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69K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麥豆的夏天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範文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1

難得國產電影有針對學齡兒童的,今天算是一睹為快,孩子看得也比較盡興,最後麥豆跟鄉下小夥伴們告別的時候,孩子感動得直落淚。

從這個電影的上映場次安排可以看出,這是個小眾電影,贊助學校的部分師生都來捧場了。影片取景於萊蕪,這是部本地電影。先不説製作精良與否,單從內容上看,基本上能夠滿足學齡兒童的審美和認知水準。

在城市長大的麥豆被爸爸送到鄉下的奶奶家過暑假,經歷了種種不適,尤其是與鄉下小夥伴們的矛盾和衝突,麥豆慢慢變得懂事,離別前跟小夥們難捨滿分,也懂得了體諒他人,與別人慷慨分享。鄉下的這段生活見證了麥豆的成長,他體驗了另一種生活。

從剛到奶奶家吃飯開始,飯桌上的輩分座次,按輩分的稱謂,到翠翠的禮讓長輩,種種規矩讓麥豆無所適從,他只是忙着用手機拍圖,這個拍照習慣跟成人比較相似。鄉下的生活真是精彩地讓麥豆亢奮不已,小河裏摸魚,生火烤魚,捉蠍子,捉迷藏,麥豆從一個陌生的旁觀者逐漸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贏得了小夥伴們的喜愛和稱讚,尤其是麥豆在鐵板上給大家烤薯條,澆上蜂蜜,小夥伴們一哄而上地吃了個精光,雖然引發了火勢,捱罵捱打,但是在小夥伴們心中樹立了威望。

故事中唯一的小姑娘翠翠家境不好,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卧病在牀,小小年紀學會了洗衣做飯,功課也是非常優秀。麥豆跟她結伴翻越了大山,穿過了村莊,來到了鎮上,找到了父親。父親疼愛地撫摸着翠翠的辮子,給孩子們買了肉絲麪,翠翠一個勁地説“真好吃,真好吃!”臨分別前父親給了翠翠錢,説學習耗大腦,囑咐她多買些好吃的。這一切的一切在麥豆看來都是那麼不可思議,小姑娘的家境竟然是這樣,翠翠卻樣樣都獨立,還善解人意。離走前,麥豆把PAD給了翠翠,希望她能喜歡裏面的歌曲,因為翠翠的唱歌據説是學校裏最棒的。

故事的最後講述了孩子們去佛峪探險,路上有歡笑,也有冒險,在這次經歷中每個人都學會了互助,分享和友愛,手拉手行走在山間,幸福的微笑洋溢在臉龐,這才叫童年的生活啊,純粹的,質樸的,充滿了愛和友善。

最後的離別場景非常感人,狗蛋拿來了土雞蛋,二坡拿來了新採摘的核桃,翠翠拿來了送給麥豆的畫,麥豆也大方地送給了小夥伴們玩具,並相約來年再相聚。

現在反映學齡兒童生活的電影太少了,兒童節都沒有適合孩子們看的電影。這個年齡檔的電影不受人關注。記得小學六年級的寒假,學校強制性地讓觀看十部展現兒童的電影,我就記得一部叫做《火焰山來的鼓手》,大家被要求寫十部電影的觀後感。我想,電影藝術對人的滲透是多元的,潛移默化的,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念念不忘,對人各方面的塑造是悄無聲息的,但卻是久遠。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2

我是和8歲的女兒一起看《麥豆的夏天》的。看完了,我是一種久違的親切,她是一種陌生的新奇。我看到了自己野生的童年,她知道了遊戲有不一樣的玩法。

一不小心就會把這部電影的主題簡單化為城市嬌生慣養的熊孩子接受鄉村生活改造這樣的俗套。影片中的確呈現了城市對鄉村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無人機、Ipad,當麥豆帶着這些先進裝備出現在鄉村小夥伴面前的`時候,無法遮蔽的城鄉差別讓麥豆的虛榮心着實膨脹了一下。但是麥豆不僅帶來了城市的高科技,也帶來了城市病。他每天宅在房間裏打遊戲,不願意出門玩耍。城市小孩兒對虛擬遊戲世界的依賴造成了不接地氣兒的營養不良,以至於姥姥要滿山遍野地尋找仙草給孫子補養身體。麥豆生長的那個城市在影片中沒有出現一次,但是這個城市始終作為鄉村的對立面,用缺乏養分的灰色反襯着充滿活力的綠色。

“快快回到我的家,青山綠水環繞着她。快快快回到我的家,知了螞蚱任你抓……”當馬和平導演親自創作歌詞的主題曲一遍又一遍在心中唱起縈繞不去的時候,我的感受告訴我的理性《麥豆的夏天》並不是一部用田園生活簡單粗暴地批判都市文明的電影。下河摸魚、翻石頭抓蠍子、就地取材烤薯條……這部電影其實一直述説着一個樸素的道理——大自然是孩子們真正的家。這才是那麼多娃娃看過試映都從心底裏喜歡它的真正原因吧。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小時候幾乎沒有去過鄉村。到現在還常常五穀不分。但是《麥豆的夏天》卻讓我想起自己在城市長大的温暖的童年。沿街走上幾里路捉槐樹上的“吊死鬼”回家餵雞;在四里山上野炊嚇壞了巡山的老大爺;把雨後的小水坑變成有島嶼和船隻的大海……鋼筋水泥的夾縫裏其實同樣野趣橫生,大自然其實無處不在。

