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精選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6W

《追夢赤子心》該片講述了身材瘦小的魯迪通過不懈努力,進入夢想中的聖母大學橄欖球隊,並最終由替補變為正選隊員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追夢赤子心》觀後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精選8篇)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1

“我要當科學家,記者,大富翁……當最厲害的人!”兒時的憧憬總如壓抑不住的火山,湧現出對未來美好期望的甜泉。未可知尋夢之路必然孤獨,尋夢之時必然艱辛。

我們都曾堅定地相信,自己能成為自己所期待的模樣,於茫茫夜空中,找到屬於心靈的夢想的星星。而《追夢赤子心》中主人公魯迪更是自小便渴望觸摸足球這一高懸心靈上空的“星”。魯迪眼裏,能進洛特丹大學的足球隊應為人生夙願之一。那個站在椅子上,眼睛光澤奪人的小男孩,一字不落同頻率背出解説詞的原因,是因為熱愛吧?星光如此璀璨,怎不引人痴迷;夢想如此美好,怎不引人追尋?那麼,追,就是了。

可是道路這樣長,不知前行幾何,肩上背囊裝的,只有自己的一腔熱忱。同行者總會在某一個路口停下,向你揮手告別。偶一回首,便發現時間、歡樂、精力,一路走來,已付出許多許多,對夢的熱忱消耗不少。踏出的腳步不似以前那樣輕快。這以生命以愛為注的投資,是不大能夠預計前景的。理性分析,以實情衡利弊,另闢蹊徑不失明智;感性前行,以夢想為啟明星,勇往直前。魯迪選擇了後者,目睹唯一支持他的摯友死亡後,無視他人的反對,謝絕了父親的挽留——“我不是哥哥們,我只是想做自己。”

徹夜長談,魯迪進入聖十字學院進修,等待申請諾特丹大學的機會。於是再一次打雞血一般,魯迪闖入球隊教練的房間,或許是想近距離接觸偶像,或許只是單純想分享喜悦,卻讓教練禮貌而堅決地請出了辦公室。那是他該是個什麼心情?難受?委屈?更甚者覺得受辱?憤怒?“我只是想告訴您,我叫魯迪,明年,明年我會來你的球隊踢球的。”哦,原來還是那份強大的自信、自尊。

漫長的儲備期,他有太多東西需要準備了:學歷的提高、場地的熟悉、身體素質的練習……他好像變得不擇手段,幫助教搭訕以換取補習,在場地做工是為了觀摩地形……有人吐槽:説好的勵志片呢?説好的自強不息呢?怎麼感覺在逐條簽訂不平等條約啊?這便是這部影片到一大特色: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它僅講述着一個故事,一個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的故事。以細節凸顯不易,以瑣碎窺生活真味。在此我只想反問一句:“那些有感而發的人,你們能夠為夢想做到這一步嗎?”無法低頭彎腰捧一掬清水的人,怎看見其中映出的盈盈星光。

感動於電影裏的那幅畫面:在魯迪和他的黑人朋友整理球室時,他再一次跳上椅子,“向前,防守……”十多年前那個興致勃勃的小男孩似乎和眼前這個人重疊。忽然感動,即使十年流逝,他被責罵、打擊卻從未變過的啊,那顆為足球跳動的赤子之心。不,他已不再是那個因為哥哥一句話而怏怏不樂的小鬼頭了,他已更加堅強。“這是他們所謂的好球員,我會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更好的。”這一句台詞,彰顯了主人公的成長。

可是路第又是否能預見,毫無保留的熱愛不一定有人以同樣的熱情回贈。摸爬打滾了這麼久,結果也許仍是那若有若無的希望猶疑是在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悄然滋生的,信心在人終不能承受現實之重的時候轟然倒塌。無論你怎樣咬牙切齒,心不甘情不願都要接受事實時,這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散發出的是一種恐懼,與被命運嘲弄的憤怒。

