和巴比倫就不用説了,埃及是直接被羅馬消滅的,羅馬卻是一個海洋文明國家,這是兩者的第一次針鋒相對的較量。

從世界歷史來看,遭受劫掠和磨難最多的地區當屬中東,其次是西亞其他阿拉伯國家,因為歷次歐洲強盛都必然會向東發動戰爭,比如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帝曾經向東打到印度,要是沒有喜馬拉雅山阻隔還可能和秦朝練練。後來是羅馬帝國,版圖橫跨亞非拉,把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羅馬東征類似捎帶性的,但是卻給這一帶的人們帶來無窮災難。兩河流域原來璀璨的文明逐漸變成荒漠,原來興盛的民族一個接着一個遭受毀滅,包括後來流徙全球無家可歸越2000年的猶太人,都是這時候丟掉家園的。相對而言,中國卻長期是一個和平佔主流的國家,除了幾次戰爭引發的大規模遷徙大家都安土重遷。

可是這種經常性的“洗牌”更加促進了西亞和歐洲不同文明之間血液的交流。比如古希臘璀璨奪目的文明成果,後來成為了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國家圖書館的典藏,而猶太人的宗教文明則在一些信徒的帶領下逐漸在羅馬疆域內站穩了腳跟。之後中國的四大發明陸陸續續地抵達歐洲,再然後是十字軍東征,野蠻的歐洲人發現了古希臘典籍並且創建大學,再然後就是15、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引起了更大規模的全球性資源整合,這就是所謂的“哥倫布大交換”,締造了一個現在的美國。

因此我們看何謂先進文明,何謂落後文明?我覺得有活力和生產力發達的文明綜合起來就是先進文明,生產力發達自然不用説大家都理解,有活力則容易被大家輕視。在靜態的優勢種生產力發達最重要,但是在動態的發展中有活力就很重要。還是回到開篇提到的為什麼蒙滿最終被中華文明同化?因為它們本身生產力不夠高,但是為什麼中華文明曾經被它們征服?因為它們活力比中華文明強。而它們之所以退出歷史舞台,也是因為它們的生產力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活力降低了,羅馬生產力很發達,但是活力要遜於蠻族日耳曼,因此馬失前蹄。瞭解這些可以為我們提供經驗和借鑑,比如大家都很關心美國何時衰落?只要其活力下降就可以了,不必要非得GDP大倒退,這是我的觀點。

Tags:議論文 文明
熱門搜索
學生化粧自我反省的檢討書 讀書讓學會堅強作文 接如水 《魔獸上古之戰》讀後感 大鬧天宮讀後感200字 文藝少女專用的個性簽名 雷鋒手抄報三年級 韓愈《與衞中行書》閲讀答案 機會在於把握的作文800字以下 對知識產權要突破保護的窠臼散文 《赤壁賦》註釋商榷:“屬”“枕藉” 幻想完美的時候初一作文 優秀個人的自薦書 科長個人的工作總結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師的年終工作總結 固定資產清查報告 新年團拜會主持詞串詞 手抄報教師節內容 面對每一次通話我流淚了初二作文 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總結 職業學校有哪些專業 學費一般多少 寫梅花糕的作文 一年級數學上冊《小貓釣魚》教學反思 寵物豬 悲喜都是自己的哲理散文 在歡送掛職幹部會議上的致辭 導遊詞作文200字 直得信賴的學校小學作文700字 初二作文:姐姐 汽車運用技術個人簡歷表格 生產廠家售後服務承諾書 心靈上的大橋語文閲讀答案 油缸 網絡貿易操作員簡歷 小魚回來了作文 公司年會通知內容 嬌弱 防溺水安全教育大班社會教案 感恩的心抒情作文1000字 企業用電的申請書 晚安問候語83條 初二寫景作文:秋 119消防宣傳日活動方案 見習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 我最敬佩的同學作文 小學語文《回顧拓展一》的教學設計 給温柔的她的婦女節祝福語 雙創週上大疆CEO汪滔座談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