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紀錄片人間正道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7W

50集的電視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是一部耐人尋味、令人深思、發人深省的鉅著,它通過兩個家庭悲歡離合、血淚愛恨,展現了二十世紀二十五年裏,中國現代史中共產黨和國民黨這兩大政黨的成長、發展、合作和鬥爭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演繹出令人撕心裂肺的父子、母女、兄弟、師生、同學、戀人間的親情、愛情和友情。成功塑造了瞿恩、瞿霞、楊立青、楊立仁、楊立華、董建昌等一個個為了拯救中國、為了理想和信念而出生入死、執着追求的英雄或梟雄的形象,向世人闡述了理想和信仰是決定人生道路的根本,是奮鬥力量的源泉這一深刻的哲理

紀錄片人間正道觀後感

紀錄片《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_第1篇

剛看完五十集大形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另人激盪迴腸。該劇以史為線,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幾十年漫長而又艱辛不屈不撓的發展歷史;以瞿、楊兩家的人物為點,揭示了國、共兩黨離離合合、情舍情掀、情與理曲折爭鬥的歷程。該劇的最大亮點是把單一的歷史真實,放在鮮明的個性人物中,大大提高了嚴肅的歷史政治題材,融進今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視覺情感享受,真正做到寓教於樂。

劇中,共產黨的艱難曲折奮鬥史處處可見:國、共兩黨早期合作創建黃埔軍校;蔣介石發動上海4,12叛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放戰爭的煙火。國、共兩黨的眾多人物似曾相識:共產黨方面的周恩來、暢家三母子、陳庚、潘漢年;國民黨方面的宋慶玲、張發奎、陳立夫兄弟、杜律明、陳明仁等等。上述人物,我們都很容易在劇裏找到他們人生中的印記,體現了人物在特定歷史環境下藝術的真實再現。在藝術表現上,人物的高度概括中又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點。楊立青是一個帶有頑皮、嘻笑中藏着智慧,在玩忽的生活中又充滿堅定理念,最終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共產黨高級將領。楊立仁是國民黨的中堅分子,殘酷中又帶有家教潛藏的人性;他雙手沾滿共產黨人的鮮血,但在家裏他敬老愛弟妹,甚至於對共產黨的後人費明也愛護有加。劇中最為鮮明個性人物要數董建昌;他算是國民黨原老級人物,對培養國、共兩黨軍事人材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堅信實用主義,那裏有好處有利益就往那裏走,政治理念飄忽不定,但他在生活中尤其是處在舊中國腐化社會氛圍裏,他還算是一個有良心正直上層軍人;他一生追求正直善良有堅定理念的楊立華,也為楊家排過許多困難、分過許多憂患。董建昌在劇裏表現不算多,但個性形象、個性語言鮮明獨特,戲份極高,認識深刻。其中,在國民黨大舉圍剿江西紅軍一集裏便是突出的代表。

在董建昌官邸:楊立華找到董建昌,坐在大廳沙發的楊立華,滿面愁容,心情焦急。她擔心弱小的紅軍、擔心剛剛投奔了紅軍頑皮未脱的弟弟楊立青的前途生死,打聽戰爭的情況,問 楊立青的處境。而董建昌一付若無其事之態,對雙方戰事輕描淡寫;而對楊立華由遠而近靠座,還一面嘻笑奉承,求愛擁纏。使楊立華既厭煩又無奈,從一張沙發走到另一張沙發,避開董建昌追纏 ,但又不得不坐下來聽他落實答理。形態生動逼真,心理內涵豐富,極俱藝術吸引力。

但劇中似有不足的,那就是楊立青的塑造缺少變化,一路生來帶着頑皮、嘻笑、油滑,甚而有點輕浮之感。這些特性固然有他個性的一面,但他不 競是成長中的共產黨人代表,在蔣介石的大屠殺、黨內矛盾、兩黨爭鬥中應有改變,但劇中似乎看不到這點。並且在楊立青與女游擊隊司相遇中,還是以他的迷人眼神,帶點狡詰的微笑吸引對方(正如他的班長所説的:這小子是賈寶玉,總得女孩歡心),另她依靠楊立青,相信共產黨。這同史實上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堅定信念,為民服務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喚起工農千百萬有着很大的反差。但畢竟是完美中的點點缺失,無損全劇宏大優秀,值得高度讚美的一部長篇電視劇。

