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6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理想國》讀書筆記(通用6篇)

《理想國》讀書筆記1

理想國》的開篇從最日常的對話引入,蘇格拉底在獻祭和觀看錶演後回城的路上被普來馬庫斯攔住留下談話,經過來回的對話,蘇格拉底提出“正義者是快樂,而不正義者是痛苦的”這一觀點,雖然這一觀點雖然是辯論結論,卻是未經詳細審察的,因為連基本的“什麼是正義”還未有定論。所以接下來應該首先去看什麼是正義。此時柏拉圖大開腦洞,提出了先探討城邦裏的正義是什麼,然後再來看個人的正義。

如何評價這種“由大見小”的方法呢?我直觀的感受是讚歎柏拉圖的智慧。看到二者不僅在靜態的內部結構上是一致的,不同政體和對應着的不同靈魂,而且在各自動態的轉換也是非常巧妙地吻合。對我個人而言,從大的國家來看個人,以及從個人來看國家也都是非常新穎和有趣的視角。這種方法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對於《理想國》到底是一部關乎個人幸福的倫理説著作還是關乎城邦幸福的政治學著作,自由主義者和極權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但是回到柏拉圖的論述,慶幸在當時還沒有對哲學有着像現在這樣對於哲學的分門別類,他的思考是問題而非學科框架驅動的。在《理想國》第四卷434E中,他提出不僅僅是要由大見小,還要將“兩處所見放在一起比較研究”,以便可以“照見了正義”。由此可見柏拉圖並不囿於某一類學科的限制,他最終的落腳點的不止是個人或者城邦的幸福,而是他認為更實在的關於正義的理念。

在柏拉圖看來,城邦的建立源於單個的人不能自足。基於對日常的基本需要,不同職業的人生活在一起通過各自的工作來相互滿足生存需要,一個“豬的城邦”建立起來了,隨着城邦的擴大,不斷有新的職業產生,新的階層也出現了。城邦基本的三個階層為生產者、護衞者和統治者,每個階層都最善於從事他們的工作。

這裏值得留意的是,城邦內建立了分工原則,分工的依據則是根據各人的天賦,每個人發揮自己所長,專門做一項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柏拉圖特別談到統治者應當是年紀大一點的最好的人,護衞者應當具有護衞國家的智慧和能力,而且應當真正關心國家的利益,在隨時的考察中也能保持護衞國家的信念。這些特徵為後面的美德尤其是正義的展開做了鋪墊。

《理想國》讀書筆記2

今天終於把柏拉圖的《理想國》讀完了。讀《理想國》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讀的過程中幾次想要放棄但最終還是硬着頭皮把它啃了下來。然而,雖説是啃完了,但又確實説不出有什麼體會或收穫來。

於是,想象如果十幾年前遇到這本書,情況應該不一樣吧。那時的我,讀《聖經》,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讀共五冊的《毛選》,甚至還蒐羅背誦希特勒的語錄。當時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鑰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會是可能實現的,相信人生應當奉獻給“人類最莊嚴的事業”。十幾歲時的我,曾經完全依據自己的思考而產生了國家管理一切社會生活,兒童公有是可以是解決諸多現實問題的想法。如今看來,倒是於柏拉圖不謀而合。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圖的《理想國》,想必會有如獲至寶之感,進而奉為圭臬吧。

然而,現在的我依然是曾讀過《1984》、《動物莊園》、《美麗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該看或不該看的書的我了,已經是經過大學理性訓練的我了,已經是不會相信為着某個美好理想,憑着一腔熱血就能夠將天堂帶入人間而不是使人間墮入地獄的我了。

希望建設想象中的美好未來,而犧牲當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設人間天堂的,沒有不造就人間地獄的。

沒有彼岸的烏托邦世界,並且不應幻想通過努力可以實現那個所謂的人間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熱情,這是這十多年的讀書學習給我帶來的改變與財富。帶着強大偏見讀《理想國》的過程,正是幸福地體驗這種美好財富的過程。

