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4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1

看完這本書有一段時間了,毛姆對人性犀利的披露確實有如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往心裏的痛處。很愛這本書也在豆瓣發表了書評,但斯特里克蘭的想法和選擇卻一直像一個謎團存在於心中,站在女性的立場,不明白他怎麼能做到這麼狠心,放棄一切拋妻棄子也絲毫沒有愧疚絕不後悔。恨他的狠心和無情,更無法理解對於斯特里克蘭為何理想和家庭就不能共存?直到最近看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才幡然醒悟,這裏引用一段,如果也和我有相同不解的書友,相信亦能幫助你們解開這個謎團。

只有那種被我們稱為“天才”的那一類人,也就是具有最卓越的精神稟賦的人才能進入上述狀態,因為只有他們才會將存在本身和事物的本質完完整整地納入研究的課題。然後,他們便使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將自己獲得的深刻見解通過藝術或哲學表達出來。所以,這類人非常迫切地需要遠離外界的打擾,以便於全身心地投入於自己的思想和作品中。他們渴望獨處,閒暇對於他們來説是上天的恩賜。其他任何好處都是多餘——假設它們真的存在的話,它們往往只會成為一種負擔。他們自身擁有豐富的內在,所以就算其他所有東西都消失了他們也能夠得到安慰。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2

我在看前五章的時候,真心覺得這本書應該是晦澀難懂的,只有那種潛心鑽研的人才看的下去。直到兩個月後重新拾起這本書,才知道那前面的鋪墊與後文的曲折有多麼大的反差。

我曾經形容我看這本書的感受,每翻一頁我的眉毛就會驚奇地上挑一下,斯朱蘭家庭的美滿,到斯朱蘭為藝術出走,到古德家庭美滿,再到古德妻子為愛跑路,跌跌撞撞,斯朱蘭的生活卻從來沒有激起過一絲波瀾。

藝術,是他生活唯一的光。

同樣是偏執,同樣是渴望,斯朱蘭的形象讓人驚訝又討人喜歡的多,他的魯莽,他的狂妄,他的驚世駭俗,始終如一。儘管作者筆下的他那麼令人討厭。

但我始終不欣賞。放蕩不羈,野蠻無理,為了自己的渴求不去在乎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是不可取的。你總歸是要生活,要與這個世界接軌,你既沒有辦法擺脱俗世,又有何理由叛逆?

題外話。我真的被古德先生感動到了。當他面臨難以言説的痛苦,他比起斯朱蘭太太更是個明眼人。他看透了那些假裝和暗流湧動,仍然流着淚狠下心閉上眼睛,他是個温柔的人,他近乎絕望地愛着那個女人,即使她拋棄他,唾棄他,用盡全力傷害他作為一個男人的自尊,可他也只有卑微地躲起來,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裏悄悄注視着所愛之人,淚流滿面,喃喃自語。

“我不能走啊,她要是出事了我不在怎麼辦啊……”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3

一開始讀覺得似曾相識,後來慢慢覺得有點像《圍城》。後來一查説錢鍾書受過這部小説影響。不知真假。起初讀《圍城》的時候一直哈哈哈,為錢老文筆和智慧折服,同時暗自感歎刀子下得真準切中要害。同樣,毛姆文字幽默犀利甚至有點刻薄,揭露人的矛盾以及複雜性。兩年前我曾讀過英文原版,心浮氣躁,被雜事幹擾,半途放棄。如今閲歷稍漲,比兩年前能更深地體會作者。但是感覺作者對女人和物質的態度略偏激。

夢想,現實,慾望,婚姻,自由,似乎熊掌和魚不可得兼。會間歇性迷茫,但其實大體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抱有美好期待。雖然偶爾也會懷疑,但很慶幸自己是個俗人。

記得當年高考作文是雷抒雁的一首詩《星星》,題材不限。一個17歲的姑娘,眼裏全是星星,哪裏見過灰塵和石渣。所以考完我就完全不記得自己怎麼湊了800字在那張作文紙上,這首詩卻是深深記下了。如今,如果説時間給了我點什麼的話,那就是我眼裏還有星星,但是內心卻明白星星除了發光上面也會有坑坑窪窪,就像即使忙碌地在地上撿六便士,我還願意時常抬頭看看月亮。

