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6W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

曾經的我以為只有足夠的單純才能駕馭好自己的本身,讓自己在慾望的河流裏找到方向,不再迷失自己。可當我的指尖劃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似乎有了新的感觸。

不可否認的,一個心底清澈,內心不污濁的人,他的靈魂才可以算的上是一個真正的靈魂,不枉自己的一生,但是,也許在如今這個真真假假的世界,不僅僅需要的是一個純潔的靈魂,更需要的是計謀,是揣測。只有有諸葛亮那般的智慧才可以在現在的“三國”生存下去。諸葛亮他的確是一個曠世奇才,也因為他的輔助,劉備才可以從一個僅擁有三千多兵馬的“地方官”,變成可以與曹操匹敵的蜀國霸主。

而在現在社會,所需也許並不是劉備的大仁大義,關羽張飛的勇敢,是計謀,是一個不傷別人又可以利己的“謀略官”,心中不可有貪念,卻不可無智謀。擁有足夠的智謀,你才可以保存心中那一份不可或缺的寧靜,才可以笑看人生百態,做到寵辱不驚。

我欣賞陶淵明那樣的淡泊名利,內心如明鏡的隱士,但我更加欣賞有謀之人,他們的內心同樣清澈。在這個複雜的社會,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需要計謀,無論是在與上級的關係上,還是與同事的合作上,需要你有足夠的應變能力,換句話説,你要察言觀色,會息事寧人,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猥瑣的行為,我更加認為這是一種生存之道,是一種讓自己更好的屹立在這個羣體間的計策,他並非為了巴結,而只是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人緣,在擁擠的人員之間,容有一席之地。在三國,每一個人都需要明哲保身,選擇一個好的“主公”是一位智者的行為,所以諸葛亮才要劉備三顧茅廬,同樣在現在,也需要你的計策,需要用你的智慧維持自己的價值,呂布無謀最終失於天下,死於非命,所以我堅信得十個猛將不如得一個諸葛亮,計謀對於一個人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勇猛善戰之士。計謀未嘗不是證明你存在的方式,他也許會給你帶來的不是血雨腥風、猜疑不斷,而是一條清晰無比的大道,讓你可以看透人間,更好在未知的大海上揚帆起航,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而為之奮鬥。

當然計謀可以給人們帶來的同樣可以是利益和慾望,讓人們迷失自己的方向,但是我相信一個真正有智謀的人,他會知道怎樣運用自己的智慧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益處,而絕不是去獲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金錢,因為這樣會讓他失去更多。在我看來計謀決不是一個貶義詞,三國因有智謀而變得更加精彩,三國因有智謀而變得更加繪聲繪色。同樣在現代社會,智謀讓人可以遠離商場的紛爭,可以讓你在這個模糊不清的樹林裏找到專屬自己的通道,看到清晨太陽乾淨的光輝,獲得一份清澈的靈魂。

智謀是在三國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日新月異的現在,智謀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他。也許你才可以像一條小溪,從容不迫的流過一座座高低不齊的山峯,學會讓自己隨着山巒的改變而改變。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2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在關鍵時刻起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藝術形象雖然不像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那樣豐富鮮明,但其關鍵時刻準確的戰略判斷能力,以及平時忠厚可愛的作風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三國演義中,借周瑜之口,魯肅一出場就給了讀者慷慨豪邁的形象:他贈送了自家一半,三千斛的糧食,資助了周瑜軍隊。在孫策死後,周瑜推薦他加入孫權的陣營,他向孫權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並且進一步提出了趁北方袁紹、曹操等混戰,剿除黃祖,進伐劉表,把整個長江天險掌握在手中,並且藉此進取天下的戰略。應該説,這是一個可以和隆中對相提並論的戰略,它奠定了吳國的立國基礎。日後吳國的發展,無疑是遵循了魯肅提出的戰略,這是周瑜也不曾做到的。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最出彩的戲份,是在劉備新敗,曹操兵臨江北時的一系列表現。可以説,沒有魯肅的極力撮合,孫、劉聯盟的建立也不會那樣順利。他首先親赴夏口,找到劉備,帶諸葛亮來到江東;然後在周瑜未歸,文臣多數主降,孫權也猶豫動搖時,説出了著名的那番話——別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就你不行。我投降曹操,曹操讓我回到鄉里,至少可以撈個太守乾乾。你要投降曹操,想要到哪兒去呢?由此堅定了孫權抵抗的決心;在周瑜對諸葛亮的才幹產生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時,他居間調停,並且對諸葛亮提供了很多必要的幫助,令其完成了“草船借箭”這樣的經典戰鬥。可以説,赤壁之戰的勝利,與魯肅的全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作為孫劉聯盟中東吳一方的“鴿派”,魯肅為維護孫劉聯盟也花費了很多心力。他深知雙方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對抗曹魏,因此不惜勸孫權借出荊州來為劉備提供抗曹和進一步發展的基地;在他擔任大都督的時候,也對荊州守將關羽態度友好,甚至在“關雲長單刀赴會”這一回中表現得有些窩囊。在魯肅死後,繼任的呂蒙是“鷹派”,最終東吳襲取荊州,劉備興兵復仇並遭遇了猇亭之戰的失利,再也無力進取中原;而東吳則實現了魯肅提出了據有長江,“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最初設想。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魯肅是一名文臣,然而他的軍事能力也不可小覷。諸葛亮曾經引用的江東童謠“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也證明魯肅在軍事方面,特別是防守能力上足以和周瑜的水戰能力媲美,而當時的東吳水師無疑是諸雄中的翹楚。在周瑜死後,魯肅繼任大都督,一方面説明孫權對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説明孫權及江東諸將對他軍事能力的認可。儘管《三國演義》對他沒有濃墨重彩的描寫,但他的確是一位忠厚長者和出色的戰略家。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3

