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範文

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1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新聞讓人們認識了大山裏的女校長張桂梅,認識了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在學校最風雨飄搖無以為繼的時候,6名黨員教師的堅守點亮了至暗時刻,張桂梅帶領在連黨旗都買不起的困難中建立起來的黨支部,硬是把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帶出了令人咋舌的本科上線率。

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志趣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建強基層黨組織,硬件基礎和資源是保障,組織凝聚力是動力源泉,將黨員幹部擰成一股繩,“同聲同氣”,才能形成黨組織的強大戰鬥力。

唱響指引方向的“最強聲”。放下優秀人民教師的尊嚴街頭籌款建女子高中,百病纏身仍堅守教學一線,打造“速度與激情”,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的張桂梅始終身先士卒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領導黨支部把華坪女子高中帶上正軌,逐年超越。為此,他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黨組織書記作為“領頭雁”“引路人”,肩負着帶領隊伍和黨員羣眾衝鋒陷陣攻堅克難的重任,尤其是目前逐步實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三個一肩挑”,對村黨組織書記自身素質和能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將班子成員團結在一起,讓黨員羣眾理解和支持,共同打贏脱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黨組織書記不僅要有打得了勝仗的過硬“真本領”,還要有聚得了人心的厚實“寬肩膀”,用紮實的領導能力為黨員羣眾增強信心,用高尚的品格德行為黨員羣眾樹立標杆,用無畏的擔當作為為黨員羣眾注入動力,唱出最響亮的“聲音”才能牽引黨員羣眾共同奮鬥奔赴美好生活。

彈奏初心使命的“和絃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每個黨員都經歷過入黨宣誓時的激情燃燒,經歷過入黨時的躊躇滿志,但並不是每個都能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華坪女子高中在辦學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一半教職員工辭職離開,而作為黨員的6名教師選擇了堅守。在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前,黨員教師懷揣用教書育人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信念,踐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最終成就了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讀上大學的夢想。堅強的黨組織需要黨員幹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時刻衝鋒在前,在歷經挫折失敗時仍能堅定信念,不改為民初心,牢記黨員使命,這樣才能匯聚起最強大的戰鬥力,向着同一個目標,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協奏出最氣吞山河的交響樂。

掀起黨員教育的“課堂聲”。華坪女子高中十多年來每週開展“五個一”的紅色教育,黨員佩戴黨徽上班,重温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堅持不懈的黨員教育讓教師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託着女高的“本科上線率”常年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用黨章黨規規範黨員、幹部言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引導全體黨員做合格黨員。”要保持黨員的先進性,黨組織需把黨員教育工作真真切切開展起來,不打折扣,不搞形式主義,及時宣傳黨的政策,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加強黨性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黨組織常響起黨員教育的“課堂聲”,黨員能跟上黨組織的步伐,走在正確的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黨組織自會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戰鬥堡壘。

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2

偶聞雲嶺張桂梅,起初內心並無太大波瀾,但在看完她的第一個故事後,又忍不住一個接一個地看。從普通教師變為一名校長,再成為一位身兼數職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雲南華坪縣的教育事業,換取華坪大山深處女孩們的光明未來,留給福利院孩子們温暖的回憶,即使生命的燈火日漸微弱,她仍舊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撼動之餘我更多的是自愧弗如。

奉獻這個詞沒有艱澀難懂的含義,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親身體驗,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人在看,也可能還是某些人的詩與遠方,而在張桂梅這裏,它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困局裏,靠初心喚起力量,只為“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張桂梅來華坪的初衷,本也帶着一個平凡人最樸素的奉獻意識——支持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讓自己的教學生涯能做更多事。但當她接觸到那些大山裏失學的女孩們,那顆質樸的心裏萌生出更大的夢想:要改變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的孩兒。幾番思量,認為這麼好的事情肯定會有人支持,相信三五塊錢累積疊加定能集腋成裘,每年假期外出集資成為她業餘時間的主要項目,她“乞討式”的辦校計劃幾年下來也才籌到一萬多元。徘徊無助之際,偶然的機緣,媒體的力量幫助她獲得了來自各方的支援,華坪女子高中落成,並迎來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學費的女生。在接下來的開局之痛、升學之難裏,她用入黨誓詞和紅歌凝聚了師生們共克難關的決心,傳承着中國獨有的紅色文化。華坪女子高中的建校初衷以及後續的運營,是張桂梅將小愛匯聚成大愛,用一顆愛心凝聚成百上千顆愛心的過程,無論是這愛,還是這顆心,都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在滋養和成就。