仰望星空的人,

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

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空的人知道,

那兒有灰塵、石渣,

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4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題記

作者説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的選擇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説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麼,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慾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麪包。所以,是不是最後都會向生活妥協,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後他的畫沒有出名,那麼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後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典都註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書裏我最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5

作者塑造了一位聖人,藉助他人的描述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

從平凡到超凡,十全十美來描述他是不合適的,他缺失人性,沒有感情,甚至有些冷血;但他為了心中的月亮,不為感情、地位、虛名所困。

追尋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內心感受心靈的故鄉,最終在一座孤島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這裏,他竭盡所能,用繪畫表現心中的月亮,那是一種對美的極致追求,是一種對美的本源的刻畫,荒誕而又震撼。最終他做到了,觸摸到了心中的月亮。

從個人層面講,斯特里克蘭實現了超凡,完成了自己的追求;從社會層面講,斯特里克蘭推動了繪畫史的發展;從朋友家庭的層面講,斯特里克蘭不是一個好丈夫、好朋友。正因為如此,反而真實。

讀到中途,彷彿自己就是斯特里克蘭,即欣喜又恐懼。欣喜自己有時候會出現同樣的感覺,那是看到了濃霧後月亮的欣喜;同時也很恐懼,恐懼到最後人性是否會慢慢的缺失。或許藝術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能深挖我們內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衝動,磨去了種種掩飾,使我們能正面自己的內心,至於最終的選擇,全靠個人。

月亮好,還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6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亮。——毛姆

思特里克蘭德就像是一顆榴蓮,喜歡的人細細品味,討厭的人避之不及。合上書,對他的喜歡大過討厭,敬畏大過偏見。他是看過世界,實現了終極理想的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苟且的活着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終極理想這等事,多是想想罷了。

你要有低頭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也要有抬頭仰望皓腕皎月的時候,抱着一顆真心,做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片浩然。書中有一句話“作家更關心的是瞭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從知道到理解。

沒有絕對不好的人,也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人。我時常會把美好的人想的過於“美好”,認為人的性格總單純統一的,所以也會時常失落困惑,為了維護他們在我心裏“美好”的形象,我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説服自己,自欺欺人。現在我習慣報以這樣的態度,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相對的美好還是常有的事。人性是複雜的,但不妨礙我繼續喜歡,欣賞,崇拜我心中“美好”的人兒們。

刪刪減減又添添補補,也不知是否讀到了書中想傳遞的思想,不知再過三五年,再讀時心中會湧出什麼情感。作者:晨曦曦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7

讀這本書的經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麼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着同一個作者,應該也不錯,結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瞭解,讀不下去,心裏有些失望。後來有幸從朱老師那裏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裏有些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了一些關於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敍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後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後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後和土著人結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麻風病後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後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説的故事有些誇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望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讀書心得8篇8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瘋子。

經典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交鋒

從俗世觀點來看,斯朱蘭是個妥妥的“渣男”,他對家庭不負責任,在當時那樣一個男人出門養家餬口的年代,拋妻棄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儘管工作做的風生水起,但在那個時代,那不是一位體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傷害過很多女人,不在乎他們的死活,他只希望她們解決好他的生理需求,給他做模特,其他時間離他遠遠的。我作為一個世俗女性其實確實不太明白為什麼有女人願意為這樣的拒絕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畫的浪子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後甚至親吻他的腳踝。又或者因為他結束生命,即使他對此絲毫沒有產生任何心理變化。

可藝術家不都是這樣嗎,他的腦袋裏除了美,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錢女人,他統統不在乎。不在乎現實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拋妻棄子如何,為他自殺又如何,照顧生病的他又怎樣。除了畫,任何事情在他心裏都泛不起漣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燒掉最後的畫作。在他心中畫出來了就夠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點也不重要,他人的認可與讚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畫,只有心中的月亮。

這樣的人哪裏還能用俗世的標準去看待他的。什麼倫理道德,他甚至不屑於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僅僅需要一輪明月,和用來買顏料的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