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冰與火之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1

一部史詩魔幻小説,洋洋灑灑五百多萬字。從1994年寫到現在,多次獲有科幻藝術界諾貝爾之稱“雨果獎”。但這些並不能完全描述這部小説的精湛與完美。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震撼的。作者用精湛而又生動的語言將一個虛幻的維斯特洛大陸展現在我的面前。勾勒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世界,人沒有絕對的善惡好壞之分,陰謀、權術、自私、背叛、殺戮、嘲弄、血腥圍繞着每一個人,在險惡的現實下殘存着人性中的一絲善念。

不同於其他長篇小説,他敍述方式是特別的。以pov視角寫作敍述,每個人物都有支線。藉由各個角色的價值觀的衝突與其相異的體驗,而拼湊出了一個面相十分廣闊的故事線;有些角色彼此間最初看似毫無關聯,但到了故事後半時卻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關係。更奇特的是這部小説並沒有真正意義的主角,這是前所未有的。每當覺得這個角色有主角光環時,在後面的某一章就死了,而且越是牛逼的人死的越憋屈。正如作者馬丁老爺子所説“歷史是不斷前進的,歷史沒有主角。”

無法想象一部奇幻小説能夠容下如此真實的世界,精彩的瞬間在於細節,但沒有任何浪費的筆墨,但卻勾勒出了一個多種文化構成的奇幻世界,1400多個人物關係,絲縷不亂。

這部小説簡直繽紛絢爛的不像是虛構,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扉頁甚至帶有具體的地圖。多種文化,語言,信仰相互碰撞。你很難想象在第一卷提起的每一句話,甚至是詩歌都與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字後的章節遙相呼應。維基百科上有人甚至撰寫了專門的冰與火之歌系列詞條來細分這個故事。

《冰與火之歌》就像在一片空白的書頁中創造一個恢弘磅礴的世界,然後給它以生命和歷史,它不愧為一部史詩式的鉅著。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2

世間好物不長久,彩雲易碎琉璃脆。在亂世紛爭之中,無論是出身低賤的平民,還是權傾一時的王侯,都逃不出命運的桎梏。

本書描述了在一片虛構的架空大陸上所發生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塑造了無數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角色。

尤其讓人動容的是,書中體現了濃厚的命運主義色彩。許多讓讀者以為是正面的,不會輕易“死去”的角色,卻因為自身性格或者其他原因的缺陷甚至只是因為“運氣”不好,而遭到了死亡的厄運。

在閲讀的過程中,常常能感到生命的無常與無奈。你不由得覺得,人的命運很難把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常常被外界事物所主宰,所裹挾,陷入身不由己的運命漩渦之中。

冰與火之歌的核心在於“人”本身。由是,它沒有簡單的答案,並不是一本可以懶洋洋瀏覽的書。它不僅包括無數扣人心絃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實人生中無可迴避,必須面對的東西。因為人本身是最複雜的。同時,相對於其他的奇幻作品,習慣於主角落地百尺毫髮無傷,或危機時刻總能化險為夷的讀者,本書可能是一個真正的驚愕。在作者筆下,每個角色均以其真實的.軌跡在運行,有成功,也有痛苦,甚至死亡,本書正是通過這樣的構架翻動着讀者的情緒。

本書是典型的西方史詩奇幻文學。既然是史詩,其落腳點就是整個書中呈現的世界,關注的問題宏偉,全書的格局龐大。歷史,人物,宗教,神話交織在一起,展示出一個亦幻亦真的世界。或許會有讀者認為,本書更像一本歷史小説,這種論斷有其合理之處。馬丁本人曾在採訪中言道:“我喜歡歷史小説,但歷史小説最大的侷限是結局已經基本註定,不論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懸念點和高潮處—結尾。”所以,他選擇了《冰與火之歌》這樣一個虛構的世界。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在奇幻文學必不可少的元素“魔法”的處理上,作者馬丁秉承托爾金的精神,運用得非常謹慎,適可而止,而不是突出超自然的力量。讀者或許記得,《魔戒》雖是一部典型的奇幻作品,但對魔法的描述卻很簡略,也很少有壯觀的魔法畫面,就連巫師甘道夫也不怎麼使用魔法,而的是使用像常人一樣的肉搏戰鬥。針對這一特點,馬丁曾經説“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調料,不用則無以凸現奇幻氛圍,濫用則會串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相對於無數火球滿天飛的“奇幻”作品,《冰與火之歌》之中的魔法顯得非常精細、神祕和巧妙。

正是由於作者自身強大的文字能力,當一個非常正面的人物遭遇慘劇時,往往有精巧的事先鋪墊,從而不顯得突兀。而一個前期非常反面的人物,在後期中反而能峯迴路轉,顯示出他充滿人文關懷,值得讀者喜愛的一面。

