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2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

斯朱蘭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天才,他只做了自己想做的。

我心隨我,我為我心,這一刻我想這樣做,且不論前程好壞,亦不在乎是非成敗。不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一抬頭就看見了月亮。而是月亮一直都在他心裏,只是在這一刻他準備抬頭看向月亮,然後不再低頭而已。

並非是所有人選擇了世俗而他孤單的選擇藝術,而是大部分人選擇安逸刻板符合社會主流認知的幸福,只有他選擇了狂浪不羈遵從本心最初的想法。

斯朱蘭是不是個天才,別人認不認可他對於斯朱蘭來説都無關緊要。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且不留有機會讓後世評價他的一生曲直是非。

不敢説一生問心無愧活的坦坦蕩蕩對得起每個人,但至少做出選擇之後的斯朱蘭的每一個舉動都隨心而動。即使活着的時候世人能發現斯朱蘭的奇才,然後一羣附庸風雅的人跑到他面前對着他的臭腳大捧特捧,恐怕斯朱蘭也是不屑一顧的。

最開始的初衷既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連自己能做到哪一步都不知,只是這樣想了便這樣做了,如此隨心放縱自己的斯朱蘭,如此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斯朱蘭,他是濁濁亂世的一股醒事清泉,也是甘甜清泉中一股泥流。

世與我何,全不在乎。我心隨我,我為我心。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2

看完這本書有一段時間了,毛姆對人性犀利的披露確實有如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往心裏的痛處。很愛這本書也在豆瓣發表了書評,但斯特里克蘭的想法和選擇卻一直像一個謎團存在於心中,站在女性的立場,不明白他怎麼能做到這麼狠心,放棄一切拋妻棄子也絲毫沒有愧疚絕不後悔。恨他的狠心和無情,更無法理解對於斯特里克蘭為何理想和家庭就不能共存?直到最近看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才幡然醒悟,這裏引用一段,如果也和我有相同不解的書友,相信亦能幫助你們解開這個謎團。

只有那種被我們稱為“天才”的那一類人,也就是具有最卓越的精神稟賦的人才能進入上述狀態,因為只有他們才會將存在本身和事物的本質完完整整地納入研究的課題。然後,他們便使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將自己獲得的深刻見解通過藝術或哲學表達出來。所以,這類人非常迫切地需要遠離外界的打擾,以便於全身心地投入於自己的思想和作品中。他們渴望獨處,閒暇對於他們來説是上天的恩賜。其他任何好處都是多餘——假設它們真的存在的話,它們往往只會成為一種負擔。他們自身擁有豐富的內在,所以就算其他所有東西都消失了他們也能夠得到安慰。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3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亮。——毛姆

思特里克蘭德就像是一顆榴蓮,喜歡的人細細品味,討厭的人避之不及。合上書,對他的喜歡大過討厭,敬畏大過偏見。他是看過世界,實現了終極理想的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苟且的活着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終極理想這等事,多是想想罷了。

你要有低頭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也要有抬頭仰望皓腕皎月的時候,抱着一顆真心,做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片浩然。書中有一句話“作家更關心的是瞭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從知道到理解。

沒有絕對不好的人,也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人。我時常會把美好的人想的過於“美好”,認為人的性格總單純統一的,所以也會時常失落困惑,為了維護他們在我心裏“美好”的形象,我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説服自己,自欺欺人。現在我習慣報以這樣的態度,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相對的美好還是常有的事。人性是複雜的,但不妨礙我繼續喜歡,欣賞,崇拜我心中“美好”的人兒們。

刪刪減減又添添補補,也不知是否讀到了書中想傳遞的思想,不知再過三五年,再讀時心中會湧出什麼情感。作者:晨曦曦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4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沒有特別大的感想,頂多只體會到理想與現實,還有斯特里克蘭的無情。是的,無情,我想,世上怎麼可能存在這樣一個無情的人呢?他不在乎妻子,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是否過得舒適(甚至在沙發和木凳之間他會下意識地去選擇木凳),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畫兒。對於一個社會人,追求舒適,追求他人的認可,追求金錢,幾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特點。但是斯特里克蘭卻好像不屬於這個世界,他是一個天生的隱士,前期,他屈從生活,為金錢勞累奔波。後來他拋下所有,這其中,包括家人,包括金錢,包括物質,甚至還包括以前的自己。他變得隨心所欲,暴躁無償,毫無道德和廉恥可言。

