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15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好的告別》讀後感1500字,歡迎閲讀與收藏。

《最好的告別》讀後感1500字

一個理智的人在死亡降臨的時候還是無法捨棄求生的慾望。

他冒險經歷漫長而可怕的死亡的風險,追求的不過是一種幻想。--論過度醫療。

科學的進步已經把生命進程中的老化和垂死變成了醫學的干預項目,融入醫療專業人士“永不言棄”的技術追求。而我們事實上並沒有做好準備去阻止老弱病死。

醫療已經變味了。科學改變了死亡的體驗,卻無法改變死亡的結局。試想一個,一個已經在實施上無法挽回的衰老或疾病,醫療的結果無非如此。如果醫療能起死回生,就目前的技術和倫理而言,聽起來也挺荒謬和反人類。

我們把生命的餘日交給治療,結果為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好處,讓這些治療擾亂了我們的頭腦、削弱了我們的身體;我們在各種機構,比如療養院和監護室,度過最後的時光,刻板的、無形的慣例使我們同生活中真正要緊的東西相隔絕。

生的愉悦與死的坦然都將成為生命圓滿的標誌。

我們經常炫耀某個97歲的老人跑馬拉松的故事,彷彿類似事例不是生物學上的奇蹟,而是對所有人的合理期待。當我們的身體不能滿足這種幻覺時,我們就覺得好像某種意義上需要因為某種原因感到抱愧。

病人是否撿回一條命全靠疾病本身的自然進程。醫療的作用很小,或者根本沒有作用。

這是一句出於專業醫生的話,回想我爺爺,當時走在醫院。我媽媽本來想以“醫療事故”進行起訴,律師説勝訴概率很小,很難去證明“醫療事故”。或許,醫療真的作用很小。

退休金使得老年人在退休以後能儘可能長期地獨立生活。但是,退休金並沒有為有限生命最後的衰弱階段最初安排。

這句話説得太透徹了。所以我很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興趣愛好,也希望孩子能培養更多興趣愛好,這樣可以陪伴他們一生。人的初期不能獨立是因為經濟,可越到後面,人越需要感情和精神的寄託。慢慢能理解長輩為什麼要想抱孫子,想兒孫膝下,老人如果不帶孫子,那真的需要精神世界非常豐富。

我們如何使用時間可能取決於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讀到這句話,真不敢進一步設想,也不敢想《給我三天光明》那樣,去試問自己如何把今日當做最後一日去生活。

當“生命的脆弱性凸顯出來”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目標和動機會徹底改變。緊要的是觀念,而不是年齡。

醫學專業人士專注於修復健康,而不是心靈的滋養。然而,我們認定主要應該由他們決定我們應該如何度過生命的衰退期。

無需因為生活需要幫助就犧牲自己的自主性。我們所要求的就是可以做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想要保持按照與自己個性和忠誠一致的方式,塑造自己生活的自由。

贊同

要使老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往往需要警惕認為醫學干預必不可少的想法,抵制干預、修復和控制的衝動。

因為不治之症而在監護室度過生命最後的日子,完全是一種錯誤。

太贊同這句話了。

這是一個現代社會才有的悲劇。當我們無法準確知道還有多少時日,當我們想象自己擁有的時間比當下擁有的時間多得多的時候,我們的每一個衝動都是戰鬥的想法,於是,死的時候,血管裏留着化療藥物,喉頭插着管子,肉裏還有新的鋒線。

接受個人的必死性、清楚瞭解醫學的侷限性和可能性,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頓悟。

醫生不是去決定他們選擇a還是b治療方案,而是努力瞭解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來説,什麼是最重要的--這樣醫生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信息和方法,使他們有最好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斷點討論”,考慮清楚什麼時候從為時間而戰轉向爭取人們珍視的其他事物。

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謀求共識,並以生命尊嚴和保持有意義生活作為生存追求,醫患雙方都面臨着學習的任務。

理解個人生命的有限性是一份怎樣的禮物。臨牀醫生唯一害怕犯的錯誤就是做得太少。大多數醫生不理解在另一個方向上也可以犯同樣可怕的錯誤--做得太多對一個生命具有統一的毀滅性。

把今天過得最好,而不是為了未來犧牲現在。

我們的干預,以及由此帶來的風險和犧牲,只有在滿足病人個人生活的更大目標時,才具有合理性。你怎麼理解當前情況及其潛在後果?你有哪些恐懼,哪些希望?你願意做哪些交易,不願意做哪些妥協?最有助於shi'xian這一想法的行動方案是什麼?--不帶幻想地看待醫療。

整本書是以一個醫生的角度,面對身患絕症的病人,基於自身多年的臨牀經驗,引發的反思,也給出了一個方法論,思維路徑:

對於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是a 60%,b50%,或c100%,病人本身是否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如果病人非常明確c的後果是確定的或者是大概率的,並且不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那麼,就應該放棄醫療。

比如病人對生活的最低要求就是能自主地上廁所,如果醫療後大概率會影響到這一點,那麼病人就是接受治療後,也會不如願。與其讓病人這樣,不如結束會導致這種風險(病人不願意接受的這類風險)治療,把有限的生命留給對於生活來説更重要的事情:自由、自立、尊嚴、親人、朋友、興趣愛好等等。

其實生命的時候,沒有什麼尊嚴可言,醫生讓幹嘛就幹嘛,讓脱光站着也得配合。而且現實中也很少有醫生會遵循上述的邏輯去給病人意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個人能做的,就是增強自己對於醫療、疾病這類知識,堅守自己的底線,在該拒絕的時候明確拒絕,並且珍惜所剩不多的時光。

死亡和疾病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和考驗,正如書中所説“接受個人的必死性、清楚瞭解醫學的侷限性和可能性,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頓悟”。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