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2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範文20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2000字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1

近期,讀完德魯克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

我曾經看過不少有關創新方面的書籍,此書一覽,其它的書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經典的價值就在於此。

此書的邏輯十分清晰。德魯克先詳細介紹了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包括三個內部來源,四個外部來源;然後,德魯克闡述了在新企業、服務機構及現存企業中,如何實踐企業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構建良好的創新管理機制;最後,德魯克為我們指導了實施創新的戰略方法,如孤注一擲,攻其軟肋等。

創新一詞,遍地開花。什麼人都在説,我們要創新,但是,究竟什麼是創新呢?恐怕一時半會多數人無法出口。

創新無疑意味着變化,但又不等同於變化。只有這個變化,在同等資源、同等條件下,產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樣的投入,更多的產出。唯其如此,變化才能稱為創新。

對於創新,還有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創新單純理解為高科技創新。在此書中,德魯克把創新清晰地定義為七個來源,三個內部來源:意外事件、不協調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個外部來源:產業和市場結構、人口統計數據、認知的變化及新知識(也即高科技)。可見,高科技只是創新中的一種。德魯克的理解,創新是一個經濟或社會名詞,而非科技名詞。內部創新比外部創新風險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創新在所有創新中風險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於高科技的接受時間比較長、需要形成配套產業,當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創新帶來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業也會佔據行業的龍頭地位。

關於此書,總結成幾句話。

其一,擁抱變化。可從二個方面來理解。

一、變化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就近看,手機行業就如此。10年前,在手機行業興起時,諾基亞成功抓住機遇,風光無限,全球市場份額在50%以上,而近幾年,特別是在iphone出世後,諾基亞敗退,江山不斷被吞噬,如今已被蘋果超越,不得不轉向wp7平台,以圖東山再起。原因也很明瞭,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訊功能後,更加追求手機的體驗感、個性化和智能化,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機後產生的變化,而諾基亞沒有及時迎接變化,遲遲不能滿足客户的需求,導致敗退。

二、主動擁抱變化。還是談手機。最近新聞,htc老闆成功登頂台灣首富,其新增的財富,很大部分在於這幾年htc手機的蓬勃發展。我們知道,早在5、6年前,htc就已經推出智能手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這二年,在google發佈android平台後,htc更是及時跟進,快速推出新版手機,成功佔領大陸和歐洲市場。htc成功的原因,恐怕就在於主動擁抱變化,而不是靜靜等候,或安於現狀。

其二,形成創新的機制。企業是否鼓勵創新,有利有弊。試想,如果在一個企業內,特別鼓勵創新,那麼所有人都去搞創新去了,普通的工作沒人幹,企業肯定出現問題;而如果一個企業死守現狀,不作創新,那麼這個企業最終也會被淘汰。如何打破這個悖論?德魯克就三種企業模式:新企業、服務機構及現有企業,分別指導如何建立良好的機制,以保持企業的創新動力。對於現在企業,注意四個領域:

第一,接受創新;

第二,評估創新;

第三,構建組織架構和人員;

第四,注意禁忌。

對於新企業,注意四個要求:

第一,關注市場;

第二,關注財務;

第三,建立團隊;

第四,確定創始人的角色。

對於服務機構,創新的難度相對比較大,德魯克建議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界定使命;

第二,合理表達組織目標;

第三,視情形調整目標;

第四,重視機遇。

如果企業能按照德魯克的建議去實施創新機制,相信成功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其三,要有戰略。創新思路的挖掘和創新機制的形成,是一種戰術,但是要真正把創新搬上市場,企業必須要有戰略。德魯克在書中的第三部分,詳細介紹了企業的創新戰略。比如,孤注一擲,就是將所有資源導向一個方向,全力以赴,以佔據行業領頭羊為目標;攻其軟肋,就是重視行業領導者忽視的成功或失敗的機遇,在對手麻痺大意的之時大力發展,最終取而代之;生態利基,則適合小企業,目標是在行業領導者不肖一顧或不能兼顧的小眾市場中有所作為,持續發展;改變價值和特徵,則從價格、客户現時狀況及客户價值等方面,由表及裏,滿足客户深層次的需求。