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以筆書寫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描繪了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從黃巾之亂到三國歸晉,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的細緻描寫,《三國演義》無疑是那立於文學頂峯上的明珠,璀璨而奪目。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就如書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董卓趁機奪權,諸侯紛紛聯兵討伐董卓。但是他們明面上打着扶匡漢室的旗子,背地裏卻做着損人利己的勾當,畢竟在這亂世,誰都企圖分一杯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孫權各自稱帝,自此三國鼎立。而三國後期,吳、蜀勢力逐漸衰弱,哪怕聯盟也不足以與魏國抗衡,失去孫權的東吳更是強弩之末。隨着蜀國被滅,吳國脣亡齒寒,司馬炎公開以晉代魏,最終三國歸晉……

一本書,一百二十回,八十五萬個字,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當陽一戰。趙將軍的英勇身姿,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他甘為劉備肝膽塗地,更以一己之力,力戰羣雄單騎救主,為小主人殺出一條血路。後人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他確實擔當得起他常勝將軍的美名。如果説論武,不得不提常山趙子龍,那説文就絕對少不了運籌帷幄的卧龍先生——諸葛亮,他直至死亡都在為蜀國做出貢獻,僅僅是為了報當年的三請之恩。赤壁之戰他巧算天時借東風,不損一兵一將就“借”走了曹軍十萬支箭。又僅憑一身才學舌戰羣儒,面對上位者依舊從容淡定;在司馬懿攻城之時,面對十萬大軍面不改色,更是利用司馬懿謹小慎微的弱點鋌而走險玩了一出空城計,時至今日仍被人津津樂道。魯迅評價其“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着實讓我們後人佩服不已。

自古以來仁服天下,謀奪天下,暴失天下,而劉備的大仁大義更是讓關羽、張飛等一眾英雄好漢甘願為其上刀山下火海。劉備雖再謀略上落於曹操之後,但是他高尚道德卻為後人所稱譽。仁,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劉備的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一向以德服人,實乃我們的榜樣。

通過《三國演義》這一部歷史的著作,我深刻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可以沒有趙雲的驍勇善戰,可以沒有諸葛亮的料事如神的本事,但是你至少具備他們的忠與劉備的仁。如果你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你也只不過是一個披着人皮的白眼狼罷了。左拉就曾説過:“忠誠是通往榮耀之路。”因為忠誠,關羽成為一代武聖;因為忠誠,趙雲成為一代名將;因為忠誠,諸葛亮成為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你若想證實你的實力,首先證實你的忠誠。

書籍是先人留給後輩最好的禮物,但是世上又有什麼東西可以十全十美?哪怕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是一樣,它的價值一直備受爭議。但是我認為,我們只需要知道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就,這就夠了。一本泛黃的舊書,一杯清香的茶,這就是生活。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相信大家對這首歌都很熟悉吧,對,這就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説起來,我可是《三國演義》的忠實粉絲,不但看了整套電視劇,更是對原著書痴迷不已。

暑假裏,我用了整整一個星期時間讀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這本書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事情。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待人忠厚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奸詐多疑的曹操……這些性格迥異又個性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欣賞的是關羽這個人物。文中是這樣描述關羽的:“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身騎一匹“赤兔馬”。關羽這個人很講義氣,也很忠誠。在曹營中,無論曹操及其部下如何勸説,他都不忘他的大哥劉備,人在曹營心在漢。最終他過五關斬六將棄曹投奔劉備,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的重情重義,相信作為三國迷的我們都是十分推崇和敬佩的。