在終於如願以償的進了球隊後,魯迪所迎來的就是這樣一種境況。眾多球員中,他是公認的最刻苦,卻無例外從未成為出場球員。在高大強壯的隊員之間,瘦小的他得不到主教練的青睞。那以常人所不及的血汗築起的通向夢想的階梯,與夢透過星光,遙隔時空,不明前景。他憤怒的離去,黑人朋友的一番話卻讓他清醒:有時候我們所付出,並不一定有正比回報,但因此放棄所堅持的一切,一定有將來某一刻徹骨的悔意。所幸他的熱情終是傳染給了他人,隊員替他贏得了一個上場機會。

整部電影,近兩小時,直到最後我們才看到了主人公27秒上場機會。球場上觀眾的興奮,球員的配合及主人公終於得償所願,這一切融匯成了一個極盛大歡騰的場面。路第的生命終於燃燒起來,卻似乎也僅燃燒在那27秒。這似乎又是一個隱示:夢想對自己,珍貴的是哪怕踽踽獨行也毅然行走的征程;而他人無論怎樣親密,亦只能看見絢麗如煙花的成就後給予祝福。追逐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沒有代受那份煎熬或幸福的可能。猶記當初的壯志滿懷,猶記沿途的波折幾經,然而回憶起來,當時的彷徨悲泣都匯成嘴角的一個弧度和心裏的感激,敬當時拼命努力的自己。

《追夢赤子心》並不如好萊塢大片情節來的轟轟烈烈,卻以細水長流之勢將其主旨用最真實的手法表現出來,印於我們心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欲撫摸那星光,首先待你攀那百尺之梯,嚐盡高處孤寒之味。因為尋夢之路,必基於現實。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2

看完了,朋友強力推薦的,快凌晨3點半了,一點睏意都沒有,我想説點什麼,但不知道怎麼説!魯迪靠着執着的信念實現自我的夢想,也許對於我們這些經常在路口彷徨、嘀咕的年輕人來説是很大的激勵,快要奔三了,趁最後一點年輕的資本,有夢想就大膽去追吧,不要放棄心中的那份堅定,夢想就有可能實現。

但是想想,其實魯迪算是幸運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成功,有的少年可能對某項體育運動滿腔熱血,看完此片後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染,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其實有些東西不是您執着、玩命就可以換來,這跟個人的體質及天賦等有很大關係的,再説現在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若你觸類旁通、八面玲瓏、專業紮實,條條道路都可以通羅馬,哎,這也是我最近幾天所感悟的,我很多基本的常識知識都不知道,而且片中魯迪的成功,也是他犧牲很多換來的放棄了愛情、背井離鄉、甘於數年的寂寞學習,就像歌詞中唱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其實我最欣賞片中的一句話是(修草坪的彪哥講的)“這輩子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除非自己”是的,首先要自我的肯定,自我活得充實、精彩是最重要的,堅持與放棄沒有對與錯。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3

《追夢赤子心》,一部90年代的勵志片。在那個經典如潮的年代,《阿甘正傳》等一系列勵志片盛行的時期,它卻以另一種方式,真實地刻畫了平凡人的追夢之路。

它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主人公魯迪從小夢想着進入諾特丹大學併為其橄欖球隊效力,經過一路坎坷仍矢志不渝,最終實現了他的夢想,得到了27秒的上場機會。可以説這部電影感情基調十分平淡,沒有史詩般的畫面,沒有轟轟烈烈的場景,甚至連人們的激勵和讚美都幾乎沒有。然而這或許就是影片要向我們展示的逐夢路上真正的樣子罷。

電影全篇情節不夠緊張刺激,也談不上跌宕起伏,大部分時間充滿的是似乎無止盡的失敗,是沉悶的憂傷。更多的鏡頭落在了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刻畫上,不厭其煩的細節使得電影真實還原了追夢的過程:在你目光所不能及的前路上,不要奢望所謂夢想光環帶來的幸運,你所有的依靠只能是自我的決心與毅力

