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創新學分講座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5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學分講座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創新學分講座心得體會

創新學分講座心得體會1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聽説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 現在想想未免覺得有些荒唐,但卻就是這個看似荒唐的行為,讓我從此迷上了208那個有着濃濃的學術氣息的講學廳,讓我在大學的四年裏不至於真的荒廢了一切! 大學這四年,聽過多少講座,早已數不清;這四年,聽過多少講座,説都説不過來。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教授們、講師們,每一位,無不是陸海潘江,他們那幽默、詼諧、睿智的言語一直迴盪在我的腦海裏,激勵着我,指引着我。

雖然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已忘記,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聽過的趙玲玲教授關於“如何在面試中脱穎而出”的講座,聽完以後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名大四的準畢業生,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勢,那我們應如何從中脱穎而出?除了高學歷的證書外,基本的面試技巧和職場禮儀也是我們邁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開始, 趙玲玲教授講述決定第一印象要素中包括外表、舉止儀態、交談內容。講座圍繞着主題簡述以下四個方面:

一:提出男女正確的着裝方式。套裝、配飾選擇與色彩搭配均以簡單、大方、穩重為主,衣服的面料要選擇質感好的。

二:簡述正確的站姿、坐姿、行姿。如站時要挺胸收腹,行走時優雅穩健。

三:從肢體語言方面提出建議。

四:簡述應聘面試時的禮儀,包括進出門禮儀、交談禮儀、肢體禮儀。講座共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老師對男女生的穿衣禮儀、穿衣色彩的搭配以及站姿、坐姿、行姿進行講解,還現場找了兩位同學手把手的教。第二環節是進行如何化好面試粧的介紹,達到了講座的高潮。老師親自為現場的`同學作模特,給大家做示範,從各個細節入手,仔細描述在職場中需注意的問題。又比如我聽過的王樂夫院長關於《我的美麗祖國在長春》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講座是關於周遊方面的,旅遊能給人帶來靈感,很多時候,有一些難題一直被困住了,久久不能得到解決,有時侯出去逛逛,也許久突然來了靈感,一切難題都因迎面而解。 旅遊還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在很多情況下,喜歡旅遊的人心胸都是比較寬廣的,並不是因為其心胸寬廣才喜歡上旅遊,而是在旅遊的過程養成的一種氣質。愛旅遊的人,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樣的事接觸,漸漸地人也就變得大氣,而這種大氣會讓別人覺得更樂意與之相處。

在這大學的四年裏,我很慶幸自己能堅持去聽了那麼多各種各樣的講座,我也在這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完善自我,為自己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積聚着能量,我希望終有一天,我也能像我的老師們一樣,以自己豐富的學識、不俗的談吐去滋養我的學生們!

創新學分講座心得體會2

巴斯德説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他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國家在強大,在現代社會,科技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無法割捨的一部分。當然,科技離不開創新,簡單説,沒有創新自然不會有科技,這是人們腦海裏潛意識的想法。今天下午,我榮幸來到多媒體教室,聽取來自株洲市二中張天如教授的科技創新講座。

講座分為兩個篇幅,社會篇與學生篇。社會篇強調《兩個必須,兩個一定》,

1、要學會創新周圍一切;

2、創新要對身邊事物感興趣;

3、創新要敢於想象;

4、創新要信息暢通。

學習篇要注重‘六會’,

1、會看,要學會觀察;

2、會想,要學會有創新思維(逆向思維);

3、會畫,學會畫出各種圖(外觀圖、結構圖、三視圖、統計圖、電路圖);

4、會做,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5、會寫,有較強的寫作能力;

6、會説,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不緊張、抓重點、科學分析表述、應變能力強)。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創新,比如為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可以改變工具的使用方法,改變工人的組成和結構;比如為實現儀器工具的多功能,我們可以改變工具的結構,或許稍微變動一下其零部件我們就可以得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工具。這些例子都叫創新,不只是造出了一種新的東西或想出了新的方法才叫創新。

創新是一切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的源動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的我們要具備創新思維和能力以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實現人生價值,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作用。同時創新不只是一種思想,一種指南,它還應作為一種行動貫穿我們每一項實踐中。創新還應應用於我們的各項專業研究領域中,以便於促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提升科學研究的質量。創新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創新者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一個沒有相關知識基礎的人,在該領域裏是不可能有新穎見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內涵、外延、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和質疑,才有可能有創新之舉。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而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少年,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創新型人才,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將自己雕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為祖國的偉大事業做貢獻!

創新學分講座心得體會3

江雷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分子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現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院長。通過了解,江雷教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通過向自然學習,研究多種生物體表面特殊浸潤性,揭示了生物體表面超疏水性的形成機理,為相關仿生界面及智能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依據;

(2)仿生製備超疏水界面材料,並實現多功能化組合的超疏水錶面,又同時將不同種類的特殊浸潤性如:超疏油/超疏水(超雙疏)、超親油/超親水(超雙親)、超疏油/超親水、超疏水/超親油組合,建立仿生超疏水界面材料體系;

(3)通過系統研究界面材料結構和特性規律,提出了“納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協同效應”,創造性地將仿生微納米複合結構與外場響應性分子設計相結合,實現了在單一或多重外場控制下材料表面浸潤性的可逆變化;

(4)通過將單一物性(浸潤)的二元(親/疏)設計理念推廣到其它物性體系,提出了仿生智能多尺度界面材料的設計方案,為仿生界面材料體系的發展提供了新方法。

科學創新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有關科技創新的討論已成為街談巷議,但我們真的明白什麼是創新嗎?向江雷院士與我們分享了他自己在科學研究工作中的切身經歷和體會,使我們意識到創新離我們其實並於不遙遠,諾貝爾獎也並不是什麼可望而不可及的星辰,有的時候它甚至可能直接來源於某次實驗過程中的一個意外。換言之,他認為創新並不源於對創新的刻意追求,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我們國家以體制求創新的做法,恰恰實在扼殺創新精神,刻意追求創新終將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模仿甚至抄襲之路。從江雷院士報告的字裏行間,我體會到他與美國同行的合作更多體現的是鼓勵大膽想象和敢於犯錯,我想一個寬鬆而包容的社會環境可能會好於一個刻意強調創新的制度。教授深入淺出、幽默風趣,令在座的同學們時而發笑,時而思考,不但在思路上開拓的大家的眼界,也鼓勵了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