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16年關於時間門電影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温情微電影《時間門》就是在詮釋幸福,家人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你在一起,愛家其實很簡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時間門電影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16年關於時間門電影觀後感

  2016年關於時間門電影觀後感一:

《時間門》以一個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將現代社會中家庭與事業的矛盾通病呈現出來,家庭的彌合再次驗證了情感的力量。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並不單薄,影片沒有多餘的假大空,而是至誠至真地説明了來源於家庭的幸福真諦,一種基本但卻常常被人忽視的幸福。作為觀眾,能夠非常清晰直接的從影片中得到啟迪。

作為紅星美凱龍推出的首部公益微電影,《時間門》毫無以往定製類微電影無節制的廣告形態,影片刨除了生硬的植入和宣傳,而完全聚焦於愛家的公益主題。羅嘉良飾演的成功人士忙於事業無暇家庭,物質成為時間的替代物,硬生生的將家庭變成驛站。簡單明瞭的入題給之後的敍事以極大的空間。隨之而來的記憶消褪的怪症不獨屬於片中的羅嘉良,而是整個社會都在面臨的時代通病。傳統觀念裏,愛家很大程度上被轉換為給與家人最多最好的物質和保障,愛因此而變質,因此而陷入了一個誤區,情感交流和內在溝通嚴重匱乏,家庭漸被打散。那些社會性的雜亂事務猶如洪水猛獸吞噬家庭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對個體而言則是最大的財富。當然,影片沒有因噎廢食,否定事業的重要,但是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犧牲和妥協的不應當總是家庭。

即便是躺在病牀上,羅嘉良醒來後的第一個動作仍然是摸出手機,聯繫業務。神經質一樣的工作慣性充滿諷刺性,但也最為真實的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病態人羣。離開家庭的人逐漸改變成了社會機器。這台機器一旦沒有了潤滑劑的作用,終將會被鏽住乃是癱瘓。而這種潤滑劑便是家庭。只是,沒有打開記憶閘門之前,羅嘉良不會明白對於個人以及家人而言,家庭到底意味着什麼。

超現實元素的運用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觀賞性。充滿縱深感的空間中,一扇扇記憶之門被打開,影片攫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幸福的時刻,將一個家庭的形成、發展直至漸生矛盾栩栩如生的展現開來。過往記憶中的温存與急速走向黑暗的記憶空間充滿緊張感,形成了足夠的情感張力。充滿情感的畫面能夠帶領觀眾參與回憶,尋找屬於自己的美好,戀愛、求婚、結婚、生子,畫面簡單明瞭,每個家庭的幸福都由這樣的幸福腳印排列組合,只是當工作越來越成為人最合理的'羈絆時,家庭與幸福之間也漸行漸遠。最終,在夢幻般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迴歸家庭後的温暖,那些記憶中的幸福時刻如涓涓細流重新潤澤逐漸乾涸的人心。世間沒有什麼高科技可以讓我們的記憶免於腐朽,為時間裹上香料的除了這些光影,還需要我們主動地去保管,去潤滑。幸福,確實需要付出時間去打理和關照。

每個人都在追求家庭的幸福,每個人也都承襲了保護放大幸福的重擔,既然這樣,是時候從肩住記憶的閘門,放幸福從無謂的勞碌中重回家庭,從繁忙中解脱出來,重新審視家庭的重要意義。愛家,就請付出時間。

  2016年關於時間門電影觀後感二:

從微電影這個名稱誕生以來,直到近兩年的興盛,其實從內容實質而言,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大多數微電影創作者,都抱守着最初成功的幾套微電影作品,比如《老男孩》等等的路子,把懷舊、KUSO惡搞喜劇等元素當做微電影創作的唯一法門。雖然在這其中,也誕生出不少高素質的作品,但是大批量複製生產之後,卻無疑把微電影的路越走越死了。

由台灣廣告界大拿陳奕先執導的《時間門》另闢蹊徑,以軟科幻元素包裝親情故事,風味獨特,雖然主題先行,旨在突出“愛家日”的概念,但是超現實的畫面風格,搭配上科幻味十足的故事概念,一波三折的劇情,還是令人興趣陡升,彷彿看到了國產微電影創作的全新出口,一種豁然開朗的模式。

與制肘重重的國產影視作品不同,微電影在題材方面,原本是可以有更多樣化的選擇,雖然在製作成本上或許無法達到大電影的水準,但是這反而更加可以展現創作者,尤其是文案、腳本創作者的想象力。以《時間門》為例,假如撇開記憶鎖定的科幻概念,全片的故事就稍嫌陳舊、老套,但是一旦引入記憶鎖定的概念,故事推動的緊迫性,最終結局的懸念就順利成章了。

當然,因為主題的限制,以及贊助商的要求,影片節奏過於舒緩,懸念性不夠強烈,遺憾了點。但是全片在紅星美凱龍的樣板間中取景,乾淨的房間陳設,柔光處理,營造出一種未來科技感,加強了本片的科幻定位。尤其是代表着不同記憶段的走廊與房間,隨着燈光一盞盞熄滅,暗示着記憶的消失和保留,象徵意義明顯,更令人不由得想起機器貓、任意門等毫不相干,但卻異曲同工的軟科幻作品。

由此探究中國微電影的科幻之路,完全可以從《時間門》開始,走上一條全新的創作之路。畢竟在以《三體》直到網絡奇幻文學盛行的沃土之上,微電影有了足夠多的文本採樣,只要從中擷取部分閃光點,就足以撐起一部部令人驚訝的優秀微電影作品來。而不必總是圍着陳舊的搞笑段子打轉,硬咯吱觀眾了。

其實除了科幻元素惹人注目之外,《時間門》對於現代都市白領,上自CEO成功人士,下到基層員工、普通小白領的情感撫慰也足夠温暖。在現代商業社會打拼的人們,為了追求虛無縹緲的成功,和所謂的幸福感,把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奉獻給工作,進而忽略掉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家庭。

就象短片中的羅嘉良一樣,非要等到記憶衰退,甚至失去時,才猛然意識到家庭的可貴,幸福的最初動力。幸好在影片的結尾,他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而在淡淡的傷感當中,觀眾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贊助商“愛家日”的軟性植入,絲毫不顯得生硬,反而頗在情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