但願我們的編劇、導演能出更多更好象《人間正道是滄桑》一樣的好劇集,寓教於樂,承繼中華民族,創造今日和諧發展的社會。國、共兩黨歷經幾 十年離合紛爭,也會隨着歷史的潮流,在一國兩制下和諧共處,一笑免恩仇。正如瞿、楊兩家大部份成員巳走到一起;今日離異了百年的澳門、香港(劇裏出走香港的楊立華)巳迴歸祖國;台灣(劇裏去台的楊立仁)也會隨着三通開放,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員的往來交融實現迴歸。一個振興的國度,一個和諧統一的中國就將要展現在我們面前!

紀錄片《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_第2篇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向國慶60週年獻禮的電視劇。該劇以中國民主革命為背景,以上海的瞿家和楊家5個年輕人的經歷為主線,講述了由於他們選擇了不同政治道路而發生的兄弟反目、同窗操戈、情人離散的故事。故事中卻又交織着割捨不斷的親情友情。

以前,以中國民主革命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不在少數,期間都是敵友分明,黑紅分明,毫不含糊。而這樣將政治和人情交織在一起的還是第一部。

瞿家和楊家原本“就是一家人”,瞿家兒子瞿恩和楊家大女兒立華,瞿家女兒和楊家小兒子立青是兩對戀人。“四一二”反革命屠殺之後,瞿家兄妹都被身在中統的楊家大兒子立仁抓捕,慘遭殺害或關押。而當瞿家兒媳生下早產的男嬰因被追捕逃跑,瞿家老太太也遭到追捕無法撫養孫子時,卻把孫子託付給立華撫養。立仁明知此事沒有告發,一直以“舅舅”的身份幫助撫養。抗日時期國共合作,瞿家女兒和兒媳林娥都見到了兒子,卻沒有要回兒子。林娥説:“生育是恩,養育也是恩。”就是立仁,在看到瞿霞慘遭酷刑和看着瞿恩要被處決時,劇中特意用黑白鏡頭反映了他“我也很痛苦啊”的內心寫照。

作為解放軍高級將領的楊立青,一直與哥哥針鋒相對,用他的話説“各奔前程吧”。在解放戰爭中,一舉殲滅了立仁任副總參謀長的部隊,卻為立仁的生死未卜焦慮。他一直懷揣楊氏家譜,26代人生生不息;解放後,領着家人給父親上墳,“給您和祖宗下跪了”。他對父親説:“您留在大陸好啊,給流落海外的兒女一個回家的理由。”

無疑,電視劇中的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作為藝術作品,期間的情節都是來源於生活的。在我黨老一輩革命家中,像楊家的情況絕非少數,而那些感情的糾葛也非空穴來風,是歷史事實。

如今,歷史走過了一個輪迴,重提政治之外的感情糾葛,正視家族的存在,傳達了一個什麼樣的訊息?楊立青在全劇結尾時説“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這個“過去”單指中國革命的歷史嗎?這個“背叛”單指隊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背叛嗎?我以為,這個“過去”不僅指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進程,還指五千年的中華歷史和文化傳承,指中華民族在與命運艱苦抗爭中的滄桑鉅變,整個民族在這鉅變中不斷進步。不要忘記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不要忘了我們的根。忘記了這個“過去”,不僅是對中國革命的背叛,更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

紀錄片《人間正道是滄桑》觀後感_第3篇

理想和信仰是這部劇的第一主題,在那個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危亡非常年代,無數的中華熱血青年,為尋求救國救亡的道路,背井離鄉、出生入死,追尋革命的真理。楊瞿兩家的兒女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來到黃埔。在這裏他們接受到了不同的教育,遇到了不同的導師,受到了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樹立了不同的理想,接受了不同的信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片中的主角個個都有極高的理想和信仰,無論信仰什麼主義,無論在何種危急、複雜的狀態下,他們紛爭的只有主義的不同,道路的不同,他們堅持的是各為其主,而沒有個人的恩怨,沒有人格的貶低和污辱。他們有思想、有氣質、有高亢的愛國熱情,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執着地追求國家與民族的獨立自主、民主自由,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潮流,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棟樑。