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作為一個創業者,德魯克的這本書可謂適如其時,如一口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2

之前瞭解彼得德魯克是從閲讀《跟德魯克學領導力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開始的,這本書我反覆閲讀,領會了部分意思,就感覺受益匪淺,運用到工作中,效果甚佳。從去年聽過徐紀罡老師講授的《企業創新管理》課程後,就一直在思考創新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略有收穫,但收效甚微。從拿到《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開始,我就覺得很多困惑可以慢慢解開,學習這本書,一定能讓自己有所收穫,對工作有所促進,果如其然。解決了三個問題:創新到底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創新?為什麼要創新?

創新到底是什麼?

德魯克認為,創新是體現企業家精神的手段,企業家從事創新活動。並且創新是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合理的工作,這意味着創新是可以學習的,是可以通過日常訓練加以實踐從而熟練掌握的。創新是企業家的標誌。這句話使我眼前一亮,明白了創新和企業家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創新,更需要企業家精神,既然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那我就一如既往的去創新,去追求企業家精神。平時我們所理解的創新大多侷限於技術的創新,比如技術革命,然而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創新不一定必須與技術有關,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個“實物”,也許僅僅一個創意、一個新的認知、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成為一個創新,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為顧客提供新的價值和滿意度,它是通過改變產品和服務,也就是改變資源的產出,並創造了一種新的價值。結合工作實際,我們的創新主要有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大到機制、流程制度創新,引入成熟先進的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小到一條建議、一個想法、一個小改善等都是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就是引進先進技術或是自身技術的優化改進,達到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目的;產品創新就是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自身技術創新產品,從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怎麼樣才能創新?

如何尋找創新機遇?將創意發展為可行的事業有何原則和禁忌?什麼樣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機構成功地孕育出企業家精神?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機構如何組織和配備人員?如何成功地將一項創新引入市場、贏得市場?讀完這本書,就有了答案。如果你懂得在哪裏以及如何尋找創新機遇,你就能系統化地管理創新;如果你懂得運用創新的原則,你就能使創新發展為可行的事業。彼得德魯克在書中的創新實踐裏,主要揭示了有目的的創新和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意外事件、不協調的事件、程序需要、產業與市場結構、人口統計數據、認知的變化和新知識。德魯克認為,變化為新穎且與眾不同的事物的產生提供了機會。絕大多數成功的創新都是利用變化達成的。對於認知的變化,這個與個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維習慣有很大的聯繫。德魯克説無論引起認知變化的原因為何,它都創造了大量的創新機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發現新的創新機遇,就如那句諺語——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然而我們很難確定某個認知變化是一時的流行還是永久性的變化,以及它所帶來的`真正後果,因此,以認知為基礎的創新必須從較小且非常具體的地方做起。德魯克開始時便強調,以上7個創新機會的來源之間並沒有清晰的界限,而且有重疊的地方。這種情形可以被看作一棟建築物的七個窗户.每個窗户看到的部分景色均可從另一扇窗户看到。但從窗户正中得到的景象卻截然不同。這也正是這個篇章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力圖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以擺脱自己的眼光、知識和理解力的侷限,去識別新的現實、變化、機遇和挑戰。

為什麼要創新?