而曹操則是一個性格十分複雜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曠世英雄--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同時又是一位亂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詭詐。曹操暗殺董卓沒有成功,遭到董卓通緝,遂投奔到呂伯奢莊上。呂欲盛情款待,便磨刀霍霍向豬羊,但磨刀聲傳到曹操耳中,他卻以為呂要殺他,便把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死了。後來明知道自己錯殺了他們,還説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通過這件事足以看出他生性多疑,稍有風吹草動便大肆殺戮,以防外患。

劉備和曹操卻完全不同,劉備一向主張以德化民,贏得了人民的心,廣受人們擁護、愛戴,各府郡百姓皆因劉備的仁德而願意生死追隨,軍力自此大大提升,從而成了曹操的心頭大患。

《三國演義》中不但描繪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裏面還有很多著名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戰役。這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鋭水軍,聯合劉備的軍隊,共約五萬人,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之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把《三國演義》這本書合上,我的耳畔依然會聽到黃河流淌的聲音,戰馬在硝煙中的蹄聲……通過讀《三國演義》讓我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也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5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簡單的`開頭,卻引導我進入魏蜀吳三國當時的百年糾紛。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大義,張飛的魯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自我認為,在《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歷史小説中,人物便是它的靈魂,故事便是它的肉體。靈魂與肉體相互交織,在故事中體現人物,在人物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二者密不可分。

説起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被明間不斷神化的智者——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以獨特的見解,和對時事的深刻認識,又為人謹慎,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綜觀歷史長河,君與臣之間似乎總是存在微妙的權力薄膜存在,多少忠臣將士,不得善終。君怕,功高蓋主,臣怕,君生猜忌。但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超越君臣,肝膽相照。例如,當劉備病重時,喚諸葛亮到白帝城,曾對他説“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頂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若是他不爭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又告談他的兒子“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就相如父親一樣。”保君一生,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的能有幾人?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沒有枉費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他權利輔佐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鹹決於亮。諸葛亮對劉禪的全力輔佐,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君臣之間的任用諸葛亮對劉禪是對已故朋友的一分責任和報答,這分責任感和完全信任留為美談。

我從來都是喜歡重情重義之人,像張昭這種貪生怕死的臣子,雖不厭惡,但不經意間會有蔑視的態度。

説道重情重義,我不得不提的便是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他雖大意失荊州,但對劉備是百分百的忠心。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對周瑜並不喜愛,認為它心胸狹窄,不可為大器。但之後才發現,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我之後的瞭解中發現,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演義》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分分合合。它是我的摯愛,在閲讀的同時,我可以貪婪的查閲着每一名曠世英雄的雄偉形象。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6

一、桃園三結義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英雄偶然相遇,就惺惺相惜,意氣相投,以天下為己任,在桃花紛飛的園林裏,舉酒結義,對天盟誓,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開始了他們的英雄之旅,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這説明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至少要二人、三人甚至更多的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曹操此人,生性多疑,但也是個有義之人。他敢殺董卓,但在殺呂伯奢一家時,無不顯示出他多疑的特點,連縣令陳宮也棄他而去、投奔他人了。

在這裏我對曹操與劉備做一個比較:劉備心胸寬廣,曹操心胸狹窄;劉備信任他人,曹操性格多疑。我還有個想法:如果劉備沒有結義,他能建國嗎?如果陳宮把曹操送到京城去,他還有命嗎?

我覺得,歷史有時候是個巧合,有時候是個奇蹟。

二、三英戰呂布

讀了這一回合後,我首先要説説我的感想。

劉備滅黃巾軍,卻只當上個縣令,我有些抱打不平。可公孫瓚路過那裏,順便帶了他們,在此又是一次巧合。要是華雄殺了兩員大將後又帶兵衝入諸侯營中,恐怕或者的只有關羽和張飛了吧。董卓這個人陰險無比,我最不喜歡,打不過就殺人掠財,倉皇逃跑,真是卑鄙無恥。

在這一回閤中司徒王允用貂蟬使離間計,迫使呂布殺死了董卓,拯救了老百姓。在此我想説明一點,這計應該是美人離間計,因為離間也是分男女的。

我還有兩點疑問:要是關羽不是因為殺華雄消耗精力,或許就有可能直接把呂布給殺了;呂布在紀靈打劉備時的勸和,説明呂布也不是那麼小人。所以,歷史中的人是最好不要輕易去評判的。

三、煮酒論英雄

讀了這一回合,我覺得曹操借別人的命以定軍心,雖軍心定了,但曹操的行為不禁讓人指責。雖然打敗了袁術,佔了壽春,但他的行為讓人心驚膽寒。

佔了壽春,他又攻打徐州呂布。這時呂布不聽陳宮的勸告,整日飲酒作樂,濫殺無辜,仗着自己武藝高強,還有赤兔寶馬,自以為是,結果被手下抓了送給曹操。呂布這個人可以説並不完全是壞人,但也不能説是個好人。所以一些人我們很斷定他是好是壞,就像秦朝丞相李斯,也是難以分辨出來的。

