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01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1

幾年前,一位好友勸我讀一讀在美暢銷排行榜的一本好書《相約星期二》,它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出於好奇和期盼,週末的一天,我走進新華書店,在新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一個老頭,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的課,一個感動整個世界的故事,從此讓我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相約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是一位美國一位頗有成就的專欄作家、電台主持,他得知自己最尊敬的老教授莫里身患不治之症,在前往探視中與老教授相約每週二,在與莫里教授相伴的最後十四個星期裏,米奇。阿爾博姆聆聽莫里教授最後的教誨,他們聊到了許多的人生問題多,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人生是莫里教授的臨終一課。這持續了十四周的人生課題,直到莫里教授的逝去。米奇。阿爾博姆將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談話內容編輯成冊,書名《相約星期二》。

翻開這本書,我看到面對自己將要逝去的生命,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它沒有發人深省的警示名言,也沒有什麼心靈雞湯之類的詞語,只有記錄了莫里教授用他的平和、親切、幽默面對即將死去的事實,侃侃談吐自己對人生的態度,這是一堂關於如何面對愛與被愛,衰老與死亡的教育課。之所以讓我感動,面對關愛,當大多數人在索取,在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更多一些關愛時,而莫里教授卻始終保持往以的樂觀和一向飽滿的熱情,繼續給唯一的學生上課;面對衰老,當大多數人在哀怨惋惜,在抱怨時光如劍、逝者如斯夫時,而莫里教授坦然的回答:隨着年齡的增加,你的閲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並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並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後,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面對死亡,在大多數人恐懼而終日不可惶恐時,而莫里教授面臨死亡,坦然的説:死亡跟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他保持着積極向上的態度,用清醒冷靜和熱情的心態去審視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去辨別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以前,回想自己工作生活的現狀,勤勤懇懇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生,隨着流失的歲月,也看不到自己人生價值所在的體現。自從讀《相約星期二》之後,我對人生的感悟有了一定的認知,再也不會抱怨和畏懼。我明白自己不能抵擋時間逝去的腳步,也不能抹去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跡,但我會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以平常的心態對待生活,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路,做一個永遠快樂的平凡人。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2

《相約星期二》內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約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着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並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作為教案,展現着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着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着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捨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藉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着……因為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腳步。當歲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氣以坦然的心去面對。於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了迷茫,開始浪費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們已經到了莫里那個時候了,我們便懺悔、哭泣,可是誰都不會像莫里那樣達觀、坦然……

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歎,那是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是完美。《相約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3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老人,或者説一個老學者,臨終前的14堂人生課。

米奇是一個幸運兒,他在短短的14個星期裏學到了這一生都適用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兒,他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裏讓所有人成為了他的學生,聽到了他的思想;我們更是幸運兒,在遙遠的這兒聽到了莫里教授的諄諄教誨。(是呀!我們都因此成為幸運者!)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輪椅,那笑容,那台錄音機,我聽見他在説:“我不像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後離去。?”這本書裏,莫里説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值得珍藏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樣令人悲哀。”“人們把我視為一座橋樑。我不像以前那麼活着,但我又沒有死……我類似於……介於兩者之間。”“知道嗎?我死了以後,你説,我聽。”“……”很多很多,這些話語,這些真誠的話語,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對於所有人來説,都是一種悲哀。這位終身的教師,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2裏,滿足了自己的願望,也滿足了所有人的願望。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覺悟,莫里的話無疑在告訴我們:“這就是!”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讓我們,向他肅然起敬!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4

有人説:“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在這本書中的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説出的話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時,繼續完成作為教授的最後一課。

如果,你説,這只是一本書,那麼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説這又何止是一本書、一堂課。這是莫里教授與心靈的對話,這十四節課又何償不是對於人生的一番徹底醒悟?他無私的把這些分享給了我們,在他的面前,我們都是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生!(對!我們都有幸成為這樣的學生!)死亡永遠讓我們恐懼,當我們知道生命快要結束了的時候,又會做些什麼呢?也許現在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顯然莫里教授選擇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帶着樂觀和笑容繼續活下去!

面對他我們是多麼的渺小,甚至到現在還有那麼多人拼命想結束這看似毫無意義的生命,這種人是可恥的、無知的,他們從來不會感恩,從來不會學會去愛別人,這種人苟活在世界上又有什麼意義?就這樣結束了,他們想過家人的感受嗎,以為以這種方式結束就可以擺脱一切嗎?不,當看到家人悲痛欲絕的時候,你逃得了心靈的譴責嗎,面對生命與愛,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舊活着,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上着這個關於人生與死亡的大課!

《相約星期五》讀書筆記感想與領悟5

也許是人生的卷軸剛剛翻開的緣故吧,我總是問自己:“人為什麼要活着?”、“人生的意義在哪裏”,“為什麼我活着,有的人卻死了?”這是十幾歲歲左右的人最愛問的問題。到了爸爸媽媽的年齡,人們大多已經為家庭奔波的不成樣子了,不屑或不敢再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它還會悄然從心底冒出。這千古之謎,有誰能説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學家,他們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卻並不解決我們凡人的問題。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通過他的學生,向我們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當時買這本書時,並不是因為寫着餘秋雨的推薦做序,而是這個問題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剛開始,更渴望瞭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來的災禍中死去,或在某個黑夜裏靜靜地離開,中國人會面無表情地説地説:好,好,至少不是在開膛破肚時去的。但是,當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會離開這個充滿眷戀的世界時,這時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顫抖,有人飲泣,有人崩潰,有人在痴痴的笑,也有人未服從命運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決了自己。因為,人們所説的“受罪”不僅是病痛的種種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種種心態,因為等死的時候,心裏永遠比死的一剎那更痛苦。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及的因果報應,如果有個人此生成就了種種善舉,那麼他最好的結局就是“無疾而終”。

當我們兩隻腳踏上人生的起點時,終點就是死亡。無論偉人還是凡人,終究是會死去的。後來莫里老頭兒很瀟灑地走了,而他為了學生做的備課內容還沒有教授結束,他在天國看着人們,看着人們是否在翻看他的備課筆記,也在看着人們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這本書的最後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這門課仍在繼續。”

“我已經踏上了最後的旅程——人們要我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莫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