在命運的洪流之中,我們能夠把握的是什麼呢?我們能夠追尋的是什麼呢?也許不過是無悔地過好每一天而已。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3

起初是在看另一部奇幻鉅著《時光之輪》時瞭解到《冰與火之歌》這本書的,當時我聽聞此書在敍述與塑造人物方面與水滸傳頗有相似,便對它產生了興趣,但因學業繁重,一直沒有過多接觸。

真正開始閲讀是在去年暑假,一個涼爽靜謐的夏末之夜。猶記得我從11點翻開封面,直到接近1點才放下,中間目光未離書頁一寸,口中未進滴水,從書中世界脱離後方覺口中乾燥,頭暈目眩,勞累無比。縱然如此,那閲讀帶來的厚重感仍使我難以入睡。

輾轉反側中宏大而複雜宛如史詩的故事躍然腦海,越發清晰。我想起了引子中幾名絕境長城守夜人的對話,起初看來不知所云,實則伏筆無窮,貫穿始終,暗示了主線的走向;我感慨書中人物的生與死,總會有一個淺顯的因素干擾視聽,但細細思考,隱藏在暗處的真相絕對會令人驚歎;我串起故事的每一個章節,發現每一個章節都以不同的視角敍述,這種切換手法容易使時間段層,然而文字水平高深莫測的作者卻處理得有條不紊,着實值得稱奇。

同時,我又將《冰與火之歌》托爾金的傳統奇幻進行了比較,不得不承認,就算與始祖級奇幻小説《魔戒》相比,《冰與火之歌》也是不遑多讓,它不照搬托爾金“小人物拯救世界”“的套路,而往往是塑造一個小人物,渺如芥子,接着讓小人物在某情況下大放異彩,例如侏儒提利昂,因身材矮小倍受嘲笑,可他從來沒被嘲笑擊敗,他一直樂觀,敢於與他人交鋒,他用智慧和幽默告訴世界,在心靈深處,他是個精神強大的巨人。

身處由幾十個億個體組成的大千世界,何人不是過客?何人不是凡人?何人不能理解平凡中的偉大?

今朝寒窗苦讀,也許明日就提名金榜;清晨居於鄉野,也許黃昏就能奉召入帝都。

永遠不必談命途多舛,只需銘記路漫漫其修遠兮,蒼天在上不會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世界,是公平的……

相信我的感悟,與諸位不盡相同。這正是一部偉大作品的魅力所在,《冰與火之歌》和莎翁的《哈姆雷特》共通,一千個人讀,便有一千種想法。但每一個人讀,也定會受到心靈的滌盪,宛如和友人促膝長談。

我們讀《冰與火之歌》是一件沒有盡頭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人生,也是一場冰與火交織的鬧劇,我們的過往,也能在書中找到影子,讀《冰與火之歌》即是讀歲月。

千百年後,後來人如若觀賞鐫刻在石板上的《冰與火之歌》,恐怕亦將有感於斯文!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4

很多小説有主人公,通過他們我們經歷,感知善與惡,透過他的眼睛看世界。但《冰與火》用的是POV(PointofView)——“視點人物寫作手法”,每個人物都是主角,那麼正與邪,美與醜,忠誠與叛徒,用什麼來定義?

有本書觀點説,人們可以通過書、影、音來獲得同理心,獲得“感同身受”的能力,讀到時我浮現出《權利的遊戲》瓊恩與珊莎的重逢擁抱,那一刻我也濕了眼眶,雖然後幾季改編的只剩下遊戲了。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提到一句,薛蟠看到林黛玉,猶如雪獅子向火,渾身酥軟,便是POV基礎了,換個庸俗的眼睛來看,林妹妹也是美人,證明她並不只是高雅寶玉的眼中西施。

而《冰與火之歌》將POV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每一章節都是完美的短篇,都是視點人物內心深入的挖掘,都能身臨其境代入,特別是字體變化的心底思緒,一字一句久久縈繞,念頭跟着流淌,所思所想,所感所憶,成為他(她)。只有他(她)的見聞、視野、價值觀,可靠或不可靠,認同或不認同,則在於讀者。

很遺憾,最開始接觸的是美劇《權利的遊戲》,並未發現書本的精妙,去年在家的時候翻起放置已久的《冰雨的風暴》,彷彿一下子發現了寶藏,沉浸式一口氣《羣鴉的盛宴》《魔龍的狂舞》,甚至不解饞,重又翻開《權利的遊戲》精讀,這種前後並行同時閲讀也是新體驗,那些埋藏的細節與伏筆,一一對應。精讀的方式是用心讀每一句,鋪墊了多少往事,延伸了多少未來,而每一句能讀出這些內涵是基於遨遊維基百科每個詞條,立體的歷史網,上下多少年;僅僅是一部分的五個小時歷史講述短片;《冰與火的世界》整個世界觀的構造,豆瓣付費專欄的講解;《七王國的騎士》外傳故事,厚積薄發。這麼讀下來,正傳裏短短兩三年,卻有百千年的沉澱,二十來個視點,卻有百多個人物交織,符合去年底深度閲讀的目標。

