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4K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在幼兒園教研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湯口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幼兒園的領導和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們的幼兒園空間很大,硬件設施比較好,環境創設突出了廢物利用的特點。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中心幼兒園的孩子給我的印象非常好。

甘棠幼兒園的劉虹老師,陽光幼兒園楊蕾老師,湯口幼兒園程雪女老師根據幼兒已有知識的和利用標誌組織了這三節活動課。活動前準備充分,設計完美,充分利用簡單的教具,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然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並化解幼兒學習的難點,教師不斷地給予幼兒鼓勵,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三位老師的教學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在聽課過程中我更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我很希望自己能有這種學習的機會,感受並吸納各位老師的長處。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穫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謹守教參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鬆自己,儘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通過此次活動對我也是一種鍛鍊,更加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中的應變能力。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經常開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所做的真有很多很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2

4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藁城區初中語文送教下鄉的培訓活動。這次活動如這無聲的細雨,滋潤着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心田,如涓涓細流,給我們全體教師帶來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這次培訓的一些體會。

這次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我感覺收穫頗豐。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堂上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自然大方的教態,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教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重點,一步步的深入教材、深入文本。把閲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把語文課中的解決問題上的輕輕鬆鬆,讓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第二、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授課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讓學生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表達,在做練習時也同樣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完成,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也讓學生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親切的評價語言。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老師運用“你讀得很認真、你的聲音真清澈、你這次説得真好、和我們的孩子一樣聰明”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老師在課堂上用上這樣真實、自然、美麗的評價語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富有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同事們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鑽研,爭取更大的提高。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3

20xx年11月9日至10日,12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了幼兒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的學習。此次活動我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講課風采,感受了專家的獨到的.講評,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下面我就這次聽課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在觀摩課上,我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他們在上課時能根據幼兒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兒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組織適度開放的探究性活動,啟發學生拓寬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獲取多樣化的信息,積累豐富的探究經驗。非常值得我學習。

第二、教師獨特的活動設計理念。

首先是以學生為主體:現代教育提倡自主學習,但不等於讓學生放任自由,而是讓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幼兒教學的主人,教師只是幼兒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的角色。而怎樣做好這一角色,教學實踐中我有許多困惑。這次活動中,老師的教學,讓我找到了解決困惑的方法。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也就是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什麼,否定學生什麼。今天的教學中,教師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他們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靈活有趣師生互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在幼兒教學中最重要的究竟是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也不是。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數學思想。因為,如果擁有了數學思想,也就擁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鑰匙。

第三、教師精心的活動設計。

現在到處都在提學生的減負問題,而減負的根本在於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今天的課上我感覺到兩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因而我也在課上發現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通過這次聽課,我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也感受到了老師和學生之間原來可以如此的默契……看到老師精心設計的這幾堂課,孩子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我感觸頗深,也發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幼兒教學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在本次學習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課堂,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總之,這次的學習使我明白了許多: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會學、有用的學習,總體來講應該是真正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愛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後我會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學生潛能,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多聽其他教師的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4

4月9日,由縣教研室組織的初中語文送教下鄉成果展示活動在白廟河中學舉行,全縣有一百多位教師參加。

上午,聽了白蓮中學葉明梅和三裏畈中學肖蕾兩位老師的課,讓我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有較大的提高,也是一次促進我成長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下面我就肖雷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一棵小桃樹》是七年級部編版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我們都知道,部編教材中的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由“註釋”“旁批(不是所有的自讀課文都有旁批)”“閲讀提示”“讀讀寫寫”等組成。自讀課文的“助讀”重在“提示”,體現課標要求的獨立閲讀、自主閲讀理念,要求學生把教讀課文中學到的閲讀方法應用於自主閲讀實踐。肖老師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很好的體現了這一原則,她從批註入手,把課文裏的五個批註進行分類(學生標上序號),其中批註三、四、五是提出的問題,這幾個問題不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主解決。批註二是方法指導,教師利用批註二指導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切入教學重點,從課堂實施來看,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同時對文本的品讀細膩,較好地理解了文本。整節課由淺入深,層次清晰,環環相扣,而且構思新穎,讓人耳目一新。這節課肖老師對文本的挖掘也比較深、比較透。對文本語言的品析,從段到句再具體到詞,可謂是逐步深入,層層遞進。首先,讓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小桃樹“沒出息”的句子,再找出這句中最能體現小桃樹“沒出息”的詞語,並説明理由。在指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同時,肖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我們常説,有體會才會產生情感。肖老師就是讓學生深入體會後再朗讀。可以説她的每一步教學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有深意的。最好結合批註一,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所藴含的情感——從一棵樹到一個人再到一種情,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有了較好的理解。從教學效果來看,肖老師這堂課無疑是精彩的,她的語言極具感染力。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認真聽課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會比照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樣就能更加明確有效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參加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5

我參加了縣研訓中心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聆聽了四位老師的課,使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交往頻繁,國際理解變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21世紀以來,各國着眼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時代發展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為國家的重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為主轉換成啟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為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思考、去想,對他們的採用寬容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為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語文學習與運用;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語文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位老師四節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四堂課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四節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任重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