劇中主人公楊立青在1925年來到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的廣州時,遇到了兩個導師。一個導師是屬於理想主義的共產黨人瞿恩,另一個導師是現實主義的職業軍人董建昌,董建昌和瞿恩,他們不僅代表着兩個黨派,更是兩種人生態度。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都對楊立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瞿恩是那個年代優秀共產黨員的化身,是集大成者。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周恩來的影子,可以看到共產黨人從幼稚到成熟的成長過程。他信仰的是理想和浪漫,併為了信仰而活着。正如瞿恩的那句名言所説: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我的.理想,另一種是理想通過我而實現。瞿恩自己屬於後者。在他那短暫的一生中為實現他的理想,表現出了執着的追求和無畏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連他的敵人都不得不尊敬他,不敢不尊敬他”。

董建昌信仰的是功利和現實,追求的是生存和利益。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宋希廉、程潛的影子。他遇事總是先衡量利弊得失,順勢而動,變幻無常。

楊立青在人生道路上還遇到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就是自己的親哥哥楊立仁。楊立仁是國民黨右派的化身,他標榜的是維護國家利益,而實際維護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官僚買辦階級的利益,是自己家族、親人的利益。立青與立仁各自秉持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家”與“國”的理念,他們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共產黨人為全民族勞苦大眾謀解放,謀平等,往往需要背叛自己的家族、親人,舍小家而顧大國。國民黨人要維護自己集團、家族、親人的即得利益,為不被勞苦大眾奪去,斷然揮舞屠刀屠殺友人。一個是為民眾甘願犧牲個人,一個是為個人甘願犧牲民眾。但楊立仁的信仰之路越走越窄,並最終淪落到理想破碎的悲慘地步,被歷史所淘汰。

為了不同的信仰,黃埔的同學們按照“鋼刀歸鋼刀,同學歸同學”的信條,或同壕奮戰、馳騁疆場,或刀槍相對、血肉橫飛,展現出“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俠肝義膽。

瞿恩和楊立華之間的愛情,楊立青與瞿霞之間的愛情,以及林娥與瞿恩、楊立青之間的愛情,無不受到理想和信仰的影響和制約,為了信仰,他們可以相親相愛、協手並肩,為了信仰,他們可以斷然絕裂、分道揚鑣。

在物質化的今天,在和平的年代裏,在價值觀多元取向的現實社會裏,還要不要理想和信仰?要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和信仰?很多人是迷茫的。其實人都是有信仰的,不是信仰什麼宗教,就是信仰什麼主義,沒有信仰的人只能是白痴。現在很多人説我沒有什麼信仰,但他們信奉的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遵循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追求的是“功名利祿,紙醉金迷”,其實他們信仰的就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以才出現豪富揮金如土,貪官囤金如山、紈絝暴殄天物、小兒不知何為幸福的怪象。

信仰是不能強求的。信仰的產生和形成,取決於客觀環境的薰染和影響,取決於自身的感知和悟性,需要教化和引導。楊家三兄弟同在一個家庭中生長,他們卻加入了不同的黨派。楊立青、範希亮、湯慕禹、穆震方同在一個校園學習,接受相同的教程,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理想是有階段性、有層次的。古人講:“道不同不以為謀。”國共兩黨在救國救亡、爭取民主自由、國家獨立自主方面具有共同的理想,所以才有國共兩次合作。而在國內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方面就有了根本的利害衝突,所以才有了“四、一二”大屠殺,才有了動天地、泣鬼神的解放戰爭。楊瞿兩家人的恩恩怨怨無不與這理想的分合密切相關。

看完在大結局,關閉電視機,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在黑暗中探索,在酷刑下煎熬,在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是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裏憑藉真理和奮鬥,依靠堅定的信念和無悔追求的奪得的。我們應該永遠牢記列寧的教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仰,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