這回我要講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稱王條件,只有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什麼是天時?天時就是你的運氣,比如劉備和曹操論英雄時的打雷,讓劉備掩飾了自己,藉機逃離了許都,才有機會成就蜀國偉業,這就是天時。什麼是地利?那就是根據地的優勢。比如曹操的老巢就在許都,他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和就是,人心所向,上下一心。例如劉備除了有關羽和張飛,還有諸葛亮、趙雲、黃蓋等人的相助,有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才有可能建國建業。

這短短六個字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玄機。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7

暑假之餘,我一口氣看完了《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廣袤的世界,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裏面,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令人神彩飛揚的情節,化不可能為可能,絕處逢生。把人物的個性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把情節安排得穩穩當當,把一個個場面描述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它深深的在我心裏印上一個烙印,即使現在我都記得一清二楚:那“丹鳳眼卧蠶眉,面如蠶棗,青龍偃月刀,過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一串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火燒赤壁、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

看過此書後,掩卷沉思,全文最酣暢淋漓的莫過於“長板坡單騎救主”,每次讀到這一段,總會熱血沸騰。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銀甲,白馬銀槍。當時戰場炮聲隆隆,軍號聲聲,旗幡招展,塵土飛揚,曹操的大軍已經殺到。趙雲若再衝營救主,肯定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再赴曹營,傳説他單槍匹馬曾挑翻曹軍五十四員大將,衝破曹軍十萬大軍,連曹操都對它愛惜有加,只允活捉,不得殺害。趙雲的名字也因此轟動了整個曹營。

分析原因,他的成功不僅決定於他的忠義,還決定於他的英勇無畏。我們在生活中,不但要有真本事,還要有像趙雲一樣的真氣節,真膽量。記得有次體育課,做腹部環繞單槓時,我害怕了,我害怕摔倒,我害怕做不好被嘲笑。就在此時我心中的那個烙印,顯在我的臉上,讓我如兇猛的雄師,有羚羊躍崖般的勇氣。我贏得了大家的掌聲。這不正縮小版的趙雲的“膽”嗎?

我們不僅要學會“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而且還要學諸葛亮的“識”。

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一萬支箭。在當時的周瑜和現在的我們都是空想,這簡直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矇騙曹操法眼,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到了十萬支箭,這不就是諸葛亮的“策略”嗎?

所以説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這也告訴我,遇事不應該驚慌,應該多動腦筋,應用知識,總會想到解決的辦法。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為電燈的亮度煩惱了很久。終於,我利用廢品電風扇裏的變阻器解決了這件事。這樣既經濟,又環保,這何樂而不為呢?

讀罷全文,全面思考,“開卷有益”一點不假,在驚歎趙雲渾身是膽的氣魄,崇拜諸葛亮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學他們的“膽”和“識”。在感動之餘,也應該古為今用,不僅讓他們冉冉生輝於文學寶庫,也讓它們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墊腳石。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少年吧!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8

假期與兒子親子共讀的時候再一次閲讀了《三國演義》,也許有人會覺得《三國演義》已經過時了,但我認為這部小説至今仍有許多值得我們鑑賞的地方。

這部小説具有較強的史學性,是明朝的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內容而撰寫的歷史題材的小説,講述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火連年,百姓苦不堪言的歷史故事。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在《三國志》裏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傳記,《三國志》裏的人物形象,歷史事件都是平鋪直敍,波瀾不驚,如同飲水平淡無味。但《三國演義》中刻畫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敍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像吃火鍋一樣火熱,酣暢淋漓,使這些枯燥的歷史鮮活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小説部具有較強哲學性,比如“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敗走華容道”這些故事體現出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為人之道。

著名的“出師表”充分體現出諸葛亮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一代賢相。且不説他運籌帷幄,身處茅廬卻能知曉天下大事;且不説他戰羣儒,激將周瑜,讓東吳成為自己的聯盟;且不説他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方;且不説在他的帶領下,蜀軍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單説他的忠心,就足以讓一代代讀者歎服!而三顧茅廬的另一位主人公——劉備,之所以能屈駕枉尊,向一個“山野村夫”討教治國之道,都在於他虛懷若谷,禮賢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為已任。這樣的人,善於識人,善於用人,他不成功誰成功?這些都體現出處世哲學

這部小説有着極強的文學性,比如描寫戰爭,善於把宏大的戰爭場面幾筆帶過,而把戰爭的場景留給讀者去想象。就説温酒斬華雄,羅貫中把關羽和華雄廝殺的場面省略不寫,而關羽上陣前劉備等人温了酒,等關羽取下華雄的頭,酒還是温的。這是用側面手法烘托關羽武功高強,眾人難敵的華雄,遠不是關羽的對手,而關羽斬華雄不消片刻,可見關羽武功已是登峯造極。

這部小説刻畫人物手法多樣,善於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語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經過羅貫中的描寫,在中國古典文學畫廊中熠熠生輝,多少年來,他們在中國老百姓之間,婦孺皆知,再一次感謝這位偉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經典致敬!

