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湘行散記讀後感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2W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説《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為大家分享了湘行散記讀後感,歡迎借鑑好!

湘行散記讀後感悟範文

湘行散記讀後感1

吊腳樓頭,隨風飄揚的是你熱烈而沙啞的情歌;湘水沿岸,焰焰欲燃的是你漫山遍野的杜鵑;青山碧水間,風日滋養下是你至純至美的人性。你是美,是善,是温柔,是慈悲,是包藴在野性中的詩性的訴説者,你是俗世中的赤子,你是沈從文。

有一種情懷叫沈從文,這是一種不折不從,亦慈亦讓的氣度。年少時隨隊顛沛流離,同伍的人皆吸煙,面對這個世界的集體混濁,他不以唯我獨清自詡,只是默默的堅守自己,不被環境同化,就是一種遺世獨立的高貴,而他還把經過的事,見過的人都化成了筆底的波瀾,寫人記事皆入木三分,各具情態。建國後,面對外界對其作品傾向的指摘,他沒有用他的妙語去反脣相譏抑或是為自己解釋剖白,就是詩裏説的“和誰我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他將深邃的目光轉向古代服飾研究,埋頭數載,竟也成就該領域中的煌煌鉅著。面對眾人的詬病,另闢蹊徑,將愛好發展成學識,是讓梟小閉嘴的最有力的方式,也是最漂亮的反擊。一個文人要有傲骨,不媚俗,始終高蹈於世俗的好惡之上,它的作品才能有超越時間的永恆魅力,而且越經流年變幻,越發得雋永。無疑沈從文做到這一點。

當他的目光投向他精神上身體的故鄉湘西,投向那些他愛的事物和人的時候,他又換了一副心腸,柔軟慈悲,當他回到闊別的故鄉“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匯百物,皆那麼愛着,十分温暖的愛着!”,於是有了《湘行散記》,回家途中所見的兩岸壁立的青山,積翠凝藍的天空,透明燭照的月色,河面上乳白色的霧氣,欸乃的搖櫓聲,甚至於小羊軟弱悲哀的叫聲,一切的一切都使他傾心,使他感到瑰麗莊嚴。可是最撩動他心絃的還是那些自然風物滋養下生成的各色各樣的人。他們無一不單純,任性,活潑而有生氣,多情的水手命時刻懸於水上,可以放縱的説野話罵人,也可以對船妓真心以待;靈氣的女孩命不由己,卻無哀傷,仍妖妖嬈嬈的活着,遇着一個書生氣的男子也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模糊的慾望,老水手活到八十歲還有認認真真數錢的神氣,對於生存還那麼努力執著……這些人身上都有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悲哀的力量,正如羅曼羅蘭所説“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湘西的清溪滌盪了他們的性情,他們身上有野性,有血性,有浪漫,有多情,有市儈,也是超脱,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優美,自然,又不悖人性的生活方式。他們傍水而居,在水上艱難的討生活,又在急流險灘中交付了性命,被捲進水流之中,仍要在沉沒之前交代遺囑。因為知道生存艱難,所以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活着,看重每一份小小的歡喜相聚,珍重每一次的悲傷別離,在大自然的饋贈中活着,條達坦蕩,任性妄為。

有一種情懷,叫沈從文,這是一種有如天地洪蒙初開的赤子之心,單純而熱烈。此次《湘行散記》更珍貴的是收錄了比較完整的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兩地書,新婚燕爾,便遇小別離,距離把思念醖釀得更加醇厚,情真意切的書信讓人動容。一向冷靜理性的張兆各也呈現出少有的小兒女之態,細膩瑣碎地擔心他的二哥的衣食住行。沈從文更是一貫的情意綿綿,山水作伴不及一人同行,沿岸風景亦不忍一人獨賞,星空新月都是她的眼睛,有多少蝕骨的想念就有多少如潮的哀愁,這些都化成了筆下熾熱的文字。張兆和回憶道;“1969年,沈從文下放前夕,站在亂糟糟的房間裏,他從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皺頭皺腦的信,又像哭又像是對我説:“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舉起來,面色十分羞澀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來,快七十歲的老頭哭得像個小孩子又傷心又快樂”。 無論後來多少世事齟齬,在沈從文心中愛的都是那個滿懷温柔提筆回信的“三三”,這是沈從文的赤子之心