坎坷中,“再堅持堅持”,把教育扶貧事業越做越大。學校落成,逐漸步入正軌,華坪縣越來越多大山裏的女孩,在這裏實現了從大山跨進大學門的夢想,改變了從今往後的人生。作為旁觀者,説起這件事,也深感到不容易,更何況是促成這一切的張桂梅。每當遇到困難,她都會説“再堅持堅持”,為學校籌資籌不下去的時候,在最初學校裏的老師、學生留不住的時候,在她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時候,在福利院孩子遇到大難題的時候。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説要做的事業再大再難,只要有心就能辦成。這個有心,並不只是説事業僅剩最後一步就成功了,還有可能是事業正遇到大坎坷、瓶頸期,對於要不要繼續、如何度過這些阻障的堅持。何況張桂梅的事業是完完全全為他人。作為福利院院長,她説:“孩子們失去什麼,我就彌補什麼”,作為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吃住在校的她因身體原因不能當老師,便擔負起其他力所能及的瑣碎工作。她的“再堅持堅持”,正是對這樣一種完全利他的事業的堅守,是想盡己所能把雲南華坪縣的教育扶貧事業做到最大,無論她將面臨什麼,她都選擇堅持下去。

她的奉獻,不止於傾囊而出,是拿出今生所有,喚醒更多人對教育的思考和支持。她對於華坪女子中學所做的一切,是切實的教育扶貧事業,但是她從不願提起“貧困”二字。她説:我們沒有提貧困兩個字,是覺得貧困對女孩兒來説,也是一種隱私,我們就叫大山裏的女孩兒。她是一名老師,教給學生的不限於應試的知識,也教給世人什麼是德藝雙馨,什麼是毫無私心的尊重。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已有1600多名大山裏的女孩考入大學,對於知曉這一切的人,都知道這一切離不開張桂梅的堅持和付出。如今她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氣腫等17種疾病,曾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面對考出去的學生是否回來看望她的問題,她卻説:不需要孩子們感謝她張桂梅和女子高中,只希望他們能夠感謝黨和政府。她如此豁達,是因為她認為共產黨員就應該人人是雷鋒,甚至應該比雷鋒更要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在自己的崗位上拼盡全力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她用自己的血淚、自己的一生踐行着入黨誓言。

信仰,在戰爭年代讓共產黨人為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鮮血。和平年代裏,張桂梅用“我將無我,不負初心”的寬闊心胸與博大情懷所詮釋的奉獻,正是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的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和踐行的。

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3

10月30日,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鍾南山院士發表致辭:“成為偶像的目的就是要更好消除青年人對偶像的盲從。通過偶像,讓年輕人學到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更多地問問為什麼。”所以筆者不禁發問:年輕人到底應該學習偶像身上那些品質呢?筆者以為年輕人,尤其是廣大年輕黨員幹部,應當學習偶像的人格魅力、偶像的永不止步、偶像的奉獻精神。

學習偶像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偶像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們,讓我們明白偶像不只是表面的光鮮亮麗,也並非所謂的“一舉成名天下知”。文學大師莫言是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卻構建出獨一無二的奇幻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文學的真正魅力;藥物學家屠呦呦是個少言寡語的老奶奶,卻研製出治療瘧疾的青蒿素,挽救了無數危在旦夕的生命;“媽媽校長”張桂梅是個“不近人情”的婦人,卻鞭策着失學女孩回到學校,讓她們追尋到了生命的光芒。他們擁有不同的人格,但是他們所擁有的人格魅力需要每個年輕人去學習。

學習偶像的永不止步。“道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時候,舉國民眾人心惶惶,是鍾南山、陳薇等英雄,讓年輕人從絕望中看到勝利的光亮;脱貧攻堅戰之中,各種難事層出不窮,但是有黃文秀、朱有勇等楷模,讓年輕人看到毫末起於累土的`壯美。“凡是沒有打倒你的,都將讓你變得更強大”,偶像們也經歷過人生的不如意,但是他們從不輕言放棄,跌倒了再爬起來,屢敗屢戰,最終得以獲取最終的勝利。但是他們又不以此為終點,而是接力奮鬥,繼續實現着新的人生目標,創造出新的人生輝煌!

學習偶像的奉獻精神。偶像不是索取我們的錢袋子,不是讓我們為了他們痴迷尖叫、近乎瘋狂。偶像是最低調、最樸實的一羣個體,甚至於當偶像為我們所知時,他們可能已不在這個世界。近期的好消息可謂接二連三,三峽工程竣工驗收、國產大飛機首次動態展示、國產雜交水稻畝產超1500公斤等。好消息的背後,是一個個被稱之為“偶像”的個人或者羣體的默默奉獻與付出。誠如當年製造核彈的錢學森、鄧稼先、于敏們,他們隱姓埋名,心中的企盼只為一聲震天的巨響。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黨員幹部,不妨在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最有意義。

廣大青年黨員幹部也應勵志成為這樣的偶像,如此方能不負青春韶華,在奮鬥中才能繪就最美的青春色彩。

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心得體會4

電影《白晝流星》裏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在遇到扶貧幹部李叔的時候,人生開始發生變化。兄弟倆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着陸的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