總之,這部小説不僅讓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讓我享受了文學之美。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在親子共讀的時光裏縮短了與孩子的年齡差距,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培養了孩子的閲讀習慣,奠定了孩子的文學基礎,增強了自身的文學修養,讀書有諸多益處,讓我們一起快樂閲讀吧。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想到三國演義,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這經典的開篇詞。好一個“是非成敗轉頭空”,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詮釋了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

三國演義以三絕為特色:智絕,奸絕,義絕。

智絕毋庸置疑便是諸葛亮了,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試問三國中難道還有人的智慧可以超越他嗎?

我們也應該去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但我們要學的並不是他的兵法,畢竟這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用處了,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方法,要學習他去巧用天時地利人和。不管做什麼事,人和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成功的實施一個方案。反之,要是人不和,不管你這個方案是多麼完美無瑕,沒有人願意實施,一切也都白搭。

至於“奸絕”是誰,不用我説,大家也肯定都已經心裏有數了。沒錯,那就是曹操。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經典名言,也是曹操的處世之道,呂伯奢是曹操祖父曹嵩之結義兄弟,該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後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殺。後得到中牟縣令陳宮的鼎力相助。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呂伯奢家。見故人之子來到,呂伯自然喜出望外,趕緊去買酒,並讓家人殺豬招待曹操一行。而曹操在屋子裏聽到磨刀的嚯嚯生,以為呂家起了歹心,於是就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後來看見被縛住的豬才知道錯殺好人,於是與陳宮倉皇出逃,在路上遇到外出打酒的呂伯奢,便將錯就錯的殺死了呂伯奢,陳宮大驚,責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卻説出了他的處世格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説曹操是奸絕。

義絕是是我影響最深刻的一絕,義絕以關羽為代表。而最能體現關羽義絕的事件便是千里走單騎。關羽雖然投降曹操,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當他得知自己大哥劉備的消息後,就不辭而別。由於關羽的離開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曹操的部下們一路上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關隘,斬曹操六員大將,東嶺關殺孔秀;洛陽城殺韓福;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佔的古城外殺蔡陽。最終和劉備相會。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要像關羽一樣重情義,不為利益所誘惑,無論如何也不出賣自己的朋友,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夠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總而言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有許多人物的性格都非常值得學習,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這個寒假重讀《三國演義》,仍舊使我受益匪淺。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大批的文學著作。而我最鍾愛的一本文學作品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這是羅貫中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而編寫的七十三需的三國故事。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振奮人心。起初我最喜愛的人物是關羽關雲長,相信大家對此人並不陌生,他就是五虎上將之首,義絕關羽。書中有關他的故事情節描繪的也是有聲有色,就拿温酒斬華雄來説。十八路諸侯無一人敢戰華雄,這時關羽挺身而出要求出戰,曹操為其壯酒送行,關於説:“回來再喝也不遲!”不一會兒就提着華雄的頭進了帳。一摸酒壺還是温熱的,曹操大讚關羽的武藝高強。

還有一件家喻户曉的事件,那就是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得知兄長還在人世,義無反顧地帶着嫂夫人離曹。一路上遇到曹軍將領的百般阻撓,然而關羽越 戰越勇殺將了過去。最後曹操下令讓關羽與其兄相聚,這才免了傷亡與其兄弟相會。從這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關羽義絕沖天。然而在小説的後半部分關羽變得自傲自大以至於失了荊州,身首異處,一代武聖如此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另一位傳奇人物的出場讓我逐漸的喜愛上了他,他就是諸葛亮。劉備三兄弟三次恭請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被其誠意所打動,從此為劉氏江山奔走效勞。與他有關的故事情節實在太多了,咱們先拿草船借箭一事説起,那是赤壁之戰的一個相關情節。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故意擠兑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時間內交出20萬隻箭,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諸葛亮胸有成竹,並且告訴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諸葛亮其實早已暗觀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霧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霧 諸葛亮問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兵丁,鑼鼓齊備 並且在船上遍扎草人 開到曹營面前擂鼓吶喊明知曹兵在大霧天定不會出戰 ,只會射箭退敵,果不其然 曹操並不出戰,直命曹兵亂箭拒敵 在曹兵亂箭之下 幾十萬只箭全紮在草人之上 遍佈船隻倆邊,諸葛亮估計箭支早已20萬足夠有餘 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從此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諸葛亮對於蜀國的建立功不可沒。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力輔佐後主劉禪,後又出師北伐,對內又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使蜀漢出現了興旺之象,然而不幸的是諸葛亮在北伐途中因疾而去客死五丈原。諸葛亮的離世使蜀國元氣大傷,蜀主無能,使蜀國走上了下坡路。

