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燃荻的讀書心得感想兩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W

篇一:燃荻讀書心得

燃荻的讀書心得感想兩篇

本篇文章從三個案例入手,圍繞課堂改革,進行了逐步深層的剖析。作為一名新教師,讀完本片文章我也獲益良多,下面是我的一些體會:

每次聽完一些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後,再把他們的課與自己上的課進行比較,就會發現自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高明的老師往往能夠通過核心知識與方法的簡明的“學習設計”來促成具有本質意義的學習的發生。他們教學的目標,重難點往往來源於課堂,通過觀察,記錄整理從而能找出難點,突破難點,換言之就是以學生為本。在突破難點的過程中,教師只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研究。這樣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在課堂上生成更加清晰、更加系統、更加有深度和廣度的知識與技能。也就是文章中的“促成”具有本質意義的發展。

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深有感觸,據瞭解,美國的高中教師通常每週授課有15-20節,每天給那些選修自己課程的學生上一節課,每天面對3-4批不同的孩子。如果在國內,如此繁重的教學工作量是無法想象的。每週20節課,我們的老師一定會上到嗓子“冒煙”。因為我們的老師總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來上課,而美國的老師呢,他們一般不站在講台上,而是站在學生的身後。我們一直以來對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理解是狹隘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教師對學習活動的策劃、組織與指揮,在於他對課程的整體把握。

這樣的課堂,交流和討論是任何時候也避免不了的,那就顯得傾聽更加重要的.。文章中“當某位學生展示時,其他學生安靜地傾聽或作記錄,期間老師沒有插話。”教師沒有傳授給學生創意寫作的具體技法,只看到在學生們熱烈交流過程中的記錄和思考。

老師的角色被認為是嚮導和學習的傍樣。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作答,並給學生以及時的反饋。在課堂上,當學生的注意力被轉移時,老師應當分析原因。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增加一些師生互動的話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課堂教學中來。因為課堂上,老師並不是單純扮演講授者的角色,隨着教學活動的開展,尤其是課堂上隨時出現的不同狀況,他被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當介紹新內容時,老師是解釋者和示範者;在練習語言的過程中,老師不只是組織者,而且是指導者;在複習和鞏固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幫助者。

篇二:讀燃狄心得體會

假期瀏覽了《燃荻》雜誌,收穫頗豐。其中尤以《甚麼樣的課才是好課》一文,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引發了自己教學方面的一些思考。

上學年,備課組也曾展開了好課標準大討論的活動,會上,教師們討論熱烈,各有見地,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彷彿能領會些甚麼,卻又總説不出個所以然來。我知道好課要高效,要激趣,要設疑,要有亮點;好課有互動,有合作,有延展,應興味盎然。大凡説到標準的東西,總會被條條框框所束縛,為了到達這個好的標準,我們千方百計,想方想法地使用各種手段,因而收穫了熱烈,卻失去了思考領悟的進程;顯現了靜美的課堂,又遺失了學生的熱情,顯得煩悶。作為語文學科來講,究竟怎樣的課才算好課,這個好該如何體現呢?通過查找資料,學習梳理,我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簡化教學環節。將語文學習變成簡單快樂的事。我們沒有必要設置過量的障礙與圈套讓學生往裏面鑽,將語文弄成玄妙的東西。比如:你是怎樣體會到的?孰不知體會的進程本身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卻因這類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懼,漸漸喪失了自己本應具有的探究精神。公道設計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説,鼓勵學生勇於分享感受,顯現最本真的語文課堂。

二、品悟語文味。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得有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課的最大題目,不是怎樣教的題目,而是教甚麼的題目。語文課的最大悲痛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是甚麼?明顯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甚麼。而是用甚麼樣的語言情勢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樣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語文味所指的就是這個味。具體來講,語文味表現在動情朗誦、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三、體現人情味。這裏的人情味有着三層意味:一是指語文課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呆板的語文課註定不受學生的歡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能稱為好課嗎?二是指語文課要重視情感薰陶、價值引領;三是指語文課要以人為本,佈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欣賞其個性、鼓勵其潛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天地有大美,人間有大愛,這才是身為語文老師應當引領學生在語文世界中尋覓並發現的。作為青年教師的我,應當不斷學習改善,讓自己的課堂向這樣的境地更靠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