每一個名字都可以談上千言萬語,自身生命進程和球狀的關係樹,每一個家族都讓人沉迷並探索,鮮明的家徽族語和上千年的歷史,這裏的世界涵蓋所有,歷史風俗,文化信仰,地理政治,面面俱到,好的小説讓人逃離生活。贏得每場戰役卻輸掉這場戰爭的少狼主,紅色婚禮真讓人眼球都掉下來。全王國最有權勢的獅子泰温,在廁所被親兒子用十字弓射死;早已死去多年的龍家嬰兒,流浪多年後終於反攻回去大陸;固執的二鹿,還在冰天雪地裏信仰他的紅神。POV下,對人物的看法傾向於多個角度,最鮮明的是詹姆,蘭尼斯特家族在書本還未開始時,就是所謂的敵方,而他更是視榮譽和誓言為無物的“弒君者”,但被俘、斷手、關係破裂,他的掙扎和苦楚,由他自己講來那些經歷,讀着會不會動容。

頂好的小説則融入生活,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喜歡讀歷史,而《冰與火之歌》有近則300年,遠則12000年虛構架空的歷史,真實到每個細節,合理到沒有破綻。這是作者數十年的打磨,一旦成型,世界裏的人物會自行發展,奈德必須死,背叛早已鋪墊,獅家盛極必衰。視點人物提醒自己多換位,任何事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讀到西班牙可以自動帶入多恩領,整個世界取材於現實很容易讀出,互相促進;隨着“小惡魔”弒親逃亡,再放蕩邪惡只要有自己的內核,即便是矮小的人物,也能投射出碩大的影子;狼家的男孩一個個凋零,史塔克家族由珊莎繼承,為何不能是女孩?血脈並不是冠以另一個姓氏就會改變,狹海對面還有個正宗的女王即將回歸;瓊恩,管他是姓雪諾,史塔克還是塔格利安,怯弱且智慧的山姆,塔斯的布蕾妮,沒有貴族的繼承,每個平凡的人都奮鬥着自己的人生;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小説還沒寫完,猶如斷臂維納斯,可以無盡想象,自己創作,參與其中,陪伴左右,正像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5

由喬治·RR·馬丁所著的《冰與火之歌》,一直位於我心中奇幻小説的頂峯。翻開書,獨特的POV寫法,生動的描寫,跌宕的情節,把我帶入了一場人性盛宴。善良與邪惡的碰撞,人性與權力的融合,生與死的搏鬥,冰與火的樂章。一個個立體又生動的人物,一段段唏噓又震撼的傳奇,一篇篇現實又殘酷的故事,讓我和角色隨着樂點在權利的大廳翩翩起舞。

這次讀書會,我選擇主持這本書,通過和老師同學們交流思想、碰撞靈感,讓我更加全面細緻地思考這本書的含義,並將從中學到的道理運用於生活。

在這次的準備和討論中,我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個人物——提利昂·蘭尼斯特。這本書中,他是我最喜愛的一個角色。生於貴族卻因為侏儒外形受到所有人的偏見與歧視,但是他用智慧的大腦讓大家看到他強大的一面。查閲資料時,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提利昂——侏儒的身材卻有巨人的影子”。我被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在和老師、同學們討論後,我又多方面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他在尚武時代尊重知識,善於動腦;能認清自己,也願意瞭解其他階層;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不因自己的缺陷認命受歧視,一直在反抗偏見……他的形象讓我產生了共鳴。尤其是最後一條,讓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瓶頸——即使困難重重,也從不願放棄,我不相信別人輕易的否定,只相信要拼盡全力做好自己,閃耀專屬的光輝。

我還有兩條重要的體會,一個是要時刻保持警惕性,正如史塔克家族的祖語:“凜冬將至”。隨時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未雨綢繆。另一個是作為組織者或管理者,要結合實際情況的同時,貼合羣眾的意願行事,將公眾的利益排在第一位,這樣的管理才是最穩固、最長久的。

《冰與火之歌》讀書會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對閲讀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和其他人交流思想,將知識帶入生活,充實我的心靈,精彩我的人生,也希望我在今後學習與生活的漫漫長路中,閲讀能一直伴我左右。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6

用近三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冰與火之歌,昨晚結束時一如我發朋友圈時説,當時的心像最後君臨的天氣,下一場小雪,一切都濕漉漉。