最後,他從巴黎一路輾轉來到了大溪地島,他和島上的一個姑娘結了婚,生了孩子,那個姑娘很尊敬他,給了他所有能給的東西,最重要的,也是區別於正常社會中的妻子的,她不打擾他,她不要求比陪伴更多的感情。他找到了自己歸宿,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在這樣一個別人不會認為他奇怪的地方。那他也許最開始不應該去巴黎。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斯特里克蘭這樣的月亮,遍地都是六便士。月亮是與世隔絕的,好像在嘲笑可憐的六便士。我們被許許多多的感情和道德束縛着,所以只能在地上爬行。斯特里克蘭拋棄所有,包括他認為那些無用的情感和道德,那麼他在尋找什麼呢?是一片原始森林。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5

看完莫名的震撼。原本有着美滿家庭和幸福生活的斯朱蘭,年近不惑之時選擇拋棄一切去追求自己畫畫的夢想,自私又純粹,可憎又可敬,如此決絕義無反顧。他血液裏強烈地渴望一種放蕩不羈的旅途,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使他選擇一種更驚險的未知生活。

讓斯朱蘭着魔的是一種熱切的創作欲,叫他不得安寧,逼他為了創造美東奔西走。他是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着聖地,那心魔對他毫不留情。有些人渴望真理,為追求真理,他們寧願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斯朱蘭就是這種人,只不過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一開始,我發問自己他是天才嗎,可大部分天才命運的最終都不好。我用自己狹隘的世俗觀念去理解了六便士,猜想了一個看到月亮的天才的結局。他讓我想起功成名就特立獨行的偏執狂喬布斯和埃隆馬斯克。而讀到結尾,斯朱蘭在病痛掙扎中完成了自己最傑出的畫作,他痛苦的一生都是在為這幅畫做準備,隨着作品的完成,那飽受折磨的孤僻靈魂終於安歇。他願意死,因為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我突然想,梵高為什麼要割耳朵,海明威為什麼會自殺,尼采為什麼瘋了?

人生來孤獨。現實的生活裏,是否我們自己也有過那樣的時刻,被魔鬼抓住了靈魂,願意帶着那份可貴的狂熱嘗試去追逐內心向往的光明?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似乎,這也沒什麼不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隔着一把梯子,也需要幾把刷子。藝術即生活,生活本藝術。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6

看這本書的前半段,一直很不理解斯朱蘭拋棄家庭,不是説不理解他拋棄安逸的環境追求自己的內心,而是不理解他對和自己朝夕相處甚至有血緣關係的人可以拋下責任置之不理。不理解他一面享受着別人的關懷,一面對這關懷無所動容反而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

到後來,看到那段關於有人生來就生錯了位置的描述,竟覺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了。當內心迸發出最原始的力量時,不是人自身不想去多多關注和熱愛週遭事物,而是這周遭本就從未走進自己的內心,而那力量卻一直叫囂着要擺脱現狀所有的桎梏。

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評判別人的人生與追求,因為你所謂成功幸福的標準不過是建構在自己的價值體系之上的。

所渴望的,所極力想要爭取的,所認為是世間唯一珠寶的,也許在另一個人看來不過是街邊的石子微不足道反而還會嫌它硌腳。

所以,在去批評他人不求上進時,有沒有先思考過自己內心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想我想要的不過是有人愛有書讀有字寫,也許在你看來最為俗氣,但在我這裏若永久達到這三樣就會很滿足,就會感到不虛此行了。

書中還有讓我不理解的是作者關於對女性的一些看法,但這得等我瞭解作者以及看過作者其他書之後再來進行整合。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7