《三國演義》揭示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當時軍閥混戰下的人民的疾苦,人物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這也是我鍾愛《三國演義》的原因。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1

品三國,論英雄,青梅煮酒笑談天下。拂羽扇,綸巾綢,赤壁東風一夜正濃。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如此猖狂之言卻不會有人質疑。

曹孟德在書中儘管佔盡大逆不道、奸詐多疑之類的罵名,但誰有他那麼足智多謀、心胸寬廣呢?誰又可以擔當的起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名聲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在當時又有誰敢這樣做?只有他——曹操。自古就是成王敗寇,在逐鹿中原三國爭霸時期更是能者居上。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造就一次又一次的軍中神話。挾天子可以使他做任何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他想了他便就做了,不管前途如何坎坷,他曹孟德就是一聲不吭地邁步向前。

亂世人命為芻狗。當初曹孟德領兵四千,兵謀叛,不叛者僅五百,吾夢中好殺人一言實屬無奈。

謀董卓,只因不想黎明百姓遭受更多的災難;放豪言,只因不想江山在劉姓手中垮掉;招賢納士,只因想再次開創太平盛世。

曹操不像袁紹一般倨傲無理,他唯才是舉,對待有才之人更是謙恭有禮,恐生怠慢。他的品德造就了一代真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卧龍先生隆中對,助劉備復興業。

孔明在三國內是個忠臣代表:領軍最高統帥,軍政權為一身。總有人説他料事如神、智而近妖,但又有多少人能明白他背後的禪精竭力?躬耕隴畝時,鄉里人對他自比管樂之舉不屑一顧,出山入幕後,將士對他亦是不信不滿,而他從來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滴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孔明是個有理想與承擔的人,在那樣的艱難環境中擔負着那樣使命的人是沒有資格,也沒有時間哭的。

接受託孤,是為帝之誠心所動;出兵北伐,是欲伸大義於天下;北伐降官,只因心中有愧。

白帝託孤時,劉備道:君可自取,孔明涕泣,竭忠盡節,再無多餘的言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智呢?孔明知道,劉備一言的重點不在自取,而是寄以大事,將蜀國的未來壓在了他身上。所以他在李嚴勸受九、進爵稱王時揶揄答道: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他言行相符。在阿斗為帝期間,他一人掌管朝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十三年的丞相生涯期間為蜀國、為百姓日夜奔波。他心懷天下,心懷蒼生,心懷百姓,竭忠盡節,只是為了天下太平,民足物豐。他自危急存亡之秋開始執掌朝政,憑一己之力日夜朝政,救蜀國於水火之中,又為了蜀國事必躬親,最終積勞成疾,故於五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而今,世人多隻見曹操奸詐,道諸葛不過過譽,一言以蔽之: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現世浮躁,何不手泡香茗,青梅煮酒,淺讀深品手中《三國》書卷?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2

這個假期,我一直在看《三國演義》,雖然到現在只看完了第一本,卻也是百感交集。

《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軍閥割據,朝廷也很昏庸,賣官職、收賄賂更令很多心懷大志的英雄們奮起反抗,最後經過戰爭,只剩下魏蜀吳三國鼎立,爭奪天下。

令我感觸最大、印象最深的就屬官渡之戰了。曹操退兵至官渡,死守不出。然而他們的軍糧太少,不過幾日糧草已盡。袁紹固執己見,不肯聽從謀士許攸的話取糧草,反而懷疑其與曹操暗中勾結,一怒之下,許攸乾脆直接投奔曹操,告訴他軍草均積於鳥巢,讓他假扮袁軍去劫糧,曹從。隨後,在袁紹帳中,“見北方火光滿天,知鳥巢有失。”聽起來很爽對不對?後來袁軍“大敗”。你可能覺得是袁紹自作自受,但是再深入想想,前幾年大荒,現在又要出征,軍糧究竟從何而來?自然不是從天上降下來,那些普通的農民,好不容易緩過來,種出了點麥子、水稻,轉眼連碗熱騰騰的米飯還沒吃上就要送去做軍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發生很多“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情況。想幾年都吃不上幾口飯,不知屯在鳥巢的這堆“重糧”,究竟有多少具屍體堆積,是用多少生命換來的。然而,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只要一位將軍、一個謀士振臂一揮,一顆小小的火星飛過,一切糧草化為灰燼,一切付出的生命都已湮滅。更可笑的是,他們都是打着正義旗號的“使者”,都自稱是英雄、豪傑。

