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漢匈之戰觀後感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4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漢匈之戰觀後感5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匈之戰觀後感範文

任何關係都是一種平衡,這種平衡是動態的。對民族之間的關係而言,這樣的動態平衡可能是戰爭也可能是和平。而漢初與匈奴的百年戰爭,見證了一個民族由盛轉衰,湮沒在歷史的記載中匈奴本是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據歷史記載,匈奴本是夏朝人的後代。在公元前七八世紀時,匈奴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繁衍、生息、壯大。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匈奴進入鐵器時代,馬上民族在武器的支持下,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至此,日漸強盛的匈奴人開始不間斷地侵擾東周。在不勝其擾之下,東周的各個諸侯在邊界修築起長城,這也是長城修建的主要原因。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大將蒙恬率大軍北擊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戰後,秦朝還將原東周時修築的長城修復、連接起來,形成了現存的萬里長城。當然,長城雖然堅固,但也無法阻擋匈奴的滋擾。而且,冒頓單于掌權後,能征善戰的他向東打敗東胡,向西驅走月氏,向南不斷擴張,佔領了整個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帝國。北方遊牧的匈奴走上了最鼎盛的時期。

贏得楚漢之爭的劉邦,初建漢朝時,面對南侵的匈奴,漢朝不敢與之爭鋒,只能忍氣吞聲,利用割地、和親的方式,選擇了近70年的休養生息。文景之治期間,文帝景帝面對匈奴的威脅,多次向匈奴贈金嫁女,以保和平。

馬邑之謀,漢匈關係的轉折。經過了數十年的休養,漢武帝時在充分防禦的基礎上,開始着手準備反擊,第一攻原是定在馬邑。因為與匈奴和親,漢朝希望在匈奴無防備的情況下設伏出擊,擊破匈奴主力。為此,漢武帝派遣李廣等大將率軍三十餘萬,伏兵馬邑。然後派遣聶壹到匈奴詐降,引誘匈奴大軍到來。聶壹到匈奴後謊稱已經殺了馬邑的令丞,馬邑的金銀珠寶全部歸屬於匈奴。貪得無厭的匈奴軍臣單于,果然率大軍十幾萬奔赴馬邑。但匈奴軍尚未進入馬邑,便在距離馬邑百里之地抓得漢朝尉吏,探得馬邑之謀。軍臣單于引軍北還,漢朝全力追趕出擊,也只能眼睜睜看着匈奴騎兵退回草原。雖然戰爭沒有打響,但漢朝與匈奴之間正式撕破臉,漢匈之戰在所難免。

一戰則綿綿百十年。漢武帝派遣衞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霍去病等大將率軍主動出擊匈奴,在歷次的戰爭中,衞青、霍去病以大將之才,陸續取得了對匈奴的一次次勝利。特別是公元前121年,青年將軍霍去病,率軍出隴西,殲滅了渾邪王的部隊,越過焉支山一千餘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全面勝利,獲得隴西,並在地理位置絕佳的河西走廊設置了酒泉、張掖、武威(對大漢的稱頌而得名)、敦煌四郡,逼得匈奴感歎: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渾邪王與休屠王在大漢國威之下,投降歸漢。青年將軍霍去病一生之中六擊匈奴,無往不利,殲敵近二十萬,給予了匈奴毀滅性的打擊,匈奴在戰爭和天災的雙重打擊下,由盛轉衰。至此,匈奴再也沒有實力對漢朝主動出擊。

可惜的是,霍去病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三歲。

此後,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也不再有大勝,公元前90年,李廣利受命率數萬將兵出擊匈奴,深入大漠一千餘里,最終兵敗投降匈奴。至此,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也偃旗息鼓。此後,雖然也有如昭君出塞這樣的政治和親,但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事持續到了東漢。

公元46年,匈奴帝國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死亡過半,匈奴一分為二,北匈奴繼續留在漠北一帶,南匈奴則歸降大漢。公元73年,在東漢與南匈奴的夾擊之下,北匈奴接連戰敗,一退再退,向西遷徙,最終成為了歐洲人的一部分。而漢化的南匈奴,在後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被強大的鮮卑族吞併通化。匈奴這一民族最終消亡,退出歷史舞台。

回望漢匈百年戰爭,這是漢朝與匈奴之間在戰爭與和平方面的選擇不斷博弈。我們也可以看到,戰爭期間,雙方的經濟發展與國力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戰爭終究不是零和博弈。

然而,匈奴人的退出並非爭端結束,沒有佔領北方草原的中原王朝又要面對崛起的鮮卑人。持槍執劍上馬則為騎兵的鮮卑人,在西晉末年佔據了黃河以北,其他遊牧民族也在中原建立了政權,史稱五胡亂華,這又是另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