因為有了沈從文,文學史上有了一個獨立自在的湘西世界,有了不重敍事,以寫意為要的文學流派,願你能在塵世中邂逅先生的文字,一路同行,品味“閲盡繁華始向真”的純淨世界,瞻仰一個遺世獨立的靈魂,緬懷一種叫做沈從文的情懷。

湘行散記讀後感2

作為一名湘西生湘西長的土家族姑娘,從我記事起便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湘西之美在沈從文的書裏,黃永玉的畫裏,宋祖英的歌聲裏。沈從文先生是上個世紀我國的著名作家,他年少投身行伍,隨軍輾轉川黔湘邊界。閲盡社會之後開始投身文學創作。

獨自旅行

沈從文先生雖學歷不高,但是憑藉着自己對文學的喜愛以及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受人喜歡的文字。他的筆觸浪漫而又細膩,描繪了一幀幀或恬靜或充滿生氣的畫卷,常常令人忍不住捧書遐想,沉醉其中。

本書選取了沈從文先生三個時期代表作的集子,包括散文和書信兩部分。其中散文為我們呈現出一個有着秀美風景的連軸畫卷,映射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變遷,將那些我們生活中的普通小事,都歸入了民族歷史空間予以關照。

獨自旅行

初讀《湘行散記》你會發現,湘西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也有聽過之後就再也無法忘懷的櫓歌。在那個並不那麼和平的'年代裏,光從沈從文先生的視角里,就有那麼多居無定所的漂泊,有那麼多普通人因為戰亂而死去,有那麼多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然後孤獨地等待老去。也有那麼多在悲慘命運裏苦苦掙扎着求生的人們,在之後的某個平凡的日子裏相遇,但卻不再相識。

我以為我是在讀小説,但細細品味之後才能發現,這更是沈從文先生人生經歷的縮影,斟酌體會之後不禁令人淚眼婆娑。

在《水手們》一信中,沈從文先生寫到:

三三,想起我們那麼好,我真的輕輕的歎息,我幸福的很,有了你,我什麼也不缺少。

讀到這裏,我的眼眶濕潤了,沈先生對妻子的愛戀如此真摯,可見其殷殷深情。如果遠方的妻看到這幾句,應該是嘴角含笑但眼中卻帶淚吧。

描寫沿河景色時,沈先生寫道:

兩山翠碧,全是竹子,兩岸高處皆有吊腳樓人家,美麗到使我發呆。

現在的湘西,依然保留了部分文中描述的名為吊腳樓的建築。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上面是房屋,下面由四根柱子支起。周圍是鬱鬱葱葱的樹木以及淺淺的,清澈見底的河水。婦人們在河水邊拿着洗衣棒拍打着衣服,小孩子們在旁邊扔石子,大笑着跑來跑去。或許就是這如畫的美景如詩般寫意的生活造就了沈從文先生浪漫的性格和細膩的寫作風格吧。

沈從文先生在本書中既描寫了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苦,透過他們的悲歡離合,感悟人生的莊嚴,又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幅青山綠水的畫卷,令人心生嚮往,美哉!

湘行散記讀後感3

一直對神祕美麗的湘西充滿着好奇。所以生於鳳凰古城的作家沈從文寫的巜湘行散記》一下子吸引我的視線。我預期從中發現湘西的奇特與美麗,讀下去卻有了更多的發現。

本書前部分是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的信,講述旅行見聞。後部分是沈從文寫就發表的散文。

在沈為母奔喪後返回的八天的坐船冬季之旅中,作者盡情描繪了他的行船,所見,所聽,所感與所思。

雖然他的小船之旅並不舒服。逼仄的空間,寒冷的氣候,吃飯睡覺都不比陸地上,但是每一處不同的山水,樹木,吊腳樓,豪放,有趣的麻陽船工的歌聲以及語言粗俗卻樸實可愛的船工生活,好多沒聽説過的地名地貌在作者的描述和畫作中撩撥着我的神經,令我心馳神往。彷彿與作者一起坐在小船上,真切地感受着他的窘迫,他的快樂,他的悲傷以及他那排山倒海般的熱烈的思念。

