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關於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72K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1

10月9號,我校全體小學語文教師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在xx小學舉行的全區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聆聽了諸xx老師的《我是什麼》和王xx老師的《落花生》,使我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交往頻繁,國際理解變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21世紀以來,各國着眼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時代的發展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為國家的重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為主轉換成啟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為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了;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思考、去想,對他們的採用寬容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為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語文學習與運用;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語文學習了;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兩位老師兩節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兩堂課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兩節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任重道遠,應不斷學習了、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2

3月22日上午,天祝縣教育局、教研室領導及中小學優秀教師開展優質課送教下鄉活動。來自松山教育輔導站和東大灘教育輔導站的老師們齊聚一堂,目睹了名師的精彩教學和亮麗風采。

1、聽一堂優質課,勝做一年庸秀才

本次送教下鄉活動,縣教育局選派了天師附校邢潤蘭老師和城關小學寧學玫老師前來送教。

今天,邢潤蘭老師送來的是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圓錐整理複習了》,她從學生興趣出發,用談話的形式自然過渡,讓學生自主梳理所學內容。邢潤蘭老師的課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在情境中明確課堂任務,教學目標清晰。

寧學玫老師帶來的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連除的簡便運算》,寧學玫老師以城關小學課外活動情景引入,給孩子們帶來了豐富多彩課外活動。讓孩子走進課外活動去學習了,孩子們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寧老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教學過程中寧老師應用了讓同學們熟記順口溜的教學方法,並舉一反三的讓學生記住順口溜,這樣學生在做《連除的簡便運算》過程中得心應手,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學一身真本領,優育一方孩子們

課後,縣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此次送教下鄉活動發表了總結,教研室潘主任也對這兩節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參加本次聽課的老師們也紛紛表示,會繼續探索新課程教學改革,充分汲取名師教學的先進經驗,結合孩子身體發展水平,從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題材,再從孩子感興趣的題材中選材,創新創優的設計、組織好每一節教學活動。通過此次送教活動,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想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學業務水平,必須不斷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為東大灘教育事業更好的添磚加瓦,成為東大灘教育事業的引領者,培育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一代。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3

釜山小學李俊俊今天迎來了一次難得的名師送教下鄉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聆聽了華應龍老師的精彩教學,收穫頗多。一堂數學《圓的認識》,一堂報告《融錯課堂》,這兩節課上得非常生動和精彩,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拓展為目標,這次聽課對我來説是次提高,也是促進。現就此次聽課,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通過觀摩華老師的展示課,感受到華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我們看到華老師的課堂都體現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現在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最深的體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習效率的高低。

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這些課中,教師都重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

1、教師具有較高的基本素養,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華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很強,富有藝術魅力的語言能很好地將學生引入文本。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真正體現出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這一課堂理念!

2、縱貫這節課,我感覺華老師的常規教學能力非常強,十分重視學生雙基訓練的落實,不是原來那種華而不實的評優課,是紮紮實實的常規教學研究活動。這節課內容很紮實,課堂容量很大。是一節很有價值的優秀課。

3、在教學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麼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知識。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都沒有用自己的思路牽着學生走,敢於讓學生提出問題,課堂駕馭能力很高。而我恰恰習慣於在課堂上引着學生走,這一教學方式需要改進。

聽課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呢,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教研室領導和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和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走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子。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4

4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送教下鄉教研活動。觀摩了兩位老師的精彩展示,讓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瞭解。無論是古詩誦讀、還是閲讀教學,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感悟,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誦讀的技巧、角色的把握到位。

無論是《畫風》還是《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位執教老師聲情並茂的誦讀深深地打動了我,在她們誦讀的字裏行間中藴含着的是深厚的語言表達技巧與綜合行為的藝術魅力。在李玉梅老師《山中與幽人對酌》的誦讀中,我被詩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隨心所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所感染。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在《山中與幽人對酌》一詩中,李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教學設計樸實、簡單,以讀為主線,設計了初讀—品讀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反覆地接觸詩文,從讀準字音、讀順詩文到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考,體現了閲讀訓練的層次性。在讀中讓學生親歷感知、感悟和體驗。同樣左老師教學條理清楚,學案設計合理,教學目的性強、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文字訓練紮實,值得借鑑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無論是李老師還是左老師,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語言豐富,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沒關係,老師相信你行孩子們真棒;孩子們,你們一定是最棒的;你的聲音真好聽,我喜歡;你讀得真好……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説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呢,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多看書學習了,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為一名讓學生、家長和自己都滿意的研究型教師。

送教下鄉聽課心得體會5

上週,xx小學九名老師的我校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我校全體教師參加聽課,聆聽了xx老師的二年級語文《藍樹葉》和xx老師的六年級英語《I have a pen pal》和二年級的一節數學課《7的乘法口訣》3節課,使我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我感觸很深,收穫頗多。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時代的發展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為時代的要求。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為主轉換成啟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為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了;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思考、去想,對他們的採用寬容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為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位老師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三節課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三兩節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呢,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運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