早上醒得時候習慣打開掌閲,想起冰火已經看完了,心裏惘然。

冰火的畫卷從奈德大人親斬逃兵開始,然這時更像是一卷空白卷軸,還無筆墨在上。冰原狼是史塔克家族的族徽,在奈德大人斬首逃兵的回途中發現一隻冰原狼死於鹿角,留下五子小崽,這裏才像是有一隻畫筆開始作畫,也像一潭沉靜的水池忽然落進一顆石子然後起了漣漪。

向前聽好多人推崇自己所愛的作品往往以史詩著作來作為給他最高的評價,但這在看冰火之前,我對這四字實在沒有多大感受。

史詩——史在於嚴酷無情,在於眾生平等,在於無奈。

奈德大人一生為榮譽,榮譽不能保他無虞,也因榮譽而死;這場權利的遊戲,參與者智商不夠,眼光不夠,不能權衡利弊者都得出局,像羅柏,剋制不住少年人對愛的衝動,不知身為一方之王該有犧牲,所以等待他的是紅色婚禮;瓊恩·雪諾宣誓後加入守夜人,當臨冬城被破他無能為力,小妹落入波頓家族他依然是。

這才像史,一切不如人願,讓人無可奈何,且又黑暗。

詩是浪漫,是可供傳唱,傳頌的故事。布蕾妮忠於凱特琳夫人,立下誓言尋找珊莎小姐;多恩王子秉行父命萬里尋找龍母。

無數人夢想着一生事蹟能得歌手傳唱,在瘋王之後,也就泰温公爵獲此榮耀,我想此後該多了。

維斯特洛大陸這一世的青年們,每一人都值得歌手傳唱。

弒君者的不白之冤總有一天會昭雪;伊蒙學士一生忠於守夜人誓言;瓊恩雪諾是八千年來唯一一位將野人放進長城;世人眼中的侏儒終有一日會御龍而返。

寥寥幾言,皆是一時心頭所感。

冰與火之歌讀後感7

寒假總是寒冷而又漫長的,而我總想找本書讓我的心靜下來。抱着嘗試的心理,我開始接觸一本名為《冰與火之歌》的外國名著,但卻以出人意料的速度陷了下去。雖然從前也看過一些奇幻題材的小説,可是也沒有發現任何一部可以與冰與火相抗衡的著作,即使是被稱為奇幻文學裏程碑式的鉅著的《魔戒》。

《冰與火之歌》是有着七部曲構思的長篇鉅著,甚至其中單單的一部曲就有着長達80萬字的篇幅,但是精湛而又生動的語言卻讓人完全察覺不到超長篇小説常有的累贅囉嗦以及審美疲勞,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作者喬治·R·R·馬丁的精心構思以及獨特的描繪手法——分鏡寫法。書中的每一章節都是以書中不同重要人物的角度寫成的,卻又能極好地拼湊起整個故事而不會讓讀者感到重複錯亂,還給人一種宏大世界的感受。馬丁的描寫相當樸素,沒有華麗的字眼只有巧妙的比喻,讓他筆下的人物與世界顯得栩栩如生。

而與其文學功底相比毫不遜色還有其對於這個故事的構思,姑且不提那幾乎可以凌駕於任何一部鉅著之上的登場人物數量,光是那能夠吸引讀者持續閲讀下去的紛繁複雜的情節就已經讓人感歎作者的駕馭能力了。鑑於這部作品的長度與其情節的錯綜複雜,在此就不花費時間贅述故事的內容了,唯一想談的是這部作品的最大一個特點。當史塔克公爵在一部曲《權利的遊戲》中被冠上叛國罪而被斬首的那一刻,或者是更早的當年僅八歲的布蘭被從塔樓上拋下去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了一種奇異的感覺,明明覺得不應該會發生這樣的情節,但卻確確實實地發生了,而且無法讓人產生任何一絲突兀的感受,就好像理應是這樣一半。一開始,我將這種情感定位在了意外,但卻無法完整地解釋出那種感受,直到兩年前,當冰與火的正版開始在國內發行時的宣傳詞映入眼簾的剎那:殘酷的盛宴。對,沒有比“殘酷”更適合來形容這部作品的詞了,重温了《權利的遊戲》的我當時如此想道,在這部作品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們有着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各自的掙扎與救贖,死亡與不幸會平等地降臨在每個人的頭上,沒有人能夠倖免於難,只要冰與火之歌仍然唱響着……正因為殘酷,所以真實,正因為殘酷,所以意外。迄今所看過的任何一部小説的套路在冰與火中都是行不通的,因為它所描繪的那個世界就是活生生的,殘酷的現實。

在每一部作品中,通常都會存在一個讓我喜愛的角色,《冰與火之歌》也不例外,瓊恩·雪諾,就是那個孩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