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自知議論文

欄目: 議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説理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知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知議論文

自知議論文1

人生之路千萬條,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毋庸置疑,一個具有自知之明的人選擇的道路,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牛頓是英國十七世紀家喻户曉的物理學巨人、科學界高峯,但是人們只看到他卓越的成就,殊不知,牛頓起初潛心鑽研化學,卻毫無建樹。所幸他有自知之明,看清了自己的短板,轉攻數理,才終成一代宗師。

在精神生活豐富物質生活發達的今天,我們的人生之路往往容易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言論所左右。在不實宣傳的錯誤誘導中迷失自我,在不良的社會風氣中誤入歧途,或者猶如牆頭草般隨風飄搖不定。對於這些現象,我們最好的解釋就是不夠自知,不瞭解自己真正的實力與缺陷,不瞭解社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結果白白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耽誤了許許多多走向成功的機會。這樣,人如果在不自知的道路上不知迷途知返終將被社會所淘汰。

不自知不僅僅會造成誠信的缺失,更會讓信任你的人心寒。三國時劉備去逝後,劉禪繼位,而諸葛亮掌握實權,待後主成年,他依然掌管軍政,拒不交權。做為軍師的諸葛亮不自知,當年劉備在世時只是委託他輔佐尚在幼年的皇帝,而並非讓他終生“垂簾聽政”,他忘了自己只是一個軍師而已。諸葛亮的所作所為怎能不令當年信任他的先帝劉備心寒。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其中知己知彼也就是自知的延伸。廉頗有自知,才有了史上將相和的佳話;張大千有自知,才有了藝術界的經典《綠柳鳴蟬圖》;章太炎有自知,不炫耀自己的學識,才成為了真正的大學者。這些都向我們闡明瞭自知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自知,才有信心談夢想,才能看清前進的路。

培養自知之明的意識,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尤為重要。曾子説過:“吾日三省吾身”,即每天反覆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讓自己更完美。先賢的至理名言為我們培養自知意識指明瞭道路。當然,自知不能戴着“有色眼鏡”看待自己,正確的看待自己才是自知的真正表現,正確的估量自己的對錯,才能明辨是非;準確定位自己的實力,才能在人生的三岔路口使自己做出正確的抉擇。因此,培養自知意識,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自知議論文2

冰心的《春水》裏面有一句名言:牆角的花!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句詩説的就是現在有的人的一種心態,喜歡孤芳自賞,因為過於關注自身,因此看不到其他的事物的優點和天地的存在了,只認為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是的,盲目自大。

這句話很容易讓我想起當年小學時候學過的一個寓言成語:井底之蛙。比喻的就是同樣的人。當你生活在一個很侷限的環境裏面,你的見識很短淺,能力其實很有限,不知天高地厚,越是這樣的人越容易不知道天高地厚,妄自菲薄,認為世界上唯我獨大,盲目自大。如果一個人一隅自賞自樂,自滿自足,自己生活的天地就很有限了。如果能夠跳出你的環境,換個角度看一看世界,你就知道了其實世界很大,自我很渺小,才會學會謙虛,才會做到真正的自知。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人,只有認清自己,才可以更好的瞭解世界,瞭解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地位。

其實,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當你瞭解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的時候,你才可以更好的發揮你的優點,規避你的短處。田忌賽馬,就是很好的一個例證。當前幾次田忌與齊威王進行賽馬比賽的時候,都是採取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的方法,由於田忌的馬匹自然不如齊威王,但是當孫臏看了比賽之後,就能夠做到自知,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利用自己的上等馬對對方的中等馬,中等馬對對方的下等馬,下等馬對對方的上等馬,獲得勝利,賽後齊威王感到大驚。

世界拳壇曾經組織拳王比賽,邀請最輕量級世界冠軍和最重量級世界冠軍舉行一場比賽,輿論界認為:輕量級選手出拳迅猛,身體靈巧;而重量級選手則強勁有力,威力無邊。比賽起來一定十分好看。結果,在兩名選手真正在拳台上面比賽的時候,卻造成了悲劇。沒到一個回合的比賽時間,重量級的選手一套組合拳就把輕量級冠軍打死在了拳台上。

輕量級冠軍,在他這個級別內,所向披靡,無人能敵,取得過多場連勝的戰績。但是他就是沒有很好的做到自知,孤花自賞,認為自己無人能敵,也不把重量級選手放在眼裏,認為自己天下第一,結果才會答應比賽,才會鬧出這場悲劇。

那麼作為我們年輕人,也應該引以為戒,不要孤花自賞,不要盲目自大,自己還沒有走出校門,還沒有看到絢麗多彩的世界,要時刻提醒自己:山外青山樓外樓。要時刻提醒自己謙虛,要讓自己做到自知,這樣才會更好的發揮自己的長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自知議論文3

正如材料中那兩行字:這裏沒有監視器,只有上帝的望遠鏡。監視器代表着他人的監控與標準,上帝的望遠鏡則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想説,永遠依賴他人的目光不如認清自己

的.內心,只有清楚地認知自己的為人,才可能有正確的行為。

有自知,才有遠方。很多人之所以活在別人的監控之下,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沒有一個準繩,當外界的監控消失或無法觸及,他們便沒有準則,胡作非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向來讓人

頭痛,不論是問題奶粉,染色饅頭還是牛肉雞肉的變身魔術,一個個都是重磅炸彈正摧毀着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最後信心。無論道德如何淪喪,嬰兒食品和大眾最普遍的日常飲食也不該

出現如此的問題。很多廠家依賴於媒體的曝光,患上了媒體監管症,而不是用良心來衡量自己的產品。這樣下去,永遠沒有個盡頭,媒體的範圍畢竟有限,關鍵還在廠家的認知。只有

認知,食品安全才能有自己的遠方。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名字……可在名為“社會”的要求之下,我們被推動着擠入同樣的學校,結交同樣的朋友,同樣的愛人,做同樣的工作,掙同樣體面的薪水。我們的教育誤導了我們,使我們不能追求自己獨特的價值。如今有很多“神童”“五道槓”之類的小大人,小官相,他們成長在父母老師他人的準繩下,沒有了自知沒有了天真爛漫的童年,也註定失去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們走不長久。你去問問他們,他們的追求與回答都是標準化的,失去了孩子本來的樣子,失掉了他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指導我們活在別人眼中,而不是關注自己的內心,我們跌跌撞撞永遠瞄住他人,失去了獨特的自我。是不是應該關懷一下成長中的孩子,是不是太少強調“獨”了呢?山川大地,廟宇宮殿,獨特的景緻才能被人們記住。那些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潑辣的王熙鳳,“快樂”的阿Q,不也都是特別的人嗎?

去認清自己吧!用自己的眼光審視自己,而非他人,用最原本的自己去行走於世吧!比起注視他人,認清自己更加重要。外接是變化的流動的世界,只有認識自己的內心,讓評定自我的標準存於內心,自我的價值才得以體現,遠方才有更開闊的道路等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