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新聞翻譯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W

我所選的文章類型是新聞,屬於正式文體。新聞語言,是通過新聞媒體,向受眾傳播(報道)最新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時所用的語言。新聞語言,有着表述事實、傳播信息的品質和風格,並由此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新聞語言的特色可以概括為:客觀、確切、簡練、樸實和通俗。所以新聞具有即時性、準確性、客觀性的特點。另外,新聞還獨有一種新聞詞體。所謂新聞詞體,是指對同一概念,同一事物或行為,英語新聞媒體所用的詞跟其他英語語篇所用的詞不相同。英語新聞體詞簡短形象,動態感強,節省篇幅。綜上新聞用語的各種特徵,在翻譯時遣詞造句就要注意語言風格。如何將新聞的簡潔明瞭、準確真實、客觀通俗等語言風格展現出來,需要通過翻譯用詞的恰當把握。

新聞翻譯心得

一般來説,新聞由標題、導語、主體、結語、背景組成。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簡約的文字濃縮了新聞報道中最精華、最值得關注的內容。人們説:“題好一半文”,這正強調了新聞標題的重要性。一則好的新聞標題能給新聞報道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吸引受眾注意力的作用。尤其在國際新聞中,英語新聞佔的比重相當大而新聞標題被認為是對新聞的概括。由於新聞文體的特殊性,英語新聞標題在其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標題語言。所以新聞標題的翻譯也是翻譯重點之一。新聞的標題貴在語言簡潔生動,翻譯時就應注意簡明扼要。英語新聞與漢語新聞有所不同,一般較多使用擴展的簡單句。由於報刊篇幅有限,新聞文體在語法方面一個重要特點是句型的高度擴展,結構嚴謹,將豐富的信息壓縮在有限的篇幅之中。翻譯時就要用到切斷、拆譯、倒譯、插入和重組等方法。另外,在英語新聞中,現在時被廣泛使用,增加現實感和真實感,那麼翻譯時應注意時態的表達方法,多用“今日”、“現在”、“目前”等體現時間的詞。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曾表示:“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意思就是説譯文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風格上也要忠實於原文。當然,原文文體風格在譯文中應該如何反映,不同性質的`文章,或出於不同目的所做的翻譯,要求有所區別。文學翻譯中對作者個人風格的瞭解和忠實傳譯,就需要譯者具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和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風格進行寫作的能力。但是,對初涉翻譯的人來説,特別是就漢譯英而言,只要譯文的語氣和文體風格與原文基本上一致就可以了。下面是幾個要把握的要點。

一、fml.與infml.的識別和運用

英語詞典中的文體標記很多,如lit.(literary), colloq.(colloquial), sl.(slang), derog.(derogatory), poet.(poetic), vulg.(vulgar)等等。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fml.與infml.兩種。

翻譯時要有文體意識,選用詞語時一定要看一看它的文體特點是否合適。平時看政論文、聽新聞比較多的人,翻譯時往往下意識地傾向於用大詞和較為正式的説法;而口語較好的人就比較喜歡用較隨意的、非正式的説法;讀文學經典原著多的人,若一意模仿著名作家的用詞造句或風格,同樣可能使譯文與原文文體不吻合,就需要有意識地做些調整。翻譯時若不注意文體色彩的協調,會使譯文顯得不倫不類。

比如,此篇新聞的標題為Blacks, Latinos Score Lower on Tests than Whites, Asians。根據新聞文體的特點,在對Latinos和Asians翻譯時,就不能翻譯成平

時較常用的“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為增加其文學色彩,應譯成“拉丁裔”、“亞裔”。

二、注意文體的情感色彩

如果原文沒有明顯的口語或書面語特點,一般應將譯文大體控制在中性文體(neutral)的狀態上。就文章正式程度而言,日常所見的大部分偏於中性,翻譯測試所用的原文,一般都儘量避免過於正式或過於口語化。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中性文體的文章中使用文體色彩過於強烈的詞彙。強調中性文體並不是説具有fml.和infml.特點的詞語就一概不用了,有時同一篇文章各個部分會有不同文體色彩。本篇新聞屬正式文體,在翻譯時就要注意用詞的感情色彩。一些常見於各類新聞報道中的包含“説”之意思的引述動詞:add, acknowledge, admit, address, affirm, allege, announce, argue, assert, 等等。雖然這些引述動詞均有“説”的意思,但在涵義上和修辭色彩上具有細微或明顯差異,可用來表達不同的神態和語氣等。試看以下句子

1. White and Asian students continue to do better on tests than black and Latino from excelling.

3. Black and Hispanic students in many regions are more likely to miss classes 三句話中都共同用到了“say”,顯然,各個say所表達的含義不同,翻譯時就應用不同的詞來表達。所以,將第一句中譯作“宣稱”,第二句中譯作“認為”,第三句譯作“顯示”。

三、重視功能對等

英漢翻譯中,在面對體現不同實用特點的文章時,需要掌握一個基本的原則,這就是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具體到一些詞語或句子的譯法,按照功能對等的原則,就是看在同樣的情況下,為表達同樣的意思、達到同樣的效果,目的語中是怎麼説的。

1. One reason is classroom attenda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此句中,classroom attendance根據上下文語境,不直譯為“到課率”,而譯為“課堂出勤率”。

2. "Unless you reach that child and show that you care and get the students there and believe in them, then it makes it really difficult," said Murata.

此句中,“reach that child and show that you care and get the students there and believe in them”是一系列的動作,為顯行文的連貫性與流暢性,以並列短語的形式翻譯“接近學生,關心學生,引領學生,相信學生”。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

It found that in Finland, low-income students score higher than low-income students in the U.S. on the PISA test.

此句中PISA需進行增譯處理,在翻譯後註明其含義,“該報告發現芬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

And they try to help students on an individual basis…

此句直譯為“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給予幫助”,但由於其在教育背景下,可譯為“他們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

新聞翻譯屬於文體翻譯中特殊的一塊範疇,在翻譯時要把握一定的原則,準確理解含義,尤其是要透過字面理解其深層意義,在不曲解原意的情況下發揮漢語特點,以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在文化背景缺失時要注意譯文的可接受性,做好相關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