“要是有一天,人們能在白晝裏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時候,這片窮土才會被改”,其實對於兄弟倆的人生,李叔才是那顆改變命運的白晝流星,他在祖國北方邊疆點燃了希望之光,讓兄弟倆的人生髮生了改變。

在祖國西南的美麗古城麗江,我們也同樣看到了白晝流星的閃亮。她叫張桂梅,一個從祖國東北來到西南的普通教師,她憑一己之力撐起了一所學校,也撐起了無數失學女孩的希望。人們説:“有她,就有光。”

是啊,她就是白晝流星,她的光芒照亮白晝與黑夜,她已然成為傳奇。

因為被照亮,所以選擇照亮人

張桂梅老師的人生充滿坎坷,從小家庭子女多、生活並不富裕,在人生最幸福的時刻痛失相濡以沫的丈夫,後來張老師又不幸得了癌症。命運彷彿一直在捉弄着她,讓她遭受如此多的不公,但是“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張老師患病後,她不願給學校增加負擔就忍痛瞞着。但是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至極,走路艱難甚至難以起身,最後只能告訴學校。學生知道張老師生病後,為她上山採摘野核桃,家長們也採摘靈芝磨成粉為她補身體。這些小小的善意舉動,全部銘記在她的心中。

雲南華坪縣婦聯也發動全縣為她捐款,那些零零散散的毛毛錢也許就是農家攢了許久的收入,也許是進城來回的路費,也許是孩子的新衣,也許是全家一個月的口糧。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善心,救活了張桂梅,也讓她決心燃盡此生,照亮前方的道路。

張桂梅説,“我對自己説,活着吧,好好活下去,這座小城對我有恩,活着還可以還還人情債。”所以她以近乎瘋狂的方式,透支着自己孱弱的生命,把往後餘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只為給那些被忽視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機會。

白晝裏的流星,不被定義的人生

這個世界對女孩充滿了所謂定義,譬如“女怕嫁錯郎”,譬如“女孩是潑出去的水”,譬如“女孩就是賠錢貨”。當女孩的人生被定義,選擇就成了錯誤的事情。女孩難道就該隨便嫁個人嗎,女孩就只該哺育後代嗎,女孩就不配受教育了嗎?

當一個女孩十三四歲就嫁了人,那她的人生也就困在大山之中;當一個女孩上完初中就輟學,那她就只能圍着自己的丈夫和小小的灶台。這大多是悲劇的開始與重複,很多女孩因為過早失學,只能從事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甚至對同性充滿歧視,等自己有了女寶寶,有的還會遺棄。

在張桂梅的心中,女孩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女孩應當和男孩一樣,能夠走出大山去見識世界,去了解生命的可能性。她們也可以和男孩一樣,擁有同樣的機會,從事喜歡的職業,享受生育的權利。這也是她辦免費女子高中的初心,讓每一個女孩能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白晝流星。

所謂貧困,更多時候並非物質資源的匱乏,而是知識的缺少和理性不足。背後的根本還是缺少了教育。當女孩失去教育的機會,那麼貧困就會一代代陷入惡性循環,而張桂梅憑着百折不回的信念打破了循環,她讓一個個渴望知識的眼睛放出光亮,讓她們成為大山開出的最美花朵。

奇蹟恰如白晝裏的流星,而她正是那顆劃破蒼穹的閃耀明星。

後來遇見她,陪我春秋冬夏

遇到張桂梅的孩子們無疑是幸運的,她是136個孤兒的“事實媽媽”,她把1600多名山區貧困女生免費送入了大學。是她陪伴孩子們,走過一個個春秋冬夏,讓這個世界充滿色彩與美好。

如果讓這些孩子寫一個和張老師的故事,那無疑這些故事會長到沒有盡頭,這些故事充滿了坎坷與磨難,但也有無數的幸福與榮耀,而對於孩子們自身的影響與改變卻是無窮無盡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不顧自身健康、四處奔波的媽媽。她時常顫顫巍巍、時常氣喘吁吁,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堅持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將自己工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都給了學校、給了福利院,給了無數貧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卻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褲,坐着最廉價的摩的,她只願讓孩子們更好。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剝奪她們玩耍時間的“周扒皮”,從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中午只有40分鐘的午休時間,吃飯、洗碗的時間限定在15分鐘。即便在高考大省河南,這都是嚴苛至極的時間。而她想的是學生基礎差、學校條件差,那隻能用時間來拼。所以哪怕學生和社會多有怨言,但是她仍然堅持,因為她知道最終的成績是會説話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永遠向前、從不滿意的老師。今年華坪女高有159人蔘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這樣的成績連某些省會城市的高中都愧歎不如,但她卻不滿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去到更遠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學。她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

這部故事書很長很厚,張桂梅還在用生命書寫,她也願陪着更多的孩子走過春秋冬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具備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張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貧這條路,播撒着希望的種子,讓這些希望的種子落地發芽,開出最美的花朵。感謝這朵劃破蒼穹的白晝流星,讓我們一次次見證着紅土地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