《理想國》讀書筆記3

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正義。玻勒馬霍斯的觀點一開始是“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經過蘇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後,這個觀點被明確成為了“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裏其實涉及到倫理學的一個黃金法則:道德回報的對等性。《論語》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孔老夫子對於以德報怨的觀點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用什麼來報答德呢,所以應該用怨來報答怨,用德來報答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觀點同玻勒馬霍斯的所引用的觀點非常類似。當然這裏面也有一些紕漏,比如説如何確定報的對象,這些都在後面被蘇格拉底抓住了。

蘇格拉底是如何駁斥“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個觀點的呢?蘇格拉底首先通過一系列例子説明在生活實際中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一種技術上的.幫助,而不是寬泛的“正義”——“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這樣會推出一個悖論,也就是説正義是無用的東西,技術才是有用的東西。蘇格拉底這番“助產術”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於説明“正義”是一種專門適用於國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種技術。接着蘇格拉底談論到如果一個人既能夠把善給予他人,又能夠把惡給予他人,那麼這個人本身也很難説是一個正義的人。這一點在後面還有一些具體展開。

第三個部分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才是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確定道德回報的對象。得出的結論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當待之以善,假如敵人真是壞人,當待之以惡,這才算是正義。”也就是説,對正義進行進一步的限定。第四個部分蘇格拉底從這個點出發,討論説正義是人的一種德性,那麼人不能用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使他人正義,也不能用一種正義的行為是他人不正義。説得有點繞,不過意思還是明白的。這裏其實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話相互參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用不正義的手段,是不可能實現正義的目的的。用現在的時事來説就是打着高尚目的的旗號,比如説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權啊,人道主義啊,然後用暴力恐怖手段來推進,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正義。就像當年小日本宣稱他們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其實是為了“大東亞共榮”,為了“把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解救出來”這樣的論調。被蘇格拉底繞了四次之後,玻勒馬霍斯徹底暈了,倒向了蘇格拉底這邊,反對“正義就是助友害敵”這個提法。以上讀到第15頁。

第三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色拉敍馬霍斯的對話。這段對話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正義是否是“強者的利益”,另一個是“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哪個更加快樂?”。色拉敍馬霍斯在對於蘇格拉底的裝B作出了批評之後,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現在的所謂“強權即是公理”這樣的提法。蘇格拉底先對這個觀點的確切含義進行界定。接着蘇格拉底找到這種提法中隱含的悖論,統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對自己利益有損的法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這種情況下,正義就不能説是“強者的利益”,相反,卻有可能成為“強者的損害”了。

《理想國》讀書筆記4

柏拉圖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着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後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衞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説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同,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意義。

《理想國》讀書筆記5

讀書是艱難的,我這樣和我的老師和同學説,因為我們明白在很多的狀況下,我們不得不面比較我們在書中見到的更加讓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在我們的現實中間,所以我們明白我們務必將我們所讀的書和我們的現實區分開來,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就務必明白我們該怎樣樣去理解我們的書和我們的人生,或許在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失去很多的東西,因為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還是沒有辦法脱離這樣的理解,就是説我們只是能在書的表面來看待很多的東西,但是當我們再次迴歸到書的時候,我們往往就將我們的書丟到了一邊,或許在我的這個讀書的感想中,我這樣理解,柏拉圖《理想國》並不是我們在一個很短的時光總能夠讀的懂的,但是我們還是去讀了,或許我們的努力是對的,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很多的並不是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的事情,就是在這個書讀完之後我們還是和沒有讀以前一樣的,我們將書已經忘記,我不是一個書的萬能者,但是我還是期望既然我們來讀書,最好做什麼事情就做好一點,或許那樣是好的,我這樣來理解,但是當我在讀完之後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討論的時候,大家開始關注的是老師所説的另外的一本書,另外的一個理解,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去讀,或者説我們的讀書是一個短暫的遊

客的過往,那麼我們得到什麼了嗎?或許用此刻的人們很現實的觀點來問這樣的問題,或許會説,我們還需要什麼?但是答案或許如我們的讀書一樣很艱難!