先蔑(xi)視(huan)一下作者吊人胃口地開篇,也着實抓住了讀者一探究竟的讀欲,故事並不複雜或者跌宕起伏。

書中講述斯特里克蘭跳出四平八穩的中年生活,毅然決然以一封紙書的方式拋妻棄子,而原因卻“僅僅”為了畫畫。在其顛沛流離的畫畫過程中,他罔顧周圍一切朋友的勸誡,對幫助他的人惡語相向,視恩德為塵埃,不知好歹又自私冷血。如此“三觀不正”的人設令人咬牙切齒。

隨着故事的進展,一個能夠脱離現實束縛和本欲的桎梏的靈魂逐漸明晰而奪目,也就不那麼令人生厭,雖然最終死於疾病,甚至其藝術作品亦所剩無幾,有了點自食惡果的嘲諷。而之前的那些人日常看似“體面”、“高貴”的人卻總是在世俗的淫威中投下虛偽的影子。這也佐證了斯特里克蘭自我超然的難得。

如此一來,卑鄙與高尚,邪惡與善良,仇恨與熱愛,真的可以並存於同一顆心靈中。

如果説這些還不夠説明這種超然的純粹性?那麼斯特里克蘭在無論陷入何種窘迫,遭受多少異眼,始終對生活沒有半點怨言和失去勇氣。這一點足矣。

在紛擾世界的旋渦中,什麼樣的精神浪花能夠觸拍生命的海岸。

我想,就是追逐遙不可及的“月亮”,而於“六便士”絲毫不染。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8

一直以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和毛姆這位作者好像都是我心底平靜的湖面上動靜最多的漣漪。很早就聽説了這本書,和這位作者,有人説他是二流作家,我是十分不能苟同的。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斯朱蘭活成了我們每個人理想中的樣子。在抬頭與低頭的一瞬間,他明白了想要的是什麼,是六便士還是月亮。恰恰重點就在於,想好了這個選擇,他無所畏懼的朝着這個方向去做了,不在乎任何世俗的眼光,我就是要這麼做,並且做到底。

作者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本着客觀嚴謹的態度對他敍述,最終也敵不過他的那份執着。何況我們,從拋妻棄子的好奇到孤身追逐藝術的不解,拆散德克一家的反感到畫畫藝術天賦過人的`驚訝,執着作畫的敬佩到為信仰為藝術獻身的感動。只是我實在有點不解,既然為了信仰那麼奮不顧身的他甘願放棄一切去作畫,在臨終前為什麼要把自己用一切(包括生命)換來的東西(畫)付之一炬,實在非常人所不解。也許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吧。也許這也正是毛姆作品很耐讀的境界吧

每個心懷夢想的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藝術家,每個敢説敢做的人都是自己生活裏的主宰者,唯願天地更遼闊,人生更隨心。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9

一直知道這本書,包括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也引用過,大致猜測是關於夢想和現實的故事,但最近才突然開始找來讀。很少一口氣把一本書給讀完,愣是熬夜看完(得虧不是很長),很是喜歡。

讀的快就難免囫圇吞棗,沒有那麼細緻深入的理解。因為是第一主人公的口吻在讀的時候很有代入感,作者筆下的人物也都性格鮮明立體真實,很詭異的是,即便是被描述的如此怪異自私殘忍冷漠無賴的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也有那些讓人發笑甚至覺得很可愛的瞬間。看很多評論比較各個人物的性格,如何如何不喜歡斯特里克蘭,而我卻奇怪地透過文字像布蘭奇或是阿塔莫名被這個天才畫家吸引。可能因為極度真實的一面對現實的諷刺,也可能因為那追尋夢想的堅定和超凡意志,也可能只是因為他是天才畫家而自動忽略那些性格和行為上的不足。所以對天才畫家的結局還是有點唏噓和可惜。那幅人與自然的鉅作像是生命最後的輓歌,卻像布蘭奇的畫像那樣對斯特里克蘭來説畫完後就毫無作用,實現精神涅槃後的付之一炬,有點兒悲壯意味。