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創新無疑是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行業和市場競爭。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大型企業需要將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作為日常管理的常態,以應對變革;生活在變革時代的人們是幸運的,因為這個時代充滿了機遇。德魯克説,應對變革的最好辦法是創造變革。我們應遵循他的教誨,並將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真正貫徹到實踐中去,積極承擔起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義務。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創新既要雷厲風行,也要久久為功。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3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一本經典著作,管理學方面的書以前也讀得很少,因為印象中就覺得管理學就是一門很水的專業,是一些枯燥空洞的理論,這本書看下來雖然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有很深的體會,但是看到了很多顛覆於一般思維的想法,對於創新有一些全新認知。下面我談談自己的想法:

第一,什麼是創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特徵,書中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創新是什麼,它並不只侷限於科技、發明,我印象很深地是日本的社會創新,二戰後的日本,沒有資源優勢也沒有技術積累,但它卻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話,它的策略就是創造性模仿,在別人的原創上加以改進,通過市場創新去打敗原創者。我最近在幫我同學找供應商管理方面的資料,發現日本人在生產及運作管理上很厲害,比如豐田,它的精益生產,JIT生產讓管理創新滲透到產品開發設計的整個過程,並且它讓這種創新在一代又一代的豐田人中保持下去,不僅讓豐田在數十年內成為世界汽車第三生產商,也讓世界各地企業爭相效仿。這種社會創新或市場創新也是彼得德魯克所推崇的。他認為,雖然很多創新與科技有關,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會創新,不但機會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第二,為什麼要創新?作者引用了許多實際中的大企業、公司例子來説明創新的重要性,書裏也提到了企業家精神並不僅僅侷限在經濟性機構,在公共服務機構,如政府、學校、醫院,其實更需要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書中第14章有分析),引用德魯克的話來説:“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能讓任何社會、經濟、產業、公共服務機構和商業機構保持高度的靈活性與自我更新能力。這首先是因為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不是對原有的一切”斬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這次推出一個新產品,下次實施一項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務。其次,因為它們並沒有事先規劃,而是專注於每個機會和各種需求。再次,是因為它們是試驗性的,如果它們沒有產生預期的和所需的結果,就會很快消失。” 創新固然可以令一個企業成功並贏得財富,但是創新的意義不僅限於此。在本書的“結論”中,德魯克把創新引申到企業家社會的。

第三,如何進行創新?我想這個問題在座的每個人應該都思考過,創新是處於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每個人都需要的精神,但我以前就覺得很難實行。在這本書,告訴我們創新是可以作為一門學科去學習的,創新需要訓練。我自己讀下來,歸為以下三方面:

其一,要擁抱變化、專注機遇。德魯克提出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三個內部來源:意外事件、不協調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個外部來源:產業和市場結構、人口統計數據、認知的變化及新知識。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來發現創新機遇,系統的創新要有目的、有組織地尋找變化,要對這些變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經濟或社會創新的機遇進行系統化的分析,所以我們要主動擁抱變化、專注機遇。(梅西百貨)

其二,要成為一名創新實踐者。這一點可以聯繫工作實際,書中提到我們要做的有:學會思考(要對創新機遇有組織、有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多看、多問、多聽(要清楚別人缺少什麼,需要什麼,提供服務時才知道什麼是能夠被更好地接受的),目標明確(多樣化往往容易分心),從細微處入手(以便於調整),不斷地學習;禁忌:不要太聰明(制度出台的時候要考慮到制度實行起來,人員是否能夠承受,比如過於複雜、細節的東西,看似很全面,但基層人員實行起來可操作性太小),不要嘗試為未來進行創新(這個觀點不是很同意),創新也需要勤奮、毅力等。

其三,形成創新的機制,要有戰略。德魯克就三種企業模式:新企業、服務機構及現有企業,分別指導如何建立良好的機制,以保持企業的創新動力。在此基礎上還要有戰略,在書中的第三部分,詳細介紹了企業的創新戰略。比如,孤注一擲(就是將所有資源導向一個方向,全力以赴,以佔據行業領頭羊為目標)攻其軟肋(就是重視行業領導者忽視的成功或失敗的機遇,在對手麻痺大意的之時大力發展,最終取而代之)生態利基(則適合小企業,目標是在行業領導者不肖一顧或不能兼顧的小眾市場中有所作為,持續發展)改變價值和特徵(則從價格、客户現時狀況及客户價值等方面,由表及裏,滿足客户深層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