可是,正是這些細節片段讓我感動。

在平安夜時,孤身一人回到家的魯迪,攜着奮鬥一年獲得的成績單,卻遭到兄弟們的冷嘲熱諷,“痴人説夢”、“妄想”,各種標籤被無情的貼上。在他們看來,魯迪的夢想如泡影般一擊即碎。打擊接踵而至,接下來他看見他的女友和他的哥哥依偎在一起,鏡頭下的他衝出家門,揹着他的行囊,亦或是夢想,在緩緩飄落的雪花中,他孤獨的身影消失在聖誕夜的燈火闌珊的街頭。

在聖十字學院學習的時候,一段蒙太奇鏡頭記錄着他在學院中魯迪一天又一天奮鬥的日子。他重複着做過無數遍的練習,奮筆疾書;他在學校郵箱中查收信件,一封接着一封,錄取卻杳無音訊;他的興致從高漲到低落,他眼睛裏的光從滿懷期待到逐漸黯淡,雖然他依然在持續每天的努力。最後一次他將信件隨意的夾在書頁中,走過學校那幽長的走廊,獨自彳亍於湖畔,不抱任何希望的撕開了信封。霎時,他的眼神凝固了,“您已被諾特丹大學錄取。”這幾個字滿載着他夢想實現的喜悦與激動,更是對他不懈追求的肯定與褒獎。

最後一幕魯迪上場的鏡頭使我熱淚盈眶。僅僅上場27秒的他,被隊員們當作英雄一般高舉過頭頂抬出球場。歷史上未曾有過,至今也還沒有另一個諾特丹隊員被如此抬出場。一生的努力換來僅僅27秒的輝煌足以讓他永生銘記。儘管他從此不再會出現在橄欖球的賽場上,或許他從來都不是一個球技精湛的偉大球員,但這一切都足以證明,追夢的路上,他沒有辜負自己,他也向那些嘲諷、冷落他的人證明了毅力與夢想的力量。有夢還是要去追的,萬一實現了呢?

這是一部很不典型的勵志片,它不像往常的勵志大片一樣充滿了“雞湯”,追夢路上每一個人的冷眼旁觀,真實的反映了現實的殘酷。魯迪身邊的親人,每一句話,或許都有些冷漠,有些刻薄,但是真實的追夢過程中往往就是如此。父親在魯迪小的時候就深知,他的天資不高,他或許不適合,也不能完成這樣的夢想。車站分別前那一句:“即使你足夠努力,你也不一定能成功。”在現實中不知道寒了多少追夢赤子的心。付出而沒有回報,有多少人在苦苦追尋的路上無功而返,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汗水和青春,卻沒能有所作為。或許你曾相信“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殊不知,現實是殘酷的,成功可能就如他的父親所説的一樣遙不可及。然而也正是這殘酷迫使我們去面對生活的真相,追夢的路上,沒有一個人有責任去安撫你,勉勵你。你只能依自己的夢去拼搏,而非在意他人的看法。

就像電影中那位黑人管理員所説的那一句令人深思的那句話“人一輩子不用對任何人證明什麼,除了你自己。”或許你曾試着為證明給他人看而去努力,但這並非人生的意義,除了超越自我以外,無需多做給他人看。流血流淚,八年拼搏換27秒上場時間,他真正要證明的不是他有多強大,能夠將橄欖球打的多好,而是向自己證明,他不會因為他人的嘲笑與冷落而平庸的過一生,他為夢想付出的努力足以慰藉一生。

整部電影描繪的是一個很美國式的個人奮鬥的故事,為自己的榮耀與夢想而執着拼搏的過程。導演成功的在這部電影中以特殊的立意與構思還原了追夢路上真實的坎坷,它真正教會我們的就是,不論成功與否,有夢,就去追。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4