嗯,最後,我只能説“紅毛”是天選之人。現實的我們無法做到斯特里克蘭那般放棄一切和無視一切甚至做出有違道德倫理的事,只為心中的夢想而活。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命,斯特里克蘭的天命就是成為偉大的藝術畫家,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天命都是這般遠不可及難以實現的存在,也可能如最後那個醫生所説某種程度來説他也是某方面的藝術家——生活,大多數人的天命可能大多一致,成為一個普通人過好這普通的一生。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0

作者塑造了一位聖人,藉助他人的描述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

從平凡到超凡,十全十美來描述他是不合適的,他缺失人性,沒有感情,甚至有些冷血;但他為了心中的月亮,不為感情、地位、虛名所困。

追尋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內心感受心靈的故鄉,最終在一座孤島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這裏,他竭盡所能,用繪畫表現心中的月亮,那是一種對美的極致追求,是一種對美的本源的刻畫,荒誕而又震撼。最終他做到了,觸摸到了心中的月亮。

從個人層面講,斯特里克蘭實現了超凡,完成了自己的追求;從社會層面講,斯特里克蘭推動了繪畫史的發展;從朋友家庭的層面講,斯特里克蘭不是一個好丈夫、好朋友。正因為如此,反而真實。

讀到中途,彷彿自己就是斯特里克蘭,即欣喜又恐懼。欣喜自己有時候會出現同樣的感覺,那是看到了濃霧後月亮的欣喜;同時也很恐懼,恐懼到最後人性是否會慢慢的缺失。或許藝術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能深挖我們內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衝動,磨去了種種掩飾,使我們能正面自己的內心,至於最終的選擇,全靠個人。

月亮好,還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1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幾天了,當時很想寫點什麼,但又總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過去學生的電話,言談中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充滿了期待,《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於是我有了寫的衝動。

記得看完時已經好晚了,老公問:“這麼好看嗎?”

“嗯。可以吧。”

“講什麼的?”

“以高更的生平為模板,寫了一個有天賦的畫家的故事。聽從內心的召喚,尋找精神的家園。”

內心的召喚,這是我看完書之後強烈的印象。畫家心中有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他被炙烤,受煎熬,只為找到準確表達的方式,找到讓他內心平靜的地方。所幸,最後他找到了,臨終前,他的心平靜了,他在他嚮往的地方畫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靜、滿足地離開了人世,帶着對世人的不屑。畫家深知自己畫作的價值,但他從不售賣,也不讓人看,因為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報答某人時才把自己的一幅畫送給他,在對方推辭不受時説:“你還是拿着吧,幾十年後它會有點用的。”呵呵,多麼自傲!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2

人生百態。

整本書圍繞 斯朱蘭 有四個大場景的切換:倫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圍繞着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麼幾個:斯朱蘭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藍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長(忘了名字了,是傑克船長嗎?哈哈)、剛到大溪地時請他當監工的種植園老闆、餐館老闆娘提婭哈、斯朱蘭在大溪地的妻子愛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為生活而拼搏並甘之如飴的船長(是叫輝啥來着)、見證他死亡的醫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稱自述的作者。這數下來,才 11 個人啊。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蘭畫作的語言也寫的相當精妙,但是我這腦殼真是想象不出來那神祕詭譎的美景)。看着他們在各自人生戲台上賣力的演繹着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靜。這些人,哪個不是我們周遭遇到的一個或多個人性格的縮影吶。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就是自然的常態,而且會一直延續下去。

而關鍵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斯朱蘭 的勇氣與執着,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這廝説人生苦短,藝術與愛情不可兼得,擁有非凡天賦的他選擇了藝術,還真為藝術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芸芸凡人中的我,沒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羨慕斯朱蘭的人生,也不覺得他的人生有什麼好讓人稱頌的地方。他的故事,觸動我的,是那份清高。

寫不下去了。哈哈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3

一開始讀覺得似曾相識,後來慢慢覺得有點像《圍城》。後來一查説錢鍾書受過這部小説影響。不知真假。起初讀《圍城》的時候一直哈哈哈,為錢老文筆和智慧折服,同時暗自感歎刀子下得真準切中要害。同樣,毛姆文字幽默犀利甚至有點刻薄,揭露人的矛盾以及複雜性。兩年前我曾讀過英文原版,心浮氣躁,被雜事幹擾,半途放棄。如今閲歷稍漲,比兩年前能更深地體會作者。但是感覺作者對女人和物質的態度略偏激。

