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21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85K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二、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21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通用2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1

2013年6月20日10時,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國首次在太空中為中小學生授課。主講為“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

6月20日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觀演。本想着學校今天上午會讓我們觀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卻落了一場空。

開始了,開始了。亞平老師的講台是用太空自行車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腳下,用兩個東西在固定着她的腳,使她可以站着為我們講課,否則她可能就得飄在船艙裏為我們講課了!

身為“神十”指令長的聶海勝,在剛開始就為我們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見聶海勝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聲時,亞平老師輕輕一推,聶叔叔就從這一頭飄到了那一頭,姿勢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講課正式開始了,第一個實驗就是怎樣在空中測質量?亞平老師首先提問了,在地球上我們是如何測質量的呢?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説是可以用天平測量,有的説是可以用電子稱來測量,還有的説是可以用曹衝稱象的方法來測量……

可這些在失重太空中,統統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員們想知道自己的體重,要怎麼辦呢?接着亞平老師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測聶叔叔的質量。只見聶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個儀器,亞平老師把他和儀器使勁往後拉了一下,接着聶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儀器顯示出聶叔叔的體重——74公斤。這其實主要是利用了太空專用質量測量儀和一個能測出物體加速度的系統。然後根據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這個原理,從而算出聶叔叔的體重來。

亞平老師接下來還為我們演示:單擺運動、陀螺,以及與水等液體有關的演示。

在這幾個演示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單擺運動了。只見聶叔叔遞給了亞平老師一個小支架,亞平老師將支架上用線連接柱的一個小球拿在手裏,並且轉動軸,慢慢鬆手,結果小球不僅沒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靜止不動。若挪動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鬆手,小黃球就會左右擺動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終的結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靜止。亞平老師突然推了一下小球,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襬動了起來,而且不會像在地面上實驗的那樣轉幾圈就落下來。真是不可思議啊!

此次太空授課很奇妙,雖然我現在還只是初二的準學生,沒有接觸過物理,但這次太空授課提早帶領我進入奇妙的物理學世界!

記得在錄製時有同學問亞平老師他們喝的水可以循環再利用嗎?當時亞平老師的回答是否定的。可我相信科技在不斷的進步,等若干年後,水一定可以循環再利用的!讓我們一起期待,一起努力,成就我的夢、中國夢!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2

今天,我經歷了一節非常特別,有趣的課。這堂課的老師距離我們地球300多公里。她,就是此刻在茫茫宇宙中的宇航員,王亞平。

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給我們帶來了他的高難度的“絕活”,讓我們可真是大開了眼界。他沉穩地面對鏡頭,然後兩腳往上一收,穩穩地往上漂浮了起來,如同和尚般打禪靜坐!接着王老師用“一指禪”神功,使聶叔叔便翻起了筋斗。原來這就是太空中,航天員日常的模樣!每個人都是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拿起重物,這裏每個人都是SUPERMAN一樣的傳奇!令人羨慕不已。

我看到有關神奇表面張力,有趣水膜,剔透水球的奇妙實驗。太空,飄渺而神祕,它的背後,究竟隱藏着多少祕密?

羣星閃爍,粒子活躍;浩瀚宇宙,奧祕世界。這裏,實驗小球不是如在地面上鐘擺一樣的搖擺,而是玩起了圓周的體操運動;這裏,小陀螺會連翻跟斗運動,若是自身不停旋轉時,它又乖乖地按照軸向的方向旋轉——即使有外力;這裏,一滴水,宛如可愛露珠,在太空中平和而調皮地亂竄……

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這些,不可思議地都做到了!

“心態決定一切。當有了強烈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毋庸置疑,其絕對會努力自己摯愛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為其在更多方面擔負起自己的一份力量。”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重大表現,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不斷問世。同時,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是中國新生一代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最終才能在世界這個大舞台上,綜合競爭力處於首位。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舟十號”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而前進!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3

在看了今天的太空授課之後,我感觸頗深,也覺得十分生動有趣,學會許多知識。

“太空授課”並不是沒有先例,但是這是在中國首次開展的特別的教學活動,令許多人倍感新鮮。在太空中,航天員王亞平女士給大家帶來了生動形象的課程,內容包括:太空自行車、收回漂浮的水以及與同學們進行“天地對話”。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個實驗。

第一個便是我們平時司空見慣的單擺實驗,而單擺的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小到鋼琴上的節拍器,大到建築工程的機器,擺錘總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運動,而在宇宙卻截然不同,再失去了重力的環境下無論將擺錘放在任何位置,都沒有了熟悉的往復運動,而是無規則地漂浮。看到這一幕的不禁大呼出聲,因為這隻存在於理想環境的現象終於可以親眼目睹,無疑是一種對眼界的開闊以及對科學知識的落實。

第二個則是用圓環製作水膜。一般的水膜需要藉助肥皂水的特性,來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而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僅僅需要普通的水即可,看見王亞平王老師將手中的圓環分開再合併,便形成了一個水球,並親切地講解到:“通過水球,同學們還能看到倒影成像哦!”説完,便眨了一下眼睛,讓同學們覺得更親近了。