一個人需要多少理由去堅持?也許很多。但一個人需要多少理由去放棄?也許只有一個。所以對於我們,放棄曾經自己的夢想,如何等得容易,動搖自己的決心,是很等的輕而易舉。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那樣的戲劇化。

如果以最初級的對勵志片的期望來在開始的十分鐘內預言它的結尾,我會很想當然的確定Rudy的美國明星的歸宿。然而,直到最後的二十七秒,我才知道,這二十七秒,就是輝煌。我不能用它來比較喬丹九八年那一記漂亮的跳投的五秒,甚至不能用來比較凱爾特人這個輝煌的六場總決賽。

二十七秒,已經是必勝的戰局,一個板凳隊員的第一場也是最後一場,放在全美Super Bowl也許只是校報一角的訪談,卻實際上是那整個隊伍那一場比賽,甚至那一個賽季的輝煌。如何能夠讓這個全美頂尖的隊伍的所有隊員教練都為他的出場而吶喊,如何能夠讓這全場的觀眾為他的出場而瘋狂,如何能夠讓這個七五年的球場成為永遠的巔峯,解釋這一切的不是成功而是堅持。

我們的堅持有多在乎我們身邊的人的支持?有時候,那些支持是最為關鍵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者,一個鼓掌。但是隻有當懷抱所愛的人的希望同時投入自己一切的追求,那也許才真正叫做堅持。

堅持一定是為了成功麼?既然那麼輝煌的堅持過了,最後怎麼不是成功,怎麼不是輝煌呢?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5

追夢想象一下我們的夢在那裏,夢在腳下嗎,你能夠實現嗎,想都不敢想為何會變成我們內心生活中不斷去追求的目標,從小都開始唸叨着總有一天我可以怎樣怎樣,可真正的實現了那一刻那一瞬間時,還有什麼人來告訴我為何會這樣。我不斷走在這條路上,沒有人來告訴我應該怎樣的走,只有不斷的試錯不斷的找尋着自我感悟出來的理解,告訴身邊的人我以後可以怎樣怎樣,真實的場景是什麼呢。

最後的結局是他實現了所有的夢想,所有別人都不敢輕易明白的那些背後的辛酸,不知道他在這條路上走了多久多久,太多的夜晚對着天空發呆不知道明天在那裏,想到好朋友一聲不説的就走了,回憶家人在身邊的日子雖説沒有太多温馨的話語,不過那也算是一個家,可現在的腳下什麼都沒有,除了夢想。

我們身上什麼都沒有了,除了夢想這個東西,有了這個東西后我們可以去告訴別人這個可以成為一種可能,一種別人給予你的一種力量,自我感悟衝動後的對生活的感悟。有時候想抱頭痛哭大聲的呼喊着對着這個世界為什麼那麼不公平;想到那個幫他的黑人,想到一起走在教室裏幫助他的同學,還有自己一時一刻都在奮鬥前線的人們慢慢成為我們的目標。

大聲的告訴這個世界,唯有一步一步的踏踏實實的走着看着,你的路子才能越走越穩,前進的路上充滿了荊棘但那都不是難題,因為你心中有夢。有夢的人與眾不同,有夢的人所向披靡,祝福您們。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6

看完了朋友強力推薦的《追夢赤子心》,已經快凌晨3點半了。但一點睏意都沒有,我想説點什麼,但不知道怎麼説!魯迪靠着執着的信念實現自我的夢想,也許對於我們這些經常在路口彷徨、嘀咕的年輕人來説是很大的激勵,快要奔三了,趁最後一點年輕的資本,有夢想就大膽去追吧,不要放棄心中的那份堅定,夢想就有可能實現。

但是想想,其實魯迪算是幸運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成功,有的少年可能對某項體育運動滿腔熱血,看完此片後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染,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

其實有些東西不是您執着、玩命就可以換來,這跟個人的體質及天賦等有很大關係的。再説現在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若你觸類旁通、八面玲瓏、專業紮實,條條道路都可以通羅馬。