很多人美其名曰——自己是為了老百姓,曹操是奸臣,是反賊,是下一個董卓,要代表月亮消滅他。可是曹操不過只是在皇帝面前狂了一下,用了皇帝的箭沒還而已,當時多少人還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垂死掙扎着,那些人明明就在眼前,普天之下難道只有皇帝一人是人嗎?又有很多人説當時局面太混亂,自己以正義的力量要為老百姓統一天下,那為什麼你不踏踏實實的找一個主人為他服務,幫助他治理國家?為什麼三個人不能一起推選一個更有能力的丞相,共同定規矩?為什麼幾天不上馬就覺得虛度了光陰?難道普天之下只有你家掌控了皇位才叫統一天下?這些不過都只是個幌子罷了,掰開了揉碎了,還是想滿足自己的野心和慾望,實現自己的皇帝夢。為什麼一定要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呢?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千多年後的海灣戰爭,美國以伊拉克“疑似”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出兵挑起戰爭,但直到戰爭結束卻還是沒有明確指出究竟是什麼殺傷性武器。歷史為什麼這樣反覆無常,為什麼千年過去了人類還是這樣沒有絲毫的變化,擴大版圖的野心一直是人類的本能,沒它世界就不是現在的世界,人類也不是現在的人類了。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直視它?

在正義的披風下掩蓋殺戮,在微笑的面具裏痛哭流涕,這樣真的不累嗎?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3

亂世出英雄,在這戰火紛飛、烽火連天的戰亂年代裏,英雄豪傑數不勝數,一個個英雄故事激勵人心!草船借箭、單刀赴會、大戰長阪坡、火燒赤壁……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牽動着我的心。《三國演義》最生動的部分就是對人物性格和外貌的描寫,並把外貌與性格聯繫起來,比如,曹操,白臉體現他是一代奸雄最直接的描述,用這樣的方法讓文章變得栩栩如生,讓我百讀不厭。

《三國演義》這本書把歷史變得更加有戲劇性,許多事都好像令人難以置信,引起我的種種猜測。它把一個人説得十分誇張,像劉備兩耳垂肩之類的描寫,讓文章變得更加有趣。細細地品味每回的內容,其實它正是在告訴我們一些大道理。書中的忠臣有很多,以忠義為代表的關羽、趙雲、郭嘉等。而奸臣小人,如楊松、呂布,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忠義是一個英雄身上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我有所啟發,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在亂世中湧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其中對曹操的描寫極為生動:白麪細眼長髯。把曹操評價成了“奸雄”,在我看來,其實未必,曹操也是個英雄啊!他大戰官渡,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終身理想就是“以安民定天下”,這造就了曹操強大的魏國。可曹操為什麼被稱為奸雄呢,就因為他曾經面對陳宮説過一名十分自私的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是當時的曹操對權力的渴望,可是直到曹操去世還沒有實現自己的霸業夢,但是堅持不懈讓他的軍隊變得兵強馬壯,這種精神也是十分可貴的。所以曹操也是個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諸葛亮對我來説就是個神人,他是智慧的象徵,是劉備霸業的奠基人,他以智服人,讓不是那麼“聽話”的張飛也對他服服帖帖的。他舌戰羣儒,讓東吳的眾家謀士都“目瞪口呆、啞然無言”。他初出茅廬便火燒博望,讓夏侯敦和曹仁心驚膽裂……諸葛亮是一位絕無僅有的能人志士,他甘心為劉備的霸業而赴湯蹈火,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顧全大局,讓我對這樣一位世間奇才深感敬佩。文中對諸葛亮形象的描寫是羽扇綸巾,從中體現出了他淡定自若的智慧,也讓我想起了蘇軾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那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為了輔佐阿斗他曾經幾天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工作,所以諸葛亮死時,年僅59歲,英年早逝這讓我感到深深地惋惜。

趙子龍是武將裏“勇”字的一個代表,他在曹操百萬軍馬中殺了一個七進七出,並保護着幼主阿斗,立下奇功。趙雲是一個虎將,是忠臣,他的一生都在戰火中度過。有一件事是最讓我驚歎的,子龍年已七十卻還能力斬五將,他的威風形象因此永遠定格在我的心中。他奮勇殺敵時,如入無人之境,趙雲馬到處,陣陣倒退,後人有讚美子龍的詩: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日救主雄。

看着昔日的英雄豪傑,心中升起無限的欽佩,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豪爽,他們的義氣,讓我難以忘懷,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4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繪了一個動盪的時代,一羣動盪時代的崛起英雄。 時代是大環境的必然趨勢。 善,惡,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為自己創造舞台,而是為人民創造時代。 其中,我喜歡最好的“桃園”這個好故事。 上面寫着:劉蓓,張飛和關羽,偶然在一家茶館見面,三個人在各個方面都相處融洽,在桃園成了兄弟,一起參軍。