夢想,現實,慾望,婚姻,自由,似乎熊掌和魚不可得兼。會間歇性迷茫,但其實大體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抱有美好期待。雖然偶爾也會懷疑,但很慶幸自己是個俗人。

記得當年高考作文是雷抒雁的一首詩《星星》,題材不限。一個17歲的姑娘,眼裏全是星星,哪裏見過灰塵和石渣。所以考完我就完全不記得自己怎麼湊了800字在那張作文紙上,這首詩卻是深深記下了。如今,如果説時間給了我點什麼的話,那就是我眼裏還有星星,但是內心卻明白星星除了發光上面也會有坑坑窪窪,就像即使忙碌地在地上撿六便士,我還願意時常抬頭看看月亮。

仰望星空的人,

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

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空的人知道,

那兒有灰塵、石渣,

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因為這句評價,我讀了這本書。

小説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穩定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像被“魔鬼附體”一樣,突然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我”從他妻子那裏得知他跟着一個女人逃到了巴黎,那時“我”對斯特里克蘭德是一種近於厭惡的感覺,之後他對真誠善良的斯特羅伊夫的傷害,“我”對斯特里克蘭德不遺餘力的鄙視和痛恨。

但到了後來,“我”在從間接的過程中,瞭解到了他的超人之處,藝術的成就也令“我”佩服,甚至感到震撼。

這個人可以説是一個瘋子,他拋妻棄子,傷害了一直幫助自己的朋友,他對最惡毒的評價絲毫不在乎,他也確實該罵。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他又是一個天才,40歲才開始畫畫,沒有任何基礎,也沒有人去教他,他也並不打算去跟任何人去學習。在巴黎生活窘迫到快要死去,他還是在追求他心中的“藝術之美”,後來他的畫作也證明了,他是一位足以載入史冊的藝術家。

天才異於常人,他們過着瘋狂的日子,創作出瘋狂的作品。在斯特里克蘭德心裏,藝術之美高於一切,在追逐美的路上,他自己就是神。

讀了這本書,人們才突然發現,潦倒與偉大、卑微與善良、仇恨與熱愛原來可以這樣毫不排斥地共存於一顆心中。

月亮與六便士 讀後感15

斷斷續續終於讀完了。第一主觀視角的追尋手法讓人忍不住想要把書拋在一邊,這貨講的都是些什麼玩意?當你急躁的往下翻的時候,就像是看了一部宂長又無趣的電影,在眼皮子打架的時候,居然開始明白他想説什麼了。

我是向來是習慣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推測他人的,所以當我知曉人們對斯朱蘭以讚賞替代懷疑,以榮耀點綴齷齪時,問題就來了。

其實某種程度上,斯朱蘭有點像是梵高,但是在某些性格上面被放大縮小了。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那些禹禹獨行追尋月亮的勇士總是被嘲諷被異化被排斥,而一旦他們或者找到了自己的月亮,哪怕只是水中月,這些六便士們,這些想要追尋月亮卻陷入了六便士們,這些既想要月亮又不捨得六便士們,就把斯朱蘭當成了勇士,英雄。

這不是重點也無可厚非。可怕的是像是一旦你成為了斯朱蘭式追尋月亮的人,那麼似乎就佔據着道義的制高點,可以理所當然的不管不顧那些六便士的死活,哪怕你做了什麼樣的混蛋事。於是斯朱蘭逃離妻子,誘引有夫之婦,再度拋棄,再度逃離。

如果這些都可以被原諒,如果那些追尋月亮的人的確就天生高人一等,那些庸庸碌碌的人活該被命運和追月者戲弄。那麼更可怕的是,一羣以者追月之名做着蒐集六便士的人,被社會和大眾以掌聲和眼淚歡迎,前者心安理得的被高光,後者肆無忌憚的被感動,整個社會一片大好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