哎,這也是我最近幾天所感悟的,我很多基本的常識知識都不知道,而且片中魯迪的成功,也是他犧牲很多換來的,放棄了愛情、背井離鄉、甘於數年的寂寞學習等,就像歌詞中唱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其實我最欣賞片中的一句話是:“這輩子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除非自己。”是的,首先要自我的肯定,自我活得充實、精彩是最重要的,堅持與放棄沒有對與錯。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7

已經好久沒看到所謂勵志方面的東西了,很早就聽説這部電影了但一直卻沒看過。看過很多的勵志影視,現在回頭看一下這一部相對現在影視情節簡單、手法簡單、人物單純、甚至結尾也沒有預想的那麼光彩奪目,震撼全場,偉大英雄落幕的結局。但經歷了紛繁複雜之後,再回味這些簡單的東西卻更容易打動內心最柔軟的那部分。

其實看了很多點評,發現很多網友其實已經表達了我想表達的內容。我只是想對一個選擇做出自己的回答:花費大量時間最終艱難實現自己的夢想,卻也失去很多,甚至發現這個夢想的實現太過辛苦,到底值不值得?我的回答:值得。因為哪怕這個過程性價比極低,但你以後回憶這段日子的時候,你發現你曾給自己留下過令人感動的日子或者你抱着你的孫子時可以侃侃而談,添油加醋般述説一遍,人生在世,得得失失,盡歸黃土,時間有限,所以要活的真誠,活的有意義,這才是人生的意義,而不是糾纏在這些細枝末節,推算性價比的無聊時光中。

《追夢赤子心》觀後感8

最適合單身狗看的勵志電影,1993年由導演大衞·安斯鮑夫拍攝的《追夢赤子心》。

就像小龍説的,做成一件事的關鍵不是隨大流,不是互聯網火就去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賺錢就去搞金融,最關鍵的問題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

想想確實是很有道理,但是他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興趣愛好是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屬性?就像對一個難民説,知識改變命運,你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生活變的更好。但是説話的人肯定不知道,難民連飯都吃不上,沒準都熬不過温飽線,而且還有一家老小需要照顧,你卻很輕鬆的告訴他知識改變命運,因為説話者沒有經歷過飢寒交迫的日子所以他永遠不知道難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話又説話來,興趣愛好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那些從小就有愛好同時具有天賦並且一直堅定的追隨下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看折騰吧騷年,覺得這些年輕的互聯網創業人好厲害,比我們還小几歲就已經非常成功,(我覺得人都很奇怪,小學的時候聽的最多的就是比爾蓋茨一個禮拜就可以賺到一個億,這當然只是個例子,他同時期的財富遠遠大於我們身邊的這些創業者,但是我們會嫉妒只比我們小一兩歲的創業者的成功而覺得像比爾蓋茨這些大人物是理所當然,真的很奇怪,不是麼),就像先前提到的,擁有興趣愛好並堅定不移的追隨下去的人少之又少,我們只是看到了表面,殊不知很多事情早在DNA形成時就已經被決定好了,我身邊大多數人因為現實的壓力被迫選擇穩定而放棄了自己當初所追求的東西,這才是事實,就算是興趣愛好與生俱來並堅定追隨一生也不見得就能達到夢想,我們從小聽到的看到的電視電影都是大團圓的結尾因而很自然而然的將這些個念頭加載到實際生活中,用羅振宇的話説就是被大團圓的觀念綁架了。所以,你買一塊麪包送給難民比跟難民講一下午人生觀對他的意義更大。

我最後把新年的短信放在這裏作為結尾。

“生活的確需要沉到底下才能體會到它的真諦,你沒經歷過,就永遠不會知道,一步一步走下去,是苦是甜都親自嚐嚐,一切都會越來越好,新春之際,不論你是一個人無家可歸,還是跟親人一起其樂融融,都去慢慢體會這其中的味道吧,因為不久的將來,這所有的一些都值得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