從張兆和(三三)給沈從文(二哥)的信中,讀者可以發現三三是關切惦念二哥的,並非之前很多文章中把沈寫成單戀。他們之間是有愛的。

再看二哥給三三的信中愛與思念更是無處不在。每封信中都會聲聲呼喚,殷殷期盼,那種強烈的思念之情真不是普通夫妻間有的。也許正是這樣的深情與直白才讓這個"青蛙25號"最終贏得美麗高貴公主的芳心。

作者在書中充滿温情地書寫了1934年湘西的山水,風情,展現湘西詩意的世界。用書上作者自己的話説:"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麼渣滓,透明燭照,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麼愛着,十分温暖的愛着。"

我喜歡"十分温暖的愛着的"心態下的東西,它們的美麗中滲透着暖意!

湘行散記讀後感4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恰是一個陰雨濛濛的下午,手邊盡是雲氣,起初倒的熱水已經涼了,而我,好似做了一場黃粱夢。

沈從文老先生,別人言説他是赤子其人,星斗其文。誠如是。看完這本《湘行散記》已然是循着沈先生的腳步,細細賞過他的故鄉。艄公的櫓歌還在湘西霧濛濛的水面上迴響,吊腳樓上隱隱約約有姑娘清脆的笑聲,太陽落盡,暈出半邊夕燒的天,我行過山,行過水,去偷窺了一場夢。

説來有趣,沈從文,一個當過土匪的苗疆漢子,在這本書裏倒是對湘西的山水傾盡了一切温柔,他從新婚燕爾中抽身,大抵是把眼前的黛山碧水都當做了張兆和的黛眉,杏目,於是這山這水,都成了他的情書,或許是給他的小妻子三三,又或許是給養育他的秀美湘西。身心都懷着愛意的男人,對於一切都包含着温柔和孩子的天真。

他寫**,**,船手,沒有貶低沒有陌生。好的故事都是從生活裏來,每一個人是都鮮活的,真實輕快的鮮活。像周圍的姑姑,叔伯,姊妹,兄弟。翻過紙張,還能看到他們和你輕快地打招呼,隔壁阿姊要下河浣衣,前院的小哥要跟船遠航。

世務艱難,歌聲未歇,從《湘行散記》中,我能看到最為真實的中國人形象,在砥礪前行中輕快地活着。而我始終堅信,能從如此温柔的人文角度來寫人的,其內心一定是慈悲的。湘西的粗魯野蠻他看見,但卻並非鄙夷,他用苗疆特有的爽朗和赤子般的温厚尊重這些的存在,尊重每一個認真活着的生命。他從船上下來,走到土埂上,同湘西妹子唱着山歌,和年輕的縴夫親親熱熱地哼着粗蠻的小調,亦或是像豹子似的去找婦人。呵呦,多歡樂!

一河一船一書生。他行在湘西山水裏,路過別人的故事,呵手提筆,寫給情人。古人説詩詞上乘講究的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沈從文的文字三分隨意三分靈氣,其餘下的盡是對故鄉山水色的傾懷柔情,而作起文章來,反倒像在作畫,所有遺憾都在輕描中繪上了憐憫和惋惜。他是通透的清楚的,也是樸實的温厚的,人行走在這大千世界,總有着無數招搖,無數光怪陸離,在寧靜裏取熱鬧,想來也是先生赤子之心的原因。

《湘行散記》字裏行間都透露着這個中國文人的人性關懷,在漿聲櫓影裏,他聽着艄公煎魚的聲響,為我們構造了一個有唐以來都欣然往之的桃花源。

史鐵生説過,寫作,就是為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輕輕抹去。而沈先生筆下清淺的湘西,隨着社會改變已然星移物換,但文章永恆,或許某一天,你內心滂沱大雨,無處躲避,可以去看看沈先生走過的山水,聽聽船艙下潺潺流水,和我一樣去偷窺一場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