第三個實驗進行之初我就發現道具是陀螺,黃紅相間,很是漂亮。之間王老師輕輕鬆手,轉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滾着。但若是在鬆手前就給陀螺一個速度,它就會向前或其他方向推進。兩者有明顯的對比。

看完這次太空授課,我學到了不僅僅是一些未曾初觸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我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更讓我鞏固了對過去書面知識的認知,印象十分深刻。同時太空授課的益處也不僅僅侷限於普通的課堂,它更能激發我們對太空的嚮往以及興趣,使我們從小便有所積累,為將來,為了祖國的發展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這無疑是會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發展的。另一方面太空授課也向世界彰顯了我國航天技術的先進性,對國家在國際的影響及發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4

大家期待的日子終於到了,因為今天是聶海勝、張曉光伯伯和王亞平阿姨一起給我們進行了太空授課,這是我國首次、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課。大家都帶着好奇的心情觀看了這次的授課。

王亞平阿姨在天宮一號開展了很多基礎物理實驗,講述了失重形態下的物理現象。這堂課讓我感覺非常新鮮,而且受益匪淺,讓我瞭解到了很多太空中的奇特現象,比如在太空中測體重需要特定機械;在物體單擺運動中只需給很小的動力,物體就能繞軸長時間轉動;在太空中沒有方位,宇航員一般定地球方向為下方;旋轉陀螺可以定軸漂移,不旋轉陀螺則一直翻滾。還講述了水運動的現象,普通水在失重狀態下可以形成水膜,並且有很大的強力,來回晃動也不破裂,在水膜上加水,還可以形成水球。王亞平阿姨還告訴我們在太宮一號裏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神奇了!真的是一節很難得的太空課。

這次太空授課非常完美,人類可以利用在太空中取得的成功實驗為生活在地球中的我們提供實踐基礎。將來在地球中會有更多的實際應用是通過太空實驗獲得的。因此,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也去當航天員、科學家,努力探索太空,利用太空中的能量,造福我們人類。在此,我祝願我國的航天事業和人類共同的航天事業不斷前進,更上一層樓。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5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也是中國在發射所有太空飛船後都沒有的,在世界上第二次進行太空授課。

其實早在一九八五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並且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位是麥考利夫,另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剛剛升空七十三秒後而爆炸,然而摩根卻沒有放棄,為此又準備了二十二年。終於在二零零七年,她在太空中進行了第一次太空授課。演示了在太空中怎樣喝水等情景。而我國女航天員演示的不再是簡單的人體運動與喝水,而是在失重情況下一些物理反應。

航天員王亞平在飛船中講課,主要講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形成和水球形成等物理知識。

這是世界航天曆史上可以説是一次大突破,大創新。在失重條件下,真正的實驗,不是策劃好的,讓更多的人瞭解失重情況下更多的物理情況與牛頓定律,有人會説水是在太空中不能循環使用,聶海勝指令長説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不具備。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6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一部太空授課的視頻。所謂太空授課,就是在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裏給小朋友們上課。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講述一下這堂課吧。

首先,我們認識了三位正在飛船裏的老師,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由聶海勝輔助王亞平老師講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一起做了5個實驗,下面我就來講一講這些有趣的實驗吧。

第一個是質量測量。聶海勝老師親自測了一下自己的體重。那是靠一個裝置把自己固定再測量體重的辦法。

第二個是單擺運動演示。只見王亞平老師把一個小球系在一根繩子上,然後把小球放在某個位置上,然後放手,在地面上會來回擺動,但是在太空中居然飄了起來!同學們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第三個實驗是陀螺演示。先把一個高速旋轉的和一個不轉的陀螺拿穩,然後放開,一個外面的在轉,一個只有中間在轉,這個問題同學們對太空又瞭解多了一點。

最後兩個是我最喜歡的實驗,那就是-------水膜和水球。王亞平老師先把一個吹泡泡的東西放進了一個飲用水袋。過了一會兒,王亞平老師把那個東西拿出來以後,居然形成了一個水膜!王亞平老師又往上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水球,並且沒有任何東西包起來。看起來晶瑩剔透,還在那個東西上動着,王亞平老師又用針筒把裏面的小泡泡都吸了,又放了幾個大泡泡進去,雖然會撞到,但從不會合為一體。然後,王亞平老師又用針筒注射了紅水進去。紅水一點點把水球佔滿了,所以它又變成了紅水球。

看完後我一直在想,所有的人類什麼時候才能都登上太空呢?會不會發現外星人呢?會不會有在太空發現的隕石羣呢?這一切都讓我們想要繼續探索下去。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7

隨着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製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裏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着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着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

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驚歎!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雲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傑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載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後感8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説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學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麼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並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並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於,在2007年,她在國際太空站裏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鐘課,並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境下的一些物理現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瞭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面張力有什麼作用,同時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後藴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