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班級開展遊戲化活動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2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班級開展遊戲化活動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班級開展遊戲化活動心得體會範文

班級開展遊戲化活動心得體會1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課程與遊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遊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遊戲,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遊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展。遊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遊戲活動和另兩類活動互相補充,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遊戲在幼兒園整合課程實施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遊戲和教學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許多場合,遊戲成了各級教學目標、按教師的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而教學原本承擔的任務卻悄悄的被遊戲替代了。事實上,遊戲和教學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二、遊戲活動可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遊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實踐性等是遊戲特有的屬性,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發展,對周圍一切事物好奇、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為幼兒創造寬鬆自由的環境,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使幼兒在參加遊戲活動時身體各器官處於積極活動狀態,這樣既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又可讓幼兒在遊戲中反映現實生活、探索事物性質,運用已有知識、操作各種材料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遊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為了讓孩子的區域活動充滿陽光與樂趣,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給孩子們粘貼了各種棋盤,孩子們可以自由的下棋,整個遊戲過程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潛移默化的鍛鍊了孩子們的.良性競爭、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添設了迷宮、沙包、跳繩、滾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動時間,一簇一簇的孩子在盡情地玩着各式各樣的益智遊戲,使幼兒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這種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讓孩子受益無窮。

四、遊戲能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愛護環境的良好品格

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形成對大自然熱愛之情的基礎,而且認識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過遊戲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好。

教師在實施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真正發揮遊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課程與遊戲的內在聯繫,找到遊戲與課程的結合點,達到遊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以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班級開展遊戲化活動心得體會2

隨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進步,教育越來越以人為本,以幼兒的興趣為主要教育基礎。而對於幼兒園的幼兒來説,遊戲是幼兒羣體的一個普遍興趣,因此,將教育的課程融入到遊戲中去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成為現代幼兒園教學的一大主題。4月28日,聆聽了羅園長《課程遊戲化》的講座。我將在這次培訓就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並闡述一些自己對於該問題的觀點和心得體會。

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遊戲是幼兒期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幼兒內在本質的外部表現。遊戲作為幼兒獨特的自發活動,是發展幼兒自動性的的活動形式,不僅對於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活動形式,不僅對於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構成了幼兒教育的基礎。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麼都沒勁,只要玩起遊戲來一頭是勁”。有時我們也會發現在集體活動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單純的説教引不起興趣,但老師説“下面開始遊戲時,孩子們馬上改變原來的姿態,隨時準備投入到遊戲中去。家長的表述,孩子的表現給我們一個信息:孩子對遊戲的渴望,對遊戲的需要,就像我們人類對食物的需要一樣,遊戲可以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糧,當他們一有空閒,便會想出各種辦法玩,並努力玩出新花樣。大自然的一聲蟲鳴,會引發他們去尋找;小鳥的翅膀被折斷,他們會像大人一樣給小鳥包紮、餵食,扮演鳥媽媽、鳥爸爸精心照顧小精靈;當一簇美麗的花兒開放了,他們便試着種上一兩種植物,期盼着綠色的生命給他們帶來驚喜。

所以説呢,遊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説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早在17世紀捷克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就曾指出:“遊戲是發展各種才能的智力活動,是擴大和豐富兒童觀念範圍的有效手段”。首先,遊戲促進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言語的關鍵時期,也是從外部言語逐步向內部言語過渡並初步掌握書面言語的時期。語言在幼兒遊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兒要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想法,領會別人的意思;同時也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詞彙不斷豐富,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遊戲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遊戲總是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有自我探索、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判斷能力想出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遊戲才能進行下去,才能體會遊戲所帶來的樂趣。在感知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使兒童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最後,遊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方式。遊戲是社會活動的一個濃縮,它把一些複雜的社會現象融入到遊戲中,以遊戲這種娛樂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遊戲中讓幼兒認識事物及其規律,並學會處理各種社會關係,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班級開展遊戲化活動心得體會3

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關於遊戲的時間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遊戲時間不夠,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可我們不能以遊戲時間不夠來作為藉口,因為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願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遊戲時間,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遊戲水平。

第二、關於區角活動的性質

有了區角活動遊戲反而減少了,這是教師普遍意識到的問題。為什麼區角活動不是遊戲呢?因為區角活動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師預設了特定的目標,規定了玩法,而幼兒對很多內容並不感興趣,常常需要教師引導着去選擇。教師的困惑是區角活動究竟應當如何定位,它是自發性遊戲還是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應該是遊戲性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性的?我的觀點應該倡導遊戲性的區角活動。

第三、關於主題活動與遊戲的關係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通過有內在聯繫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遊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麼遊戲至多就是服務於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麼具有遊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麼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遊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麼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佔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麼理解遊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遊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為幼兒提供遊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遊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為生成;二是分清遊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並列,相對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