閲讀柏拉圖《理想國》我想給我最大的感想或許還是告訴我作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別人的選取,因為在書的結尾因為人自我的對於神的不一樣的選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樣的命運而告訴人們,自我要對自我的選取負責,或許在人與神的二元分化中我們理解的簡單了,但是事實上的理解是我們該怎樣辦?麥金太爾説:人生就是一個選取的過程,人的一生中充滿了選取!是的,法律是我們自我選取的,但是在我們自我的理解中我們卻不尊重法律,我們沒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麼?是的,我想有的人會説,你説了那麼多的東西,但是那都是廢話,有什麼用呢?因為人在自我的理解中還是要生活的,現實或許比什麼都重要的,你説的能給我們衣食和温飽嗎?或許這個問題是個問題,或許這個問題不是個問題,因為我説的前提並不是就否定了我們去理會現實的生活,我們説的是一種自我的對於自我的選取的尊重,你或許會説他沒有什麼現實的好處,但是我想説的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的話,那麼一個大學生就不會被活活的打死在街頭,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就不會將自我同學了四年的同學活活的打死在自我的宿舍中……或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我將要寫的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的讀書筆記中,我還會説到這樣的問題,因為在霍姆斯

的《法律的道路》一書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你不理解思想的力量,那麼看看笛卡兒或者康德在他們之後的百年中世界中發生的故事吧,你會看到的,那時我們會感歎于思想的魅力,而不是其他!或許霍姆斯是對的,因為在我們的理解中,選取的目的是尊重,也是理解,一個西方的哲學家(名字我忘了)説:你只有信仰上帝,你才會理解上帝!同樣的理解就是:你只有信仰法律,你才會理解法律!我在自我的大學的總結《你學道了什麼———給孤獨的法律》一文中就用到了這樣的話,因為自我理解這樣的艱難。或許你要作出了選取的時候,你還沒有信仰,那個時候,你怎樣理解?

《理想國》讀書筆記6

柏拉圖是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他師從蘇格拉底,有人稱“精神戀愛”為“柏拉圖式的愛情”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僅此而已。前幾天,剛剛讀了《理想國》的內容粗略的看完了全書。由於柏拉圖所處時代與現今大不相同,該書中又充滿了理性的玄冥、邏輯的曲折和言辭的詭祕,説徹底讀懂了這本書談不上,只是有一些雜亂的讀後感想。

《理想國》用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是柏拉圖成熟期的代表作,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此書是西方文藝、政治、民主理論的奠基之作,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部政治學鉅作,對西方政治學有着深遠的影響。《理想國》論述的是城邦正義與個人正義之間的關係,書的開篇就討論正義以及政府的公正,後篇寫城邦的文化、法律、教育,國家的是個準則,國家的氣質,女子在國家中及哲學家治國,哲學家用彼岸治國,靈魂上升到哲學境界的三種方法,論四種國家制度,論極權、快樂和理想的公民,靈魂不死論及天上的絕對理念共計十部分,今天我就主要解讀一下書中的正義問題。

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麼是正義?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説: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説: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第一卷裏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捲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並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衞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後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係。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裏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調的和諧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柏拉圖認為的理想國,是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衞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並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並且引申出來的。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

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説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後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着城邦正義,或者説,還存在着國家制度的正義。後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於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傳統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麼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稜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社會現象紛繁複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理想國》裏面不僅有着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着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着人們,這裏沒有什麼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裏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圖在《理想國》的結尾如是説。正義的哲學家做了王,也許,這是柏拉圖對國家的完美定義。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對於正義的解讀也一直為後人稱道。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理想國》中給我們啟示的地方有很多,其中藴含的寶藏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