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丹麥女孩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丹麥女孩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丹麥女孩觀後感

丹麥女孩觀後感1

原本以為這本書是愛情小説或偵探小説,因為那時候有好多女性主角的歐洲偵探小説出現,結果看了才知道原來丹麥女孩指的是一個變性人莉莉。

埃納爾和格蕾塔是一對畫家夫婦,一次偶然機會格蕾塔讓丈夫穿上女性的衣服做模特,喚醒了埃納爾心中的另一個人格,從此一個女性莉莉時不時出現在二人的生活中。對於丈夫身上發生的事情,格蕾塔最開始是無法接受,但這個莉莉真實而又美得讓人心碎,她因為愛丈夫而不忍心傷害這個脱胎自丈夫身上的莉莉,於是做出了巨大的包容。此後埃納爾出現的次數逐漸減少,越來越多時候是莉莉,格蕾塔逐漸接受了莉莉,並且繪畫的靈感也因莉莉而復活了。埃納爾和格蕾塔在做出各種嘗試後,發現一切已無法改變,二人終於明白莉莉是一次上天造成的錯誤,責任並不在二人,於是他們接受了現實,各自去擁抱了新的生活。

這段故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埃納爾首先並非異裝癖,異裝癖並不希望自己成為異性,而埃納爾是完全蜕變成了莉莉;埃納爾也不是同性戀,同性戀只是喜歡同性,性別心理上並沒有將自己定位為異性,而莉莉是完全自認是異性;他是一名現實中並不多見的易性癖,是天生的認為自己是異性,有強烈的轉換性別的意願,可以説是靈魂置入了錯誤的身體中。她實際上偽裝為男性很多年,一直陷入雙重性別認知的痛苦中,到轉變、面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也經歷了漫長的掙扎和折磨。

無論是書中還是電影中,我覺得最讓人心痛的都是格蕾塔,她眼看着自己的丈夫變成了莉莉,因不忍心傷害自己的愛人而接受現實;她在丈夫成為莉莉拋卻事業後,承擔了一切壓力;她明知道正在失去丈夫,但卻因為愛與善良全心全意地照顧莉莉,並盡一切所能為她掩蓋祕密;在最終接受了丈夫成為莉莉後,她完全可以離開開啟一段新生活,但她卻放不下丈夫/莉莉,如果説她放不下的是丈夫,此時丈夫已不存在,如果説她放不下莉莉,莉莉又和她並無瓜葛,留下她的,是一份説不清目標的牽掛,為此她拒絕了十分理想的追求者,選擇陪伴莉莉;在莉莉去做變性手術時,她知道此時的莉莉已經有了愛人,知道此後二人會有各自的生活不再有愛人關係,但仍是決定去陪伴她渡過難關。格蕾塔為這份感情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她對丈夫的愛是真摯而無私的。

在現實中,莉莉最終死於手術後的排異反應,但在書中的結尾,卻是非常美麗的一幕,在療養院中的莉莉,一瞬間感覺自己終於擁有了完整的世界,她終於在此時放下了迷霧一般雙重身份的過去,也不再去擔憂自己的未來,她的過去、未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來過了,莉莉—易北,一個丹麥女孩,站在這裏活過,這就足夠了。

丹麥女孩觀後感2

愛在某些人的理解裏或許只是真誠的感情,而勇氣這個詞卻似乎離愛很遙遠,愛就是愛了,要什麼勇氣呢。

因為你沒有看過《丹麥女孩》所以你不會理解,那真正熾烈的靈魂。

埃納爾,是他的名字。他以丹麥北方老家的主題畫而聞名,卻因為偶然地穿上女裝作模特喚醒了身體裏住着的女孩。從此,她總是趁埃納爾“不在”的時候出現,她來的越來越頻繁,埃納爾開始厭惡自己作為男性的身體,他漸漸發現現在的不是真正的自己。

莉莉,是她的名字。據聖經裏記載,百合花(Lily)是由夏娃的眼淚變成,是為純潔的禮物。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發淡淡的清香,就像醉人的女人香,她在風中搖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不問塵事,只可遠觀。

埃納爾還是莉莉。他問自己,他問世界。

格蕾塔支持着埃納爾的一切想法,照料着鼓勵着,即使她的丈夫將變成一個女人:漢斯愛上了格蕾塔,卻理解格蕾塔對埃納爾的感情,不強迫,不放棄,靜靜相陪:“我告訴過你,我知道。我知道你是誰”亨裏克在莉莉吐出身份真相時毫不猶豫……“你什麼時候才能明白我的心?”這是亨裏克對莉莉質問,也是格蕾塔、漢斯、卡萊爾最真摯的表達。

於是他就去做了,不再感歎“這個世界看不到真實的我”,他將永遠變成她。

有人説,這部電影所講述只是一個變性人的.故事。然而它更關乎一場藝術、愛和身份認同的美好人生。電影中的妻子格蕾塔、畫家埃納、亨裏克……每個人都是為莉莉而來,每個人都成就了莉莉的新生。

世間萬物,皆有其陰陽屬性;高山流水,皆有其內在規律。上帝創造人類,已經給我們設定了合理的角色,雖然有的時候會出現些許偏差,但永遠不會偏離其本質。然而有的人是女人,卻比男人更灑脱快意,有的人是男人,卻比女孩子還嬌羞多情,這都是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現象。

所以説本質,人的本質,究竟為何?在我看來是內心對自己的設定和認同感。

雌雄同體,在生物學角度只是一枚染色體去錯了地方,在自然的法則裏,這是容易出現的錯誤,但是在社會的法則中糾正這個錯誤,卻百倍艱難

我們正常人都有迷失的時候,搞不清自己是誰,到底該何去何從,每天早上醒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而埃納爾在不自覺的化粧扮莉莉的時候,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覺得那不是遊戲,不是生活,也不是藝術,而是他真實的想法表現形式,那是她在釋放自己的憂鬱和痛苦,他和莉莉共同擁有一副軀體罷了。他去看豔舞研究女人,他去圖書館翻閲大量的性科學的書籍,瞭解“性別中間狀態”真實面目,找尋所謂的安全感,在自以為黑暗的日子裏看到光明。

“認識你自己。”是希臘德爾斐神廟門楣上的銘言,也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一生的追求。

很多人喜歡這句話,足以説明了,認識自己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自己,我們為何學習,我們為何生活。我們到底是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想別人如何看待我們?

這些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常常是我們內心掙扎和鬥爭的核心。

《丹麥女孩》或許給了我們一種答案。

違心地活着,不如不活。

於是我們去追尋。追尋徹底的解放和自由,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在乎人們對“異類”的一種偏見。他們往往在對其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無所知的時候,表現得極為激烈,站在敵對的立場,以很高的姿態來鄙視。即使説不清楚自己哪裏更為優越,或許是自己“正常”,屬於大部分人,而不是那孤立無援的小部隊。

或許有的時候,不該做那個沉默的大多數。或許有的時候,可以多一點的理解與關愛。

我們獨自穿過黑暗,就是要忠於內心,追尋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