故事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書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早已是家喻户曉;那些閃爍着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和狡詐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盡皆知。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這個人物,他重情重義,忠肝義膽,英勇無比,在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還依舊和手下將領喝酒吃肉,談笑自如,由此可見,關羽的氣度是多麼豪邁!可無奈“驕兵必敗”,在關羽攻打樊城時,陸遜只不過用了一個計謀、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將騙得暈頭轉向,最後步步緊逼、咄咄逼人,關羽的性命竟落在孫權的手上!我為關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鋭不可當,卻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下。同時,我也從關羽的失敗上悟出了一個道理:謙受益,滿招損。我要把這句話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

有人問:你覺得哪一部分讓你感觸深刻?我會回答:當然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諸葛亮一氣周瑜講的是諸葛亮如何奪荊州和南郡。他先讓周瑜去打,周瑜使計讓敵人出城,準備改天再把兩座城攻下。可諸葛亮卻趁沒人時,攻下了兩座城,把周瑜氣得箭傷冒血。

隨後諸葛亮又幫劉備娶到了孫權的妹妹。這件事差點沒把周瑜氣死!

最後一氣是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計謀,還寄去了一張連勸告帶挖苦的信。這封信氣得周瑜頭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所以長歎不已。最終周瑜哀歎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合上了眼睛,一命嗚呼了。

讀到這裏,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寬廣的胸懷。她不僅把周瑜耍得團團轉,還能趁機拿下兩座城……他的智慧讓我十分敬佩。同時他在周瑜死後給周瑜弔喪,還為周瑜題詩,陳述了對周瑜至死的傷心之情。這讓我覺得諸葛亮的心胸寬廣,畢竟他們還是一對敵人啊!

除了諸葛亮,我覺得周瑜死的活該。如果一個人的心胸太狹隘,一定會像周瑜一樣被活活氣死;如果一個人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廣,這樣的人才算聰明。

請大家做個聰明的人,心胸寬廣的人吧!這樣世間會充滿和諧,沒有嫉妒。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既有精緻細膩的細節描寫,也有簡練概括的輪廓勾勒。故事情節曲折跌宕,引人入勝,以至於我是常常看的廢寢忘食。這樣一本《三國演義》,會是我終身受益。

青梅煮酒論英雄_《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15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劃過;花開花落,英雄們的迴響似乎仍未停息。回顧歷史,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把我帶到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是大戰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風平浪靜;月上東山,皎如白日;江水東去,如橫素練;萬檣林立,如箭在弦。再東視柴桑,西觀夏口,南望樊山,北覷烏林,江天空闊,怎不令人靈感生髮。想到頃刻之間,揮手即可掃平江南,一統華夏,這叫佇立江頭的那個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萬分?於是橫槊,於是賦詩,這個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幾何,全然忘卻了身後的大戰,已然成為了一個詩人。

每每讀到這兒,我總會聯想到“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而曹操,不僅有李白飄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賞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戰前夕,依舊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後來歷經劫難之時,仍就仰天長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邁的一生。

自桃園結義到温酒斬華雄,再到三英戰呂布,關羽在一場場戰爭中成為了一代名將。然而,此時此刻,被擒的關羽站在土山上,面對無法挽回的敗局,面對兄弟之情、君臣之義、託付之責——他追求並恪守的信條,他提出了“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的一個不似降者之約,卻似勝者之規的驚人約定。這就是關羽,一個從皮到骨都充斥着“義”的壯士,一個在他投降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敗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敗者的人。他不拘泥於權利,更不為地位王權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忠義”二字而已。知關羽者曹操,未與關羽相處,曹操僅知其武藝,當與關羽相處之後,才深知關羽的忠義之心!對於關羽,後人的崇拜,歷代君王的加冕,雖説動機不一,但標準卻是一致的,取其忠心義膽,“英風突兀山河壯,正義憑陵日月高。”

在這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諸葛亮、一身是膽的趙子龍、仁義的劉備、羽扇綸巾的周瑜、老當益壯的黃忠,乃至二袁、劉表、孫堅等輩,都在亂世中尋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繹出一段段不朽的傳奇。

這就是《三國演義》,一部最成功的戰爭英雄史詩,它給予了英雄們一個最好的舞台,在那裏上演着他們的《英雄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直至今日,雖然浪花淘盡英雄,他們都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產生的影響卻遠未停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知引發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熱淚,“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又讓多少企盼天遂人願的人長歌永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不知藴涵了後人對英雄們多少的景仰與遺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