帶我的女兒走了許多地方,無論天南海北,一灣可以戲水的池塘、一片能夠打滾兒的草地、一棵允許攀爬的大樹就足以讓她戀戀不捨。哪裏管這個地方是名揚天下還是名不見經傳。所以走來走去,我的女兒最喜歡去的還是近郊朋友家的農場。每次到了那裏,所有孩子都象出籠的鶯雀盡情飛去,大人們也樂得在鳥語花香中享受浮生半日閒。《麥豆的夏天》是一部懂孩子的電影。它提醒我們時不時給孩子們一點撒野的機會,讓太陽曬得黢黑,讓樹枝刮破衣裳,讓臉上沾滿泥水,讓童年在青山綠水間生機勃勃。

麥豆的夏天觀後感3

上個週六讓朋友脅迫“被請”陪他看了一場電影《麥豆的夏天》。原因是他孩子班上家委會組織集體看了《麥豆的夏天》,嫂子陪着去的,據説哭了個稀里嘩啦,這兩天反覆絮叨討論孩子的教育“思路”,還產生了一點點“衝突”,“命令”他今天去看《麥豆的夏天》。因此就有了我這個偽專業影迷陪同。

電影看完了,坐在車裏。我陷入了一種深深的回憶與思考......

電影描述了麥豆回到一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度暑假,孩子們的放縱、盡情的玩耍,烤魚、烤薯條、藏貓貓、逮蠍子、佛峪探寶,在這中間孩子們演繹着一些再普通不過的衝突。這使我回憶起我的童年,漿水泉、王府池、礦坑、東流水是我們戲水的場所。夜晚,段店鐵路旁、大楊莊、十六裏河......有我們捉蟋蟀的身影,大佛頭、千佛山、四里山有我們攀登的足跡。

那些年,暑假的早晨,小朋友們一起想着稀奇古怪的點子來玩。傍晚總是迎着夕陽的餘輝回家。當年最具威脅的一句話:不和你玩了!玩,童年天性的真諦,玩中的鍛鍊,玩中的領悟,玩中的友情,玩中的創造,玩中的發現。在《麥豆的夏天》中,玩貫穿於整個劇情的始終,這是該劇把握最好的一點。

現國產兒童電影無非兩大類:一是説教,二是虛幻。《麥豆的夏天》的脱俗在於它玩的真,玩於生活之中。藏貓貓這場戲,小不點蹲於水缸中的煎熬,二坡與羊羣的戲耍,狗蛋在樹上的自信,麥豆找不到小朋友回家去的坦然,以至於觸碰了玩的底線,犯了眾怒,“不和賴皮玩!”。但是,玩中的一個創意——足球網使麥豆和小朋友又走到了一起。然而家中的一片狼藉,灑得滿地的棒米,自由自在享受着大餐的雞羣,頭頂沾着羽毛散發臭味的雞屎。奶奶氣憤之極訓斥“你這熊孩子!”兒童心理、兒童動作、兒童語言,兒童戲的一波三折真的需大讚!

《麥豆的夏天》讓我觸動軟肋的是麥豆與翠翠去城裏的一場戲。麥豆的衝動去城裏抓藥,與翠翠去城裏找父親拿學費,讓兩人結伴而行。兩人享受着大自然中美妙的山巒、古村落、清泉流水和鮮豔的花朵。山崖上的村落“拐彎抹角”、磨盤輔路的神奇使他們陶醉。然而故事從翠翠見了爸爸鬥轉,完全是主觀視角的感觸,整場戲麥豆沒有一句台詞,翠翠見了爸爸的親熱,地攤上的一碗肉絲麪,一句“爸爸你也要注意身體”。父女分別時,父親的含淚遙望,翠翠戀父的淚水使麥豆默默地流下了淚水。此場戲讓我眼眶中的淚水流了下來,可能與我有個可愛的女兒有關吧。

片中的主題歌可能是近些年來詞曲最動聽、最耐人尋味的一首,她像一股清泉滋潤着為人父母的心靈。我在網上下載後,反覆聽了多遍,還轉發給了許多朋友。詞曲作者的良苦與整個片子主題融為一體。曲調優美動聽,但透露着點點淡淡的哀傷與強烈的嚮往。“快快回到我的家”表達了兒童內心的呼喚與無奈。家在哪?“青山綠水環繞着她,頭頂藍天白雲在腳下,魚兒鳥兒與我貪玩耍,知了螞蚱任你抓,遍野處處開滿鮮花”。這不就是美麗的大自然嗎!這是人類繁衍、生存、發展的地方。這是人類智慧產生的地方,這是給兒童帶來歡樂、智慧和成長的地方。

該片還有一點值得點讚的地方,就是將教育思考隱現在玩的過程中,沒有生硬的説教,孩子看了新奇好玩,可能會理解友誼、理解愛,理解愛的付出。我們家長看了更多的是思考和回憶,是不是我們曾經未呈現的夢應該在孩子身上實現?對孩子們的期望值是否是太高了?我們管得是不是太多了?同時對社會的一些思潮產生了疑問:什麼是起跑線?什麼是素質教育?......

當然該片也有他不足的地方,個別成年演員表現缺少生活化,做作、不自然,在兒童演員純真表演映照下有些相形失色。但瑕不掩瑜。電影《麥豆的夏天》可稱之是國內近些年來少有的兒童電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