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2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通用6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連一本薄薄的回憶散文集中都充斥着滿腔憤慨之情,及見其他那些雜文、小説集的鋒利。諷刺有魅力,當然,在魯迅筆下,那叫藝術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説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

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

《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4

偶然收到一條朋友的短信,才發現已許久沒有聯繫,突如其來的關心讓人覺得温暖。不自覺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離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宂長,卻依然清晰無比,甚至是每個細節。

很早就讀過魯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讀到《範愛農》中的一段:“從此我總覺得這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着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書上躊躇滿志的魯迅,原來也像我一樣,在那個糾結的年齡裏,對範愛農又愛又厭,正如我們那年為一顆糖而與好朋友爭吵,繼而又在好友安慰中與她深深擁抱。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當這些字句映入眼簾,我彷彿回到了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小時候也許就是這樣吧,有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麼都會觸動我們甜甜的笑。或許每個人都在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吧。即使是曾經的不開心,也會因為時間的流逝,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彷彿當下的生活永遠比不上過往的歲月。

於是本不該是朝花夕拾的年紀,卻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片段。

然而,總有人説人不能活在過去,活在回憶裏。我也懂得,人應活在當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陽光裏。所以,“朝花夕拾”過後,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的時光!

《朝花夕拾》讀後感5

這十篇作品分別是《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範愛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家後面有百草園,向陽小區時有個小學,大門的旁邊有塊鐵皮做的牌子:XXX市第十四小學。那時是我的小學母校,我的樂園。

不必説漂亮的花壇,綠油油的三葉草坪,高大的楊樹,遮光蔽日的柳樹林;也不必説螞蟻搬家,蟬蜕勾在樹幹上,鴿子見到人“撲稜稜”地飛上樹。單是長着雜草的小樹林,就有無限趣味。蟬和鳥一起進行“大合唱”,不時有野豬叫着走出來。還有一種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經常找它的種子吃,吃起來有點很淡的甜味。

學校的國旗台後面有堵紅色的高大的影壁牆。我一般不到後面去。奶奶説它後面有蛇。她還打死過一條。我偶爾去牆後面,通常只會看到植物,不過還是少去為好。

冬天的十四小學校園同樣有趣,尤其是下了雪。有一次,幾個同學在雪地裏發現了幾滴像雪似的鮮紅的東西。有人問:“誰敢摸?”大家都不敢,只有我逞能:“我敢。”同學們退開讓我過去。我只好彎腰用手去碰了碰。雖然同學們誇我厲害,但是我決定:以後還是別逞能了。

但是,我比魯迅更幸運。他到了三味書屋後,只有讀看不懂的文言文。我卻可以學習易懂的白話文,就算有文言文,下面也標着註釋。

如今,我已經是初中生了,回想起小學的生活還是很甜蜜。別了,我的童年;別了,我的樂園。

《朝花夕拾》讀後感6

剛剛把王喻的《朝花夕拾》讀完,看到結局一個人默默的流淚,不敢想象王傑希要怎樣走過沒有喻文州的日子啊,他們那麼相愛,卻因為生老病死而不得相守,所幸的是王傑希還有他們的回憶,至少在思念的時候可以回味一番,但殘忍的也是回憶,回憶中的你那麼好,我卻沒能和你一輩子走下去。

這文中的王傑希多像月啊,一樣的因為死亡失去了自己的愛人,但至少王傑希還擁有過愛情,月卻只能抱着自己的記憶孤獨,庫洛為了使月忘掉他,強迫讓他接受了新主人小櫻,可是兩者是不一樣的,小櫻是月的朋友,而庫洛是月的愛人。

為了庫洛,月偽裝成了雪兔,雪兔雖然不知道月的存在,可是月卻是能透過他來感受這個世界的。雪兔於桃矢的相愛對於月來説又是多麼的殘忍啊,所有人需要的都是雪兔,而作為真身的月卻找不到存在的理由,桃矢給予魔力的條件也是要雪兔好好的存在。當桃矢説出你和他那麼像的時候,不敢想象月有多悲傷啊,他們其實不是那麼像,而是本來就是一個人,我始終認為雪兔是月為了庫洛變成的另一種樣子。

新番明年就要出來了,不知道我的月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如果還是得不到存在的理由,那麼我寧願月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