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1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僅僅翻開了《昆蟲記》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本有趣的書迷住了。接下來的幾天,我就窩在家看這本令我興趣盎然的書,從中我知道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聽説過的東西:蟬是怎樣脱殼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蟋蟀是怎樣建造巢穴的。這些奇妙的事情讓我不禁浮想聯翩,我彷彿看見了自由自在嬉戲的小魚,看到了蹦來蹦去的蚱蜢,聽見了蟬的鳴叫,聽到了百靈婉轉的歌聲??

這本書還讓我交了許多“朋友”,有勤勞的蜜蜂,有揮舞着雙刀的螳螂,有愛唱歌的蟬,還有温順的貓,團結一心的螞蟻,恐怖嚇人的蜘蛛??這是一部講述可愛的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作者法布爾只用了簡簡單單的文字,就幽默的向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新奇的昆蟲,讓人無比新奇,無比讚歎法布爾的文筆之妙。

看着看着,蟲子們都翩然登場,多麼有趣的故事啊!我從不知道昆蟲的世界裏也有弱肉強食,也有勞動,也有天敵。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讓我對昆蟲的瞭解更上了一層。法布爾的昆蟲記沒有不真實感,因為這些原本就是真實的事。沒有空虛感,因為那些文字,那些描寫寫得非常詳細,不時讓我感覺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從來沒有被我重視過的昆蟲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融入了我的心靈,走進了我的生活。我敬佩法布爾,敬佩他對科學的嚴謹,敬佩他觀察

的細緻,敬佩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昆蟲的精神。

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學習他的堅持不懈。我們要向法布爾看齊,爭取做到對事物嚴謹的態度。

《昆蟲記》為我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為我們開啟了通往昆蟲世界的大路,讓我們一起走向那神奇的昆蟲世界吧!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2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創作的一本描寫昆蟲的礦世佳作。這個暑假,我初次接觸其書,便被書中這個現實、美妙的昆蟲世界所吸引。

法布爾幼年生活在一個村莊中,從小他便對在空中飛舞,在地上爬行的幼小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愛真理,更熱愛生命,這促使他們探尋那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打下了基礎,再加上他對昆蟲的滿心好奇,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才構成了這本佳作的誕生,因此它才如此被人讚揚,流傳千古。

巴金曾經以“用人性觀察蟲性”來讚揚這本書,的確如此。作為一本科普書,本應該枯燥無味的內容在法布爾的筆下變得生動形象,富有“人情味”。書中對昆蟲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與死亡的描寫無不滲透着對人文的關懷。例如:“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筱懸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此處為法布爾對蟬的描寫,將它們比作成人,用人的感性卻領略它的生活與習性,從而使蟬的鳴叫更形象,具有意義,這必定也是一種真諦吧!

同時,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是富有童趣的,他像一個孩子,帶着滿心的好奇去看昆蟲的世界,還抱有一種嚴謹,求真的態度。相比之下,那些同樣描寫昆蟲的科普書籍就顯得遜色了不少,難怪法布爾本人曾説過:“別人是將昆蟲解剖進行研究,我是在昆蟲活蹦亂跳時進行研究,別人是在探究死亡,而我是在探究生命!”

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樣的“思”,美術家一樣的“看”,文學家一樣的“感受”,在這本書中,他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學家,一個昆蟲學家,而是一個科學詩人。他讓我明白了昆蟲世界的與人社會一般複雜,也用人性觀察蟲性,更用蟲性展現人性的醜惡,讓我深有體會。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3

今天,我匆匆忙忙地跑進書店,高興地買到了我盼望已久的《昆蟲記》。我拿着它愛不釋手,小心翼翼地打開,立刻被裏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豔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

當我繼續閲讀《昆蟲記》時,我彷彿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螢的捕食過程、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我不禁歎服他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和勤勉的作風。

合上《昆蟲記》,細細“咀嚼”。我明白了:凌晨,蟬是怎樣脱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我體會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

《昆蟲記》讓我開闊了眼界,小小的昆蟲藴含着大學問。我要向法布爾學習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瞭解萬物的奇妙!將來當個科學家!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4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經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趣味,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趣味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述。如:螳螂的大腿下頭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僅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述,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頭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述,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所以,教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可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當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僅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六年級讀後感600字5篇5

今天我偶然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剛讀完第一個故事,我立刻被書中各種各樣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昆蟲深深吸引了,嘴中不由驚歎:“大自然是多麼奇妙無窮啊”!

在法布爾的筆下,勤勞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兇猛的狼蛛……這些昆蟲彷彿都活了過來。在你面前嬉戲、捕食,讓你身臨其境,留戀忘返。

糞金龜是大自然的清潔工,關於他的故事法布爾費了不少心思,當糞金龜搬運它的圓球時,作者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與出色的觀察力為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它用後腿抓緊這個圓球,再用前腿行走,倒退着前進,每次他都選擇走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艱苦的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一不小心,努力便成為泡影。此時一個固執勤勞的形象,躍然紙上,我欽佩不已。

我不禁想到,作者能用筆將昆蟲們的一舉一動記錄的如此詳細,難道不是依靠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嗎?看來《昆蟲記》不僅教會了我眾多的昆蟲知識,還有發現昆蟲的祕密的訣竅———耐心和觀察。當你對昆蟲看久了,再回憶起來昆蟲的樣子,名稱、生活習性都已爛熟於心,水到渠成了。

我又想到,昆蟲記這本名著,是建立在“有昆蟲”這一層面上的,如果人類肆意破壞森林、河流、田地,那麼昆蟲變成了化石,往昔一切不復存在,那還怎麼觀察昆蟲?《昆蟲記》中各式各樣的昆蟲,包括法布爾在內,他們都不想讓這部著作消失吧!

昆蟲記用那奇幻的語言帶我走進昆蟲們的世界,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生機勃勃的昆蟲,讓我懂得珍惜自然的可貴;他記述了昆蟲複雜多變的生活習性,使我學到了知識、明白耐心觀察的重要性。讀到它,真是我的幸運。